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苗淑杰

作品数:93 被引量:216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机械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农业科学
  • 28篇文化科学
  • 15篇机械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8篇教学
  • 12篇土壤
  • 10篇教育
  • 10篇课程
  • 9篇教学改革
  • 9篇风沙土
  • 8篇有机碳
  • 8篇黑土
  • 7篇团聚体
  • 7篇机械设计
  • 7篇工程教育
  • 6篇玉米
  • 6篇耕作
  • 5篇增温
  • 5篇机械类
  • 5篇机械设计基础
  • 4篇应用型人才
  • 4篇有机质
  • 4篇水稻
  • 4篇工程类学生

机构

  • 52篇黑龙江工程学...
  • 3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哈尔滨工程大...
  • 2篇黑龙江交通高...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桂林市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85篇苗淑杰
  • 30篇乔云发
  • 14篇刘喜平
  • 11篇王百成
  • 10篇刘春香
  • 8篇金大桥
  • 8篇徐莉
  • 8篇李伟
  • 8篇陆欣春
  • 7篇耿瑞光
  • 7篇苗志滨
  • 7篇须莹
  • 7篇宁慧燕
  • 6篇段成燕
  • 5篇付彦虹
  • 5篇陈树海
  • 5篇李琪
  • 5篇刘颖
  • 4篇王金
  • 4篇党跃轩

传媒

  • 10篇黑龙江工程学...
  • 4篇黑龙江科技信...
  • 4篇机械工程师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中国冶金教育
  • 4篇黑龙江科学
  • 3篇价值工程
  • 3篇科技创新导报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玉米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土壤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中国土壤与肥...
  • 2篇内燃机与配件
  • 1篇科技与管理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佳木斯大学学...

年份

  • 13篇2023
  • 7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7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10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1999
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的教学实施方式探讨--以黑龙江工程学院机械原理为例
2021年
首先明确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提出具体的教学实施策略和实施方法,将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分解为课前线上自学、课中翻转课堂和项目化教学、课后完成作业和项目化大作业3个阶段,然后以机械原理课程的四杆机构设计知识点为例,对每个阶段的教学实施进行阐述,最后通过教学过程评价和学生反馈,验证了该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教学方法实施的有效性。
徐莉郭霆苗淑杰刘喜平宁慧燕
关键词:课前课后项目化教学
不同类型土壤大豆产量对增温2℃的响应差异被引量:3
2022年
中国农业种植区是全球对气候变化较敏感的地区之一,不同类型土壤的温度敏感性对农田生产力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反馈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为了揭示不同类型土壤大豆产量对未来大气温度增加的响应规律,本研究以常温为对照,采用红外辐射加热装置模拟大气增温2℃,研究增温对黑土、棕壤、盐碱土、风沙土、灰钙土、黄土、黄棕壤、紫色土、砂礓黑土、潮土、红壤和砖红壤上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温2℃促使红壤上大豆的一粒荚数、二粒荚数、三粒荚数和总荚数显著增加,分别比对照处理增加152.3%、144.7%、206.9%和147.5%,但增温2℃使砂礓黑土上大豆瘪荚数增加42.8%。除了砖红壤上大豆的二粒荚数增加76.4%和紫色土上大豆总荚数增加50.5%,其它类型土壤上大豆荚数虽有变化,但均未达到5%的差异显著水平。此外,增温2℃显著提高了红壤、砂礓黑土、紫色土和盐碱土上大豆的单株粒数,相应地,产量分别增加241.4%、59.2%、47.6%和75.2%。由此可见,中国主要农田土壤类型中红壤、砂礓黑土、紫色土和盐碱土4种土壤上大豆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对增温2℃响应敏感,且表现出正效应,其它8种类型土壤上大豆产量对增温2℃响应不敏感。表明大豆产量形成对大气增温的响应间接受到土壤类型的调控。
潘仕球苗欢乔云发苗淑杰
关键词:增温大豆土壤类型
不同类型土壤团聚体稳定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1
2022年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着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它的稳定性是受粘结剂和分散剂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粘结剂和分散剂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机制的影响。选取全国10种主要地带性土壤类型(黑土、红壤、黄棕壤、暗棕壤、紫色土、栗钙土、黄绵土、潮土、砖红壤、风沙土)为研究对象,采用湿筛法筛分土壤团聚体并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10种类型土壤团聚体分布中发现砖红壤>0.25 mm大团聚体含量最高,为86.77%;黑土次之,为76.13%;潮土大团聚体含量最少,仅为42.85%。>2 mm和0.5~1 mm含量对团聚体分布影响最大。各个土壤有机质中黑土有机质含量为46.06 g/kg,显著高于其他土壤,砖红壤次之;粒径<0.053 mm时各土壤有机质差异最显著,粒径>2 mm时与全土有机质趋势一致。栗钙土在10种土壤中交换性钠含量最高,为234.48 mg/kg,其次是潮土177.08 mg/kg。从整体看,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呈正相关(r=0.615),交换性钠与土壤团聚体呈负相关(r=-0.391),有机质与团聚体稳定性的显著相关性在粒径0.053~0.25 mm最明显。土壤团聚体的稳定由有机质与交换性钠共同作用,增加相同单位的有机质与交换性钠,有机质对团聚体的稳定效果是交换性钠分散效果的10倍。为更好的保护土壤,在农业生产中应施用含钠较低的有机肥,减少人类对土壤结构的破坏。
余洁苗淑杰乔云发
关键词:团聚体有机质粘结剂
项目教学法在塑料模具类毕业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2014年
本文介绍了黑龙江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塑料模具设计类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教学方法,制定了基于项目教学的实施方案,规定了项目教学流程、内容、成果,突出了CAD/CAE/CAM技术应用于基于项目塑料模具毕业设计。以2013、2014届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为例对该教学方法进行了检验,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和突出CAD/CAE/CAM技术在毕业设计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毕凤阳齐晓杰王百成苗淑杰党跃轩翁江翔孙圣迪宫莹宁慧燕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塑料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
机械类专业设计与制造类课程的融合建设被引量:1
2020年
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必须不断探索与实践的过程。鉴于设计类和制造类课程之间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整体的工程概念及完整的设计制造过程,提出了从设计-制造-精度检验-装配的设计类和制造类课程相融合的课程群建设想法,并基于学习产出(OBE)教学模式,进行机械类专业设计与制造类课程融合建设。
苗淑杰马慧良孟兆生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设计类课程课程融合
基于两性一度标准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以机械原理课程为例被引量:1
2021年
本文以国家级一流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为标准,从教学团队建设、课程线上资源建设、线下教学活动设置、过程评价体系4个方面,对应用型大学《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方式方法从传统教学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进行改革,提出具体的建设意见和改革措施,明确“两性一度”标准在课程中的体现方式,对打造“金课”,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有一定的意义。
徐莉郭霆苗淑杰刘喜平宁慧燕
关键词:团队建设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东北主栽作物种子活力的影响
2021年
大气CO_(2)浓度升高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为揭示未来气候变化对作物种子活力的影响,进行种子发芽对CO_(2)增加的适应性响应研究。2019年在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进行开顶式气室(OTC)模拟CO_(2)增加试验,选取东北三大主栽作物大豆、玉米和水稻为供试作物,设置两个CO_(2)处理,分别为aCO_(2)(400μmol·mol^(-1))和eCO_(2)(700μmol·mol^(-1))。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aCO_(2))处理,CO_(2)浓度升高后,大豆种子的体积、百粒重、24 h吸胀速度、浸出液电导率、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降低了11.24%、10.53%、2.51%、27.72%、15.85%、19.75%和10.17%;虽然CO_(2)升高未显著影响玉米种子百粒重,但其24 h吸胀速度和浸出液电导率分别降低了3.69%和8.62%,而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提高了81.03%、75.00%、56.14%和81.68%;水稻种子的体积降低了21.35%,而其千粒重、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提高了5.62%、5.19%、26.11%和32.21%。综合以上结果表明,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不同作物种子活力的影响存在差异,从发芽指标来看,大气CO_(2)浓度为700μmol·mol^(-1)时,种子活力表现为玉米>水稻>大豆。
姚婷龙杰琦韩晓增苗淑杰乔云发
关键词:大豆玉米水稻种子活力
耕作方式和有机肥对风沙土区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研究耕作方式、施用有机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方法]以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农业科技园区为平台,设置5种耕作方式(免耕、常规翻耕、深翻打破犁底层、深翻和超深翻)和3种施肥方式(化肥、化肥配施秸秆还田和化肥配施有机肥),测定玉米产量、土壤贯穿阻力、土壤容重、土壤三相结构距离R值和渗透速率。[结果]仅依靠改变耕作方式来调整土壤的物理性状,对提高玉米产量的贡献不大。在相同耕作方式下,与化肥处理相比,化肥配施有机肥可使玉米增产19.2%~32.9%;且比秸秆还田处理增加7.4%~189.0%。总之,在东北风沙土区,施用有机肥是提高玉米产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秸秆直接还田效果不理想;从耕作方式来看,常规翻耕20 cm是最优耕作方式。[结论]东北风沙土玉米产区最适合在施用有机肥条件下,进行20 cm翻耕作业。
乔云发苗淑杰陆欣春王铁成钟鑫熊西江
关键词:耕作方式有机肥玉米风沙土
干湿循环促进风沙土土壤有机碳矿化被引量:3
2020年
降雨量少和水分渗漏严重是东北风沙土的典型特点,因此,干湿循环频繁发生,不仅限制作物产量,而且不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和提升。土壤有机碳作为土壤肥力的重要因子,干湿交替对风沙土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还缺少系统研究。本研究设计两种干湿循环处理,即DW7(7d干处理,7d湿处理)和DW14(14d干处理,14d湿处理),干湿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40%和100%田间持水量(WHC),同时,设置40%和100%WHC的两组恒定水分处理作对照,以CW和CD标记。进行室内培养实验,探讨水分对风沙土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通过分析土壤呼吸速率、累积呼吸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可溶性碳间的关系,发现土壤在经历干燥期复水后呼吸速率明显增大,且DW14复水后的呼吸率大于DW7;呼吸速率随干湿处理频数的增加而减少;累积矿化量表现为:CW>DW>CD,然而,两组干湿循环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在干湿循环中,湿处理的累积呼吸量大于干处理;微生物数量与累积矿化量呈正比;土壤可溶性碳含量在恒定水分土壤中与微生物活性正相关,在干湿循环处理中呈负相关,并且在湿润后下降。这些结果表明,频繁的干湿循环促进风沙土土壤有机碳矿化,因此,可以通过合理灌溉调节东北风沙土区土壤养分供给能力和维持可持续的土壤生产力。
高雅晓玲苗淑杰乔云发钟鑫赵红飞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呼吸速率细菌
全自动封口包装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自动封口包装机。我国现有的包装类企业发展滞后,不能与时代发展的大脚步同步,需要设计能够实现包装自动化的机器,解放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一种全自动封口包装机,它包括的传送装置、过渡装置、热封装置依次排列并共...
苗淑杰吴东奇王腾飞夏熙乔李雪
文献传递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