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琼
- 作品数:10 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MIF活性区域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筛选与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催化巯基蛋白质氧化还原酶(TPOR)活性域相互结合的蛋白。方法: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进行筛选。首先构建pBTM116-MIF诱饵质粒,转化酵母菌株L40;将表达MIF催化TPOR活性域的L40酵母菌株制备成感受态菌,在人骨肉瘤cDNA文库中筛选。通过组氨酸(HIS3报告基因活性和β半乳糖苷酶实验,初步确定与催化TPOR活性域片段相互作用的蛋白,最终通过免疫共沉淀和免疫荧光技术来确认。结果:分别构建含野生型MIF的pBTM116-MIF和野生型硫氧还蛋白样蛋白2(TXNL2)的pACT2-TXNL2质粒,将其共转染L40酵母菌。HIS3报告基因活性检测和β半乳糖苷酶阳性实验结果提示TXNL2可能是与MIF催化TPOR活性片段相互作用的蛋白。将重组质粒pcDNA3.1-Myc-TXNL2转染MCF7细胞,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表明MIF抗体能够共沉淀Myc-TXNL2蛋白;免疫荧光结果显示Myc-TXNL2与MIF在细胞质中位置分布相同。结论:TXNL2可能是与MIF催化TPOR活性片段相互作用的蛋白。本研究为MIF氧化还原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 肖定璋陈少贤陈景罗琼黄曙方丁红
- 关键词: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酵母双杂交系统
- 抑制STAT3表达和防治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shRNA及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条能有效抑制STAT3基因表达和防治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shRNA,并提供STAT3-shRNA对小鼠脾CD4<Sup>+</Sup>CD62L<Sup>+</Sup><Image file="DDA0000...
- 翁建宇杜欣黄欣陈晓梅童嘉琦耿素霞罗琼曾令基赖沛龙陆泽生吴穗晶钟立业罗成伟凌伟邓程新晁志
- 抑制STAT3表达和防治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shRNA及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条能有效抑制STAT3基因表达和防治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shRNA,并提供STAT3‑shRNA对小鼠脾CD4<Sup>+</Sup>CD62L<Sup>+</Sup><Image file="DDA0000...
- 翁建宇杜欣黄欣陈晓梅童嘉琦耿素霞罗琼曾令基赖沛龙陆泽生吴穗晶钟立业罗成伟凌伟邓程新晁志
- 文献传递
- 双链DNA测序检测白血病Flt-3和PTPN11基因突变检测的研究
- 2013年
- 目的使用双链DNA测序方法检测不同年龄白血病患者和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Flt-3和PTPN11基因突变特点。方法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出Flt-3和PTPN11高突变位点,并通过Sanger的酶降解测序法对扩增出片段进行测序,并与天然序列进行比对,总结白血病Flt-3和PTPN11基因突变特点,并计算不同位点突变频率。结果 0~<18岁患者中Flt-3和PTPN11突变频率明显高于18岁以上的患者(P<0.05)。急、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Flt-3和PTPN11基因突变频率明显高于急性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P<0.05)。结论 Flt-3(14号外显子、14号内含子和15号外显子)和PTPN11(3、8和13号外显子)突变可能与0-18岁白血病患者和淋巴性白血病发生和进展相关。
- 李志阳杨素冰李歆罗琼郭敏
- 关键词:白血病基因年龄
- TRX-2基因表达在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监测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2(TRX-2)基因表达在急性白血病(AL)微小残留病灶(MRD)监测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反应(RQ-PCR)检测AL初发组(68例)、血液学完全缓解(CHR)组(57例)和复发组(25例)TRX-2基因表达的变化,25名骨髓捐献者作为正常对照组,TRX-2基因表达量的上限(91)为参考值上限,回顾分析复发组在CHR期(骨髓原始细胞计数<5%)TRX-2基因表达的水平,比较其与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的MRD的相关性。结果:TRX-2基因表达在完全缓解组与初治组和复发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患者CHR期(骨髓原始细胞<5%),21例(21/25)TRX-2基因呈高表达(>91),与流式细胞术检测的MRD具有相关性(r=0.874,P=0.0005)。结论:TRX-2基因为急性白血病新的广谱标志,适用于MRD的监测。
- 罗琼黄志新罗柳萍肖定璋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
- 硫氧还蛋白-2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TRX-2基因表达水平与急性白血病及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适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试验组120例急性白血病和对照组120例非血液病的其他疾病患者骨髓TRX-2基因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RT-PCR检测,试验组TRX-2 mRNA骨髓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08±0.52)×102 vs.(0.91±0.15)×102,P<0.05]。其中试验组中原始细胞≥90%的样本TRX-2表达量比原始细胞<90%患者明显增多,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79±0.51)×102 vs.(3.26±0.58)×102,P<0.05]。而骨髓中TRX-2的表达量与年龄、性别和急性白血病的类型无相关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试验组骨髓原始细胞不同程度表达TRX-2,阳性表达率78.2%,而对照组无阳性表达;TRX-2的RT-PCR检测与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两种方法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但一致性较差(κ=0.26)。结论 TRX-2在急性白血病骨髓中呈现高表达,其与急性白血病原始细胞的负荷量存在相关性,而与临床特征无明显相关;RT-PCR与间接免疫荧光法两种方法检测TRX-2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但一致性较差。
- 罗琼陈景黄志新杜欣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 荧光素酶标记的KG1a细胞构建急性髓系白血病小鼠模型及其鉴定
- 2021年
- 目的:利用荧光素酶标记的KG1a急性髓系细胞株构建能够在活体水平观察肿瘤负荷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小鼠模型。方法:经慢病毒及嘌呤霉素筛选构建能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KG1a细胞(KG1a-Luc细胞);将18只8-12周龄的雄性NOD-SCID-IL2rg^(-/-)小鼠随机均分为2组,模型组小鼠每只尾静脉注射200μl含有5×10^(6)KG1a-Luc细胞的PBS,对照组小鼠每只尾静脉注射200μl PBS;通过生物发光成像技术于活体水平监测小鼠肿瘤负荷;尾静脉采血后,经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肿瘤细胞占比;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后,取小鼠骨髓及脾脏制备涂片,取肝脏制备石蜡切片,染色后镜下观察肿瘤浸润情况;记录并比较2组小鼠生存时间。结果:经过慢病毒转染、嘌呤霉素筛选后能够得到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KG1a细胞;d 17使用生物发光成像技术显示模型组小鼠出现明显荧光;各模型组小鼠的外周血中均能检出KG1a-Luc肿瘤细胞群,平均比率为(16.27±6.66)%;形态学及病理学检查显示,骨髓、脾脏及肝脏均有KG1a-Luc细胞浸润;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生存时间显著缩短,其中位生存时间为30.5 d(95%CI:0.008-0.260)。结论:NOD-SCID-IL2rg-/-小鼠经尾静脉注射5×10^(6)KG1a-Luc细胞后能够成功稳定建立在活体水平观察肿瘤负荷急性髓系白血病小鼠模型。
- 张维娅曾高淳陈晓梅耿素霞王玉连罗琼罗柳萍赖沛龙翁建宇杜欣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荧光素酶动物模型
- 纤维连接蛋白在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脑脊液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观察纤维连接蛋白(FN)在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ALL-CNSL)脑脊液(CSF)中的基因表达水平,探讨其与髓外浸润及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100例ALL-CNSL患者的CSF(试验组)和骨髓(对照组)中的FN基因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RT-PCR检测,FN在CSF中表达量明显高于骨髓中的表达,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055±1.134 vs.0.053±0.048,P<0.05)。其中白细胞数≥5×106/L患儿的CSF中FN表达量比白细胞数<5×106/L患儿CSF中的表达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250±2.046 vs.3.023±1.018,P<0.05)。而CSF中FN的表达量与年龄、性别和ALL的类型无相关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到CSF原始淋巴细胞FN分布在细胞内膜,其阳性表达率78.0%,骨髓原始淋巴细胞FN的表达为阴性;FN的RT-PCR检测与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两种方法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但一致性较差(κ=0.27)。结论 FN在ALL-CNSL患者的CSF中呈现高表达,其与CSF中白细胞的负荷量存在相关性,FN的表达与ALL的中枢神经系统浸润有关。
- 罗琼周洋罗柳萍曾令基杜欣
- 关键词:前体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脑脊液纤维连接蛋白
-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对HepG2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构建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CV-core-1b)真核重组质粒,获得稳定表达HCV-core-1b的HepG2细胞株,观察HCV-core-1b对HepG2细胞株生长周期及cyclin D1和pRb/p130表达的影响,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的可能机制。方法:将HCV-core-1b亚克隆入pBabe-Flag-puro载体,获得重组质粒pBabe-Flag-HCV-core-1b;将重组质粒转染病毒包装细胞Pheonix 293T,筛选获得分泌HCV-core-1b的病毒包装细胞株。利用包装细胞产生的病毒上清感染靶细胞,筛选后获得稳定表达HCV-core-1b的HepG2细胞株,流式细胞仪检测靶细胞生长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cyclin D1和pRb/p130蛋白的表达。结果:基因测序确认HCV-core-1b亚型基因编码区完整无移位,与标签蛋白Flag形成融合蛋白。HepG2-HCV-core细胞株成功表达Flag-HCV-core-1b蛋白,并导致细胞cyclin D1和pRb/p130的水平下调,显著改变了HepG2细胞生长周期,使细胞阻滞在G0/G1期。结论:成功构建了pBabe-Flag-HCV-core-1b真核表达质粒,获得稳定表达Flag-HCV-core-1b融合蛋白的HepG2细胞。由于HCV-core-1b蛋白的表达,下调了HepG2细胞cyclin D1和pRb/p130的表达,显著抑制HepG2细胞生长周期。
- 罗琼姜傥陈景肖定璋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EPG2细胞细胞周期蛋白D1
- 六种少见伴嗜酸粒细胞增多血液病的嗜酸粒细胞形态学观察及相关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分析六种少见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的血液病嗜酸细胞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回顾性观察61例伴嗜酸粒细胞增多血液病患者骨髓及外周血涂片嗜酸粒细胞形态,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伴嗜酸粒细胞增多23例,包括:AML伴inv(16)t(16;16),(CBFβ/MYH11)10例;AML伴t(8;21)(q22;q22),(AML/ETO)1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伴嗜酸粒细胞增多18例;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CMML)伴嗜酸粒细胞增多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伴嗜酸粒细胞增多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伴嗜酸粒细胞增多6例。每组计数200个骨髓嗜酸粒细胞,分析各阶段嗜酸粒细胞比例以及形态特征。结果 AML伴inv(16)t(16;16)骨髓嗜酸粒细胞,以嗜酸中晚幼粒细胞为主,形态异常特点为颗粒增多而细小,有少量细小的嗜碱颗粒散在嗜酸颗粒上;AML伴t(8;21)(q22;q22)骨髓嗜酸粒细胞以嗜酸晚幼粒细胞为主,形态异常特点为颗粒增多,多数胞核和胞质上覆盖粗大紫红色嗜碱性颗粒;CML-CP骨髓以嗜酸晚幼粒及杆状核粒细胞为主,形态异常为颗粒多、细小、密集,少量金黄色颗粒覆盖在胞核上,少数为灰黑色嗜碱颗粒;CMML骨髓嗜酸细胞以嗜酸分叶核粒细胞为主,形态异常特点为颗粒虽少但颗粒粗大,易见双核畸形;MDS骨髓嗜酸粒细胞以中晚幼粒细胞为主,形态异常特点为颗粒粗大,分布不均匀,折光性强,呈多色性改变;ALL骨髓嗜酸粒细胞以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为主,形态轻度异常,特点为嗜酸颗粒减少,浆内颗粒分布不均匀,有明显无颗粒间隙。结论六种少见伴嗜酸粒细胞增多血液病,除各自原发病形态特点外,嗜酸粒细胞数量和异常形态特征各不相同,通过形态学初步筛查可为遗传学检查和治疗提供初步依据。
- 罗琼耿素霞苏建华姜傥肖定璋
- 关键词:血液病嗜酸粒细胞增多形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