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庆顺
- 作品数:24 被引量:104H指数:5
-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佛山市科技攻关项目佛山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管内栓塞联合开颅减压及血肿清除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12例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探讨通过血管内栓塞术后结合开颅减压术的方法治疗Hunt-Hess分级Ⅲ-Ⅳ级合并颅内血肿的脑动脉瘤破裂病人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3月~2014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人共12例.符合以下条件: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颅内血肿形成;②Hunt-Hess分级在Ⅲ-Ⅳ级;③头颅CT扫描显示脑中线移位>0.5 cm但<1.0 cm;④经过脑血管造影发现颅内动脉瘤并成功栓塞,然后转手术室再行减压手术.结果 本组无死亡病例.12例患者术后3个月~1年得以随访,按GO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5分7例,4分2例,3分2例,2分1例.结论合 理应用神经放射介入技术和外科手术,对合并血肿的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人是另一种治疗选择.
- 赵庆顺邓其峻崔连旭钟伟健董安石谭宝东陆大鸿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去骨瓣减压
- 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血管内治疗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应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1例应用Onyx液态胶栓塞治疗。结果 4例病人手术效果满意,随访1年,3例行造影复查动脉瘤均无复发,2例恢复良好,1例遗留共济失调症状。余1例持续植物生存状态。结论应用微弹簧栓塞载瘤动脉的方法治疗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是可行的,Onyx液态胶栓塞载瘤动脉可引起继发小脑梗死。
- 赵庆顺崔连旭钟伟健谭宝东董安石陆大鸿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小脑后下动脉血管内治疗
- 80例脑星型细胞瘤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 2011年
- 目的:研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星型细胞瘤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6年7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我院脑外科进行治疗的脑星型细胞瘤患者80例。进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脑胶质瘤。结果:80例患者,肿瘤全切术29例,次全32例;部分切除19例。经治疗显效36例,占45%;有效40例,占50%;无效4例,占5%,总有效率95%。结论:研究表明,采用显微外科手术的方法治疗脑星型细胞瘤,较传统的方式,安全性更高、最大程度上保留了正常的脑部组织及功能,副作用更小,术后恢复更快,给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更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钟伟健邓其峻赵庆顺廖旭兴
- 关键词:脑胶质瘤显微手术
- 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血管内栓塞治疗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方法,技术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54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4例中成功栓塞53例,其中32例100%栓塞,19例95%栓塞,2例90%栓塞;3例出现严重血管痉挛;2例死于脑疝及严重血管痉挛继发脑梗塞。随访6~24个月,无术后再出血病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一种微创、相对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 钟伟健邓其峻赵庆顺王辉彭海萍
-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
- 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总结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本院神经介入中心2005年5月-2006年12月因颅内动脉瘤破裂接受介入治疗的78例患者资料。按Hunt—Hess分级分组:Hunt—HessⅠ~Ⅱ级为A组,Hunt—HessⅡ~Ⅳ级为B组。再按治疗时间分组:发病后3h内手术为超早期组,发病后24h内手术为早期组,发病后24h后手术为晚期组。对各组资料进行比较,初步分析颅内破裂动脉瘤不同治疗时机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78例患者获随访3个月~1a,格拉斯格预后评分(GOS)5分39例,4分10例,3分12例,2分4例,1分13例。结论超早期、早期进行血管内治疗是颅内破裂动脉瘤最适宜的治疗时机,可扩大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抢救范围。
- 邓其峻谭家驹钟伟建王辉赵庆顺骆秀梅李铁林
- 关键词: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
- 肺叶楔形切除术后并发急性缺血性卒中行介入取栓治疗2例并文献回顾
- 2024年
- 肺叶楔形切除术后围手术期并发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虽然不高,但严重者可导致终身残疾甚至死亡,影响患者预后,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本文报道了2例肺癌手术后并发急性缺血性卒中经介入取栓治疗的病例,病例1行胸腔镜下左肺上叶楔形切除术后当天,左侧大脑中动脉急性栓塞导致左侧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经介入取栓治疗血管再通[脑梗死溶栓分级(TICI 3级)后,患者预后良好(NIHSS评分4分)。病例2行胸腔镜下右下肺楔形切除术后当天,基底动脉闭塞导致小脑大面积梗死,经介入取栓治疗后血管再通良好(TICI 3级),但患者术后脑水肿严重,最终放弃治疗。本文通过总结诊疗经验并回顾相关文献,分析肺叶楔形切除术后并发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可能机制,以供临床参考。
- 白磊鹏罗杰周思捷黄健辉梁铭钦赵庆顺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
- 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评估未溶栓治疗的出血转化和脑梗死再发风险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评估未溶栓治疗的出血转化和脑梗死再发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未给予溶栓治疗的脑梗死病人118例,单因素回归分析得到发生出血转化(HT)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Logistic分析出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利用R软件构建未溶栓治疗的出血转化和脑梗死再发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年龄(OR=4.084,95%CI:1.583~8.746)、高血压(OR=6.056,95%CI:2.065~17.762)、房颤(OR=3.347,95%CI:1.239~9.041)、NIHSS评分(OR=2.754,95%CI:1.226~6.187)、低密度脂蛋白(OR=2.659,95%CI:1.040~6.799)、大面积脑梗死(OR=5.652,95%CI:1.622~19.698)是未溶栓治疗患者发生出血转化和脑梗死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6个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风险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精确度,预测结果和实际值基本相同,C-index为0.850(95%CI:0.832~0.878),表明风险预测模型准确度较高。结论年龄、高血压、房颤、NIHSS评分、低密度脂蛋白、大面积脑梗死是未溶栓治疗患者发生出血转化和脑梗死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准确度高,对于提高未溶栓治疗的患者发生出血转化和脑梗死的诊治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 潘裕烽徐叶梁学军邱建国赵庆顺罗东
- 关键词:脑梗死溶栓出血转化列线图
- 可膨胀水凝胶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总结可膨胀水凝胶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栓塞的致密程度。方法对1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栓塞治疗,其中16枚动脉瘤的栓塞中应用可膨胀水凝胶弹簧圈。6例前交通动脉瘤,5例后交通动脉瘤,2例颈内动脉瘤,2例为椎动脉梭形动脉瘤,1例大脑中动脉瘤。15例为破裂出血动脉瘤,Hunt-Hess分级Ⅰ级6例,Ⅱ级3例,Ⅲ级2例,Ⅳ级1例,V级1例。1例为未破裂动脉瘤。动脉瘤的最大径为3.2~16mm,平均(6.8±3.2)mm。结果13枚动脉瘤完全致密栓塞,3枚瘤颈残瘤。随访3~16个月,预后满意,1例复发,1例死亡。结论使用可膨胀水凝胶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安全的,可以有效提高栓塞的致密程度。
- 赵庆顺邓其峻钟伟健王辉林海波骆秀梅张艳新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水凝胶弹簧圈
- 外伤性颅内静脉窦血栓诊治体会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影像学方法确诊的13例外伤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资料,其中行血肿清除及去骨瓣手术3例,采取早期抗凝、静脉溶栓2例,静脉窦接触性溶栓介入治疗2例,病程较长、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者行侧脑室一腹腔分流手术l例,余5例横窦栓塞患者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轻微,行保守治疗。结果13例患者中10例治愈,2例存在局灶性症状,1例轻度智力障碍。术后3d~6个月8例复查DSA,3~6个月5例复查MRV,均通畅。结论外伤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一旦确诊应尽早积极治疗,抗凝和溶栓治疗是目前主要治疗方法。
- 邓其峻廖旭兴钟伟健赵庆顺骆秀梅林海波彭海萍李丽香
- 关键词:颅内血栓形成静脉窦神经外科手术
- 巨大脊髓脊膜膨出型脊髓栓系综合征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8年
- 脊髓栓系综合征又称脊髓栓系,是因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致脊髓发育异常、局部瘢痕粘连、终丝缩短,造成脊髓固定于病变部位、不能适应脊柱的增长而上升,使脊髓、马尾神经和终丝受到牵拉,圆锥位置下降,致脊髓平面的神经根广泛慢性缺血缺氧及脱髓鞘改变。造成腰背部疼痛、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和大小便功能障碍等。脊髓脊膜膨出型是脊髓栓系综合征的一种分型。对于此种分型,目前多主张早期显微外科手术切除以阻止神经功能障碍的进一步发展,但对于粘连的神经根及突出于脊髓脊膜囊腔沿囊壁生长的终丝如何处理尚存在一定争议。
- 刘彦超崔连旭赵庆顺彭四维谭宝东陆大鸿李旻旻
- 关键词:脊髓栓系综合征脊髓脊膜膨出巨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