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婉嫦

作品数:25 被引量:166H指数:8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佛山市科技局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血管
  • 9篇成像
  • 7篇肿瘤
  • 6篇磁共振
  • 5篇血管造影
  • 5篇血管造影术
  • 5篇造影
  • 5篇造影术
  • 5篇静脉
  • 5篇X线
  • 5篇MSCTA
  • 4篇血管成像
  • 4篇乳腺
  • 4篇微钙化
  • 4篇计算机
  • 4篇钙化
  • 4篇X线计算
  • 4篇X线计算机
  • 3篇导管
  • 3篇导管原位癌

机构

  • 21篇南方医科大学...
  • 5篇中山大学
  • 3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22篇谭婉嫦
  • 12篇靳仓正
  • 11篇张应和
  • 6篇李春芳
  • 6篇王金花
  • 6篇陆巧葱
  • 6篇张奕昭
  • 5篇李立
  • 4篇徐刚
  • 3篇蔡洪明
  • 3篇杨曦
  • 2篇林小慧
  • 2篇梁景章
  • 2篇刘立志
  • 2篇姚吕祥
  • 2篇符熙
  • 2篇林小惠
  • 1篇罗志坤
  • 1篇谭树生
  • 1篇覃智颖

传媒

  • 5篇中国CT和M...
  • 4篇放射学实践
  • 4篇中国介入影像...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8
  • 1篇2007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D DCE MRA诊断下腔静脉畸形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初步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在下腔静脉(IVC)畸形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部3D DCE MRA检查患者1040例,均使用三维容积超快速多期动态增强扫描(Propeller LAVA)行血管成像,先采用最大强度投影(MIP)重建,疑IVC畸形者再行容积再现(VR)重建。结果1040例患者中共发现IVC畸形6例,发生率为0.58%。双IVC畸形4例,左位IVC2例。结论3D DCE MRA能清楚显示IVC畸形。
谭婉嫦张应和靳仓正李春芳陆巧葱徐刚
关键词:下腔静脉畸形磁共振血管成像
MSCTA肠系膜下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肠系膜下动脉(IMA)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因直肠或左半结肠癌和血管性病变行MSCTA检查的患者75例,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血管重建,观察肿瘤供血动脉及IMA狭窄或闭塞后的侧支循环情况。结果35例直肠癌患者中,显示肿瘤供血动脉:直肠上动脉35、直肠下动脉29例、骶正中动脉6例、乙状结肠动脉4例;7例乙状结肠癌由乙状结肠动脉供血;3例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区癌中,1例乙状结肠动脉供血,2例乙状结肠动脉和直肠上动脉供血;2例降结肠癌由左结肠动脉供血;5例脾曲癌由左结肠动脉升支和中结肠动脉左支供血。23例IMA狭窄或闭塞患者均有Riolan动脉弓侧支循环形成。结论MSCTA能清楚显示IMA参与肿瘤供血及准确评价其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形成情况。
谭婉嫦张应和靳仓正林小惠
关键词:肠系膜下动脉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右膈下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表现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分析正常人和肝细胞癌(HCC)患者右侧膈下动脉(RIPA)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中的表现。方法选择MSCTA清楚显示RIPA者304例(正常人242例,HCC患者62例),采用容积再现(VR)方法进行血管重建,观察RIPA的起源、分布及参与HCC供血情况。结果304例中,159例(52.3%)RIPA开口于腹主动脉,57例(18.8%)开口于右侧肾动脉,88例(29.0%)开口于腹腔动脉干,41例(13.5%)双侧膈动脉共干,6例(2.0%)与胃左动脉共干,3例(1.0%)双侧膈动脉、胃左动脉共干。RIPA参与HCC供血达17.7%(11/62)。结论MSCTA能清楚显示RIPA起源,准确评价其参与HCC供血情况,指导TACE治疗。
张应和谭婉嫦林小惠陆巧葱
关键词:动脉血管造影术肝肿瘤
MSCTA容积再现对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检出的价值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容积再现(VR)重建对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检出的价值。方法对40例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形成患者行MSCTA门静脉成像,工作站上采用VR进行血管重建。结果40例中胃底-食道静脉曲张35例,脐静脉再通7例,脾-肾静脉交通11例,发生率分别为87.5%,17.5%,27.5%。其中,多发侧支循环:胃底-食道静脉曲张合并脐静脉再通、附脐静脉曲张1例,合并脾-肾静脉交通10例。脐静脉再通合并脾-肾静脉交通及胸廓静脉分流各1例。结论MSCTAVR重建能清晰完整显示门静脉高压(PH)侧支循环的详细情况。
陆巧葱张应和谭婉嫦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侧支血管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主动脉瘤诊断及术前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主动脉瘤诊断及术前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并在本院接受择期手术治疗的3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的CT诊断结果与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确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4层螺旋CT检查结果准确率为96.77%,与确诊结果相比具有统计学正相关性,r=0.9993,P<0.01。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术对患者无创伤,并具有快速及准确性高等优点,是诊断腹主动脉瘤及术前评价影像学检查最佳方法之一。
姚吕祥靳仓正谭婉嫦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
外生性肝细胞肝癌的MSCTA诊断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诊断外生性肝细胞肝癌(EHCC)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EHCC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容积再现重组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血管重组,显示肿瘤供血动脉,并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其在肿瘤定位及周围器官侵犯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23例25个EHCC最大径6.5~17.5cm,平均10.8cm。肿瘤与肝脏以蒂带连接2处,基底连接23处,起源于肝右叶及尾状叶者(12个)由肝右动脉分支供血,左叶者(11个)主要由肝左动脉供血,MSCTA定位诊断符合率100%(25/25)。肿瘤侵犯周围器官4例5处,MSCTA仅显示3处侧支供血动脉。结论:MSCTA通过显示EHCC供血动脉,能准确进行定位诊断,对判断周围器官的侵犯亦有较高的价值。
张应和潘小舟费西平覃智颖徐新超靳仓正谭婉嫦
关键词:肝肿瘤血管造影术
基于微钙化检测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对于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CADx)在微钙化检测与特征提取基础上的分类对于导管原位癌(DCI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发现微钙化并经病理学证实的623例患者影像资料,其中,良性病变378例,DCIS 245例。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别分析采用计算机方法提取的每个微钙化特征对于这两类病变判别的诊断效能,和应用所有微钙化特征集合并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的CADx的分类诊断效能。结果 CADx对于良性病变和DCIS这两类病变微钙化分类的ROC曲线下面积(Az)为0.853;特异度、准确率、敏感度分别为70.1%、82.1%、90.7%,高于单个微钙化特征的诊断效能。结论采用CADx对于DCIS微钙化能较好的检测与定位,对乳腺癌早期病变的识别能提供有益的参考。
谭婉嫦王金花蔡洪明杨曦李立
关键词:乳腺X线摄影微钙化DCISSVM
MSCTA诊断左性腺静脉变异的价值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左性腺静脉(LGV)变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顺序选择行腹部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患者300例,在工作站上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生长"技术对LGV进行重建。结果300例中LGV总共显示271例,显影率为90.33%(271/300),在LGV显影的271例患者中共发现变异29例,发生率10.70%(29/271)。结论MSCTA能清楚显示LGV变异全貌,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应和梁景章谭婉嫦靳仓正李春芳陆巧葱徐刚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
微钙化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乳腺导管原位癌病理分级的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对照研究计算机辅助检测(computer-aided detection,CAD)自动提取的微钙化多种特征与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不同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探讨所有特征对于DCIS不同分级的意义,为开发辅助临床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DCIS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提供参考。方法经本院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发现微钙化并经最终病理学证实的203例DCIS患者影像资料,按高、中、低级别病理结果分组,CAD检测微钙化并自动提取反映微钙化形态学、统计学、纹理、分布特征的14个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所有微钙化特征中,线样分支状钙化数、细颗粒状微钙化率、总数目、簇状分布率、种群密度在低、中、高级别3组间比较和低、高级别2组间比较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较高的病理级别容易出现较高的线样分支状钙化数、总数目、簇状分布率、种群密度,较低的病理级别出现细颗粒状微钙化的概率较高。2除线样分支状钙化数外,其余所有特征参数在中级别组和低级别或高级别组间比较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微钙化的四种分布类型仅在高级别组出现统计学差异,其中簇状分布的出现概率相对较高。结论通过CAD辅助检测DCIS微钙化获得的多种特征参数,与不同生物学行为的病理分级相关性不同,有利于深入研究计算机辅助诊断DCIS,为早期诊断DCIS和临床个性化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谭婉嫦王金花张奕昭蔡洪明杨曦李立
胰腺腺泡细胞癌CT、MRI诊断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胰腺腺泡细胞癌CT、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与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对8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腺泡细胞癌CT、MRI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6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男性6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1岁,肿瘤位于胰头3例,体尾部3例,胰尾2例。瘤体多呈囊实性团块,最大直径约4-16cm,平均直径7cm,中心均位于胰腺外,边界多清楚;较小(<5cm)者为实性结构为主,直径增大,囊实性比例增大。CT平扫为不均匀低密度,1例显示钙化。MRI上呈混杂信号,实性部分呈T1WI上稍低、T2WI上稍高信号,囊性部分呈T1WI上低、T2WI上高信号。CT、MRI增强扫描均见瘤内实性结构早期未见明显强化,后期呈渐进性强化,强化程度低或稍低于正常胰腺组织。囊性结构各期均无强化。8例中3例肝转移,2例显示胰胆管侵犯并扩张,脾静脉内癌栓、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各1例。结论胰腺腺泡细胞癌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免疫组化有助于确诊。
王金花谭婉嫦刘立志李立靳仓正
关键词:胰腺腺泡细胞癌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