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仁成

作品数:92 被引量:703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2篇生物学
  • 13篇医药卫生
  • 11篇农业科学
  • 9篇天文地球
  • 3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6篇赤潮
  • 18篇亚历山大藻
  • 15篇藻华
  • 14篇有害藻华
  • 11篇绿潮
  • 10篇有害赤潮
  • 10篇浒苔
  • 10篇近海
  • 8篇河豚
  • 8篇河豚毒素
  • 7篇色谱
  • 6篇液相色谱
  • 6篇织纹螺
  • 6篇棕囊藻
  • 6篇相色谱
  • 6篇链状亚历山大...
  • 6篇麻痹性贝毒
  • 5篇液相
  • 5篇荧光
  • 5篇植物

机构

  • 91篇中国科学院
  • 3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2篇中国海洋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暨南大学
  • 4篇国家海洋局
  • 3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钦州学院
  • 2篇青岛科技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92篇于仁成
  • 58篇周名江
  • 34篇颜天
  • 33篇张清春
  • 20篇王云峰
  • 19篇孔凡洲
  • 10篇李钧
  • 9篇李爱峰
  • 8篇罗璇
  • 6篇刘超
  • 6篇唐祥海
  • 5篇陈洋
  • 4篇王晓杰
  • 4篇王丽平
  • 4篇孙松
  • 4篇高岩
  • 3篇俞志明
  • 3篇赵卫红
  • 3篇谭志军
  • 3篇宋秀贤

传媒

  • 27篇海洋与湖沼
  • 9篇海洋科学
  • 5篇海洋环境科学
  • 3篇分析化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水产学报
  • 2篇中国科学院院...
  • 2篇中国海洋湖沼...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卫生研究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自然杂志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色谱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7篇2024
  • 3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7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8篇2008
  • 12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4
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口邻近海域春季藻华与水体层化的关系被引量:6
2016年
长江口邻近海域是我国近海有害藻华高发区之一。受长江冲淡水和台湾暖流影响,海域环境条件复杂,有可能影响到藻华的分布状况、动态过程和危害效应。本文利用"藻华973项目"2011年的现场实测数据,从水体层化状况与藻华的关系入手,绘制出各要素的平面及剖面分布图,对比分析了春季硅藻藻华和甲藻藻华期间的温、盐跃层及其变化情况,探讨了硅、甲藻藻华的分布状况及其与温、盐跃层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2011年春季藻华期间该海域存在明显的温跃层和盐跃层。硅藻藻华期的温、盐跃层主要受到长江冲淡水影响;而在甲藻藻华期,受外海水入侵影响导致的温、盐跃层现象更加显著。藻华期间,浮游植物生物量高值区均出现在跃层上方的长江冲淡水影响区,其中硅藻藻华分布区与高强度跃层区基本一致,而甲藻藻华则主要分布在层化强度相对较弱的近岸海区,其分布可能受到上升流的影响。综合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长江口邻近海域春季的硅藻藻华主要受到长江冲淡水影响,而甲藻藻华的分布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海水入侵及上升流影响。这一认识为进一步分析该海域春季硅、甲藻藻华演替过程及藻华优势种的长期演变趋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周正熙于仁成吕颂辉管卫兵周名江
关键词:有害藻华叶绿素A温跃层盐跃层
应用黑褐新糠虾测试织纹螺毒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尝试以黑褐新糠虾作为实验生物,研究了投喂不同毒性的织纹螺对糠虾存活的影响,并探讨了这一方法在织纹螺毒性测试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有毒织纹螺能够导致黑褐新糠虾中毒死亡,糠虾的半致死时间与织纹螺的毒性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R2=0.9943),在96 h内织纹螺对糠虾的半致死毒性为40.11 MU/g。利用黑褐新糠虾作为实验生物可以测试织纹螺样品毒性的高低,方法的检出限约为10.44 MU/g,与日本法定的河豚鱼食用安全标准(10 MU/g)相当。
李爱峰于仁成李钧王云峰颜天周名江
关键词:织纹螺黑褐新糠虾毒性测试
不同附着基对浒苔微观繁殖体附着萌发的影响
自2007年,黄海海域连续七年暴发了以浒苔为肇事藻种的大规模绿潮,给沿岸海洋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绿潮发源于江苏沿岸,关于其种源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包括江苏沿岸的紫菜养殖筏架,养殖池和苏北浅滩。
耿慧霞颜天于仁成周名江
关键词:附着基萌发
青岛近海鳍藻种类组成、毒性状况及种群动态的初步研究
鳍藻(Dinophysis spp.)隶属于甲藻门(Pyrrophyta)甲藻纲(Dinophyceae)鳍藻目(Dinophysiales)鳍藻科(Dinophysiaceae),广泛分布于世界寒带与温带海域,是腹泻性...
罗璇于仁成周名江
关键词:中毒事件种群动态
苏北浅滩沉积物中的大型绿藻微观繁殖体的垂直分布和物种多样性被引量:4
2018年
本研究通过在2017年秋冬季组织实施的2个绿潮种源调查航次,研究苏北浅滩紫菜养殖区沉积物中的大型绿藻微观繁殖体的垂直分布和物种多样性。对沉积物中的微观繁殖体的定量实验结果表明:表层泥样中绿藻微观繁殖体的丰度最高,随着深度的增加迅速降低。在9月份表层沉积物中丰度为9±2ind./g,而在11月份表层丰度达到98±25ind./g;与9月份相比, 11月份浅滩沉积物中绿藻繁殖体数量呈现出显著升高的趋势。通过对51个绿藻样品的分子鉴定发现:沉积物中存在石莼属(Ulva)、尾孢藻属(Urospora)、盘苔属(Blidingia)等大型绿藻的微观繁殖体;数量占优是石莼属繁殖体,主要包括曲浒苔(Ulva flexuosa)、浒苔(Ulva prolifera)、扁浒苔(Ulva compressa)、缘管浒苔(Ulva linza);其中曲浒苔占据的比例最高,在9和11月份分别达到80.94%和73.33%。在2个调查航次中,都从沉积物中发现了绿潮浒苔的微观繁殖体,这些微观繁殖体是绿潮浒苔在苏北浅滩种源维持的重要方式和关键阶段,也构成了黄海浒苔绿潮连年暴发的"种子库"。
刘峰刘兴凤刘峰于仁成孔凡洲于仁成
关键词:绿潮浒苔沉积物
浒苔孢子在不同材料基质上的附着萌发差异性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本研究针对黄海绿潮早期发生过程,以浒苔生殖细胞附着生长特征为切入点,以其主要原因藻种浒苔(Ulva prolifera)为材料,对比研究了不同材料附着基质对浒苔孢子附着萌发的影响。发现孢子在2—6h内的附着率达到80%,尤其是在前2h内的附着速率最快,而且在不同材料的基质上都能完成附着萌发,但萌发数量存在显著差异性,孢子在紫菜养殖筏架相关材料(塑料、竹片、尼龙网衣、塑料网衣)上的萌发率显著高于浅滩、礁石和养殖池相关材料(细砂、海泥、石块)。浒苔孢子还可以在藻段上完成附着萌发,而橡胶和鱼粉袋相关材料对浒苔孢子的萌发存在抑制作用。对比浒苔孢子和配子的萌发特性发现两者有异同点,两者在塑料、竹片等筏架相关材料上萌发率均较高,而孢子在藻段以及橡胶浸出液和鱼粉溶液中的萌发数均显著高于配子。本研究发现紫菜养殖筏架更有利于浒苔孢子的附着萌发,这进一步说明苏北浅滩数十万亩的紫菜养殖筏架在绿潮早期形成过程中为浒苔孢子提供了重要的附着基质。本研究结果将为探讨紫菜养殖筏架在绿潮早期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为养殖筏架防附着材料的选用提供参考。
耿慧霞颜天于仁成于仁成孔凡洲张清春
关键词:浒苔孢子绿潮附着基
福建沿海部分地区织纹螺毒性消长及毒素成分分析被引量:11
2008年
为了解福建沿海织纹螺毒性的动态变化,于2006年3月至9月,对福建省涵江、同安和霞浦三地的织纹螺毒性消长情况进行了跟踪监测,并对高毒性织纹螺样品中的毒素成分进行了分析。期间每周采样一次,采集的织纹螺经鉴定后,通过小鼠生物测试法分析其毒性,并选择毒性较高的织纹螺样品,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分别对样品中的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和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个采样点的织纹螺主要为半褶织纹螺,且均有阳性样品检出,涵江、同安和霞浦的织纹螺样品中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4%,43%和20%。采自福建三地的织纹螺样品总体毒性较低,毒性最高的样品为7月12日采自霞浦的半褶织纹螺,毒性为16.2MU.g-1组织(湿重)。对高毒性织纹螺样品的毒素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不含麻痹性贝毒毒素,但是在样品中检测到了河豚毒素及其同系物三脱氧河豚毒素(trideoxy TTX)。样品中河豚毒素含量为4.38μg.g-1组织(湿重),依据样品中河豚毒素含量计算得到的毒性与小鼠法测试结果基本相当,说明河豚毒素及其同系物是导致织纹螺毒性的主要毒素成分。涵江的阳性样品集中出现在3月份,而同安和霞浦的阳性样品则出现了3月份和6,7月份两个高峰时段,说明织纹螺的毒性变化具有一定的季节和地域特征。因此,建议福建地区在这两个时段加强对织纹螺毒性的监测。
罗璇于仁成王晓杰李钧周名江
关键词:织纹螺毒性河豚毒素麻痹性贝毒色谱-质谱联用
海洋浮游植物薄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浮游植物薄层是指位于水体次表层、厚度从几厘米到几米的高丰度浮游植物分布层。与大洋相比,在河口、海湾和近海的浮游植物薄层往往分布浅、强度大,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浮游植物薄层的形成和维持不仅受到层化、楔入、剪切等物理过程的调控,也与浮游植物的生长、聚集及浮游动物的差异化捕食等生物生态学过程有关,目前围绕浮游植物薄层的形成机制已提出了趋旋俘获等假说。浮游植物薄层对其生长、繁殖、防御等具有重要意义,有的浮游植物薄层聚集了大量的有毒有害藻,与有害藻华的发生关系密切。深入研究浮游植物薄层的成因,将为阐明有害藻华的发生机制和有效监测提供重要依据。
王云峰颜天颜天张清春于仁成周名江
关键词:海洋生态有害藻华
渤海海域褐潮暴发过程中微型和微微型浮游植物群落变化研究
自2009年起,渤海秦皇岛近岸海域在每年春、夏之交都会暴发大规模微微型藻藻华。藻华期间,养殖贝类的摄食受到强烈抑制,致使贝类滞长、死亡,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对藻华发生期间浮游植物样品的色素分析和克隆文库组成分析,已...
陈振帆张清春于仁成
关键词:高通量测序生物多样性微微型浮游植物
秦皇岛近岸海域脂溶性藻毒素污染状况与来源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2016年以来,秦皇岛地区多次出现麻痹性贝类毒素导致的中毒事件,但对于该海域脂溶性藻毒素的污染状况仍不够了解。2020—2021年,本研究通过对秦皇岛近岸海域为期1年的现场采样调查,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手段检测了浓缩浮游植物和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牡蛎(Crassostrea gigas)和扇贝(Chlamys farreri)3种贝类中脂溶性藻毒素的污染状况,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手段对浮游植物样品中的潜在有毒藻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秦皇岛近海浮游植物样品和贝类中均可检出扇贝毒素-2(pectenotoxin-2,PTX2),其中2021年4—5月浓缩浮游植物样品中的PTX2毒素含量达到最高值1.36 ng/L,贝类中的PTX2毒素也主要在该时段检出,4月26日3种贝类中均可检出PTX2,含量最高达到1.10μg/kg。对浮游植物样品的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样品中检测到的鳍藻序列数与毒素含量具有显著线性相关性,推测PTX2毒素主要来自样品中的渐尖鳍藻(Dinophysis accuminata)和倒卵形鳍藻(D.fortii)等。综合一年的调查结果表明,秦皇岛近岸海域的脂溶性藻毒素主要为PTX2,其污染状况在春季最高,由于贝类中PTX2毒素含量很低,引发脂溶性藻毒素中毒事件的风险较小。本文调查结果可为秦皇岛近岸海域有害藻华和藻毒素的监测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孙洪潇唐文娇刘超耿慧霞林卓如张清春张清春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贝类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