何伟举
- 作品数:9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预试验的白车身动力学模型评价与优化被引量:1
- 2013年
- 以优化白车身的模态频率与振型为目标,通过预试验技术定量指导试验模态的激励点及响应点的选取;采用模态置信准则贡献量分析技术定量分析影响模态参数的关键位置,并对关键位置的关键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最终确定优化参数,实现了仿真模型的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优化后参数有效提高了仿真模型与试验模型的一致性,得到了更准确的白车身动力学模型。
- 徐猛张俊红刘海何伟举翟乃斌
- 关键词:白车身动力学模型优化设计预试验
- 基于单一源求逆法的排气噪声对车内噪声贡献量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以某车型车内噪声声压级为目标,以单一源求逆法辨识排气噪声体积加速度,并测试排气口到车内噪声目标点的声学传递函数。计算排气管口通过空气传递路径到车内噪声的贡献量,得知在发动机1730rpm附近排气噪声的2阶激励频率是车内噪声的主要贡献源,此时车内噪声主要是排气噪声过大引起的。增加车辆的吸隔音措施效果不明显,应优化排气管消声器以降低排气噪声。实验验证了分析结果。
- 徐猛张俊红李基芳何伟举翟乃斌
- 关键词:声学排气噪声
- 基于预试验(Pre-test)的车身动态性能模态试验方法被引量:10
- 2009年
- 介绍一种基于预试验(Pre-test)的车身动态性能试验方法。首先介绍了Pre-test的理论及激励点与响应点选取原则和流程,通过Lms.Virtual.Lab的预试验功能实际确定车身试验模态中响应点的数目,位置及激励点位置和方向,并通过与Lms.Test.Lab的接口功能,导入到Test.Lab进行模态试验,通过合适的试验模态方法与参数的选取,得到准确清晰的模态辨识结果,验证了基于Pre-test的车身动态性能试验模态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 徐猛杨志永翟乃斌何伟举张理萍
- 关键词:预试验车身试验模态
- 基于结构力识别的车内噪声结构路径贡献量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阐述传递路径分析原理及结构力识别的多种估计方法,重点阐明了逆矩阵法载荷识别的原理及其关键参数(奇异值阈值)的意义。通过应用实例介绍传递路径分析的具体步骤,对比不同奇异值阈值的载荷力识别结果,并经测试得到传递函数,同时分析关键转速下各路径对车内噪声的贡献量。结果表明,车内150 Hz噪声主要由后悬置Z向路径引起;贡献量过大由载荷过大导致,而不是激励路径放大引起的。
- 徐猛张俊红孔传旭何伟举翟乃斌
- 关键词:车内噪声传递路径分析
- 基于LabVIEW汽车换挡杆耐久试验台设计研究
- 2013年
- 文章以搭建换挡杆耐久试验台为目标,建立了一整套基于位置触发的闭环控制系统。通过LabVIEW软件建立控制策略,对通过NI数字采集卡USB-6251实时采集到的光电开关电压信号进行处理,实现不同控制目标下的命令输出,采用Modbus协议输出控制伺服电机正反转。试验台的设计思路不仅可以满足换挡杆一个试验要求,也为汽车类似零部件试验台搭建提供了参考。
- 徐猛王庆华何伟举王思明马立元
- 关键词:耐久试验台LABVIEWMODBUS伺服电机
- 试验模态修改技术在后扭梁NVH性能优化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4年
- 针对某车型后扭梁NVH性能的优化,以预测在不同位置加装阻尼块对后扭梁扭杆模态频率的影响为目标,研究了试验模态修改预测法的原理、应用条件及可靠性。首先介绍了模态综合法理论,详细说明了需要关注的应用条件,最后针对某款车型的后扭梁扭杆振动过大问题,通过预测阻尼块在不同安装位置对模态频率的影响,得到了较优的方案,同时通过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说明此方法的可靠性,误差产生原因也在文中分析。
- 徐猛张俊红何伟举李兆文翟乃斌
- 关键词:模态综合法试验模态
- 白车身静刚度测试方法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在现代轿车的设计开发过程中,轿车车身大多数采用全承载式结构,承载式车身几乎承载了轿车使用过程中的各种载荷,因此轿车车身的刚度特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以某车型为例介绍了如何用试验的方法,较为精确地测得白车身的静刚度。车身刚度不合理,将直接影响轿车的结构可靠性和耐久性、车身安全性及操纵稳定性等关键性指标。通过比较评估测试结果,建立数据库,为今后的研发工作奠定了基础。
- 王琪何伟举王思明胡贵乾
- 关键词:轿车白车身
- 主观评价声品质参数的计算被引量:6
- 2010年
- 传统的基于客观指标的噪声评价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车型的开发要求。为了更好地体现客户的主观感受,在评价噪声的过程中引入基于主观评价的声品质方法。文章详细介绍了语言清晰度、响度及尖锐度3个声品质参数的计算方法,对4辆不同品牌排量为1.3 L的两厢乘用车进行车内匀速噪声测试,并进行了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基于主观的噪声评价方法更真实地反映了车辆的噪声水平和品质。
- 孔传旭李基芳何伟举
- 关键词:声品质语言清晰度响度
- 动力吸振器在方向盘NVH性能优化中的应用被引量:14
- 2013年
- 针对某车型方向盘振动过大问题,以试验模态测试与频谱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问题识别,发现传动轴共振是引起方向盘振动过大原因。对比增加动力吸振器前后传动轴模态频率及方向盘振动幅值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方向盘的振动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 徐猛张俊红何伟举李兆文翟乃斌
- 关键词:振动与波动力吸振器频谱分析试验模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