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显微手术治疗被引量:26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利用显微手术治疗脊髓栓系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3~2 0 0 0年收治的 2 6例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改变以及经显微手术行圆锥松解、终丝切断后的效果 ,并结合文献报道进行论述。 结果 本组患者经治疗后 72 %的症状得到改善。 2 8%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者 ,在随访过程中其症状亦无继续加重。 结论 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充分松解切断增粗变短的终丝 ,是治疗并获得满意效果的关键。
- 姜宏志杨玉明谢红雯袁庆国沙成
- 关键词:隐性脊柱裂显微外科手术脊髓栓系综合征
- 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5例报告
- 2001年
- 沙成谢红雯杨玉明刘树山
- 关键词:外科手术病例报告CT
- 老年人颅内动脉瘤治疗特点
- 2003年
- 目的:探讨老年颅内动脉瘤治疗特点。方法:回顾分析62例65岁以上老年人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栓塞优缺点、脑血管痉挛及电解质紊乱的防治。结果:62例老年人颅内动脉瘤手术和/或栓塞的死亡率为4.8%,单纯手术27例,单纯栓塞33例,栓塞后再手术2例,1例巨大动脉瘤行颈内外动脉搭桥手术。结论:老年人颅内动脉瘤手术危险性大,首选栓塞治疗,尤其对于体弱、多病、颅内多发动脉瘤,必要时手术治疗或手术和栓塞联合治疗。
- 杨玉明刘树山崔壮沙成谢红雯
- 关键词:老年人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痉挛电解质紊乱
-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13例报告被引量:1
- 2003年
- 谢红雯沙成刘树山吴承远
- 关键词: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颅脑损伤CT
-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病理和影像学特点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的病理诊断分型和影像诊断。方法对3例DNT作回顾性分析并行文献复习。结果3例DNT中,1例为单纯型DNT,2例为复杂型DNT。3例在病理上均见特殊胶质-神经原成分(SGNE)。2例行头部CT扫描,1例右额皮层低密度灶,1例无异常。3例均行MRI检查,均表现为皮层内T1低信号、T2高信号影,边界清楚,周边无水肿;2例行增强扫描,均见环形增强。结论SGNE是DNT的病理学特征;MRI影像上DNT表现为周边无水肿脑皮层内病灶。当缺乏DNT典型病理特征时,诊断须结合临床表现、MRI影像特征综合做出。
- 袁庆国谢红雯沙成姜宏志王大明
- 关键词:脑肿瘤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癫痫神经病理学
- 全身麻醉影响下的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术中监测指标的评价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通过对相关麻醉监测指标与运动诱发电位(MEP)相互关系的分析,探讨全身麻醉下更可靠地评价MEP监测指标的方法。方法选取2001年2月至2004年6月26例接受脊柱脊髓手术的患者,术中使用依托咪酯和芬太尼进行麻醉,应用双频指数(BIS)和四个成串刺激(TOF)监测麻醉深度与肌松状态,使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进行术中监测。记录不同麻醉深度与肌松状态下的TMS—MEP,分析MEP随着麻醉深度与肌松状态而变化的规律,并尝试利用这一规律来分析术中MEP变化的原因。结果所有病例麻醉状态下MEP的波幅均与相应时间的BIS和TOF监测指标呈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可以在这些指标问建立有效的回归方程(F=15.274~152.513,P〈0.01)。当麻醉深度与肌松状态发生变化时,将对应的BIS和T1/Tc输入该回归方程,可以对MEP的波幅进行有效地预测。在手术操作导致MEP波幅降低的情况下,MEP波幅的实测值会显著偏离预测值,从而有利于区分MEP变化的真实原因是手术操作,还是麻醉深度与肌松状态的改变。不同患者回归方程的截距与偏回归系数各不相同,且差异较大,回归方程在不同患者之间不能相互替代。结论将麻醉与肌松的监测指标BIS、T1/Tc以及相应的回归方程纳入MEP术中监测结果的分析,是一个非常实用而且有效的方法,可用以排除麻醉状态的波动对MEP变化原因判断的干扰。
- 谢红雯袁庆国沙成姜宏志杨玉明王大明
- 关键词:经颅磁刺激神经肌肉阻滞
- 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一例被引量:2
- 2010年
- 1病例报告 患者男,66岁,因“视物重影7个月,颈肩痛、右上肢麻木无力6个月,头痛、头晕、站立不稳5个月”入院。7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视物重影,于当地医院治疗后好转;6个月前出现右侧颈肩痛伴右上肢麻木无力,当地医院诊断为“颈椎病”,于家中自行牵引治疗后好转;5个月前出现头痛、站立不稳,无视物旋转、言语不利、
- 黄嘉王芳谢红雯祁鹏
- 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特点被引量:7
- 2003年
- 目的:探讨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方法和特点.方法:1991~2001年治疗脊髓海绵状血管瘤22例,均进行MRI检查,16例行全脊髓血管造影.全组均经后背正中直切口显微手术治疗.结果:22例均为单发,1例术前未能明确诊断,术后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颈段8例,颈胸段6例,胸段4例,腰段2例,圆锥马尾部位2例.MRI显示团块状短T1长T1信号,中间由点条状长T1短T2信号分隔,形成桑葚状混杂信号团,周边绕以低信号团,尤以T2WI显著.随访3个月~2年,全组均未见复发,12例术后功能明显恢复.结论:MRI是脊髓海绵状血管瘤术前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全脊髓血管造影可以排除其它脊髓血管畸形.显微手术切除是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优选治疗方法,术中精细的显微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杨玉明刘树山谢红雯菅凤增沙成王长春崔壮
- 关键词:脊髓海绵状血管瘤
- 急性脊髓损伤时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监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通过观察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TMS MEP)在急性脊髓损伤时的表现及其与功能预后的关系 ,探讨TMS MEP于临床手术时在脊髓运动功能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32只家兔被随机分成 4组 ,对照组了解麻醉及手术对实验的影响 ,另 3组动物为脊髓损伤组 ,观察脊髓损伤后动物TMS MEP和运动功能的变化情况以及脊髓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TMS MEP在脊髓损伤后有不同程度的恶化但并未完全消失的动物 ,大部分动物的运动功能能基本恢复正常 ;脊髓损伤后TMS MEP完全消失但其后 1h内能有不同程度恢复的动物 ,其运动功能可以大部保存 ;对于TMS MEP在脊髓损伤后完全消失而且后来一直未见有恢复迹象的动物 ,其运动功能的恢复大多较差。结论TMS MEP监测对脊髓的损伤非常敏感 ,伤时TMS MEP的表现与其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有着很好的相关性 。
- 谢红雯刘树山吴承远沙成王大明王长春杨玉明裴傲
- 关键词:脊髓损伤运动诱发电位手术中经颅磁刺激
- 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分析总结听神经瘤的临床特点、提高面神经保留率、手术入路的选择、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我院近12年来经显微手术治疗的97例听神经瘤病例。结果:本组听神经瘤镜下全切除率为97.9%,面神经保留率为89.7%(90例),术后患侧仍有听力者9例,无死亡患者。结论:熟练的显微外科操作技术及丰富的解剖知识是提高听神经瘤治愈率和降低致残率、死亡率的关键。
- 姜宏志杨玉明谢红雯沙成袁庆国
- 关键词: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面神经颅内肿瘤雪旺氏细胞手术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