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名江

作品数:153 被引量:1,733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1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领域

  • 83篇环境科学与工...
  • 41篇生物学
  • 18篇农业科学
  • 14篇医药卫生
  • 9篇天文地球
  • 2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6篇赤潮
  • 39篇亚历山大藻
  • 20篇有害赤潮
  • 16篇毒性
  • 15篇糠虾
  • 15篇黑褐新糠虾
  • 14篇藻华
  • 13篇有害藻华
  • 13篇塔玛亚历山大...
  • 11篇绿潮
  • 11篇麻痹性贝毒
  • 11篇甲藻
  • 10篇浒苔
  • 10篇污染
  • 10篇细胞
  • 10篇卤虫
  • 10篇海洋污染
  • 8篇近海
  • 8篇海域
  • 8篇河豚

机构

  • 151篇中国科学院
  • 3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4篇中国科学院研...
  • 6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暨南大学
  • 3篇香港科技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钦州学院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烟...
  • 1篇盐城市疾病预...
  • 1篇香港公开大学
  • 1篇北部湾大学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作者

  • 152篇周名江
  • 103篇颜天
  • 58篇于仁成
  • 39篇王云峰
  • 35篇李钧
  • 29篇张清春
  • 28篇于仁诚
  • 18篇谭志军
  • 15篇孔凡洲
  • 14篇陈洋
  • 13篇王丽平
  • 8篇傅萌
  • 8篇李正炎
  • 8篇邹景忠
  • 7篇罗璇
  • 7篇陈桃英
  • 7篇李爱峰
  • 6篇唐祥海
  • 5篇林佳宁
  • 4篇俞志明

传媒

  • 32篇海洋与湖沼
  • 23篇海洋科学
  • 11篇海洋环境科学
  • 7篇生态学报
  • 7篇海洋科学集刊
  • 6篇水产学报
  • 4篇环境科学学报
  • 4篇海洋学报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分析化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毒理学杂志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高技术通讯
  • 2篇中国毒理学会...
  • 2篇中国海洋湖沼...
  • 1篇卫生研究
  • 1篇生命科学
  • 1篇中国海洋药物
  • 1篇微生物学报

年份

  • 3篇2020
  • 3篇2019
  • 9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8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0篇2008
  • 18篇2007
  • 6篇2006
  • 11篇2005
  • 9篇2004
  • 8篇2003
  • 8篇2002
  • 8篇2001
1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有害赤潮与原生动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2008年
近年来有害赤潮在全世界频繁爆发,规模也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原生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微食物环的重要组分,通过其摄食,可以将中型浮游动物难以摄食的有机颗粒、微型浮游植物和微微型浮游生物连接到高级消费者。由于形成有害赤潮的浮游植物大都是细胞较小的微型浮游植物,因此,有害赤潮和原生动物的关系密切。
张利永颜天周名江
关键词:有害赤潮原生动物相互作用生态系统结构微型浮游生物微食物环
塔玛亚历山大藻对海产双壳类生命活动的影响被引量:11
2004年
通过一种重要有毒赤潮藻———产麻痹性贝毒毒素PSP的塔玛亚历山大藻对几种海产双壳类主要发育阶段:受精卵、D形幼虫、眼点幼虫、稚贝、仔贝和成贝生命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该藻对双壳类孵化率、存活率、运动能力、滤食率和生长都有影响,毒性效应与藻密度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该藻对受精卵的抑制作用在100个/cm3的密度下最显著,36h后孵化率仅为对照组的30%.进一步的逐项毒性筛选实验表明此毒性来源于藻液、藻细胞和细胞碎片,而与去藻过滤液、藻细胞内容物、标准毒素STX无关,由此可以证实塔玛亚历山大藻确能产生一类非PSP毒素,并与细胞表面的未知毒素相关.
周名江颜天傅萌王云峰于仁诚李钧
关键词:麻痹性贝毒PSP双壳类塔玛亚历山大藻
福建沿海米氏凯伦藻赤潮对皱纹盘鲍鳃组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本文初步研究了在较低赤潮密度(低于107个/m L)下,一株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对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鳃内几种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毒性效应,以期分析米氏凯伦藻对鲍鱼生命活动可能的胁迫方式。研究表明,米氏凯伦藻对SOD、CAT酶活性均造成不利影响,并未对GSH-Px酶造成不利影响,其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米氏凯伦藻对SOD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先诱导后抑制"效应,24 h内,各处理组(0.1个/m L,0.5个/m L,1.0×104个/m L)中,酶活性急剧增高,分别是对照组的1.2,1.3,1.3倍,之后酶活性迅速下降,分别是对照组的77%,77%,73%。SOD能够清除机体体内多余的自由基,其活力变化反映了机体抵制自由基损伤能力已受到明显抑制。此外,米氏凯伦藻处理组中,CAT酶活性则处于"被抑制"状态,48 h内酶活性持续下降,分别降低至对照组的58%,51%,37%。CAT可以清除SOD歧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的H2O2,其活力的下降也可能造成机体内过氧化物的累积及氧化损伤。结果表明,即使未达到较高赤潮密度(不超过107个/m L)时,米氏凯伦藻短时间内仍可对鲍鱼鳃内关键抗氧化酶活性造成显著抑制效应,这极有可能导致鲍鱼机体抗氧化系统遭受严重损伤。
林佳宁颜天张清春王云峰刘青周名江
关键词:DISCUS
长江口邻近海域春季藻华与水体层化的关系被引量:6
2016年
长江口邻近海域是我国近海有害藻华高发区之一。受长江冲淡水和台湾暖流影响,海域环境条件复杂,有可能影响到藻华的分布状况、动态过程和危害效应。本文利用"藻华973项目"2011年的现场实测数据,从水体层化状况与藻华的关系入手,绘制出各要素的平面及剖面分布图,对比分析了春季硅藻藻华和甲藻藻华期间的温、盐跃层及其变化情况,探讨了硅、甲藻藻华的分布状况及其与温、盐跃层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2011年春季藻华期间该海域存在明显的温跃层和盐跃层。硅藻藻华期的温、盐跃层主要受到长江冲淡水影响;而在甲藻藻华期,受外海水入侵影响导致的温、盐跃层现象更加显著。藻华期间,浮游植物生物量高值区均出现在跃层上方的长江冲淡水影响区,其中硅藻藻华分布区与高强度跃层区基本一致,而甲藻藻华则主要分布在层化强度相对较弱的近岸海区,其分布可能受到上升流的影响。综合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长江口邻近海域春季的硅藻藻华主要受到长江冲淡水影响,而甲藻藻华的分布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海水入侵及上升流影响。这一认识为进一步分析该海域春季硅、甲藻藻华演替过程及藻华优势种的长期演变趋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周正熙于仁成吕颂辉管卫兵周名江
关键词:有害藻华叶绿素A温跃层盐跃层
黑褐新糠虾的急性毒性测试方法及在钻井液毒性评价中的作用被引量:41
2001年
于 1992年开始在青岛胶州湾西海岸采集黑褐新糠虾 (Neomysisawatschensis)并进行实验室的长期驯化培养 ,在实验室内以 4~ 6d的幼虾为实验材料 ,研究了黑褐新糠虾的急性毒性测试方法。比较了黑褐新糠虾和美国一种标准毒性测试实验生物巴西拟糠虾的分类学地位、地理分布和形态 ,以及对标准毒物的敏感性。根据研究结果 ,建议将黑褐新糠虾作为我国的一种标准毒性测试的实验生物 ,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钻井液及其添加剂的毒性评价 。
周名江颜天李钧谭志军于仁诚王云峰
关键词:黑褐新糠虾毒性评价钻井液海上钻井海洋污染海洋监测
赤潮的生物毒性评价初步研究——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在一次胶州湾赤潮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01年
在 2 0 0 0 0 7 2 5~ 30发生于青岛胶州湾 ,面积约 10km2 的赤潮过程中 ,于 2 0 0 0 0 7 2 6和 2 7日分别采集赤潮现场海水 ,以三种标准毒性实验生物黑褐新糠虾 (Neomysisawatschensis) ,卤虫 (Artemiasalina)和ICR品系小白鼠为实验动物 ,对胶州湾这次赤潮进行了初步的毒性研究。结果表明 :现场采集的赤潮海水和实验室经f/ 2培养后的藻液对卤虫有急性毒性作用 ,2 4h卤虫幼体的存活率分别为 83 %和 73 % ,对小白鼠的毒性均在相当于STX 0 .87~ 1.8μg/L的范围内 ,而对糠虾没有明显影响。本文同时分析了赤潮现场海水中的藻类组成与数量 ,探讨了此次赤潮的毒性来源和致毒机制 ,提出了对赤潮进行生物毒性评价的观点 。
颜天谭志军李钧张永山于仁诚王云峰周名江
关键词:赤潮生物毒性黑褐新糠虾卤虫海洋污染
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血细胞中一氧化氮合成酶的鉴定及其在白斑综合症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变化被引量:36
2004年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iNOS)在生物机体免疫 ,特别在无脊椎动物免疫中的作用近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由其催化产生的一氧化氮 (NO)除具有已知的神经传导、松弛平滑肌等功能外 ,还具有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等作用。作者通过硝基四氮唑蓝 (NBT)法和血细胞形态观察等方法 ,对中国明对虾 (Fenneropenaeuschinensis)血细胞中存在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进行了初步鉴定。在此基础上 ,通过亚硝酸盐法和L 瓜氨酸法对比 ,研究了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 (WSSV)后中国明对虾血细胞中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 ,中国明对虾在感染WSSV后 ,iNOS活性在 1 2h内有上升趋势 ,实验 36h后酶活性显著下降 ,至 60h后酶活性降至对照组的一半左右。同时 ,被脂多糖 (LPS)诱导的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与对照相比也有显著下降。与此对应的是 ,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法检测病毒的结果显示 :实验 36h后在对虾体内能够检测到白斑综合症病毒。对照组中国明对虾血细胞的iNOS在实验过程中基本保持稳定。这说明WSSV在感染中国明对虾初期可以诱导血细胞产生iNOS ,但随着WSSV在中国明对虾体内的大量增殖及其对血细胞的破坏 ,使得iNOS活性显著降低 ,对虾也趋于死亡。因此 。
姜国建于仁诚王云峰颜天周名江
关键词:中国明对虾一氧化氮合成酶白斑综合症病毒
褐潮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的危害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4年
褐潮(Brown tide)是一种有害藻华,目前已知的主要藻种为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及Aureou-mbra lagunensis,由于藻华期间海水呈褐色,因此被称为褐潮[1]。褐潮的爆发严重危害到海洋资源和贝类养殖业,并且影响到海洋生物的种群结构乃至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在美国东海岸,褐潮导致当地海湾扇贝资源崩溃、硬壳蛤资源衰退和海草床生境退化等[2];在南非萨尔达阿尼亚湾,褐潮导致牡蛎和扇贝产量急剧下降[3]。我国是继美国、南非发生褐潮的第3个国家,自2009年起,渤海秦皇岛沿岸海域连续4年发生褐潮,导致养殖贝类大量滞长甚至死亡,给当地贝类养殖造成了巨大危害[4]。作者针对褐潮对海洋生态系统危害已有的研究结果,综述了褐潮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以期了解褐潮对海洋生态系统各生物类群的危害形式与机制,为我国褐潮的危害、防治等研究提供基础。
公晗颜天周名江
关键词:有害藻华海洋生态系统美国东海岸海湾扇贝养殖贝类种群结构
赤潮藻毒素研究进展
简要介绍了几类主要的赤潮藻毒素,包括麻痹性贝毒毒素,腹泻性贝毒毒素,记忆缺失性贝毒毒素,神经性贝毒毒以及西加鱼毒素的来源,结构和作用机制。并对一些毒素的应用前景作了介绍。
周名江李钧于仁诚颜天
关键词:赤潮藻毒素
我国的赤潮灾害及防御对策
<正>我国是海洋大国,也是遭受赤潮严重危害的国家之一,自七十年代起,我国有记录的赤潮有300多次,发生次数以每十年增加三倍的速度上升(图1),2000年赤潮事件达到了28次:赤潮发生规模也呈急剧扩大的趋势,1998年至今...
周名江邹景忠
文献传递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