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宁

作品数:10 被引量:64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2篇蛋白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梗死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光学相干
  • 2篇光学相干断层
  • 2篇光学相干断层...
  • 2篇成像
  • 1篇蛋白C
  • 1篇蛋白S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治疗
  • 1篇动脉斑块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血管

机构

  • 9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9篇王宁
  • 2篇王丽华
  • 2篇刘彦虹
  • 2篇李杰
  • 1篇刘丽华
  • 1篇张文静
  • 1篇玄明文
  • 1篇贾海波
  • 1篇闫晓波
  • 1篇田阔
  • 1篇张本平
  • 1篇张荟雪
  • 1篇李刚
  • 1篇王健健
  • 1篇王娜
  • 1篇沈薇薇
  • 1篇于波
  • 1篇赵延峰
  • 1篇吕鸥
  • 1篇孙雪松

传媒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3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3年
正常情况下血小板处于静息状态,当血管损伤、血流改变或受到化学物质刺激时,血小板内的颗粒膜糖蛋白迅速发生数量和构型变化,血小板被激活成为活化的血小板。血小板活化是血栓形成的始动因素,在血栓形成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血小板活化时表达和释放的分子标志物进行了综述。
沈薇薇王宁李刚张文静刘彦虹
关键词:血小板活化生物学标志物血小板膜糖蛋白
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对STEMI患者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支架新生内膜覆盖的影响
王宁
急性脑梗死拓展时间窗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4
2012年
目的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尤瑞克林拓展时间窗(4.5~9 h)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rt-PA溶栓组(B组)、rt-PA联合尤瑞克林组(C组),各组按静脉干预时间再分为<4.5 h及4.5~9 h两亚组(n=15)。A组:常规治疗;B组:rt-PA静脉溶栓和常规治疗;C组:rt-PA、尤瑞克林和常规治疗。治疗前行头CT和多模式MRI检查,治疗后24 h复查头CT,分别于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采用NIHSS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记录不良事件。结果 B、C组两亚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A组相应亚组;B、C组两亚组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B、C组<4.5 h亚组评分显著小于4.5~9 h亚组;C组4.5~9 h亚组溶栓后7d、21d评分明显低于B组4.5~9 h亚组。结论多模式MRI指导下rt-PA联合尤瑞克林拓展时间4.5~9 h溶栓治疗安全,疗效肯定,且优于rt-PA单独溶栓治疗。
张荟雪王宁陈丽霞田庆华王丽华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溶栓时间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尤瑞克林
血浆蛋白C、蛋白S、抗凝血酶Ⅲ活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研究血浆蛋白C(PC)、蛋白S(PS)和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动态变化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对51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23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浆PC、PS和AT-Ⅲ的活性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脑梗死发病时间、梗死范围和发病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期PC、PS和AT-Ⅲ活性明显低于恢复期和对照组(P<0.05);恢复期PC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恢复期PS和AT-Ⅲ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大梗死组和中梗死组中的PC、PS和AT-Ⅲ活性明显低于小梗死组和对照组(P<0.05);而大梗死组和中梗死组相比以及小梗死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进一步比较发现,≤45岁的脑梗死组的PC、PS和AT-Ⅲ活性明显低于>45岁组(P<0.05)。结论 PC、PS和AT-Ⅲ活性降低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因素,也与45岁以下青年人脑梗死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张本平田阔李杰刘丽华王宁
关键词:蛋白C蛋白S脑梗死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对冠状动脉斑块应用的进展被引量:2
2019年
冠状动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的应用可以提供精确的斑块形态学特征,识别易损病变,优化支架植入并指导血运重建策略。其对于易损斑块的识别为个性化风险的评估铺平道路,并为改善临床预后提供可能。本文就OCT对冠脉斑块的应用作一综述。
王宁于波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重症肌无力风险基因挖掘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挖掘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可能的风险基因。方法:通过人工挖掘在Pub Med数据库收集重症肌无力风险基因,通过Gene数据库获取重症肌无力风险基因编号,用以表示基因或者其相应的蛋白。应用基因功能分析软件DAVID(http://david.abcc.ncifcrf.gov/)对重症肌无力风险基因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挖掘重症肌无力风险通路,进而对任意两个通路进行关联分析。应用基因功能分析软件DAVID的Gene Ontology,对MG风险基因进行功能注释,以P<0.01来判定注释是否有显著意义。结果:(1)本研究挖掘出97个重症肌无力的风险基因,KEGG基因富集分析共筛选出44条与重症肌无力显著相关的通路,主要包括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通路、信号转导相关通路、肿瘤相关通路、抗原的加工提呈通路等等。(2)以上44条风险通路两两通路间均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本研究共挖掘出44条重症肌无力风险通路,8个重症肌无力风险基因,分别为:NF-kB、TNFR、MEK、AP-1、Raf、MEK1/2、MSK1、TAPBP。其中,MEK同时出现在多个风险通路中,考虑其风险性更高。
孙雪松王宁李杰王娜王健健王丽华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通路
DCs诱导EAE大鼠免疫耐受后IP-10、ICAM-1及细胞因子的变化
2013年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ller-gic encephalomyelitis,EAE)免疫耐受时对临床症状、细胞因子、T淋巴细胞趋化因子(IP-10)及体液中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EAE组及耐受组模型,评分法评估临床症状变化;用ELISA法检测各组脾脏DC培养液中细胞因子、IP-10及ICAM-1水平。结果 EAE及耐受组脾DCs培养液中TNF-α及IL-12水平比较,耐受组均比EAE组水平减低,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IP-10及ICAM-1表达水平耐受组较EAE组明显减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s调控免疫反应可改善临床症状,并影响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分泌水平,可能在MS免疫耐受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玄明文闫晓波赵延峰王宁杨永梅吕鸥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免疫耐受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oxLDL/β_2GPⅠ复合物与自身免疫背景下AS的关系被引量:1
2013年
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动脉内膜上形成的oxLDL/β2GPⅠ复合物可以释放到循环血液中。在SLE、APS等自身免疫疾病中,可以检测到抗oxLDL/β2GPⅠ复合物的自身抗体,与动脉血栓的形成有高度相关性。本文就自身免疫疾病背景下,对oxLDL/β2GPⅠ复合物的存在、生物学功能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王宁刘彦虹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腔内影像学技术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2023年
引言腔内影像学(intravascular imaging,IVI)自首次在体应用以来至今已有20多年,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冠状动脉疾病和优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在过去的几十年里,IVI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和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相继问世。IVI在评估冠状动脉疾病严重程度、指导PCI策略及改善临床预后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4]。本文就IVI技术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IVI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为进一步规范IVI技术操作并指导和优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策略提供循证证据,最终达到更好地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的目的。
王宁何路平贾海波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疾病严重程度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冠状动脉疾病血管内超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