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云发
- 作品数:159 被引量:1,625H指数:23
-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黑土农田供肥能力及化肥利用率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2
- 2004年
- 在氮磷钾配合施用条件下,黑土农田土壤养分的供给能力大幅度增加,土壤可以供氮145.5kghm-2、供磷84 2kghm-2、供钾160.7kghm-2;施用氮肥的增产效果显著、肥效高、对吸收磷钾元素的协助作用大,但土壤供氮潜力较磷钾小。黑土农田要特别重视氮肥的施用。
- 韩秉进陈渊孟凯乔云发
- 关键词:黑土化肥利用率磷肥钾肥
- 缺磷胁迫下的大豆根系形态特征研究被引量:16
- 2010年
- 采用砂培方法研究了缺磷胁迫对大豆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缺磷胁迫条件下,大豆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均比正常供磷条件下增加,0—1.0mm直径下的根长显著高于正常供磷条件,但根长在不同根直径下的比例并没有显著差异,缺磷胁迫和正常供磷处理下0~1.0mm的根长比例均在90.0%左右;缺磷胁迫降低了大豆的磷吸收效率,而增加了大豆的磷利用效率;大豆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与磷吸收效率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磷利用效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因此,大豆根系形态与磷的吸收利用密切相关。图2,表4,参16。
- 王树起韩晓增李晓慧严君乔云发
- 关键词:根系形态缺磷胁迫磷效率大豆
- 外加可溶性碳氮对不同热量带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被引量:16
- 2009年
-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外加可溶性碳、氮对不同热量带经长期施肥的3种农田土壤:黑土、潮褐土和红壤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施氮肥和可溶性碳配施氮条件下,不同热量带土壤N2O排放量从高到低分别为潮褐土(0.868、3.07μg.g-1),红壤(0.511、0.731μg.g-1),黑土(0.221、0.294μg.g-1),且添加可溶性碳显著促进了土壤N2O排放量。在黑土、潮褐土和红壤长期不同施肥土壤中,单施氮肥和可溶性碳配施氮后N2O排放量均表现为化肥+有机肥土壤>化肥土壤>无肥土壤,且与无肥土壤相比,红壤的化肥土壤N2O排放量增加254%,潮褐土化肥土壤增加49.5%,黑土化肥土壤增加1.74%,说明在有效积温越高的土壤上长期施肥对土壤N2O损失的贡献越大。研究结果还表明,外加可溶性碳、氮后,潮褐土铵态氮含量的减少幅度和硝态氮含量的增加幅度均显著高于黑土和红壤,说明潮褐土中氮素损失潜能大。
- 朱霞韩晓增乔云发王守宇
- 关键词:N2O排放氮肥长期施肥
- 有机—矿质复合材料控释尿素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被引量:3
- 2004年
- 试验采用15N示踪的方法,在盆栽水稻上测试了3种新研制的控释尿素(控1、控2、控3)的应用效果。施用3种控释尿素的处理与施普通尿素相比,水稻的氮肥利用率分别增加了3 64、19 92和10 53个百分点,产量分别增加了34 59、18 56和8 66个百分点,控2处理的效果最好。图3,表2,参6。
- 乔云发罗盛国韩晓增王建国焦晓光唐才贤
- 关键词:控释尿素氮肥利用率水稻
- 大豆利用难溶磷源基因型差异(英文)被引量:3
- 2007年
- 来源于不同pH土壤上的各种大豆基因型利用难溶性磷源有明显差异。采用分别代表着南方、西北和东北本地品种三种基因型大豆,研究它们生物量、磷素积累、分泌的有机酸、根际pH和磷素利用效率(PUE)的差异。三种基因型大豆都比较偏爱Al-P,然而,绥农10号和泥巴豆在利用Al-P时,生物量比Na-P分别少8.5%和9.4%,比Ca-P和Fe-P分别多5.3%和11.8%,6.4%和42.2%。新大豆1号利用Al-P时生物量比Na-P、Fe-P和Ca-P分别多1.4%、20.8%和40.8%。地上部、根系和根瘤含磷量变化范围分别在1.37~2.47 mg/g、1.39~3.04 mg/g和3.20~4.73mg/g。绥农10号、新大豆1号和泥巴豆最大总磷含量分别出现在Al-P、Fe-P和Fe-P条件下。泥巴豆根系分泌的有机酸表现出下面的顺序:草酸>乳酸>苹果酸;新大豆1号表现为:乳酸>苹果酸>丙二酸>草酸>柠檬酸;泥巴豆表现为:苹果酸>草酸>乳酸>柠檬酸>丙二酸。无论供给哪种形态磷源,根际pH变化范围为5.48~6.52。新大豆1号磷素利用效率比绥农10号和泥巴豆高,绥农10号、新大豆1号和泥巴豆最大磷素利用效率分别出现在Al-P、Al-P和Na-P源条件下。这些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豆生长和磷吸收对各种难溶磷源的反应不同,各基因型磷素利用差异与根系分泌物和根际pH有关。
- 乔云发韩晓增苗淑杰
- 关键词:磷素利用大豆
- 长期施肥对黑土有机碳矿化和团聚体碳分布的影响被引量:58
- 2009年
- 采用我国东北地区的连续施肥28a的典型黑土,通过颗粒分组的方法,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团聚体形成和有机碳在各级团聚体中的分布规律,以及各粒级团聚体对养分的贡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促进了土壤中大颗粒团聚体(〉0.25mm)的形成,尤其以2~1mm粒级增加的比例最大;而当化肥和有机肥配合施用后,主要促进土壤中〈1mm团聚体形成,尤其对0.5~0.25mm粒级团聚体形成的促进作用最大。施肥(无论是有机肥还是化肥)能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而且,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较单施化肥和单施有机肥的效果更好。随着团聚体粒级的降低,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分配出现两个峰值,分别在2~1mm和0.25~0.053mm两个粒级中出现。单施化肥处理及化肥有机肥配施处理与无肥处理相比均增加了0.5~0.25mm粒级团聚体对有机碳的贡献率;单施有机肥的处理与无肥处理相比增加了1~0.5mm粒级团聚体对有机碳的贡献率。然而,对于东北的典型黑土,2~1mm和0.25~0.053mm两个粒级对土壤有机碳的保护作用最大,表明团聚体对有机碳的保护作用是碳分配和矿化分解作用的综合结果,通过调控施肥种类可以达到有效保护土壤质量和肥力的效果。
- 苗淑杰周连仁乔云发曲均峰徐文越
- 关键词:长期施肥团聚体有机碳有效性
- 不同供N方式对大豆生长和结瘤固氮的影响被引量:16
- 2009年
- 采用框栽试验方法对比研究了不同供N方式对大豆生长和结瘤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持续供N和非持续供N对大豆生长有不同的影响,在苗期,非持续供N与持续供N相比,对大豆生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在花期以后则是持续供N对大豆生长的促进作用较大;持续供N和非持续供N对大豆结瘤固氮的影响不同,大豆根瘤数量表现为非持续供N>持续供N>无N,表明氮肥的持续施用对大豆根瘤的形成和生长有抑制作用,不利于大豆根瘤的生长发育;不论何种方式供N对大豆固氮酶活性和豆血红蛋白含量均有抑制作用,使固氮酶活性和豆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降低,而且氮肥的持续施用对固氮酶活性和豆血红蛋白含量的抑制要显著高于非持续供N,表现为持续供N<非持续供N<无N,因此,氮肥的持续施用使大豆的固氮效率降低。
- 王树起韩晓增乔云发严君李晓慧
- 关键词:结瘤固氮大豆
- 施氮对大豆根瘤生长和结瘤固氮的影响被引量:71
- 2009年
- 采用框栽试验研究了施氮对大豆根瘤生长和结瘤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对大豆根瘤形成、生长和固氮能力有显著影响,随着N用量的增加,根瘤干质量、根瘤数量呈现先逐渐增加而后降低的趋势,而固氮酶活性和豆血红蛋白含量则表现为持续下降的趋势,适量施氮对根瘤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当氮素供应不足时则会抑制根瘤的生长,但当氮素供应过量时也会抑制根瘤的形成。从根瘤干质量和根瘤数量来看,各处理间表现为N100>N200>N50>N25>N0,以N100处理下根瘤干质量最大,根瘤数量最多,显著高于不施氮(N0)和其他施氮处理,从不同生育时期来看,根瘤干质量表现为从苗期到花期再到鼓粒期,大豆根瘤的数量呈现出先明显增加后逐渐减少的趋势,高峰出现在花期,而根瘤数量表现为花期>苗期。施氮显著抑制了固氮酶活性和豆血红蛋白含量,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固氮酶活性和豆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降低,表现为N0>N25>N50>N100>N200,表明施氮使大豆根瘤的固氮效率显著降低,因此,从大豆固氮效率来讲,施氮对大豆根瘤固氮具有抑制作用。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施氮和不施氮处理间均达到了5%的差异显著水平。因此,从大豆固氮和氮肥施用平衡的角度来看,应适量施用氮肥,既可以充分利用大豆的固氮功能,节约氮肥,又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 王树起韩晓增乔云发严君李晓慧
- 关键词:固氮酶活性氮水平大豆
- 不同生态恢复方式及施肥管理对退化黑土物理性状的影响被引量:4
- 2008年
- 研究了不同生态恢复方式(苜蓿休闲、自然恢复、种植作物)和不同施肥管理(化肥+有机肥、化肥+秸秆还田、化肥、无肥)对退化黑土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恢复相比,不同施肥管理对退化黑土物理性状改良效果皆较好,表现为容重减小,孔隙度、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其中化肥与有机肥配施效果最好;而苜蓿休闲方式由于恢复年限较短,仅容重和孔隙度变化较明显。苜蓿和自然恢复对0—10 cm土层的容重、总孔隙度、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影响较大,而10—20 cm土层由于恢复年限较短,变化不明显。0—20 cm土层水稳性团聚体(>0.25 mm)含量和平均重量直径表现为不同施肥管理>苜蓿休闲>自然恢复。
- 邹文秀韩晓增乔云发李海波
- 关键词:黑土生态恢复施肥管理土壤水分
- 长期定量施肥对玉米光合碳分配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0年
- 基于中国科学院海伦生态实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采用13CO2脉冲式标记方法,研究了长期施肥对玉米光合碳分配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合碳分配到玉米不同组织的δ13C值差异较大,地上部〉根部〉土壤〉土体。施肥对玉米地上部δ13C影响较大,缺素处理CK、NK、PK的δ13C值较大,可以达到333.5‰-339.5‰,而养分均衡的NP、NPK和NPKM处理地上部δ13C值较小,为168.8‰-196.0‰。NK处理在标记当天(0 d)地上部13C分配比例最大,为76.12%,标记第7天(7 d)后变为53.26%。NPKM处理土壤13C分配比例增幅较大,可由标记0 d的0.98%到增加到标记7 d后的3.50%,增加了2.52个百分点。标记0 d,根际呼吸将消耗转移到地下的光合13C的52.89%-94.38%,NPKM和NPK处理消耗最大,达94.38%和93.59%,在标记7 d后,13C光合产物分配达到平衡状态。
- 乔云发韩晓增赵兰坡
- 关键词:长期施肥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