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璟
- 作品数:8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作物对污灌区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2015年
- 以山西某污灌区为供试区,研究了种植不同品种玉米和高粱对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永玉3号、平安18、辽单565和高粱晋杂23、杨安911对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均有明显促进作用,且籽粒产量相对较高,籽粒中重金属(铜、铬、铅)质量分数均未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可在当地作为首选食用作物持续种植;玉米强盛49、先玉335和高粱晋杂18、晋杂22、晋杂103对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均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晋杂103籽粒中铅质量分数、其余4种作物籽粒中铬质量分数均超过了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可以推荐作为饲料或工业原料利用。
- 贺璟谢英荷刘雯艳文德泽赵小东
- 关键词:污灌区高粱土壤酶
- 晋南旱作冬小麦田间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2014年
- 对晋南地区旱作麦田近5 a的生产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该地区存在小麦年均产量变幅不稳,养分投入不平衡,重基肥、轻追肥,施用肥料品种单一及田间管理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建议,为小麦的优质高产提供科学依据。
- 贺丽燕马红梅谢英荷李廷亮文德泽贺璟
- 关键词:旱作小麦
- 覆膜对晋南旱地冬小麦土壤水分及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为探明不同覆膜方式下,晋南旱塬冬小麦田土壤水分、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的变化情况,在山西省洪洞县冬麦区进行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平膜穴播和垄膜沟播这两种覆膜方式能提高0~8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较相同施肥量的测控施肥分别提高17.2%和7.6%;并且水分利用率较相同施肥量的测控施肥分别提高28.47%和10.35%.而地膜覆盖对耕层土壤的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影响不明显.综上所述,平膜穴播和垄膜沟播覆膜方式是减缓晋南冬小麦干旱缺水、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及水分利用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 赵晓东谢英荷李廷亮冯倩文德泽贺丽燕贺璟
- 关键词:覆膜土壤水分含量速效磷速效钾
- 不同种植模式对旱作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通过山西南部旱地大田试验,研究了农户、测控施肥、垄膜沟播、全膜穴播4种种植模式对旱作冬小麦株高、群体结构、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垄膜沟播"和"全膜穴播"覆膜种植有助于旱作冬小麦的生长,可减少后期无效分蘖,促进干物质积累,增加穗数,从而显著提高小麦产量,较"测控施肥"模式分别增加19.7%和26.6%,且"全膜穴播"模式增产效果更为明显。
- 贺丽燕李廷亮马红梅谢英荷文德泽贺璟
- 关键词:旱地冬小麦干物质积累
- 不同种植方式对旱地麦田土壤酶活性及小麦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4年
-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旱地麦田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旱地小麦的返青期到收获期,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趋势均为先增后减,蔗糖酶活性高峰期出现在扬花期,碱性磷酸酶活性高峰期出现在拔节期;土壤脲酶活性随生育进程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在扬花期和收获期出现较大值。在旱地小麦的各个生育期,垄膜沟播和平膜穴播2种种植方式较相同施肥量测控施肥的土壤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有较大提高,而土壤脲酶活性变化幅度不明显;不同施肥量的测控施肥的3种土壤酶活性较农户施肥均有一定提高,但提高幅度较小;从小麦产量角度看,垄膜沟播和平膜穴播这2种种植方式能有效进行蓄水保墒,从而提高旱地麦田的产量,是小麦增产的重要措施。
- 赵晓东谢英荷李廷亮贺丽燕文德泽贺璟岳丽
- 关键词:旱地小麦土壤酶活性小麦产量
- 玉米高粱品种对污灌土壤铜铬形态分布影响及响应研究
- 本论文以山西某污灌区土壤作为供试土壤,通过连续两年种植当地适宜的多种不同品种的玉米、高粱后,对试区土壤中的Cu、Cr总量、Tessier-各形态以及Cu、Cr在作物中的吸收分布特点等进行研究,旨在筛选出适宜该地区种植的抗...
- 贺璟
- 关键词:污灌土壤玉米高粱品种铜
- 文献传递
- 重金属铅、砷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6
- 2014年
- 以玉米京科甜183和郑单958为供试作物,通过盆栽试验,对铅、砷胁迫下玉米的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重金属铅对作物的毒性明显小于砷,同时京科甜183对重金属铅和砷的抗性要强于郑单958。试验为植物修复技术提供了有利的理论依据。
- 贺璟马红梅谢英荷
- 关键词:重金属郑单958玉米生物量BEIJINGSWEET
- 植物对污灌区土壤锌形态的影响被引量:8
- 2015年
-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种植5种植物(玉米、向日葵、大豆、高粱、菊花)对污灌区土壤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污灌区土壤中锌含量均未超过国家二级标准,且主要以残留态存在.土壤中各形态锌与种植前相比,除可交换态锌呈增加趋势,其余各形态锌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可交换态锌在向日葵土壤中增加最明显,达24.19%;碳酸盐结合态锌在玉米土壤中下降最明显,达47.68%;铁锰氧化物态锌和残留态锌在菊花土壤中下降最明显,分别达35.65%、27.46%;总锌和有机结合态锌在向日葵土壤中下降最明显,分别达15.68%、44.23%.土壤中可交换态锌含量与植物籽粒中锌含量显著相关(P<0.05),适于用作土壤锌污染的生物评价指标.土壤中锌的生物活性系数与种植前相比,在玉米、高粱和菊花土壤中呈降低趋势,其中在玉米土壤中降低最明显,达31.43%,在大豆和向日葵土壤中呈增加趋势.总之,向日葵籽粒中重金属锌含量超出食品中锌限量标准(GB13106-1991),不宜在污灌区种植;玉米、高粱、大豆等植物籽粒中重金属锌含量均未超出食品中锌限量卫生标准(GB13106-1991),可以在污灌农田长期种植.
- 赵晓东谢英荷李廷亮庞娇刘雯艳贺璟
- 关键词:污灌区土壤植物锌形态生物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