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巧恒

作品数:17 被引量:91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诱发电位
  • 6篇运动诱发电位
  • 5篇麻醉
  • 5篇经颅磁刺激
  • 5篇芬太尼
  • 5篇磁刺激
  • 4篇诱发电位监测
  • 4篇舒芬太尼
  • 4篇老年
  • 3篇运动诱发电位...
  • 3篇靶控
  • 3篇靶控输注
  • 3篇插管
  • 2篇血流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异丙酚
  • 2篇硬膜
  • 2篇硬膜外
  • 2篇神经肌
  • 2篇神经肌肉

机构

  • 17篇北京医院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7篇王巧恒
  • 15篇左明章
  • 2篇谢红雯
  • 2篇石妤
  • 2篇贾瑞芳
  • 2篇杨宁
  • 2篇彭文平
  • 2篇刘树山
  • 1篇孟小燕
  • 1篇郑义林
  • 1篇何荣泉
  • 1篇华震
  • 1篇张洋
  • 1篇周淑珍
  • 1篇喻震
  • 1篇陈连贵
  • 1篇季煊
  • 1篇刘芳

传媒

  • 8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2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北京医学
  • 1篇实用疼痛学杂...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麻醉深度与肌松程度对运动诱发电位影响的比较被引量:13
2003年
目的 比较麻醉深度和神经肌肉阻滞程度对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tcMMEPs)的影响。方法  2 5例择期行脊髓手术的病人 ,分别在清醒时及BIS值为 75~ 6 5、6 5~ 5 5和 5 0~ 30时记录tcMMEPs的波形 ;维持肌松使 4个成串刺激的第一个刺激T1在 5 0 %左右 ,重复上述实验。结果  (1)在没有神经肌肉阻滞时 ,麻醉后tcMMEPs的波幅在各BIS值范围内与清醒时相比均显著减小 (P <0 0 0 1) ,但随后并不随着麻醉的继续加深而下降 (P >0 0 5 ) ,只有当BIS值达到 5 0~ 30的范围时其波幅与BIS值在 75~ 6 5时相比才有显著下降 (P <0 0 0 1)。 (2 )当T1在 5 0 %左右时 ,各BIS值范围内的波幅与清醒时相比均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0 1) ,且每个BIS范围内的数值与同组T1为 10 0 %时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而各BIS范围之间的波幅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王巧恒左明章谢红雯刘树山
关键词:麻醉深度肌松程度运动诱发电位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神经肌肉阻滞
术后硬膜外腔局麻药和小剂量吗啡配合的镇痛作用被引量:1
2000年
季煊喻震王巧恒何荣泉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吗啡
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对老年患者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比较老年和青壮年患者靶控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在意识消失和疼痛反应消失时脑电双频指数的变化。方法拟行全麻患者共104例,青壮年组(18-64岁)和老年组(≥65岁)各52例,ASAⅠ-Ⅱ级。靶控输注(TCI)异丙酚预计血浆浓度(Cp)从1.2μg/ml开始,每30秒升高0.3μg/ml,直至意识消失,维持异丙酚意识消失时的效应室浓度( Ce)不变,同时 TCI 瑞芬太尼 Cp=2.0ng/ml,每30秒升高0.3ng/ml,以50Hz,80mA,0.25ms,4秒的强直刺激为疼痛刺激,以此刺激不能引起体动反应作为疼痛消失的终点,记录各时点异丙酚的Cp、Ce、脑电双频指数( BIS)、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平均动脉压( MAP)和心率( HR),计算青壮年组和老年组在意识消失时异丙酚效应室浓度以及对疼痛刺激反应消失时BIS50-95及95%可信区间,探讨靶控输注异丙酚伍用瑞芬太尼对老年患者BIS的影响。结果老年组意识消失时异丙酚EC50-95为1.5-2.0μg/ml 明显低于青壮年组2.2-2.9μg/ml,但两组患者在意识消失和对疼痛刺激体动反应消失时的BIS50-95时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老年患者在意识消失所需异丙酚浓度明显低于青壮年,在意识消失和对疼痛刺激体动反应消失时的BIS值并没有差异。
杨宁石妤王巧恒左明章
关键词:老年患者麻醉异丙酚量效关系脑电双频指数监测
如何实现良好的静脉麻醉管理被引量:1
2014年
相对过去的“经验”麻醉而言,现代麻醉侧重的是个体化的需求。而个体化也是实施良好的静脉麻醉管理的关键。为实现静脉麻醉的个体化给药,通常可以通过三种途径:①药理学数据的积累;②安全有效的实施技术;③先进的中枢神经系统监测手段。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静脉麻醉的管理。
杨宁石妤王巧恒左明章
关键词:麻醉管理静脉麻醉个体化给药药理学
复合异丙酚时舒芬太尼抑制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确定复合异丙酚时舒芬太尼抑制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择期拟行单肺通气的全麻胸科手术患者,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45~64岁,体重指数〈30kg/m2,Mallampati气道分级Ⅰ或Ⅱ级。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初始剂量为0.6μg/kg,然后缓慢静脉注射异丙酚1mg/kg,直至患者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3mg/kg,间断静脉注射异丙酚0-1.5mg/kg,维持BIS值45~55。给予肌松药后3min时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采用改良序贯法确定舒芬太尼的剂量,若发生气管插管反应,则下一例患者增加0.1μg/kg,否则降低0.1μg/kg,直至出现6个阳性反应和阴性反应交替的波形,结束试验。气管插管反应的标准:气管插管后5min内MAP升高超过基础值的20%和/或HR〉90次/min。采用概率单位法计算舒芬太尼抑制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反应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舒芬太尼抑制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反应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0.464(O.309~0.580)μg/kg。结论复合异丙酚时舒芬太尼抑制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反应的ED50为0.464μg/kg。
彭文平王巧恒左明章
关键词:舒芬太尼
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28
2009年
目的比较不同靶浓度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首先效应室分梯度靶控输注(TCI)丙泊酚,Ⅰ、Ⅱ、Ⅲ组TCI浓度依次为1.0、2.0、3.0μg/ml,然后效应室TCI舒芬太尼,舒芬太尼浓度分别为0.2ng/ml(Ⅰ组)、0.3ng/ml(Ⅱ组)和0.4ng/ml(Ⅲ组),记录基础值(T0)、丙泊酚达1.0μg/ml(T1)、2.0μg/ml(T2)、3.0μg/ml(T3)、舒芬太尼靶控达平衡后1min(T4)、插管即刻(T5)、插管后1min(T6)、3min(T7)、5min(T8)的MAP和HR、BIS。结果Ⅰ组T5~T7时、Ⅱ组和Ⅲ组T5、T6时的MAP较T4时增高(P<0.05),Ⅰ组T6~T8和Ⅲ组T6时HR均增快(P<0.05),但均未超过T0时。三组间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复合丙泊酚3.0μg/ml输注时,舒芬太尼效应室浓度为0.3ng/ml比较适宜气管插管。
贾瑞芳王巧恒周淑珍左明章
关键词:靶控输注舒芬太尼丙泊酚血流动力学
靶控输注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对丙泊酚TCI镇静催眠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在麻醉诱导期观察靶控输注(TCI)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对丙泊酚镇静催眠效应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手术全麻患者,年龄25~60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例。A组为单纯丙泊酚组;B、C、D组为丙泊酚+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的靶效应浓度分别为0.1、0.2、0.3ng/ml。B、C、D组在TCI舒芬太尼达平衡后,TCI丙泊酚。记录舒芬太尼达平衡后1min和丙泊酚效应浓度达1.0、1.5、2.0、2.5、3.0μg/ml时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OAA/S评分。结果在单纯输注舒芬太尼期间,BIS和OAA/S评分无明显变化;随丙泊酚浓度升高,患者BIS和OAA/S评分逐渐下降;相同丙泊酚浓度时,各组间的BIS值无明显差别;丙泊酚浓度为1.0、1.5、2.0μg/ml时,D组的OAA/S评分(4.1±0.3、4.3±0.7、3.1±1.1)明显低于A组(4.1±0.7、3.1±1.3、2.1±1.0,P<0.05)。结论麻醉诱导期间输注0.1ng/ml和0.2ng/ml浓度的舒芬太尼不增强丙泊酚的镇静催眠效应,0.3ng/ml的舒芬太尼可以增加丙泊酚的镇静催眠效应。
贾瑞芳王巧恒左明章华震
关键词:舒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镇静催眠
全麻下经颅电和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监测脊髓功能的比较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比较全麻下经颅电刺激(tcEMEPs)和磁刺激(tcMMEPs)运动诱发电位有关参量的变化,为术中监测脊髓功能提供参考。方法15例择期行脊髓手术的患者,在麻醉开始15min后随机应用tcEMEPs和tcMMEPs进行刺激,并记录各自的波幅和潜伏期值。结果tcMMEPs的波幅与tcEMEPs的波幅相比显著降低(P<0.05),tcMMEPs的潜伏期比tcEMEPs的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结论tcEMEPs监测比tcMMEPs监测更适合应用于手术中对运动通路系统进行监测。
王巧恒左明章
关键词:运动诱发电位经颅电刺激经颅磁刺激
不同刺激间隔对全麻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监测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 评价不同刺激间隔对全麻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监测的影响。方法 择期脊髓手术患者20例,ASAⅠ或Ⅱ级,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芬太尼2μg,kg、氯化琥珀胆碱2mg/kg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持续输注异丙酚5mg·kg^-1·h^-1、芬太尼1μg·kg^-1·h^-1维持麻醉至试验结束。在麻醉前、后分别记录2、5、10ms(分别为500、200、100Hz)刺激间隔下4次刺激引出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波幅和潜伏期。结果 麻醉前:与2ms相比,5ms刺激间隔下CMAP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2In8和5In8相比,10ms刺激间隔下CMAP波幅减小(P〈0.05);麻醉后:与2ms相比,5、10ms刺激间隔下CMAP波幅减小(P〈0.05),与5ms相比,10ms刺激间隔下CMAP波幅减小(P〈0.05)。麻醉前、后各刺激间隔下CMAP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5ms刺激间隔下2例患者未记录到CMAP,10ms刺激间隔下4例患者未记录到CMAP。结论 采用2ms刺激间隔下对全麻患者4次经颅磁刺激可在靶肌肉上记录到最大的CMAP波幅,更适用于全麻患者术中施行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监测,可有效对抗异丙酚静脉麻醉对运动诱发电位的抑制作用,增加运动诱发电位监测的准确性。
王巧恒左明章
关键词:磁力学
小剂量普鲁泊福对癫痫患者皮层脑电图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普鲁泊福作为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用药被临床广泛使用,然而其是否有潜在的致癫痫作用一直存在争论。有研究发现普鲁泊福在麻醉中和麻醉后可以引起患者的癫痫样症状,而同时普鲁泊福又是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有效药物。我们在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时观察了小剂量普鲁泊福对癫痫患者皮层脑电图(ECoG)的影响,旨在为癫痫患者麻醉用药的选择提供参考。
王巧恒孟小燕左明章
关键词:普鲁泊福癫痫患者皮层脑电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