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廷亮

作品数:101 被引量:1,043H指数:18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6篇农业科学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65篇土壤
  • 43篇小麦
  • 33篇旱地
  • 27篇冬小麦
  • 18篇小麦产量
  • 18篇复垦土壤
  • 17篇有机碳
  • 16篇麦田
  • 15篇旱塬
  • 14篇黄土旱塬
  • 13篇施肥
  • 12篇团聚体
  • 11篇覆膜
  • 10篇养分
  • 10篇麦田土壤
  • 10篇旱地小麦
  • 9篇地冬
  • 9篇水分
  • 8篇氮素
  • 8篇微生物

机构

  • 100篇山西农业大学
  • 3篇山西师范大学
  • 3篇朔州职业技术...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太原市园林绿...
  • 1篇甘肃省农业科...
  • 1篇南京大学
  • 1篇金陵科技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铜仁学院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100篇李廷亮
  • 39篇谢英荷
  • 28篇洪坚平
  • 18篇孟会生
  • 17篇栗丽
  • 10篇冯倩
  • 9篇马红梅
  • 9篇张杰
  • 7篇刘洋
  • 5篇赵晓东
  • 5篇刘丽萍
  • 5篇高志强
  • 5篇庞娇
  • 5篇贺璟
  • 5篇贾俊香
  • 5篇贺丽燕
  • 4篇任苗苗
  • 4篇田东方
  • 3篇韩旭
  • 3篇杨福田

传媒

  • 26篇山西农业科学
  • 13篇应用与环境生...
  • 12篇水土保持学报
  • 8篇灌溉排水学报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天津农业科学
  • 3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作物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农业灾害研究
  • 1篇高教学刊

年份

  • 8篇2024
  • 7篇2023
  • 11篇2022
  • 11篇2021
  • 8篇2020
  • 10篇2019
  • 13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施肥措施对旱地采煤塌陷区复垦土壤结构及玉米品质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复垦土壤结构及玉米品质的影响,以期深入理解采煤塌陷区复垦土壤有机碳固持机制。采集复垦1年的定位试验各处理耕层(0—20 cm)土样以及玉米籽粒,分析土壤水稳性团聚体(>2,0.25~2,0.053~0.25 mm)及粉黏粒组分(<0.053 mm)中有机碳(SOC)及全氮(TN)含量、玉米籽粒蛋白质、淀粉和脂肪含量的变化。试验设不施肥(CK)、施化肥(NPK)、单施有机肥(M)和有机无机肥配施(MNPK)4个处理。结果表明,同CK相比,NPK处理显著提高TN含量、玉米籽粒产量、淀粉和脂肪含量,增幅分别为11.23%,98.53%,1.16%和12.71%;M处理显著提高SOC、TN、>2 mm和0.25~2 mm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籽粒产量、蛋白质、淀粉和脂肪含量,增幅分别为44.77%,13.23%,52.73%,60.22%,255.15%,23.28%,1.67%和12.71%;MNPK处理显著提高SOC、TN、各粒径团聚体及粉黏粒组分中SOC和TN含量(除0.25~2 mm团聚体中TN含量)、玉米籽粒产量、蛋白质、淀粉和脂肪含量,增幅分别为46.21%,29.08%,39.23%(>2 mm-C),49.07%(0.25~2 mm-C),110.41%(0.053~0.25 mm-C),40.35%(<0.053 mm-C),22.48%(>2 mm-N),43.29%(0.053~0.25 mm-N),33.33%(<0.053 mm-N),211.37%,35.34%,0.48%和25.18%。表明当养分投入量相同时,有机无机肥配施(MNPK)有利于采煤塌陷区复垦土壤团聚体对有机碳的物理保护,增加土壤有机碳累积,提升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
曹寒冰谢钧宇王楚涵强久次仁尼玛曲珍张杰孟会生洪坚平李廷亮
关键词:复垦土壤土壤团聚体籽粒产量
白膜覆盖下增效氮肥对春玉米土壤质量、微生物代谢和生态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2024年
过量施用氮肥是威胁土壤健康和降低土壤多种功能的主要驱动力.增效氮肥(EENFs)[例如脲酶抑制剂(NBPT)、硝化抑制剂(DCD)和树脂包膜尿素(RCN)]已被证明是减少氮肥施用的有效措施.然而,增效氮肥对土壤质量(SQI)、微生物代谢特征和土壤生态功能多样性(EMF)的影响以及其内在关系还不清楚.因此,基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试验站于2019年开始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白膜覆盖下不同施肥策略[不施氮肥(N0)、矿物氮肥(N200)、DCD、NBPT和RCN]对SQI、酶化学计量比特征和EMF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相比N0,N200和EENFs增加了TN、MBC和MBN含量;相比N0和N200,NBPT和DCD的SQI提高了59.97%~104.78%和43.28%~83.42%,而RCN的SQI无显著变化.②EENFs比N200能更好地缓解微生物碳和氮限制,并提高土壤生态功能多样性21.97%~51.53%.③土壤中的MBC、MBN、AN、AP和SWC是影响微生物碳限制、氮限制和土壤生态功能多样性的共同主要因素,且提高土壤质量和缓解微生物碳和氮限制有利于提高土壤生态功能多样性.综合来看,白膜覆盖下施用NBPT和DCD可短期内实现土壤健康和生态功能多样性的双赢,这可为当地优化施肥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杨睿哲杨泽徐灵颖张璟玥王菊张绪成王红丽李廷亮王朝辉李紫燕
长期施肥对黄土旱塬麦田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2024年
加强农田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固存和团聚体稳定性对土壤肥力提升及农业低碳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晋南旱塬冬小麦8年定位试验,研究不施肥(CK)、常规施肥(FP)、测控施肥(OF)、测控+有机肥(OFM)和测控+生物有机肥(OFB)5种施肥措施下土壤团聚体分布和有机碳组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团聚体均以2-0.25 mm和0.25-0.053 mm粒径含量最高,以>2 mm粒径含量最低;不同施肥处理均提高了土壤团聚体的水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含量,且以OFM和OFB处理效果最为显著;不同施肥处理SOC亦主要集中在2-0.25 mm和0.25-0.053 mm团聚体中,对SOC贡献率达72.97%-76.65%.OFB和OFM处理更有利于有机碳向粒径大的团聚体迁移,提高了2-0.25 mm大团聚体结合有机碳含量,且主要提高了轻组有机碳(light fraction organic carbon,LFOC)的含量.长期单施化肥(OF和FP)加速了胡敏素碳(humin carbon,HUC)的分解,降低了SOC的腐殖化程度,不利于有机碳固存,而测控配施(生物)有机肥(OFM、OFB)均提高了土壤富里酸碳(fulvic acid carbon,FAC)、胡敏酸碳(humic acid carbon,HAC)和HUC的含量,且HAC含量高于FAC含量,这有利于增强土粒的团聚作用.冗余分析结果表明SOC与LFOC、FAC和HAC等碳组分含量均呈明显正相关性,与土壤大团聚体(>2 mm和2-0.25 mm团聚体)含量和土壤几何平均直径(geometric mean diameter,GMD)水稳定性指标呈正相关性,SOC和HAC是影响土壤团聚体粒级分布及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总体上,不同施肥处理均提高了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和各粒径团聚体SOC含量,而有机无机肥配施更大程度提高了大团聚体(2-0.25 mm)含量及其总有机碳和有机碳组分含量,进而提升了土壤团聚体的水稳定性.(图4表5参45)
宋红梅吴昕阳石馨晔王灏滢员明鑫徐占军李廷亮马红梅
关键词:黄土旱塬麦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组分
追氮和垄膜沟播种植对晋南旱地冬小麦氮素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7
2011年
在自然降水条件下,通过2年大田试验研究了追氮、垄膜沟播种植对晋南旱地冬小麦生育期地上部氮素吸收累积,0—2 m土层氮素残留、损失及氮肥利用率和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氮和垄膜沟播种植均可显著提高旱地冬小麦地上部氮素累积量和氮肥利用率,苗期和返青至抽穗期是冬小麦氮素吸收累积的两个高峰期,分别占到最大累积量的20%~46%和29%~57%。追施氮的利用率高于基施氮的利用率;随施氮量增加,土壤残留无机氮(Nmin)增加,主要集中在0—60 cm土层,20—40 cm土层为硝态氮积累的峰值区,垄膜沟播种植可以减少土壤残留无机氮(Nmin),但增加了氮的表观损失量;冬小麦生长季土壤氮输出以表观损失为主,氮肥表观损失率在40.87%~76.29%之间,且主要发生在播前至返青期。本试验条件下,综合氮素吸收累积、土壤残留、氮肥利用率及氮素平衡等因素,旱地冬小麦应采取氮肥后移顶凌追施和垄膜沟播相配套的种植方式。
李廷亮谢英荷洪坚平刘丽萍孟会生邓树元单杰孙丞鸿
关键词:旱地冬小麦追氮氮素利用率
黄土旱塬垄膜沟播小麦产量及土壤微生物量对施肥的响应被引量:7
2018年
垄膜沟播是黄土旱塬麦田一种典型种植方式,覆膜条件下不同肥料肥效及其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均不同.在晋南黄土旱塬冬小麦种植区,通过2年大田试验系统分析传统农户施肥(FF)、监控施肥(MF)、监控施肥配施有机肥(MFM)和监控施肥配施生物有机肥(MFB)4种施肥措施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磷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平衡施肥可显著提高黄土旱塬冬小麦产量,其中MFB处理籽粒产量最高,达4 107-5 400 kg/hm^2,较FF处理高14.5%-23.2%(P〈0.05).不同施肥措施主要通过影响成穗数来影响冬小麦的产量形成,对冬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均不显著.土壤微生物量受冬小麦生育期进程和施肥措施共同影响,其中微生物量碳在拔节期至扬花期最高,微生物量氮、磷均在拔节期达最高值.不同生育期间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磷的变化率总体在50%以下,而优化施肥措施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磷的平均贡献率则可达90%.配施生物有机肥或配施有机肥较单施化肥可显著提高冬小麦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磷,但MFM和MFB处理间的土壤微生物碳和氮差异不显著,而MFB处理由于混合磷细菌的作用,其土壤微生物量磷较MFM处理高19.8%-47.1%(P〈0.05).各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和碳磷比分别在6.9-9.8和14.4-41.0,且均在冬小麦扬花期达最大值.综上所述,在黄土旱塬垄膜沟播种植条件下,通过监控施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可有效提高冬小麦产量和土壤微生物量.
李廷亮孟丽霞谢英荷高志强高志强洪坚平马红梅贾俊香
关键词:黄土旱塬冬小麦施肥土壤微生物量
菌剂与肥料配施对复垦土壤生化强度及油菜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等养分供应条件下,生物菌剂与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山西煤矿区复垦地土壤生化强度和盆栽油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剂和肥料配施能显著增强复垦土壤生化作用强度,提高油菜产量,改善油菜品质,其中以有机肥+无机肥+菌剂配施效果最为显著(P〈0.05),土壤呼吸作用强度、氨化作用强度和硝化作用强度比CK分别提高87.56%,95.83%和125.93%;与未添加菌剂处理相比,添加菌剂处理的油菜干质量增加20.81%~24.57%,硝酸盐含量降低18.40%~25.54%,还原糖、叶绿素和Vc含量分别提高19.87%~24.56%,16.67%~43.82%和13.22%~24.21%。综上所述,菌剂+有机肥+无机肥配合施用是矿区复垦土壤培肥和植被恢复的最佳组合方式。
周传志李廷亮孟会生洪坚平栗丽
关键词:生物菌剂复垦土壤油菜产量
重金属元素铅对茄果类蔬菜生长状况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重金属Pb对6种茄果类蔬菜Vc、还原糖等含量及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0 mg/kgPb处理下的土壤中,美国大红番茄、紫薇三号茄子表现出了较强的抗性,是优质、高产、耐铅、低积累型的蔬菜品种。研究结果为提高蔬菜品质、控制蔬菜重金属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
张杰谢英荷李廷亮洪坚平程红艳贾澜任苗苗田东方
关键词:茄果类还原糖VC
复垦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胶结物质对不同施肥的响应被引量:11
2022年
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和稳定性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土壤胶结物质是团聚体形成的物质基础,两者密切相关.通过研究不同施肥处理下团聚体胶结物质含量的变化,阐明采煤塌陷区复垦土壤团聚体的分布与形成机制.设不施肥(CK)、施化肥(NPK)、单施有机肥(M)和有机无机肥配施(MNPK)4个处理,另取未复垦生土(RS)和周边未破坏多年种植的熟土(US)作为参照.采集耕层(0-20 cm)非扰动的土样,利用干筛法分析团聚体(> 2、0.25-2、0.053-0.25 mm)和粉黏粒组分(<0.053 mm)的分布比例,测定团聚体有机胶结物质(多糖、富里酸、胡敏酸和有机碳)和无机胶结物质(碳酸钙和颗粒组成)的含量.结果表明,同RS相比,各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 0.25 m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的数量(R0.25),增幅为5.32%-5.94%,但是均显著降低了平均重量直径(mean weight diameter,MWD)(除M处理外),降幅为7.51%-9.83%,而M处理显著提高了几何平均直径(geometric mean diameter,GMD),增幅为5.65%.同CK相比,各施肥处理对大团聚体(> 0.25 mm)以及粉黏粒组分(<0.053 mm)的分布比例无显著影响,仅M和MNPK处理显著降低了微团聚体(0.053-0.25 mm)的分布比例,降幅为49.45%-62.40%.各施肥处理对富里酸含量无显著影响.NPK处理仅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机碳含量.M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和碳酸钙含量,却显著降低了土壤黏粒含量.而MNPK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各胶结物质含量(除富里酸和黏粒外).胶结物质与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的分布比例和稳定性的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各胶结物质中,仅胡敏酸对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的分布比例和稳定性变化的解释率达到了显著水平(P <0.05),能够解释57.1%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的分布比例和稳定性变化,并且其单独贡献率为75.9%.综上所述,经过6年培肥,同未复垦土壤相比,各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大团聚体的数量,但同周边农田土壤相比,仍有待进一步培肥提�
高健永王楚涵张慧芳曹寒冰谢钧宇洪坚平李廷亮孟会生
关键词:施肥复垦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胡敏酸
优化施肥对旱地小麦产量及土壤剖面水肥变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为明确覆膜条件下3种优化施肥方式对小麦产量效益及土壤剖面水分养分运移状况的影响,运用优化施肥技术在黄土高原旱地冬麦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相比农户施肥,无机肥+有机肥和无机肥+生物有机肥这2种优化施肥冬小麦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22.5%,17.5%;0~200 cm土层收获期土壤蓄水量分别增加了5.0%,13.0%。无机肥+生物有机肥处理下0~20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速效钾贮量分别增加了68.0%,200.9%。综上所述,无机肥+有机肥、无机肥+生物有机肥这2种优化施肥方式是促进晋南旱地麦田蓄水、增肥、增产的有效措施。
窦露谢英荷李廷亮李超黄涛柳玉凤纪美娟
关键词:优化施肥
不同肥料配施对复垦土壤团聚体及有效磷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为寻找矿区采煤塌陷复垦土壤的最佳培肥模式。[方法]以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采煤塌陷复垦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有机肥、化肥和菌肥对复垦土壤团聚体及有效磷含量的影响。[结果]有机肥+化肥+菌肥处理与其余处理相比,显著降低>5.00mm团聚体数量,0.255.00mm团聚体含量降低了0.93%~21.78%,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了62.03%~13.36%,不同粒径团聚体有效磷含量提高了3.92%~69.18%。2.005.00mm团聚体对土壤有效磷含量贡献率最低。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5.00mm团聚体含量降低显著,土壤有效磷含量及玉米产量均有较大提高。[结论]施用有机肥+化肥+菌肥配合春旱季节耙、耱、镇压等可以有效降低大粒径团聚体含量,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及玉米产量,可作为矿区采煤塌陷复垦土壤的最佳培肥模式。
武欣孟会生李廷亮洪坚平
关键词:复垦土壤有效磷土壤团聚体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