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彭延
- 作品数:48 被引量:310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天津市医用生物材料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可降解长效抗生育埋植剂Capro F的研究
- 宋存先王彭延孙洪范施化莲朱振峰杨菁武莉唐丽娜
- 进行了可降解长效抗生育埋植剂的研究。选用固态增释剂PluronicF68,避免了药物氧化,同时增加了释药速度,并能保持恒定的释药速度,达到了临床应用的要求。 本埋植剂所用聚己内酯合成和加工工艺成熟,勿需特殊设备,便于生产...
- 关键词:
- 关键词:埋植剂聚己内酯左炔诺孕酮
- 可降解长效抗生育埋植剂及Ⅰ期临床结果
- 美国研制成功的长效抗生育皮下埋植剂Norplant,已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并商品化,这个事实说明了长效埋植剂的有效性和可接受性。但Norplant的缺点在于药物释放完毕后载体囊材硅橡胶管因不降解需手术取出,这在一定程度影响了...
- 王彭延宋存先施化莲杨菁朱振峰武莉唐丽娜邬毓明
- 关键词:可降解释药速率
- 改进医用聚氨酯血液相容性的研究进展
- 1991年
- 医用聚氨酯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机械性能,因而已被用于制作人工器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改进医用聚氨酯血液相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新型聚氨酯材料的合成、聚氨酯材料的化学改性、在聚氨酯材料上固定具有抗凝血活性的物质。作者认为,目前医用聚氨酯材料还存在一定缺陷,今后应在阐明材料结构与血液相容性的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力学性能和长期抗凝血性好的聚氨酯材料。
- 刘青王彭延
- 关键词:聚氨酯血液相容性
- 可在体内形成壁上孔隙结构的药物控释胶囊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在体内形成壁上孔隙结构的药物控释胶囊,属于持续释放型或间断释放型医药配制品。该药物控释胶囊是将普罗尼克与乙酸酐反应,消除分子端羟基得致孔剂,致孔剂与已内酯单体聚合后加工成囊管,剪裁,装药,热封囊管两端。...
- 宋存先孙洪范王彭延史瑞文崔秀敏
- 左炔诺孕酮长效缓释埋植剂 Ⅰ.结构特征的研究和体内外药物释放的长期观察被引量:15
- 1999年
- 用生物降解性聚己内酯(PCL)为载体制备女性抗生育药物左炔诺孕酮(LNG)的长效皮下埋植胶囊。除可降解外,该胶囊具有微孔结构,重要技术特征是在PCL中加入固体水溶性大分子PluronicF68(F68)作为致孔剂,研究了加入致孔剂的工艺和微孔形成的原理,用核磁共振和扫描电镜等方法证明在亲水介质中F68很快溶出,形成多微孔结构。体外和动物体内药物释放的研究证明该埋植剂具有零级释放动力学,可在体内长期维持稳定的药物释放量,每根3cm长的埋植剂在体内每天释放约21微克LNG。
- 宋存先杨菁孙洪范王彭延史瑞文施化莲崔秀敏
- 关键词:生物降解聚己内酯皮下埋植左炔诺孕酮
- VEGF纳米粒子制备及动物模型基因治疗实验研究
- 目的严重远端肢体缺血的病人在肢体动脉梗塞手术治疗后易发生再狭窄,严重时不得不截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CF)可促进血管内皮增生,增强血管通透性,加速新血管的形成。纳米粒子具有靶向性,可提高基因生物利用度,体积微小,容易...
- 杨菁宋存先孙洪范武莉冷希岗王彭延
- 关键词:动物模型
- 羟基磷灰石在口腔保健领域的应用被引量:19
- 2004年
- 本文通过分析羟基磷灰石的生物活性和作用原理,结合龋齿等口腔疾病的发生原因,对这种生物活性材料在预防龋齿、炎症、溃疡和牙齿美白等口腔保健领域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 郑步中吕晓迎王彭延
-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口腔保健龋齿生物活性材料牙齿美白
- 制备长效缓释药物胶囊的方法
- 一种新的制备长效药物胶囊的方法,涉及制备药物控释制剂领域。本发明的特征是将可加快药物溶解的低分子量聚醚类物质,溶解在高分子量的聚内酯类物质的聚合单体中,用常规方法使单体聚合成高分子量的聚合材料,用热压法制成管状,热融管的...
- 宋存先崔秀敏王彭延
- 心血管内局部定位药物缓释体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7
- 1998年
- 本研究探讨了载药纳米微球(NP)作为血管内靶向定位药物控释载体的可行性,通过最佳配方和导入条件的筛选为临床研究提供了基础.用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制备了包载抗细胞增生药物细胞松驰素B的生物降解性纳米微球.用狗为实验动物研究了正常血液循环条件下,纳米微球在血管内的吸收和定位的可能性和最佳条件.结果表明载药纳米微球可穿透结缔组织并被靶部位的血管壁吸收,可以用介入方法将NP导入血管内病灶部位,并使其在血管局部组织内缓慢释放药物,从而维持长期局部有效药物浓度,可达到有效地治疗心血管再狭窄及其他血管疾病的目的.
- 宋存先杨菁孙洪范朱振峰王彭延R.Levy
- 关键词:纳米微球药物缓释靶向药物心血管药
- 地塞米松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离体血管的吸收实验
- 目的 制备含载地塞米松(DEX)的纳米粒子(NP),并观察其在离体血管中的吸收情况,为血管再狭窄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1.DEX-NP的制备:以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为基质材料,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
- 朱振峰宋存先王彭延
- 关键词:离体血管地塞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