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露

作品数:6 被引量:50H指数:5
供职机构:佛山市中心血站更多>>
发文基金:佛山市医学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单采
  • 4篇单采血小板
  • 4篇蛋白
  • 4篇采血
  • 3篇捐献
  • 3篇捐献者
  • 2篇血清
  • 2篇血清铁
  • 2篇血清铁蛋白
  • 2篇亚群
  • 2篇铁蛋白
  • 2篇球蛋白
  • 2篇细胞
  • 2篇细胞亚群
  • 2篇献血
  • 2篇献血者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淋巴细胞亚群
  • 2篇免疫

机构

  • 6篇佛山市中心血...
  • 1篇福建省血液中...

作者

  • 6篇黄露
  • 4篇严军雄
  • 4篇何其通
  • 4篇余晋林
  • 4篇郭如华
  • 4篇伍伟健
  • 4篇罗益红
  • 4篇叶瑞云
  • 3篇朱业华
  • 3篇马春会
  • 1篇温丽玲
  • 1篇郭永建
  • 1篇林俊填
  • 1篇伍武彪

传媒

  • 2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定期双份血小板捐献者血清铁蛋白水平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了解定期双份单采血小板捐献者血清铁蛋白的状况。方法选取该站男性定期单份血小板捐献者40例,定期双份血小板捐献者28例,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铁蛋白(SF)含量。结果定期单份血小板捐献者和定期双份血小板捐献者的SF分别为(55.28±34.17)ng/mL和(50.32±26.23)ng/mL,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期单份血小板捐献者缺铁率为12.5%(5/40),定期双份血小板捐献者缺铁率为14.28%(4/28),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定期单份捐献血小板相比,定期双份捐献血小板不会造成SF的下降。
何其通郭如华余晋林朱业华严军雄罗益红黄露叶瑞云马春会
关键词:血小板血样采集
营销策略与方法在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招募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 探讨营销策略与方法在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招募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于广东省佛山市中心血站参加单采血小板捐献的2 762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纳入研究组;该组无偿献血者参加单采血小板捐献时,本血站已在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的招募工作中应用营销策略与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于本血站参加单采血小板捐献的2 621例无偿献血者纳入对照组,该组无偿献血者参加单采血小板捐献时,本血站尚未在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的招募工作中应用营销策略与方法.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招募工作中的营销策略与方法包括:单采血小板献血人群动员、优化献血环境、改善献血服务模式、提高采血工作人员的采血技术及服务水平、调整献血纪念品、完善献血后服务等.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查2组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重复捐献单采血小板(1年内捐献次数≥2次)的无偿献血者所占比例及单次捐献20 U单采血小板的无偿献血者所占比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组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的献血满意度进行调查.并且采用x^2检验或连续性校正x2检验,比较2组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的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重复捐献单采血小板的无偿献血者所占比例、单次捐献20 U单采血小板的无偿献血者所占比例及献血满意度.结果 ①本研究中,研究组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4%(11/2 762),低于对照组的0.9%(24/2 621),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74,P=0.018).②研究组重复捐献单采血小板的无偿献血者所占比例为16.6%(458/2 762),高于对照组的12.0%(314/2 621),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074,P<0.001).研究组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中,捐献2次和3次及以上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
林俊填温丽玲伍伟健黄露骆玉慧郭永建
关键词:供血者营销单采血小板招募
定期单采血小板捐献者部分免疫指标变化的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了解定期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的变化。方法按捐献间隔期将87名男性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分为对照组:首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实验1组:2次单采血小板间隔45~73 d的捐献者;实验2组:2次单采血小板间隔29~44 d的捐献者。分别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比浊法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的水平,比较3组捐献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外周血中CD3+CD4+T淋巴细胞、CD3+CD4+T淋巴细胞/CD3+CD8+T,在实验1组中为(51.33±10.47)%和1.36±0.43,在实验2组中为(50.48±9.50)%和1.34±0.51,在对照组中为(55.18±9.84)%和1.61±0.64。外周血中CD3+CD8+T淋巴细胞、IgG、IgM、IgA,在实验1组中为(39.42±7.14)%、(13.13±2.56)g/L、(1.37±0.60)g/L、(2.55±0.70)g/L,在实验2组中为(40.72±9.24)%、(13.13±2.58)g/L、(1.31±0.70)g/L、(2.44±0.70)g/L,在对照组中为(37.32±8.30)%、(11.55±1.95)g/L、(1.08±0.40)g/L和(2.20±0.91)g/L。3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捐献单采血小板不会影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IgG、IgM、IgA的水平。
余晋林马春会严军雄伍伟健郭如华朱业华何其通黄露叶瑞云罗益红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
地震灾害对献血者献血行为的影响及原因分析被引量:12
2008年
严军雄黄露伍武彪
关键词:突发事件献血者献血行为
定期双份单采血小板捐献者部分免疫指标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了解定期捐献双份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随机抽取本站男性单采血小板捐献者42例,其中首次捐献单采血小板捐献者为对照组,共22例;双份血小板捐献者为实验组,共20例。分别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比浊法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的水平。结果实验组外周血中CD3+CD4+、CD3+CD8+、CD4+/CD8+分别为(57.23±10.7)%、(40.65±6.89)%、(1.77±0.41)%,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55.18±9.84)%、(37.32±8.30)%、(1.61±0.64)%,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外周血中IgG、IgM、IgA分别为(12.25±2.13)g/L、(1.39±0.48)g/L、(2.68±0.62)g/L,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11.55±1.95)g/L、(1.08±0.40)g/L、(2.20±0.91)g/L,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捐献双份单采血小板不会影响捐献者外血T淋巴亚群和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的水平。
何其通余晋林郭如华伍伟健罗益红黄露叶瑞云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
定期多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血清铁蛋白状况分析被引量:14
2011年
本研究分析定期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对血清铁的影响。随机抽取本站男性首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24例和定期多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69例,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铁蛋白(SF)含量。结果表明,首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和定期多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的SF含量分别为91.08±23.38μg/L和57.16±35.48μg/L,但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F含量随血小板捐献频率的增加而下降,但各捐献频率组之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血小板捐献次数的增加,SF含量呈现波动性的变化。结论:定期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可导致SF减少。
马春会郭如华伍伟健严军雄余晋林朱业华何其通罗益红黄露叶瑞云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血清铁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