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潇依

作品数:6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省台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卒中
  • 4篇脑卒中
  • 3篇运动疗法
  • 3篇偏瘫
  • 3篇卒中后
  • 3篇疗法
  • 3篇脑卒中后
  • 2篇诱发电位
  • 2篇针法
  • 2篇体感
  • 2篇体感诱发电位
  • 2篇寒热
  • 1篇电针
  • 1篇穴位
  • 1篇针灸
  • 1篇针灸治疗
  • 1篇中风
  • 1篇中风后
  • 1篇中风后遗症
  • 1篇头电针

机构

  • 6篇浙江省台州医...

作者

  • 6篇王潇依
  • 4篇李小军
  • 3篇胡彩虹
  • 2篇王美萍
  • 2篇许荣正
  • 2篇王玲玲
  • 1篇梁小平
  • 1篇郭巧德
  • 1篇柳文丹
  • 1篇郑斌

传媒

  • 2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杨继洲寒热针法与针至病所理论关系之探讨
2018年
杨继洲在《金针赋》九六针法的基础上,于《针灸大成·策论》的《针有深浅策》中提出了先寒后热、先热后寒的病机及针法,以九阳数、六阴数之针法在特定的穴位层面上加以操作,以达到治疗先寒后热、先热后寒的临床病证。针至病所是在辨证、辨病、定性、定位的基础上,以针尖靠向病所或者朝向病所来治疗临床疾病的一种针尖治疗理论。
王潇依王美萍许荣正
关键词:针法寒热临床病证
头针运动疗法对卒中偏瘫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观察头针同步进行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优化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案。方法:选择150例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50例,分别采用头针留针时同步进行运动疗法、先头针后进行运动疗法和先运动疗法后进行头针疗法。治疗4周后,以体感诱发电位(SEP)波幅变化为客观指标以及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作为评定标准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Fugl-Meyer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提高3,组都能提高患侧SEP的N20波幅,与治疗前自身对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且治疗组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的Fugl-Meyer及Barthel指数评分提高以及SEP的N20波幅提升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治疗组的愈显率均高于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P<0.05)。结论:头针同步进行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脑功能的恢复更有效,疗效更佳。
李小军胡彩虹柳文丹王玲玲郑斌王潇依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运动疗法体感诱发电位
大活络胶囊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大活络胶囊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大活络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大活络胶囊联合针灸治疗,比较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7.5%较对照组75.0%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日常活动能力评分方面,观察组治疗后15 d、30 d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2.5%与对照组5.0%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大活络胶囊联合针灸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且疗效安全可靠。
王潇依梁小平李小军
关键词:大活络胶囊针灸脑卒中后遗症
浅谈杨继洲寒热针法与针至病所理论之关系
杨继洲在《针灸大成·策论》的《针有深浅策》中提出了先寒后热、先热后寒的病机及针法,以九阳数、六阴数之针法在特定的穴位层面上加以操作,以达到治疗先寒后热、先热后寒的临床病证.而从针至病所穴位层面性理论角度来诠释杨氏寒热针法...
王潇依王美萍许荣正
头皮针同步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13年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是康复的难点,运用头皮针疗法治疗有独到之处,因此,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提高头皮针的康复效率,值得临床探索和研究。因此,我们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头皮针同步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康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李小军郭巧德胡彩虹王潇依
关键词:痉挛性偏瘫脑卒中后运动疗法疗效观察
头电针同步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康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观察头电针同步进行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头电针留针时同步进行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头针留针时同步进行运动疗法治疗。治疗4星期后,观察两组体感诱发电位(SEP)波幅变化,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式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后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8.0%和94.0%,对照组分别为58.0%和90.0%,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患侧SEP的N20波幅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后患侧SEP的N20波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电针同步进行运动疗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脑功能及肢体功能。
李小军胡彩虹王潇依王玲玲
关键词:电针偏瘫中风后遗症运动疗法体感诱发电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