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秉纲
- 作品数:101 被引量:445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生物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锐前缘气动加热受非平衡真实气体效应的工程理论
- 新型近空间锐前缘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过程中,锐前缘附近的气体流动会受到局部稀薄气体效应和非平衡真实气体效应的影响,其气动加热特征与传统大钝头航天器有所不同。由于稀薄流动中分子碰撞率较低,致使化学反应速率趋缓,而锐前缘本身尺...
- 王智慧鲍麟童秉纲
- 关键词:高超声速飞行器
- 文献传递
- 高超声速复杂流动中湍流模式应用的评估被引量:11
- 2001年
- 本文选择几个高超声速基准流动 :二维可压缩拐角、锥柱裙组合体绕流、斜激波与湍流边界层干扰 ,采用几个常见的湍流模式 ,BL模式 ,CHk ε模式 ,JLk ε模式 ,k ω模式 ,SST模式 ,CMOTTk ε模式 ,SHIHk ε模式 ,通过将数值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对有关的湍流模式进行了评估 。
- 张红杰马晖扬童秉纲
- 关键词:湍流模式计算流体动力学高超声速流动空气动力设计飞机
- 高分辨率有限差分-有限元混合方法及其在气动热计算中的应用被引量:17
- 1997年
- 在文献[1]结合NND格式思想[2]提出的有限元格式基础上,给出一种有限差分-有限元混合方法。通过求解完全Navier-Stokes方程,得到了高超声速情况下钝头体轴对称绕流的较满意结果,同时讨论了网络Re数对驻点热流的影响。
- 段占元童秉纲姜贵庆
- 关键词:高超声速流热流有限差分有限元
- 涡格法中Multhopp离散的超收敛性的进一步研究(英文)被引量:1
- 1997年
- 在中弧线为四阶以下多项式的二维薄翼绕流问题的研究中,Multhopp离散超收敛性的证明展示了涡格法中优化的离散化格式的潜力。本文把这一研究扩展到中弧线为任意N阶多项式的二维薄翼绕流的一般情况。通过误差分析,证明了Multhopp离散对该问题可以得到离散化误差为零的翼面涡密度、升力和俯仰力矩,唯一的要求是使用的离散元数目应大于[(N+1)/2]。
- 朱克勤庄礼贤童秉纲
- 关键词:涡格法超收敛性不可压缩流动
- 模型翼拍动中动态柔性变形效应的数值研究被引量:6
- 2005年
- 利用数值求解二维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研究了在两种拍动基元运动中,模型翼动态柔性变形对其气动性能的影响.由柔性翼和刚性翼的结果比较发现,附加惯性效应是动态变形影响气动性能的主要原因,变形加速率决定了瞬时气动性能改变量的大小,相比之下,动态变形对气动性能时均值的影响则弱得多.
- 鲍麟童秉纲
- 关键词:计算流体力学
- 三维物体表面摩阻的有限元算法被引量:1
- 2000年
- 在有限元法的框架内 ,给出一种从动量守恒方程出发计算物面摩阻的新方法 ,并用数值试验进行了验证。
- 段占元童秉纲姜贵庆
- 关键词:有限元法
- 动态失速涡的绝对/对流不稳定性分析
- 1998年
- 计算了等速上仰NACA0012翼型动态失速过程的流场结构,在准定常假设下对失速主涡形成的分离泡进行了绝对/对流不稳定性分析.随攻角增大,失速主涡流场经历了对流不稳定到绝对不稳定的变化.当绝对不稳定区增大到覆盖整个分离泡时,流场从整体稳定转变到整体不稳定,出现涡量二次尖峰状喷发,切断了主剪切层,主涡随之脱体。
- 魏明骏孙德军尹协远童秉纲
- 关键词:动态失速翼型涡流
- 一种用于捕捉间断多维任意单元的有限元法被引量:3
- 1996年
- 本文根据差分格式构造过程中对三阶、四阶人工粘性及嫡增条件的分析[1,2],构造出适合于非结构单元的有限元法。计算实例表明,这种方法能较好地捕捉间断。
- 王岩童秉纲姜贵庆
- 关键词:有限元非结构网格激波计算空气动力学
- Blasius边界层三维亚谐扰动的二次稳定性
- 导出了一般形式的三维亚谐振动的二次稳定性方程,并在Blasius边界层问题上得到了具体应用。扰动的幅值演化及空间分布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低背景湍流度下三维亚谐扰动在转捩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表明,空间模...
- 王东耀赵耕夫童秉纲
- 关键词:湍流布拉休斯流动
- 鱼类巡游中的活体肌肉力学性能预测被引量:2
- 2014年
- 在综合游动力学的框架下采用整体模化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鳗鲡鱼类和鲹科鱼类巡游中红肌(驱动鱼类巡游的骨骼肌)的力学性能异同.该方法将观测总结的鱼体动态变形规律作为已知条件,首先确定鱼游中体外作用(包括流体动力响应和惯性力),然后间接预测活体的体内作用(包括肌肉主动力和生物组织被动应力).研究结果显示,鳗鲡鱼类尾部的肌肉强度明显低于其躯干部分,而鲹科鱼类尾部和躯干部分肌肉强度相当,这与各自的体内作用主导机制相适应.且体外作用的区别也导致了鲹科鱼类的能效更高.同时发现,两种模式游动下都存在鱼体躯干内部从头至尾的能量传递,其肌肉输出净功沿鱼体轴向都呈"钟形"分布.总体上沿轴向各点的肌肉都输出正的净功.
- 张薇余永亮童秉纲
- 关键词:机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