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剑峰
- 作品数:18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青海大学中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青海地区藏、回、汉族TNF -α, INF-γ, IL-10和IL-12基因多态性与脊柱结核易感性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究脊柱结核潜在的生物标记物,为脊柱结核的大范围筛查、早期诊断提供辅助依据。方法运用生物学技术和信息学分析,研究了青海地区(结核高发地区)脊柱结核患者不同民族(藏族、回族和汉族)间TNF-α308、IFNG rs2430561、IL-10(-1082G/A,-592C/A)、IL-12(IL12RB1 rs436857)位点的基因多态性。结果青海地区藏族脊柱结核患者中TNF-α308 A、IFNG rs2430561 A、IL-10-1082 A、IL12RB1 rs436857 A等位基因均存在差异性表达(过度或抑制),其基因多态性与青海地区藏族脊柱结核的发病可能相关;IL-10-592C/A基因多态性与青海地区藏族脊柱结核的发病可能没有关系。TNF-α308、IFNG rs2430561、IL-10(-1082G/A,-592C/A)、IL12RB1 rs436857基因多态性与青海地区藏、回族脊柱结核的发病可能无相关性。结论TNF-α308、IFNG rs2430561、IL-10(-1082G/A,-592C/A)、IL12RB1 rs436857基因多态性与脊柱结核发病可能与病人所属民族有关。
- 曹太见鲍剑峰赵丽苏占海米明珊杜鹏赵洋洋孙金琳
-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多态位点脊柱结核易感性
- 多种植骨方式在胸椎结核中的临床应用
-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手术中三种植骨材料的临床应用,并评价疗效.方法:2009年9月至2011年2月采用一期手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椎结核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19~ 74岁,平均年龄34.3.岁.病程5~31个月,...
- 鲍剑峰彭兴国
- 关键词:同种异体骨骨移植胸椎结核
- 显微镜下微创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手术中的应用
- 官众米明珊任磊马建文鲍剑峰许勇赵宇彭兴国
- 该成果首次在该省开展了显微镜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手术技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经过12个月的随访无明显并发症,患者满意度高。通过研究,课题组熟练掌握并开展了该项技术,便于推广,大大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该成果达到了...
- 关键词:
- 关键词:微创手术治疗
- 腰椎结核前后路联合与前路微创后路病灶清除的临床对比研究
- 官众许勇鲍剑峰彭兴国任磊马俊米明珊沈生军陈锋曾振林
- 该课题采用前路微创小切口引流联合后路经半椎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伴腰大肌脓肿,一方面继承后路手术的优势,置钉相对简单,脊柱后凸畸形矫形满意,另一方面采用前路微创小切口清除腰大肌脓肿,完全彻底的清除大的...
- 关键词:
- 关键词:腰椎结核
- 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早期结果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采用椎弓根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的5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早期临床指标并检测血清炎性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随术后时间推移,患者疼痛减轻,功能恢复好转.与术前相比,术后7d患者TNF-α和IL-6水平显著下降(P<0.05);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AVHCR)和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PVHCR)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采用椎弓根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早期效果良好.
- 杜鹏鲍剑峰曹太见彭兴国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 青海地区汉族、回族、藏族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分析青海地区汉族、回族、藏族正常人群的峰值骨量和骨密度差异,为青海地区科学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青海地区汉族、回族、藏族年龄在20~40岁及50~70岁人群,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研究对象腰椎骨密度,按民族、性别和5岁一个年龄段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青海地区汉族男性、女性峰值骨密度的年龄段均在20~24岁,回族男性、女性峰值骨密度的年龄段均在25~29岁,藏族男性、女性峰值骨密度的年龄段均在35~39岁。汉族、回族、藏族男性峰值骨密度分别为:(0.667±0.090)g/cm^ 2、(0.711±0.037)g/cm ^2、(0.826±0.092)g/cm^ 2;女性峰值骨密度分别为:(0.568±0.091)g/cm ^2、(0.571±0.037)g/cm ^2、(0.676±0.095)g/cm^ 2,且各年龄段的骨密度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本次调查汉族、回族、藏族男性和女性出现骨密度峰值的年龄段及峰值骨密度均有所不同,总体上藏族最高,回族次之,汉族最低,但均在40岁前达到骨密度峰值,提示可能与生活饮食习惯、遗传特性有关。
- 鲍剑峰曹太见马建文彭兴国米明珊杜鹏赵洋洋江自望
- 关键词:汉族回族藏族骨峰值骨密度
- 齿状突骨折前后入路手术方案选择及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通过分析齿状突骨折前、后路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指导齿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60例齿状突骨折并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后路和前路手术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骨折融合或愈合率、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颈椎活动度、颈部疼痛评分(VAS评分)。[结果](1)前路手术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平均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颈部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后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手术组颈椎旋转活动度、屈伸活动度明显高于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术后各有2例患者出现齿状突骨折不愈合,愈合率分别为94.4%(34/36)、91.7%(22/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手术组10例(41.67%)患者出现并发症,较后路手术组12例(3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无椎动脉、神经、静脉丛等重要结构损伤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颈椎活动度损伤小、术后疼痛程度轻等优点;后路寰枢椎融合术操作难度小、适应证广,但对颈椎功能有较大影响。
- 米明珊鲍剑峰许勇杜鹏彭兴国任磊赵立来
- 关键词:齿状突骨折寰枢椎融合术内固定
- 椎旁肌间隙入路联合病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 2014年
- 目的探讨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联合病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我院从2009年10月~2013年10月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联合病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208例,其中男性109例,女性99例,年龄16~75岁,平均年龄38.5岁,术前完善X线、三维CT及MRI检查,术后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复位及内固定物的位置,并观察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术后通过采用VAS评分、Oswestry评分、JOA评分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术后X线示骨折复位情况良好,内固定位置良好,出血量及手术时间较传统手术方式明显减少,随访观察患者VAS评分为2.5分、Oswestry评分为19.8分、JOA评分为23~29分,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联合病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鲍剑峰米明珊梁小弟杜鹏彭兴国
- 关键词:椎旁肌间隙入路胸腰椎骨折
-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儿童颈椎重度骨折脱位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儿童颈椎重度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3月-2013年10月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棘突、椎板钛缆固定并椎间及关节突间植骨融合治疗儿童颈椎重度骨折、脱位4例,男3例,女1例;年龄3-6岁,平均4.5岁。术前均完善颈椎X线片、CT及MRI检查,明确骨折、脱位的节段及程度。采用Frankel分级对患者脊髓损伤进行评估。术后复查颈椎X线片、CT及MRI,并再次采用Frankel分级对脊髓损伤恢复情况进一步评估,从而观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影像学资料均提示患者颈椎骨折、脱位得到完全纠正,颈椎稳定性恢复,颈脊髓无明显受压。随访3~36个月,平均11.5个月,其中2例术前Frankel分级为B级,术后恢复到D级;1例术前为A级,术后无明显恢复;1例术前为D级,术后恢复到E级。结论应用前后联合入路,棘突、椎板钛缆固定并椎间及关节突间植骨融合治疗儿童颈椎重度骨折、脱位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鲍剑峰米明珊梁小弟杜鹏彭兴国
- 关键词:颈椎骨折脱位儿童前后联合入路钛缆
- 糖皮质激素诱导的亮氨酸拉链对小鼠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诱导的亮氨酸拉链(GILZ)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T淋巴细胞GILZ转基因小鼠及野生型小鼠(wT)制备脊髓损伤模型,观察GILZ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机制。结果GILZ小鼠在脊髓损伤后的组织学评分为1.1分,显著低于wr模型小鼠的4.2分(P〈0.05)。WT小鼠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促炎因子表达、CD4和CD8型T细胞表达和细胞凋亡在脊髓损伤后均显著增强(P〈0.05)。而GILZ模型小鼠均可降低上述反应(P〈0.05)。GILZ通过抑制核因子(NF)-kB的核转移抑制炎性反应,抑制凋亡基因和增强抗凋亡基因减少细胞凋亡。结论T淋巴细胞高表达糖皮质激素可以对小鼠脊髓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 米明珊鲍剑峰许勇张伟波杜鹏彭兴国任磊
- 关键词:脊髓损伤糖皮质激素亮氨酸拉链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