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坤华

作品数:21 被引量:9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15篇蛋白
  • 14篇蛋白质
  • 14篇蛋白质组
  • 14篇白质
  • 13篇蛋白质组学
  • 7篇蛋白质组学研...
  • 3篇血浆
  • 3篇血清
  • 3篇早期糖尿病
  • 3篇早期糖尿病肾...
  • 3篇正常皮肤
  • 3篇证型
  • 3篇肾病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糖尿病肾病
  • 3篇皮肤
  • 3篇瘢痕
  • 2篇蛋白质组学分...
  • 2篇虚证

机构

  • 13篇中山大学
  • 7篇中山大学附属...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广东医学院
  • 2篇广东省中医院
  • 2篇中山医学院
  • 2篇中山大学孙逸...
  • 2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十堰市人民医...
  • 1篇深圳市龙岗区...

作者

  • 21篇胡坤华
  • 9篇黎明涛
  • 4篇刘炜
  • 3篇汤水福
  • 3篇胡志成
  • 3篇彭俊生
  • 3篇朱斌
  • 3篇陈斌
  • 3篇朱家源
  • 3篇唐冰
  • 3篇卢洪梅
  • 3篇张凯
  • 3篇刘少军
  • 2篇黄奕华
  • 2篇吴玮
  • 2篇郑明慧
  • 2篇余新炳
  • 2篇汪建平
  • 2篇何裕隆
  • 2篇崔冀

传媒

  • 6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生殖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 比较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组织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筛选出增生性瘢痕的特异蛋白质。方法 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外科2010年1月至5月8例增生性瘢痕患者的增生性瘢痕组织和3例整形外科患者正常躯干皮肤为研究对象,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双向凝胶电泳对比分析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中蛋白表达差异,选择差异蛋白点进行MALDI.TOF/TOF质谱分析和生物学信息分析。结果 获得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荧光染色图谱,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凝胶电泳图谱中平均蛋白点分别为2975和3053,对其中表达差异超过4倍的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共鉴定出24种蛋白质,其中上调蛋白有11种,下调蛋白有13种。结论成功地建立增生性瘢痕的双向电泳荧光染色图谱,鉴定出增生性瘢痕组织与正常皮肤组织间的差异蛋白质表达。
胡志成朱斌朱家源郭栋陈斌张凯胡坤华黎明涛唐冰
关键词:瘢痕增生蛋白质组学
基于荧光差异双向电泳的雷帕霉素损伤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系统探索洗脱支架药物雷帕霉素损伤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蛋白质谱的变化。方法雷帕霉素处理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s,进行荧光差异双向电泳(2D-DIGE)差异表达蛋白的研究分析,MALDI-ToF-ToF质谱对蛋白质进行鉴定。结果共发现差异蛋白斑点85个,其中上调49个,下调36个。MALDI-ToF-ToF质谱鉴定出其中的26种,包括内质网蛋白、线粒体蛋白、分子伴侣、结构蛋白和抗氧化蛋白等。结论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的研究,探索了雷帕霉素损伤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一些特定蛋白质变化。
刘少军胡坤华钟赟
关键词:雷帕霉素分子机制蛋白质组学研究
华支睾吸虫钙调节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及与肝纤维化的关系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对华支睾吸虫成虫(Clonorchis sinensis, Cs)钙调节蛋白(CaM)进行生物学及功能分析,以确定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从Cs cDNA质粒文库中寻找CsCaM全长序列,以BLASTx搜索其同源序列并进行比对分析。以生物信息学进行同源比对、理化性质分析及功能域预测。以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原核克隆,大肠杆菌表达,亲和层析纯化,并将纯化蛋白免疫大鼠,产生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CsCaM抗体滴度及产生曲线。免疫印迹实验分析CsCaM重组蛋白纯化及其抗体识别效果。免疫组化分析其组织定位;腹腔注射法建立CsCaM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结果重组、表达及纯化了CsCaM,其编码150位氨基酸,理论相对分子质量23400。结构域预测其具有EF手位模序。pET-30a-CsCaM重组质粒其目的蛋白表达于宿主菌BL21 E. coli上清,相对分子质量约23400。总IgG抗体滴度于2~4周达较高峰,效价大于1∶51200。免疫组织化学定位显示CsCaM在成虫睾丸表达丰富。CsCaM腹腔注射大鼠的肝脏均显示不同程度病变,HE染色可见炎症反应较严重,可见气球样变、门管区炎及碎片状坏死;网状纤维染色显示小胆管周围胶原增生,有轻到中度纤维化。结论 CsCaM促进大鼠肝脏炎症病变及纤维化的作用,提示其可能参与了华支睾吸虫病致肝纤维化的作用。
郑明慧胡坤华刘炜余新炳
关键词:华支睾吸虫肝纤维化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不同中医证型的寻常型银屑病血浆的相关蛋白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研究不同中医证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浆的差异表达蛋白,筛选不同中医证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浆的特异性蛋白质标记物。方法:收集寻常型银屑病30例(其中血热证、血瘀证、血燥证各10例)、健康人10名的外周血浆,应用双向电泳/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MALDI-TOF-MS)技术,检测血浆的蛋白峰值。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蛋白点为2个,差异蛋白峰为4 964.42和6 630.68;血热证患者与血瘀证患者之间差异蛋白点为1个,差异蛋白峰为2 661.29,血热证患者与血燥证患者之间差异蛋白点为2个,差异蛋白峰为6 432.69和6 630.87,血瘀证患者与血燥证患者之间差异蛋白点为4个,差异蛋白峰为3 241.60、1 945.18、6 631.49和4 418.77。结论:寻常型银屑病组和健康对照组以及银屑病不同中医证型间血浆蛋白表达谱存在差异,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各证型的微观物质基础有关。
吴玮卢传坚胡坤华晏卉伍慧媚姚丹霓李挺滨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蛋白质组学MALDI-TOF-MS中医证型
蛋白质组学检测结直肠腺瘤及早期恶变患者血清的差异蛋白质变化及意义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结直肠腺瘤及早期恶变患者血清蛋白质的表达差异,寻找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血清标记物。方法:建立结直肠腺瘤及腺瘤早期恶变患者血清蛋白双向电泳图谱,比较分析差异蛋白质斑点,切取酶解行MALDI-TOF/TOF质谱分析鉴定。结果:成功建立结直肠腺瘤及早期恶变患者血清蛋白双向电泳图谱,其平均蛋白质点分别为1672±73和1732±46,早期恶变组表达差异大于1.5倍的蛋白质斑点有28个,其中15个下调,13个上升;质谱分析鉴定出23个蛋白质,鉴定率达82.14%;合并重复鉴定的蛋白质,共获得的差异蛋白13种,其中8种为上调蛋白,5种为下调蛋白,分为6类,包括蛋白酶抑制剂、补体系统、免疫球蛋白、角质素、信号转导蛋白及未知蛋白。结论:蛋白质组学技术能灵敏分析结直肠腺瘤及早期恶变患者血清蛋白质的异常改变,本研究鉴定的蛋白质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血清肿瘤标记物。
吴晓滨彭俊生李初俊王辉杜艳平杨祖立向军胡坤华刘炜黎明涛
关键词:结直肠腺瘤结直肠腺癌蛋白质组
乙腈预处理血清寻找肝细胞癌发病相关的蛋白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应用乙腈(ACN)预处理血清的方法,对肝细胞癌(HCC)患者的血清进行蛋白质组分析,寻找与HCC发病相关的蛋白质。【方法】收集原发性HCC患者和健康人的血清各12例,首先使用乙腈预处理,然后去除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等高丰度蛋白质,再进行双向电泳(2-DE)分析,筛选HCC与健康对照血清中有显著性差异的蛋白质斑点,并进行MALDI-TOF/TOF质谱鉴定。【结果】血清经0%、20%和30%浓度的乙腈预处理后,进行2-DE分析发现蛋白质斑点的检出数量分别为532±96、623±102和674±123;对预处理后HCC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清进行差异分析,发现甲状腺素(Tetraiodo-L-Thyronine)和Proapolipoprotein的表达上调,而维生素D结合蛋白(Vitamin D-binding Protein)和铁传递蛋白(Transferrin)的表达下调。【结论】对血清样本的蛋白质组分析,应用乙腈预处理会增加与白蛋白非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的检出;HCC患者血清中甲状腺素等4个蛋白的表达异常与HCC相关。
张剑文刘炜傅斌生胡坤华刘少军李华张琪黎明涛陈规划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肝细胞癌血清
结肠癌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通过比较结肠癌组织与正常结肠组织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寻找结肠癌相关的蛋白质,选择敏感的分子标志物。方法: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8例结肠癌患者的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进行胶内差异双向电泳(2-D),选择差异表达超过2倍的蛋白质进行MALDI-TOF质谱分析和生物学信息分析。结果:成功建立结肠癌和正常结肠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凝胶电泳图谱中平均蛋白质斑点数分别为3289和3066,其中表达差异超过2倍的斑点共有31个,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共鉴定出18种蛋白质,包括ker-atin8、S100A6、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等。从功能分析,这些差异蛋白质与癌细胞的发生、增殖、分化、转移等相关。结论:蛋白质组学能很好地显示结肠癌组织与正常结肠组织间的蛋白质表达差异,本研究鉴定的18种差异蛋白质有可能为研究结肠癌的生物学行为提供新的分子标记物。
崔冀汪建平彭俊生黄奕华何裕隆兰平蔡世荣骆衍新胡坤华刘炜黎明涛
关键词:结肠肿瘤蛋白质组
毛细管电泳快速分析鼠药氟乙酸钠被引量:5
2005年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高频电导法检测鼠药氟乙酸钠的分析方法。优化了电泳分离检测条件,以2.5nmol/LNa2B4O7+0.5mmol/LHAc+0.1mmol/LCTAB+φ=5%乙醇溶液体系为分离介质,在反向电泳分离电压-16kV时,氟乙酸钠峰形良好。该法在5-250μg/m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8,检出限为3μg/ml(S/N=3)。不同添加浓度水平的谷粒样本,日间和日内RSD均小于5%,回收率均在95%以上,方法高效、快速、灵敏,适于法医和临床中毒急救中的鼠药的快速分析。
潘爱华伍新尧陈缵光李全文胡坤华吴鹏
关键词:毛细管电泳高频电导检测非接触式电导检测氟乙酸钠鼠药
基于2D-DIGE技术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阴虚证型患者血浆蛋白质组学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寻找糖尿病肾病肾阴虚证敏感的血浆分子标志物。方法:对1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肾阴虚患者的血浆和12例正常血浆进行荧光差异双向电泳(2D-DIGE)分析,选择表达差异大于1.5倍的蛋白斑点进行质谱分析。结果:成功建立糖尿病肾病肾阴虚证和正常血浆的胶内差异双向凝胶电泳图谱,通过分析共鉴定出11种差异蛋白质,包括结合珠蛋白、凝溶胶蛋白、载脂蛋白AI等。结论:荧光差异双向电泳能够客观显示糖尿病肾病肾阴虚证与正常血浆之间的蛋白质表达差异,本研究鉴定的11种蛋白有可能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中医证型研究提供潜在的血浆分子标志物。
卢洪梅邹立华汤水福胡坤华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肾阴虚证蛋白质组学
反复种植失败妇女“种植窗”时期子宫内膜组织的细胞骨架蛋白质的差异表达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周期中反复种植失败(RIF)和已生育正常妇女"种植窗"时期(LH+6~LH+9d)子宫内膜组织蛋白质表达的差异。方法选择RIF妇女和正常对照妇女各4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胶内差异双向电泳、(2D-DIGE)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鉴定子宫内膜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结果两组之间获得16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6个下调表达,10个上调表达),其中10个参与细胞骨架构成,分别是:波形蛋白、埃兹蛋白、Septin 2蛋白、radixin蛋白、纽蛋白、角蛋白8、角蛋白10、角蛋白18、角蛋白19及肌动蛋白。结论本研究结果证实"种植窗"时期RIF妇女子宫内膜组织存在多个细胞骨架蛋白质表达的异常,可能是子宫内膜细胞"质膜转换"缺陷和胚胎种植失败的重要原因。
刘倍余李洁黎明涛胡坤华夏婷婷徐少元
关键词:种植窗子宫内膜容受性反复种植失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