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朝晖

作品数:24 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南省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湖南省医药卫生科研计划课题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儿童
  • 7篇手术
  • 7篇外科
  • 6篇肿瘤
  • 4篇外科手术
  • 4篇细胞
  • 4篇颅内
  • 4篇脊髓
  • 3篇栓塞
  • 3篇细胞瘤
  • 3篇显微外科
  • 3篇显微外科手术
  • 3篇小儿
  • 3篇膜下
  • 3篇母细胞
  • 3篇母细胞瘤
  • 3篇介入
  • 3篇介入栓塞
  • 3篇姜黄素
  • 3篇梗阻

机构

  • 24篇湖南省儿童医...
  • 8篇中南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海南省妇女儿...

作者

  • 24篇陈朝晖
  • 20篇吴水华
  • 9篇邹欣
  • 6篇肖雅玲
  • 6篇黎明
  • 5篇沈沉浮
  • 5篇李勇
  • 4篇李青玲
  • 4篇文海韬
  • 3篇周海燕
  • 1篇顾硕
  • 1篇周小渔
  • 1篇汤应龙
  • 1篇刘天甲
  • 1篇顾硕

传媒

  • 11篇临床小儿外科...
  • 3篇医学临床研究
  • 2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现代医院
  • 1篇组织工程与重...
  • 1篇中华神经创伤...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翼点入路和经额底纵裂入路治疗儿童颅咽管瘤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对照经翼点入路和经额底纵裂入路治疗儿童颅咽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55例儿童颅咽管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手术入路分为两组,其中23例患儿经翼点入路手术作为经翼点组,32例患儿经额底纵裂入路手术作为经额底纵裂组。统计两组患儿肿瘤切除情况以及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后肿瘤复发率。结果两组患儿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全切除率、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额底纵裂组垂体柄保留率(75.0%)高于经翼点组(52.17%),额纹变浅或颞肌萎缩率(0)低于经翼点组(2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翼点入路和经额底纵裂入路治疗儿童颅咽管瘤均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术前综合分析肿瘤影像学图像,根据颅咽管瘤的部位以及生长方式,选择更为准确、损伤小的手术入路。
吴水华陈朝晖范双石文海韬张津维李浩刘一君伍添沈沉浮
关键词:颅咽管瘤显微外科手术儿童
介入栓塞结合显微开颅手术在儿童颅内巨大富血管肿瘤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endovascular surgery)结合显微开颅手术(microsurgery)的复合手术(hybrid surgery)在儿童颅内巨大富血管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例儿童颅内巨大富血管肿瘤并接受复合手术的患儿临床资料,收集并分析患儿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例患儿,其中后颅窝非典型畸胎瘤/横纹肌样瘤(atypical teratoid/rhabdoid tumor,AT/RT)2例(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Ⅳ级);后颅窝毛细胞型星型细胞瘤(WHOⅠ级)、颞叶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型细胞瘤(WHOⅠ级)、多型性黄色星型胶质细胞瘤(WHOⅡ级)各1例。患儿均接受复合手术。5例术后均神志清楚,其中4例四肢活动可,术后复查CT均未见颅内出血。出院后3个月随访,MRI复查提示肿瘤未见复发或进展。结论术前介入栓塞治疗可阻断肿瘤主要供血血管,显著减少显微手术切除病变时出血,保持术野清晰,栓塞材料在术中有定位与导航功能,为完整切除颅内巨大富血管肿瘤并尽可能保留正常脑组织、保护脑功能提供了保障。介入栓塞治疗结合显微开颅手术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吴水华陈朝晖范双石张津维伍添邹欣沈沉浮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血管肿瘤儿童
小儿硬膜下积液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提高小儿硬膜下积液外科治疗疗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小儿硬膜下积液患儿32例临床资料,其中3l例采取持续硬膜下引流,1例开颅清除积液、切除囊壁后行持续硬膜下引流。结果患儿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颅骨钻孔持续性硬膜下引流治疗小儿硬脑膜下积液能取得满意疗效。
吴水华黎明陈朝晖李勇肖雅玲
关键词:外科治疗小儿
小儿硬膜下占位(积液/积血)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提高小儿硬膜下占位(积液/积血)外科治疗疗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小儿硬膜下占位32例,31持续硬膜下引流,1例开颅清除积液切除囊壁后行持续硬膜下引流。结果本组病例均临床症状...
吴水华肖雅玲黎明陈朝晖周小渔
关键词:硬膜下外科治疗
脑脊液置换治疗小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小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9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意识恢复情况、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发症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颈项强直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治疗1周脑脊液恢复正常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缺损患儿所占比例为6.12%(3/4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41%(1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6,P=0.037<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6%(4/49),低于对照组的22.45%(1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7,P=0.049<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精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小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神经功能缺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张津维吴水华苏君陈朝晖
关键词:脑脊髓液分流术儿童
姜黄素对人肝癌细胞株 He pG2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表达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检测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中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的表达及释放,探讨姜黄素对HepG2中MIF表达的影响。[方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对照组及不同浓度姜黄素干预组(10,20,30,40,50μmol/L)HepG2中MI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ELISA检测对照组及不同浓度姜黄素干预组(10,20,30,40,50μmol/L )培基中 M IF蛋白水平。[结果]HepG2高表达MIF mRNA及MIF蛋白,各浓度姜黄素干预均可抑制HepG2中MIF mRNA及MIF蛋白的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效应( P <0.05);HepG2可自分泌MIF蛋白,各浓度姜黄素干预均可抑制 HepG2中MIF 蛋白的释放,且呈浓度依赖效应( P <0.05)。[结论]人肝癌细胞株HepG2可表达及释放MIF ;姜黄素在转录和翻译水平能有效抑制M IF的表达及释放,这可能是其发挥抗肿瘤效应的分子机制之一。
李勇肖雅玲陈朝晖黎明李青玲邹欣周海燕
关键词:肝肿瘤姜黄素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小儿椎管内肿瘤显微切除术后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显微切除术对患儿脊髓压迫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湖南省儿童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并实行显微切除术的椎管内肿瘤患儿3例,记录其临床症状、基本体征、影像学表现、病理类型等数据。观察患儿术前、术后肢体疼痛麻木、乏力等脊髓压迫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3例椎管内肿瘤患儿中神经鞘瘤1例,神经母细胞瘤2例。肿瘤全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患儿下肢乏力均得到缓解,疼痛麻木缓解1例,无一例无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病例。结论采用显微切除术治疗小儿椎管内肿瘤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脊髓压迫症状,患儿总体预后良好,并发症少。
文海韬吴水华陈朝晖范双石张津维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脊髓压迫症
miR-876-5p通过靶向FOXM1对儿童髓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876-5p(micro ribonucleic acid-876-5p,miR-876-5p)通过靶向叉头盒蛋白M1(forkhead box M1,FOXM1)对儿童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0例MB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为(10.42±2.17)岁,范围为5~14岁。通过qPCR检测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中miR-876-5p和FOXM1、TAp73、Beclin1、Livin、Cyclin D1在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通过CCK8和Transwell实验观察过表达miR-876-5p后对MB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qPCR和WB实验检测过表达miR-876-5p前后,FOXM1、TAp73、Beclin1、Livin、Cyclin D1在蛋白或mRNA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miR-876-5p在MB中表达显著降低(P<0.001),过表达miR-876-5p能够显著抑制MB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P<0.01)。FOXM1在MB中表达上调,其表达与miR-876-5p呈负相关(r=‒0.527,P=0.013)。在MB细胞中过表达miR-876-5p能够抑制FOXM1的表达。此外,在MB中,miR-876-5p的表达与TAp73和Beclin1呈正相关(r=0.506,P=0.008;r=0.535,P=0.003),与Livin和Cyclin D1 mRNA呈负相关(r=‒0.496,P=0.011;r=‒0.574,P=0.005)。与之相反,FOXM1的表达与TAp73和Beclin1呈负相关(r=‒0.554,P=0.007;r=‒0.497,P=0.016),与Livin和Cyclin D1呈正相关(r=0.502,P=0.009;r=0.476,P=0.015)。此外,miR-876-5p在MB细胞中可以下调Livin和Cyclin D1的表达,上调TAp73在Beclin1的表达。结论miR-876-5p具有抑制MB增殖和侵袭的作用,而FOXM1可能促进MB增殖和侵袭。miR-876-5p可能通过靶向调控FOXM1促进机体内抑癌基因的表达并抑制致癌基因表达,最终抑制MB细胞增殖和侵袭。
吴水华张津维陈朝晖伍添苏君王海阳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叉头转录因子类微小RNA细胞增殖
显微手术治疗2月龄婴儿颅内巨大动脉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婴幼儿颅内动脉瘤(infantile intracranial aneurysm,IAM)的临床特征、诊治策略、病理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行开颅显微手术治疗的1例2月龄颅内动脉瘤患儿临床资料,并通过检索PubMed、SpringerLink、Google Scholar、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婴幼儿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患儿,女,2月龄,行开颅探查颅内动脉瘤夹闭切除术,患儿相继于术后6个月、12个月再次来院随访复查,随访发现患儿发育良好,无明显临床症状,精神营养好,智力同正常同龄儿。先后两次复查头颅MRI+MRA,未见明显异常。通过检索文献数据库,联合本中心1例患儿,共有7例IAM患儿纳入本次研究。其中男女比为1∶6,平均年龄为4.29个月。6例以癫痫症状为首要临床表现,1例以嗜睡为首要临床表现。6例动脉瘤位于大脑中动脉,1例位于颈内动脉。5例影像学表现为脑实质出现异常,1例为硬膜下出血,1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FISHER分级为Ⅳ级,1例为Ⅱ级。7例动脉瘤瘤体大小平均为0.99 cm,其中本院病例动脉瘤瘤体最大为1.5 cm。7例手术治疗患儿中,6例(6/7,85.7%)行开颅显微镜下动脉瘤夹闭术,1例(1/7,14.3%)行开颅显微镜下动脉瘤切除术。7例术后均确诊为颅内动脉瘤。3例预后正常,4例出现部分肢体活动功能障碍。结论婴幼儿动脉瘤十分罕见,起病机理有别于成人,目前治疗以开颅显微手术治疗为主,预后优于成人。
吴水华陈朝晖范双石邹欣沈沉浮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婴儿
姜黄素对人肝母细胞瘤细胞株HepG2增殖和转移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人肝母细胞瘤细胞株HepG2体外增殖和侵袭力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姜黄素(10,20,30,40,50μmol/L)处理HepG2不同时间(6,12,24,48,72 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用上述浓度的姜黄素作用HepG2后,分别采用细胞黏附人工重组基底膜法检测细胞的黏附能力,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趋化能力。结果:MTT结果显示,姜黄素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且呈时间与浓度依赖性;姜黄素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黏附与趋化能力,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论:姜黄素能有效抑制人肝母细胞瘤细胞株HepG2体外增殖及侵袭转移能力,可望作为肝母细胞瘤患者潜在的化疗辅助药物之一。
李勇肖雅玲陈朝晖黎明李青玲邹欣周海燕
关键词:肝肿瘤肝母细胞瘤姜黄素肿瘤侵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