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勇
- 作品数:34 被引量:195H指数:8
-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海大学中青年科研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纤维环穿刺法与纤维环切开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被引量:9
- 2010年
- 背景:椎间盘退行性变模型的建立,是研究椎间盘退行性变病理过程和尝试基因治疗等的基础,建立的动物模型要求与人类椎间盘退行性变具有相似性和可比拟性,但目前尚缺乏公认的最佳实验动物模型。目的:比较纤维环穿刺法和纤维环切开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差异。方法:将32只新西兰大白兔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纤维环穿刺组和纤维环切开组。经腹膜外入路暴露L3/4、L4/5、L5/6椎间隙,纤维环穿刺组采取针刺纤维环,纤维环切开组采取尖刀切开纤维环,控制穿刺或切开的深度及方向。术后2,4,12,20周通过MRI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腰椎间盘髓核变性及组织病理情况。结果与结论:术后4周,兔椎间盘髓核面积缩小,纤维环面积增大,髓核内T2加权像信号降低、变暗,椎间隙高度也开始下降,纤维环穿刺组T2信号强度评分较纤维环切开组低(P<0.05);随着时间的进展,兔椎间盘T2信号强度评分逐步增高,椎间隙逐渐变窄,术后20周椎间盘T2信号强度评分达最高,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随着时间的进展,两组髓核内细胞含量逐渐减少,纤维软骨形成。提示纤维环穿刺法和纤维环切开法均可成功建立椎间盘退变模型,但纤维环切开法椎间盘的退变程度较纤维环穿刺法剧烈,建立的模型过程可能不是人体椎间盘自然退变的模拟过程,纤维环穿刺法比较真实地模拟了人类椎间盘损伤后的退变过程。
- 罗平刘玉林陈仲林荔军许勇黄小军周初松
-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骨组织工程
- 急性肩袖损伤早期修复过程中不同强度应力刺激的生物力学反应被引量:9
- 2010年
- 背景:持续应力刺激已经证明可以促进肩袖损伤的修复,实验尝试在肩袖损伤修复的全过程中进一步量化应力刺激的强度,寻求到达更好的治疗效果。目的:观察不同强度应力刺激在急性肩袖损伤后修复过程中的生物力学表现。方法:取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大强度实验组、小强度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将冈上肌腱于大结节止点处横断后原位缝合(隧道法),建立兔冈上肌腱损伤模型。术后石膏绷带制动1周后,采用关节持续被动器(CPM)进行功能锻炼,大强度训练组活动范围为-60°~60°,小强度训练组活动范围为-15°~15°,术后第2周,隔天训练,10min/次;第3周开始每天训练,10min/次;第4周15min/次。对照组自由活动。于术后2,3,4,周每组各取4只动物取材,分别比较冈上肌腱-骨界面的刚度和最大抗拉强度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各时间观察,小强度训练组的最大抗拉强度和刚度均明显强对照组和大强度训练组(P<0.05),大强度训练组最大抗拉强度和刚度最弱,各组断裂点均在肌腱缝合处。结构表明,小强度应力刺激在急性肩袖损伤早期修复中效果较佳,而大强度应力刺激在急性肩袖损伤早期修复中起损伤作用。
- 王鹏程靳安民付国建李森张飞许勇
- 关键词:应力刺激肩袖损伤生物力学分析肌肉肌腱组织工程
- 前路微创联合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伴腰大肌脓肿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前路微创联合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伴腰大肌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腰椎结核伴腰大肌脓肿患者25例。所有患者采用前路3~4 cm的小切口微创清除脓肿、引流,再经后路半椎关节病灶清除、矫形、自体骨植骨内固定。手术前后均给予标准化抗结核治疗,随访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检查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9~38个月,平均(18±3)个月;术后Cobb角0°~13°,平均(5.7±2.6)°,末次随访Cobb角2°~18°,平均(8.8±4.2)°,后凸角度平均丢失(4.6±1.3)°;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明显改善,Frankel分级D级3例,E级22例;植骨于随访6~12个月后获得融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结核复发。结论前路微创取髂骨并清除腰大肌脓肿加后路半椎关节病灶清除、矫形、植骨内固定的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是一种腰椎结核伴腰大肌脓肿的理想手术方式。
- 许勇官众彭兴国任磊赵宇
- 关键词:脊柱结核腰大肌脓肿植骨融合内固定
- 可注射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与骨髓基质细胞生物相容性及其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 研究背景:
各种因为(创伤,肿瘤、感染等)引起的骨缺损修复一直是骨科的一大难题。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它们都有各自的缺点:自体骨移植的缺点有来源有限、供体部位易发生感染、畸形以及植骨功能的继发...
- 许勇
-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骨髓基质细胞生物相容性骨缺损修复
- 文献传递
- 经伤椎和跨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早中期效果分析被引量:34
- 2020年
- 背景:跨伤椎螺钉置入固定容易出现椎体骨小梁不能完全恢复,影响脊柱矢状位力学稳定。经伤椎短节段固定的抗屈力、抗扭转力明显增加,增加了椎体在屈曲、后伸、旋转等各种活动的承载负荷,可更好地维持伤椎稳定性,为骨折愈合创造有利条件。目的:对比经伤椎和跨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早中期随访结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8例胸腰段椎骨折患者,根据固定方案分为跨伤椎组、经伤椎组。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统计分析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患者卧床时间及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皮下血肿发生情况,对比2组术前及术后6,12个月随访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及后凸Cobb角。结果与结论:①经伤椎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跨伤椎组、术中出血量大于跨伤椎组,但术后卧床时间比跨伤椎组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术前及术后2周随访:2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术后6,12个月随访:经伤椎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低于跨伤椎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大于跨伤椎组,后凸Cobb角小于跨伤椎组,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跨伤椎组术后12个月并发症发生率(30%)高于经伤椎组(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⑤提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不仅能有效恢复和维持伤椎高度及后凸Cobb角,恢复椎体的生理高度及曲度,而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 许勇官众李永霞陈锋任磊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置钉内固定
- 齿状突骨折前后入路手术方案选择及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通过分析齿状突骨折前、后路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指导齿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60例齿状突骨折并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后路和前路手术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骨折融合或愈合率、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颈椎活动度、颈部疼痛评分(VAS评分)。[结果](1)前路手术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平均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颈部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后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手术组颈椎旋转活动度、屈伸活动度明显高于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术后各有2例患者出现齿状突骨折不愈合,愈合率分别为94.4%(34/36)、91.7%(22/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手术组10例(41.67%)患者出现并发症,较后路手术组12例(3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无椎动脉、神经、静脉丛等重要结构损伤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颈椎活动度损伤小、术后疼痛程度轻等优点;后路寰枢椎融合术操作难度小、适应证广,但对颈椎功能有较大影响。
- 米明珊鲍剑峰许勇杜鹏彭兴国任磊赵立来
- 关键词:齿状突骨折寰枢椎融合术内固定
- 可注射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骨缺损的修复被引量:9
- 2010年
- 背景:可注射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是清华大学利用仿生学原理制备的一种较理想的组织工程新型材料,经过前期体外实验证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可注射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材料在促进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用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收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至第3代,然后与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24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股骨外侧髁钻孔,制备骨缺损模型。所有兔右侧股骨外侧髁缺损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局部植入作为实验组,其中20只兔左侧股骨外侧髁缺损以单纯纳米羟基磷灰石植入治疗作为对照组,4只兔左侧股骨外侧髁缺损旷置为空白组,于第12周末,分别行大体、影像学观察、组织形态学、观察该复合材料对兔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与结论:术后12周实验组植入体已与骨缺损处骨性愈合,明显见新生骨生成,骨缺损能够完全修复,对照组骨缺损处部分修复,部分骨皮质不连续。空白组缺损区尚未见修复,纤维结缔组织填充。术后12周,实验组见骨形成细胞较多,材料内见新生骨小梁相互连接成片;对照组少量骨细胞形成,骨量少,部分纤维组织填充。空白组未见骨形成细胞,纤维组织较多。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具有骨缺损修复能力,其疗效优于单纯纳米羟基磷灰石材料。
- 刘阳朱立新杨宏田京许勇于博李志浩冯庆玲黄智
- 关键词:骨缺损可注射
- 糖皮质激素诱导的亮氨酸拉链对小鼠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诱导的亮氨酸拉链(GILZ)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T淋巴细胞GILZ转基因小鼠及野生型小鼠(wT)制备脊髓损伤模型,观察GILZ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机制。结果GILZ小鼠在脊髓损伤后的组织学评分为1.1分,显著低于wr模型小鼠的4.2分(P〈0.05)。WT小鼠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促炎因子表达、CD4和CD8型T细胞表达和细胞凋亡在脊髓损伤后均显著增强(P〈0.05)。而GILZ模型小鼠均可降低上述反应(P〈0.05)。GILZ通过抑制核因子(NF)-kB的核转移抑制炎性反应,抑制凋亡基因和增强抗凋亡基因减少细胞凋亡。结论T淋巴细胞高表达糖皮质激素可以对小鼠脊髓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 米明珊鲍剑峰许勇张伟波杜鹏彭兴国任磊
- 关键词:脊髓损伤糖皮质激素亮氨酸拉链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
- 程序性坏死特异性抑制剂-1促进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程序性坏死特异性抑制剂-1(Nec-1)对大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SD大鼠30只,采用改良Allen's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和Nec-1治疗组,每组10只.脊髓损伤后7d对各组大鼠进行运动功能评价、运动诱发电位测定、脊髓坏死测定.结果 术后7、14、21 d Nec-1治疗组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均好于生理盐水组,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时,Nec-1治疗组大鼠皮层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变化为(71.37 ±12.71)%,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104.5±14.57)%,t=8.147,P<0.01],波幅峰值变化为(69.27±4.75)%,也显著小于生理盐水组[(87.93±5.47)%,t=3.201,P<0.05].术后7d时,Nec-1治疗组脊髓损伤坏死区为(6.91±0.42) mm2,较生理盐水组脊髓损伤坏死区范围显著减小[(11.29 ±0.63) mm2,t=7.542,P<0.01).术后7d时,Nec-1治疗组存活神经元细胞计数为(10.54±1.27)个,较生理盐水组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7±0.47)个,t=6.341,P<0.01];染色髓鞘吸光度(A)相对值Nec-1治疗组为0.94±0.06,较生理盐水组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7±0.08,t=5.574,P<0.01).结论 Nec-1可以改善大鼠运动功能及皮质运动诱发电位的恢复,对脊髓损伤修复具有促进作用.
- 米明珊鲍剑峰许勇张伟波杜鹏彭兴国任磊
- 关键词:脊髓损伤
- 自行设计步行负荷实验量化表在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应用的初步探讨
- 目的:对自行设计的步行负荷实验量化表在腰椎管狭窄症治疗方式选择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2例,根据其术前步行负荷实验检查结果,量化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分为保守治疗组与手术治疗组,对两组患者...
- 米明珊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