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靳建辉

作品数:101 被引量:371H指数:12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9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4篇天文地球
  • 12篇历史地理
  • 11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4篇气候
  • 24篇海岸
  • 23篇沙丘
  • 20篇全新世
  • 18篇海岸沙丘
  • 18篇风沙
  • 15篇环境演变
  • 14篇晚全新世
  • 14篇粒度特征
  • 12篇气候变化
  • 12篇老红砂
  • 11篇伊犁河谷
  • 11篇环境意义
  • 10篇新疆伊犁河谷
  • 10篇古气候
  • 10篇光释光
  • 10篇测年
  • 8篇土壤
  • 8篇粒度
  • 8篇季风

机构

  • 99篇福建师范大学
  • 30篇教育部
  • 17篇中国科学院
  • 17篇新疆师范大学
  • 6篇兰州大学
  • 4篇运城学院
  • 3篇福建省湿润亚...
  • 2篇福建工程学院
  • 2篇百色学院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贵州师范学院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巴音郭楞职业...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01篇靳建辉
  • 83篇李志忠
  • 22篇陈秀玲
  • 19篇胡凡根
  • 16篇凌智永
  • 15篇张辉
  • 12篇姜修洋
  • 12篇邓涛
  • 12篇赵倩
  • 12篇于晓莉
  • 11篇夏菁
  • 11篇马鹏
  • 11篇姜锋
  • 10篇吴美榕
  • 10篇齐升吉
  • 10篇程延
  • 9篇王贤立
  • 8篇刘秀铭
  • 8篇雷国良
  • 8篇徐晓琳

传媒

  • 15篇亚热带资源与...
  • 11篇中国沙漠
  • 5篇山地学报
  • 4篇沉积学报
  • 4篇海南师范大学...
  • 4篇地球环境学报
  • 3篇地理学报
  • 3篇福建师范大学...
  • 3篇华中师范大学...
  • 3篇第四纪研究
  • 3篇地理科学
  • 3篇古地理学报
  • 3篇中国地理学会...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海洋科学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热带地理
  • 1篇土壤通报

年份

  • 2篇2024
  • 8篇2023
  • 5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9篇2017
  • 10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21篇2012
  • 8篇2011
  • 10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伊犁河谷新垦荒地土壤粒度特征被引量:13
2011年
在新疆伊犁河谷察布查尔县农业示范区采集17个土壤剖面合汁119个样品,进行土壤粒度分析和综合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类型土壤砂粒(〉50μm)、粉砂(2~50μm)和粘粒(〈2μm)含量差异较明显.多数耕作土壤样本的粉砂含量低于天然荒地,而砂粒含量要高于荒地土壤.2)各种类型土壤剖面粘粒和砂粒组分含量的变异均大于粉砂含量的变化,其中耕作土壤各粒级含量的变异系数要大于荒地土壤,各类土壤表层和下层粒度变异系数也不同.3)不同土地类型土壤的粒度参数存在差异.耕作土壤的平均粒径小于荒地土壤,且前者的分选性要比后者差,这与不同人为耕作方式对土壤粒度组成的扰动密切相关.
吴美榕李志忠靳建辉马鹏齐升吉凌智永
关键词:新垦荒地伊犁河谷
福建仙山泥炭腐殖化度记录的1500年来气候变化被引量:2
2012年
以福建北部屏南仙山泥炭剖面岩性、孢粉记录、C/N值作为参考,讨论了仙山泥炭剖面腐殖化度的气候环境意义。依据AMS^(14)C测年数据构建年代序列,以腐殖化度为主要代用指标,将最近1500 a来的气候变化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Ⅰ:AD 527—850,相当于隋唐温暖期,泥炭腐殖化度较高,指示气候温暖湿润;Ⅱ:AD 850—1750,腐殖化度总体较低,反映总体上较寒冷干燥的气候,其中中世纪暖期(MWP)信号较弱,而小冰期(LIA)寒冷气候表现明显。Ⅲ:约AD 1750至今,腐殖化度为剖面最大值,且波动较大,显示为温暖湿润环境。利用re dfit方法对泥炭剖面腐殖化度和C/N时间序列进行谱分析发现,存在173 a、41 a、32 a、22 a的显著周期,反映了中低纬度亚热带季风区气候变化对太阳活动的响应。
胡凡根李志忠靳建辉张辉赵倩
关键词:泥炭腐殖化度古气候变化
福建晋江海岸带痷山沙丘遗址释光测年及其指示的环境意义
我国东南沿海广泛分布的海岸沙丘是海岸带环境演变的产物。通过对福建晋江海岸带痷山(ASH)沙丘遗址剖面加密采样进行OSL测年和粒度分析,初步确定了研究区近1000a以来海岸沙丘发育的主要时段及其对环境指示意义。研究表明:(...
胡凡根李志忠靳建辉赵倩张辉王贤立夏菁
关键词:光释光海岸沙丘风沙活动
伊犁河谷新垦绿洲表层土壤粒度特征被引量:8
2010年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河谷察布查尔县农林示范区采集表层土壤样品84个,测试分析了土壤粒度组成和粒度参数,结合示范区土地利用现状,采用空间异质性方法研究了新垦绿洲表层土壤的粒度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机械组成以粉沙和黏粒为主,其中粉沙和黏粒含量属于弱至中等变异强度;由东南向西北,平均粒径表现为振荡变小的趋势,频率曲线依次为正偏、近对称、负偏的空间格局。母质、地貌等结构性因素是控制研究区表层土壤粒径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人为的农林垦殖活动等随机性因素加剧了示范区表层土壤粒径的结构变化。其中,低洼区表层土壤粒度组成中的黏粒含量增加,土壤板结现象加重,诱发了土壤次生盐渍化,这是新垦荒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重视和解决的农业生态问题。
靳建辉李志忠凌智永马鹏吴美榕齐升吉
关键词:粒度特征表层土壤空间分异伊犁河谷
利用MODIS影像反演沙漠化地区地表温度的方法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针对当前利用 MODIS 数据反演地表温度过于复杂和缺乏简便易行的实地验证方法的不足,尝试了改进反演方法的研究,提出了反演结果的地面准同步测量验证方法和在沙漠化地区分类计算地表比辐射率的方法,简化了原劈窗算法所需参数的计算过程。利用改进后的方法对新疆沙漠化地区的地表温度进行了反演,并同步进行了该区域在各种天气条件和地表条件下的地表温度反演结果的验证。经分析表明,在天空晴朗无云,无风,植被稀疏,地表类型均一,面积较大,沙质土壤且观测时刻与卫星过境时刻接近的条件下,该方法精度较高。研究表明改进的利用 MODIS 影像数据反演沙漠化地区地表温度方法和地面验证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适合于对沙化地区地表温度大范围且快速的遥感监测。
霍艾迪刘志丽康相武侯明许端阳靳建辉达伟
关键词:地表温度MODIS数据劈窗算法大气透过率地表比辐射率
海南岛东北海岸风沙沉积的光释光年代学意义被引量:5
2021年
选取海南岛东北部JSD2和PQR2两个典型海岸沙质沉积剖面进行研究,共采集10个测年样品和89个指标分析样品,在室内进行了光释光(OSL)测年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1)JSD2和PQR2剖面砂样以中细沙为主,粒度众数在225~400μm之间。风沙沉积后受化学风化作用呈现淡红棕色至红棕色;2)JSD2剖面OSL年龄范围为(2.20±1.09)~(9.89±1.65)ka,属于全新世风沙沉积;PQR2剖面年龄范围为(3.41±0.78)~(22.50±1.07)ka,上部为全新世风沙沉积,下部为末次冰期和晚冰期的老红砂层;3)综合海南岛和华南其他海岸沙丘、海岸风沙年龄数据分析,研究区全新世海岸风沙沉积年代序列可划分为10.5~6.0 ka B.P.和6.0 ka B.P.以来两个阶段,华南热带与亚热带海岸风沙活动趋势基本一致。
张文静张文静李志忠靳建辉李志星徐晓琳程延
关键词:海岸风沙光释光测年全新世海平面变化
新疆伊犁晚全新世风成沙-古土壤序列磁化率变化及其气候意义
以新疆伊犁河谷塔克尔莫乎尔沙漠腹地晚全新世风成沙-古土壤叠覆的沉积剖面为研究对象,以OSL测年数据及其内插值作为时间标尺,通过73块样品的磁化率(Xfd、Xif)测量及其与TOC、CaCO3、Fe2O3和粒度组成的相关性...
李志忠陈秀玲凌智永靳建辉王少朴曹相东
关键词:磁化率晚全新世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沉积记录的沙漠-绿洲演化特征
2024年
干旱区沙漠和绿洲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共生景观,阐明两者转化机制对于理解干旱区现代地表过程和生态环境演变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采集地表不同类型沉积物样品,通过实验分析获取了表征现代沙漠和绿洲沉积特征的粒度端元组分、MgO/SiO_(2)比值、绿洲指数[(Mn+Cu+Zn)/SiO_(2)]和淋溶系数[SiO_(2)/(MgO+CaO+K_(2)O+Na_(2)O)]等指标参数,并检验了这些指标在提取地层记录的沙漠化和绿洲化信息方面的可靠性。结果表明:(1)现代绿洲沉积细组分端元(EM1)含量较高,且MgO/SiO_(2)比值和绿洲指数也较大,但淋溶系数较小,而沙漠沉积粗组分端元(EM3)含量较高、淋溶系数较大,但MgO/SiO_(2)比值和绿洲指数较小。(2)地层剖面中厚层或多层叠加的黏土-粉沙沉积粒度端元组分、绿洲指数和淋溶系数等指标与现代绿洲沉积相似,而厚层或多层叠加的极细沙、细沙沉积各指标与现代沙漠沉积相似。(3)在OSL年代标尺基础上,综合运用以上代用指标提取地层记录的沉积环境演变信息,并对比毗邻区域代表性地质记录分析显示,在11.1×10^(3)~10.2×10^(3) a、6.0×10^(3)~3.8×10^(3) a、约2.8×10^(3) a的多层细沙和极细沙层反映气候干旱、风沙活动较强,沙漠波动扩展;而10.2×10^(3)~6.0×10^(3) a发育的多层黏土-粉沙层反映气候相对湿润、河流作用活跃、绿洲广泛发展,沙漠大幅度收缩;约3.8×10^(3) a以来,在趋向现代景观格局的过程中,沙漠与绿洲范围此消彼长、多次转换。
陶通炼谭典佳李志忠靳建辉马运强邹晓君
关键词: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全新世
闽江下游黄岐屿遗址的光释光测年被引量:1
2021年
为了更好地理解闽江下游的连江县黄岐屿遗址的环境背景和考古年代,在已有AMS14C年代学研究的基础上,选择黄岐屿遗址的T2剖面进行年代学样品采样,在室内运用中颗粒石英的单片再生剂量法进行光释光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黄岐屿遗址地层的OSL埋藏年龄范围为8.5±0.5-4.4±0.2 ka,属于早-中全新世阶段的沉积/文化地层。其中2019118样品的年龄为4.4±0.2 ka,属于昙石山文化,与AMS14C年龄相当;2019117样品年龄为5.7±0.3 ka,可能存在年龄的高估;2019119样品的年龄为8.5±0.5 ka,受采样环境的影响,该地层的OSL埋藏年龄可能指示遗址底界的最大年龄。对比黄岐屿遗址所在的福州盆地地貌和环境演化过程以及区域史前人类活动发现,该遗址对应6 500-4 000 a B P的大暖期气候和相对高海面时期,该时期福州盆地发育了众多的同时期的史前遗存,区域内产生了繁荣的昙石山文化和昙石山下层文化。新石器时代末期4.2-4.0 ka气候突变的冷事件、4 000-3 000 a B P太平洋两岸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气候环境的急剧变化以及北方吴越文化的侵入可能是造成该遗址缺失后续文化遗存的原因。
李姝童靳建辉吴卫周雅婷左昕昕任永青戴锦奇
关键词:光释光测年昙石山文化闽江下游
福建北部天湖山全新世泥炭古气候记录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通过对福建北部天湖山泥炭沉积记录的有机质含量和腐殖化度等多种环境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在可靠14C测年技术的支持下,恢复了福建北部天湖山近10cal kyr BP以来的气候与环境演变过程.结果发现,泥炭有机含量和腐殖化度敏感地记录了研究区古气候变化信息,其低值指示气候相对暖湿,高值指示气候相对冷干.约10~4cal kyr BP泥炭有机质含量和腐殖化度较高,指示气候暖湿,是该区域水热组合状况最好;4cal kyr BP以来泥炭有机质含量和腐殖化度较低,指示气候相对干冷.细分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阶段有待于测年精度的进一步提高.
张辉李志忠姜修洋靳建辉胡凡根赵倩马鹏
关键词:泥炭有机质腐殖化度古气候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