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伟健
- 作品数:52 被引量:345H指数:10
- 供职机构:佛山市中心血站更多>>
- 发文基金:佛山市医学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项目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佛山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佛山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了解佛山市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探讨可能的防治措施。方法对佛山市2006~2011年无偿献血者样本246 488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HIV抗体筛查,阳性者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HIV确证试验。结果 HIV抗体筛查阳性604例,经确证试验证实阳性36例,阳性率为0.014 6%。结论 HIV除特殊人群容易感染外,一般人群也有一定的感染率。采供血部门加强献血者献血前咨询、筛查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血液检测水平,对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有重要意义。
- 黄昌海伍伟健黎艳华周健欣
-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阳性率
- 不同保存期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上清液中微粒粒径分布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索库存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去白悬浮红)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红细胞破损或溶血而产生的细胞碎片以及微粒变化,为输血安全提供启示性实验基础。方法取不同保存天数(3、7、14和21 d)的库存去白悬浮红进行上清液制备,应用动态光散射仪对样品中的各种微粒进行粒径分布分析。结果 3 d和7 d的库存去白悬浮红上清液样品中的微粒主要为10-25 nm微粒;从14 d开始,上清液样品中出现了更多150-300 nm的微粒,到21 d时,150-300 nm范围内的微粒占绝大部分。结论可通过测定库存红细胞制品上清液中微粒的粒径变化来评估红细胞的储存损伤程度,进一步探讨新的溶血评价方法。
- 邓智豪官亚妹伍伟健陀伟为黄耀熊
- 关键词:动态光散射微粒
- ABO反定型试剂红细胞配制方法的探讨被引量:12
- 2006年
- 目的摸索ABO反定型试剂红细胞的配制方法。方法配制20%的洗涤红细胞悬液后放置4±2℃冰箱保存,每周混匀后取样进行红细胞抗原性及特异性测定和反定型试验(微板法)检测凝集能力实验,观察细胞凝集状态,并记录结果。结果自配反定型试剂保存期为35d。在配制后第35天,自配红细胞与相应的抗血清的特异性凝集反应仍有>2+S的凝集强度,具有良好抗原稳定性;与不对应的抗血清均无凝集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用自配红细胞做反定型试验,特异性凝集能被酶标仪测出,符合实验要求。结论运用自配反定型试剂,操作简便,原料易得,成本低廉,制成的红细胞具有良好的免疫特异性、抗原稳定性和凝集效能,符合实验要求。
- 余晋林伍伟健
- 佛山市无偿献血者HIV初筛及确认试验结果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掌握佛山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情况,为制定本市血液安全策略及献血者招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1-2013年在佛山市无偿献血的人群做HIV筛查(ELISA)及确认试验(蛋白印迹法),并对比分析其结果。结果 2001-2013年佛山市无偿献血人群HIV确证阳性率总体呈逐年递增态势(2001年为7.02/10万,2013年为21.74/10万)。筛查反应率0.25%(1 346/538 107);HIV确证阳性率13.01/10万(70/538 107),确证阳性符合率5.20%(70/1 346);不确定率1.04%(14/1 346)。确认阳性标本中,ELISA的S/CO高值比例〉80%,中、低值比例均〈10%;WB带型出现率为gp160:100%(70/70);gp120:100%(70/70);gp41:98.57%(69/70);p66:100%(70/70);p51:97.14%(68/70);p31:91.43%(64/70);p55:68.57%(48/70);p24:98.57%(69/70);p17:85.71%(60/70);p39:14.29%(10/70)。结论最近10多年来佛山市无偿献血者的HIV阳性率在逐年上升;HIV确认阳性献血者标本以ELISA高S/CO值及有8条以上WB带型结果为主。高危人士献血、检测方法及技术的局限对血液安全的威胁最大。
- 朱业华伍伟健张敏卢瑾黎艳华余玉婷余晋林
-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ELISA筛查试验蛋白印迹法确证试验
- 单采血小板捐献者血清铁蛋白与部分血常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 分析单采血小板捐献者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与部分血常规指标的相关性,为筛选对SF含量有预示作用的血常规指标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在本血站献血的111例单采血小板捐献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其SF含量,采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SF与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小板(platelet,PLT)、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平均体积(mean corpusular volume,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大血小板比例(platelet-large cell ratio,P-LCR)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的SF含量为(66.81±36.63)μg/L,所有捐献者的RBC、Hb、WBC及PLT值均在正常值范围内,SF与RDW及PLT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347,-0.315;P=0.001,0.003,RDW与PLT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265,P=0.013.结论 RDW及PLT的检测结果对SF含量有预示作用.对于RBC和Hb检测结果正常的捐献者,应重点关注RDW和PLT检测值,可有助于发现隐匿性缺铁捐献者.
- 马春会何其通伍伟健严军雄郭如华
-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血清铁蛋白
- 全自动酶免疫分析系统缓慢升温对ELISA试验结果的影响
- 2008年
- 伍伟健
- 关键词:ELISA试验
- 2008-2017年佛山市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流行趋势分析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了解佛山市无偿献血人群的梅毒感染流行情况,为完善输血安全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8-2017年佛山市无偿献血者657 382例,对其血液标本进行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抗体检测,并对TP抗体阳性的检出情况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ELISA法对梅毒抗体筛查检测,对初检结果阳性者进一步采用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进行确认。结果: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佛山市无偿献血人群(657 382人)共检测出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者2 502例,总阳性率为0.38%,2008-2017年的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43%、0.40%、0.41%、0.43%、0.50%、0.32%、0.36%、0.32%、0.37%和0.32%,抗体阳性率呈逐渐下降的态势(P
- 林俊填伍伟健杨富燕余玉婷黎艳华余晋林
- 关键词:献血者梅毒螺旋体输血安全
- Rh缺失型D--个体及其家系成员基因分型及遗传背景分析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分析Rh缺失型D--个体及其家系成员的基因分型及遗传背景。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对Rh缺失型D--个体及其家系成员的RHD和RHCE基因的特异性序列进行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分析。结果先证者家系成员PCR结果与血清学表型基本相符,先证者RHD基因未见异常,未检出RHCE基因的特异性序列,其他家系成员均有正常表型及RHCE基因PCR产物。结论先证者RHCE基因大部分或全部缺失是造成其Rh缺失型D--的重要分子基础。先证者RHCE基因缺失,很可能其父母双方分别携带一条D--单倍型,在遗传时均将其遗传给先证者,从而形成Rh缺失型D--。
- 伍伟健郭如华余晋林
- 关键词: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基因分型
- IgM、IgG抗-E和抗-Jk^a引起交叉配血不合1例被引量:7
- 2010年
- 马春会伍伟健郭如华
- 关键词:抗-E抗-JKA交叉配血意外抗体
- 血液保养液对ELISA检测HBsAg结果的影响及改进措施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CPD血液保养液对ELISA法检测HBsAg结果的影响。方法用CPD血液保养液和小牛血清分别将1ng/mlHBsAg阳性物稀释成不同浓度,每个浓度用ELISA方法进行一次平行对照实验(双孔检测取均值),共检测20次,比较两者的检测结果。结果(1)两组不同的HBsAg阳性混合物的S/CO值均随着HBsAg阳性物的浓度降低而降低,但降低趋势不同;(2)在HBsAg阳性物浓度相同的情况下,两组不同的HBsAg阳性混合物的S/CO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ELISA检测系统对CPD血液保养液稀释的HBsAg阳性混合物的变化敏感;(2)CPD血液保养液对ELISA实验有明显影响。
- 李鹏程郭如华温丽玲伍伟健
- 关键词:血液保养液HBSAGEL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