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丛笑 作品数:51 被引量:255 H指数:9 供职机构: 烟台毓璜顶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东省药学会临床药学奥赛康中青年科研资助项目 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多西他赛所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分析某院多西他赛所致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特点及临床表现,总结ADR发生时的处理措施,为临床安全有效的使用多西他赛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2007—2013年上报的多西他赛所致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某院发生多西他赛所致ADR的患者主要为中老年人(年龄≥45岁)。原患疾病以肺癌(32.26%)、乳腺癌(27.42%)及妇科肿瘤(24.19%)为主,因此女性患者较多。临床表现以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反应及骨髓抑制居多。结论:使用多西他赛前,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使用后,一旦发生ADR,需根据ADR的类型,及时有效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沙红玉 郑文文 郭晨煜 祝伟伟 孙永旭 李康琪 李红艳 陆丛笑关键词:多西他赛 药物不良反应 丙戊酸钠致血小板减少及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被引量:9 2016年 1例58岁男性患者因癫痫发作持续静脉泵入丙戊酸钠33.6 mg/ h,连续用药3 d。7 d后患者行左颞叶病灶切除术,手术次日 PLT 从入院时的242×109/ L 降至100×109/ L,未予以处理,继续按原剂量静脉泵入丙戊酸钠4 d 后 PLT 降至72×109/ L,凝血酶原时间(PT)由入院时的13.4 s 延长至20.7 s,纤维蛋白原(FIB)由2.08 g/ L 降至0.99 g/ L。考虑为丙戊酸钠所致血小板减少及低纤维蛋白原血症,遂停用丙戊酸钠并给予冷沉淀6.0 U。停用丙戊酸钠1周后复查,PLT 294×109/ L, PT 13.2 s,FIB 2.57 g/ L。 郭晨煜 郑文文 李凯敏 陆丛笑关键词:丙戊酸 血小板减少 新型天然海洋先导化合物-2,3吲哚醌的抗癌新药研究与开发 侯琳 王宗强 张金玉 鞠传霞 岳旺 周明 杨莹 张芳 赵永娟 陆丛笑 祝兆怡 王蕾 2,3-吲哚醌(2,3-dioxoindoline)系天然存在于自然界的吲哚类化合物,化学结构明确,是单一成分而非混合成分,其单体现已可人工合成。而且是我国独创Ⅰ类新药抗癌天然新药靛玉红的二聚体的单体结构,也是天然存在于...关键词:关键词:2,3-吲哚醌 抗癌活性 150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被引量:41 2013年 目的:考察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分析ADR发生的特点及其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某院2009-2011年上报的150例中药引起的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物品种、涉及的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和ADR转归与评价等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150例ADR共涉及43个中药品种,其总体发生率为0.76%;其中女47.33%(71/150),男52.67%(79/150);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ADR发生率最高(44.67%);静脉滴注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89.33%);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33.33%);银杏达莫注射液引发的ADR最多(10.67%)。结论:应重视中药的ADR报告和监测工作,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梁延平 郑文文 孙永旭 郭晨煜 李康琪 陆丛笑关键词:中药 合理用药 152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特点,为临床的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2-2015年发生的152例中药注射剂所致ADR/ADE的相关信息,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所涉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并就ADR/ADE的发生机制进行讨论。结果:152例发生ADR/ADE的患者,男性74例(48.7%),女性78例(51.3%)。婴幼儿及少儿患者(≤14岁)占20.4%,中老年患者(≥45岁)占64.5%。引发ADR/ADE例数最多的药品为热毒宁注射液(19例)和注射用血栓通(19例)。中药注射剂引发的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45.7%)。结论:临床医生应辨证施治,加强对重点人群(未成年患者和老年患者)的用药监测。同时,应熟悉中药注射剂所致ADR/ADE的发生规律,掌握其处理措施,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郑晓丽 郑文文 唐启令 陆丛笑 郭晨煜 张向萍关键词:中药注射剂 苯巴比妥血药浓度监测61例结果分析 1999年 目的:测定苯巴比妥血药浓度。方法:使用HPLC法进行测定。结果:61例苯巴比妥血药浓度测定结果中,70.5%在治疗范围,9.8%血药浓度偏高,19.7%血药浓度偏低。结论:苯巴比妥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其血药浓度监测在癫痫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陆丛笑 孙永旭关键词:苯巴比妥 血药浓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氧氟沙星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7 1996年 目的:对氧氟沙星的药理及临床应用进行综合评价。方法:根据其作用机制和临床用途与其它有相同临床治疗指征的药物做比较。结果:口服吸收完全,抗菌活性强于依诺沙星和诺氟沙星,对绿脓杆菌活性较环丙沙星弱,与茶碱、咖啡因等联合应用无明显药动学参数改变,对泌尿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耳、鼻、眼部感染有效率分别为:95%,86%,100%,72.7%,89.8%及96%。结论:氧氟沙星是一个广谱、高效、低毒,在临床抗感染方面应用广泛的药物。 李秀芹 孙永旭 陆丛笑关键词:氧氟沙星 住院病人药源性肾损害的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探讨我院住院病人发生肾损害的药源性因素。 方法:收集我院2008 年1 月至 2010 年12 月住院病人中肾功能异常患者的完整病历资料,用PASW 统计软件,分析肾损害与药物因素的相关性。 结果:中药注射剂(... 孙永旭 梁延平 徐磊 郭霞 张雷 栾瑞铃 郑晓丽 陆丛笑关键词:住院病人 药源性肾损害 中药注射剂 免疫增强剂 流行病学 HIV-1 Tat蛋白促血管生成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07年 Tat蛋白是HIV-1基因组编码的6个调控蛋白中一个重要的调控蛋白,在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本文综述了细胞外HIV-1 Tat蛋白促血管生成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Tat不同结构区域在促血管生成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与各种生长因子及化学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阐述了Tat促内皮细胞及卡波西肉瘤细胞血管生成的主要机制,为临床开发拮抗Tat的促血管生成作用药物,抑制AIDS相关卡波西肉瘤的发生及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陆丛笑 李静 耿美玉关键词:HIV-1 TAT 血管生成 新型抗艾滋病候选药物SPMG拮抗HIV-1 Tat促卡波氏肉瘤血管生成作用及机制研究 卡波氏肉瘤(Kaposi’s Sarcoma,KS)是艾滋病的主要并发症,是艾滋病病人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其病理特征以血管内皮细胞形态改变、血管增生为显著特点,流行病学观察卡波氏肉瘤可发生在多种免疫缺陷病人中,但艾滋病... 陆丛笑关键词:卡波氏肉瘤 血管生成 活化蛋白激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