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春华

作品数:22 被引量:123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市环湖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细胞
  • 9篇肺癌
  • 7篇肿瘤
  • 7篇小细胞
  • 7篇脑膜
  • 7篇化疗
  • 7篇非小细胞
  • 6篇细胞肺癌
  • 6篇小细胞肺癌
  • 6篇非小细胞肺癌
  • 5篇血管
  • 5篇脑膜转移
  • 4篇血管内皮
  • 4篇晚期
  • 4篇腺癌
  • 4篇内皮
  • 3篇人血管
  • 3篇人血管内皮
  • 3篇免疫
  • 3篇脑脊液

机构

  • 22篇天津市环湖医...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人民医...

作者

  • 22篇马春华
  • 20篇姜镕
  • 17篇李金铎
  • 14篇王斌
  • 14篇孙立伟
  • 13篇吕远
  • 8篇穆宁
  • 2篇郭志
  • 1篇朱子龙
  • 1篇吕大劳
  • 1篇王金环
  • 1篇周慧
  • 1篇陈博年
  • 1篇张学斌

传媒

  • 5篇中国现代神经...
  • 3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城乡企业...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癌症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法替尼成功治疗伴有EGFR罕见复合突变的肺腺癌脑膜转移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021年
既往关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复合突变肺腺癌脑膜转移患者采用脑脊液基因检测明确EGFR突变情况并指导治疗的研究较少。2019年3月31日,天津市环湖医院肿瘤介入科收治1例42岁女性肺腺癌柔脑膜转移患者,对吉非替尼、奥西替尼、放化疗无效。患者情况危急,估计生存时间<4周。脑脊液和外周血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法)显示EGFR Exon19del+K754E复合突变,基于NGS结果应用阿法替尼治疗。服药随访期间,患者头痛症状明显缓解,头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增强,柔脑膜异常强化明显减少,脑脊液压力明显降低,脑脊液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也明显降低。患者对阿法替尼(30 mg,口服,每天1次)治疗反应良好,不良反应较小。本文结合文献回顾报道了1例肺腺癌脑膜转移伴有EGFR Exon19del+K754E复合突变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
刘梅马春华穆宁李金铎李林姜镕
关键词:肺肿瘤脑膜转移脑脊液
免疫FISH技术检测脑脊液中循环肿瘤细胞在肺癌脑膜转移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免疫FISH技术检测脑脊液中肿瘤细胞在肺癌脑膜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FISH技术平台检测16例肺癌脑膜转移患者以及8例脑部非肿瘤疾病患者的脑脊液中循环肿瘤细胞。脑膜转移患者根据神经系统症状、增强MRI检查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确诊。结果:肺癌脑膜转移患者的循环肿瘤细胞数目明显高于脑部非肿瘤疾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确定满足正确诊断指数(Youden指数)最大值的临界点为脑脊液循环肿瘤细胞检测阳性的判定标准,循环肿瘤细胞为1个/7.5 m L脑脊液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875,AUC 95%CI为0.705~1.000,诊断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100%,有效性为83.3%,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66.7%。结论:免疫FISH技术检测脑脊液中循环肿瘤细胞对于肺癌脑膜转移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马春华姜镕吕远穆宁李金铎王斌孙立伟
关键词:循环肿瘤细胞肺癌脑膜转移免疫荧光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介入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典型DSA表现1例被引量:2
2011年
1病案摘要 患者女性,54岁。因咳嗽1个月,于2010年3月1日收入我科。查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下肺呼吸音低。胸部CT提示:右下肺占位性病变,大小约2·2cm×2·5cm×2·0cm,纵隔淋巴结肿大,考虑为右肺癌淋巴结转移(图1A)。
马春华姜镕吕大劳
关键词:介入化疗非小细胞肺癌
脑脊液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6
2014年
目的 初步探讨脑脊液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共5例经脑脊液细胞学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患者,腰椎穿刺采集脑脊液后分别行肿瘤标志物免疫荧光染色-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TM-iFISH)、脑脊液细胞学和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 TM-iFISH检测显示脑脊液循环肿瘤细胞数目为18~ 1823个/7.50 ml,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仅2例发现肿瘤细胞,肿瘤标志物检测5例均高于血清正常值范围.MRI增强扫描可见脑膜转移癌之典型征象.结论 TM-iFISH技术用于检测脑脊液中恶性肿瘤细胞较传统方法具有一定优势,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脑脊液肿瘤细胞检测方法,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尚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
姜镕马春华朱子龙李金铎王斌孙立伟吕远
关键词:肿瘤循环细胞脑脊髓液脑膜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治疗进展被引量:14
2012年
脑转移瘤是非小细胞肺癌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全脑放疗(whole brain radiotherapy,WBRT)、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外科手术和化疗是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重要治疗方式,但其疗效仍不令人满意,而综合治疗能有效地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治疗技术的进步,分子靶向治疗和患者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治疗现状和综合治疗的进展做一综述。
马春华姜镕
关键词:肺肿瘤脑转移瘤
放疗联合免疫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进展被引量:3
2020年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非小细胞肺癌(NSCLC)起病隐匿,早期不易发现,发现时往往已发生远处转移,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预后较差。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及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的广泛应用,大部分驱动基因阳性的晚期NSCLC患者在TKIs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而对于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NSCLC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出现为这部分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已成为这部分患者重要的选择。研究发现在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放疗联合ICIs能够取得有效的肿瘤控制效果,本文针对放疗联合ICIs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进展作一综述。
穆宁马春华刘梅姜镕
关键词:放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颅内间变性血管外皮瘤合并肺部多发性转移一例被引量:5
2016年
患者女性,51岁,主因右侧小脑半球和小脑蚓部血管外皮瘤(HPC)切除术后10年、左侧小脑半球和小脑蚓部血管外皮瘤切除术后3年,肿瘤肺部转移7个月,头痛伴言语不清2个月,于2014年3月3日入院。患者10年前(2004年4月28日)主因“头痛2周”于当地医院行头部CT检查发现右侧小脑占位性病变。于2004年5月2日至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诊断与治疗,入院后头部MRI增强扫描显示,右侧小脑半球和小脑蚓部占位性病变,考虑脑膜瘤。
马春华张学斌姜镕吕远李金铎王斌孙立伟
关键词:血管外皮细胞瘤脑疾病
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高级别胶质瘤是一种难治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术后替莫唑胺联合放射治疗及替莫唑胺辅助化疗是标准治疗方案。迄今为止,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尚无标准治疗方案,替莫唑胺仍是其一线治疗药物,随着临床试验研究的不断深入,根据患者临床特点已出现多种替莫唑胺给药方式和联合治疗方案,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使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患者有更大的生存获益。本文拟就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的进展予以介绍。
李金铎姜镕王金环王斌马春华孙立伟吕远侯国芳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
参麦注射液联合动脉灌注化疗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动脉灌注化疗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将80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参麦注射液,对照组采用单纯动脉灌注化疗,每4周治疗1次,2次治疗后评价近期疗效、化疗毒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2.5%、40.0%,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87.5%、67.5%;治疗组KPS评分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相关毒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可提高化疗疗效、减轻药物的毒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马春华姜镕李金铎王斌孙立伟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参麦注射液动脉灌注化疗生活质量
一种新的富集并计数肺癌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中恶性肿瘤细胞的方法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通过观察肿瘤标志物免疫荧光染色-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平台(TM-iFISH)富集并计数肺癌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中的恶性肿瘤细胞,探讨一种新的检测脑脊液中恶性肿瘤细胞的方法。方法选取6例经脑脊液细胞学或头增强MRI扫描确诊的肺癌脑膜转移患者,每例患者经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20 mL(共10份),其中7.5 mL应用TM-iFISH技术富集并计数脑脊液中的恶性肿瘤细胞,10 mL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2.5 mL行脑脊液生物化学检查。结果10份脑脊液标本均顺利完成上述检测,其中7份标本通过TM-iFISH技术计数示肿瘤细胞数为3~1823个/7.5 mL脑脊液,3份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发现肿瘤细胞,9份脑脊液生物化学检查结果蛋白量高于正常值。3例患者治疗后应用TM-iFISH技术再次计数脑脊液恶性肿瘤细胞,2例患者计数较治疗前减少。结论 TM-iFISH技术可以富集并计数肺癌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中恶性肿瘤细胞,可能成为肺癌脑膜转移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方法。
马春华姜镕李金铎王斌孙立伟吕远
关键词:脑膜肿瘤循环细胞脑膜转移脑脊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