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丽媛

作品数:30 被引量:97H指数:5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电针
  • 9篇卒中
  • 8篇脑卒中
  • 7篇失眠
  • 7篇卒中后
  • 6篇睡眠
  • 6篇脑卒中后
  • 5篇针刺
  • 5篇合谷刺
  • 4篇针刺治疗
  • 3篇穴位
  • 3篇失眠患者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梗死
  • 2篇电针治疗
  • 2篇穴位电刺激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针灸

机构

  • 28篇黑龙江中医药...
  • 24篇黑龙江中医药...
  • 2篇空军总医院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黑龙江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无锡市中医院
  • 1篇哈尔滨市急救...
  • 1篇无锡市中医医...
  • 1篇连云港市中医...

作者

  • 29篇冯丽媛
  • 22篇王东岩
  • 11篇董旭
  • 3篇张莹
  • 3篇侯志涛
  • 2篇王春霞
  • 2篇霍宏
  • 2篇史之茂
  • 2篇吴迪
  • 1篇张永玲
  • 1篇吕晓琳
  • 1篇张健
  • 1篇王帅
  • 1篇蔡国锋
  • 1篇周海纯
  • 1篇郭蕊珠
  • 1篇刘洋
  • 1篇郭迎喜
  • 1篇高亚宁
  • 1篇韦焕苹

传媒

  • 11篇针灸临床杂志
  • 3篇世界睡眠医学...
  • 2篇黑龙江中医药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针刺研究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医药信息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哈尔滨医药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光明中医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4篇2024
  • 6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构建创新型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浅析
2013年
21世纪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医学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知识技能与素质方面更强调素质,更要求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因此,探索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1].解剖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需要有大量的实验操作课程的支撑,然而在我国的医学院校,解剖尸源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医学生在人体结构上的掌握与认识.在不能改变解剖尸源不足的情况下,笔者利用我校局解实验课后的废弃尸体开展了创新型实验项目,实现了资源的再次利用,不但使尸体得到了较高的利用程度,同时也使学生对人体相关部位的结构有了较清楚的认识,并且制作出了一定数量的可供教学使用的标本,达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笔者开展此项工作的经验总结于下,为其他院校开展此类项目提供探讨性参考,共同寻求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走向创新走向改革.
侯志涛苏颖韦焕苹高亚宁冯丽媛史之茂
关键词: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
合谷刺加电针对中风患者腕手功能重建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合谷刺加电针法对中风后腕手功能重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病程在2周~3个月、手腕部Lovett肌力分级法肌力在0~4级的中风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合谷刺加电针组)及对照组(常规刺加电针组),于治疗前后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Barthel ADL指数评价表评价各组治疗前后腕手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各组腕手功能均有恢复。治疗组腕手部各项分值提高较为明显(P<0.05)。结论:合谷刺加电针法对中风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能力的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临床应用中具有见效快、刺激强、取穴少等特点。
王东岩董旭冯丽媛
关键词:中风合谷刺电针
针药并用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突发性耳聋是至今病因未明的一种疾病,临床各医家均有多种治疗方案,笔者查阅了近年大量资料,结合传统疗法和现代疗法,在针灸治疗,药物治疗,及针药并治等方面进行一下综述。
张永玲董旭冯丽媛王东岩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药物治疗针灸针药结合
屈伸肌交替法低频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临床研究被引量:15
2020年
目的:采用低频穴位电刺激,以屈伸肌交替刺激的方法,作用于患侧手腕部穴位及肌肉,探究此法对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手腕部活动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低频穴位电刺激治疗,对照组进行电针治疗。两组治疗时间相同,每天1次,每周治疗6天,共治疗4周。选用Lindmark手腕部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上肢评分、中国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疗后手抓握功能均有改善,但治疗组Lindmark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上肢评分、中国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较明显(P<0.05)。结论:采用屈伸肌交替法低频穴位电刺激对卒中患者手功能的重建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王东岩矫梦璐冯丽媛何雷路思宇
关键词:脑卒中屈伸肌电针疗法手功能
穴位埋针法结合程序化电刺激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观察穴位埋针法结合程序化电刺激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6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电针组)和治疗组(穴位埋针法结合程序化电刺激组),每组32例,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疗法进行治疗,治疗28 d后,采用House Brackmann(H-B)量表、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和面神经电图对两种治疗进行评价。结果:常规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总有效率为70.0%(27/30),穴位埋针法结合程序化电刺激治疗总有效率为87.1%(27/31),穴位埋针法结合程序化电刺激治疗显著优于常规电针组(P<0.05)。对照组患者Sunnybrook评分从治疗前平均(25.64±6.44)分提升至(61.12±8.87)分,治疗组患者Sunnybrook评分从治疗前平均(24.76±4.74)分提升至(86.01±8.59)分,治疗28 d两组患者的Sunnybrook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FDI躯体功能评分从治疗前平均(11.77±2.19)分提升至(18.40±3.43)分,社会功能评分从治疗前平均(19.20±3.34)分改善至(14.50±5.18)分;治疗组患者FDI躯体功能评分从治疗前平均(11.96±2.33)分提升至(21.93±3.63)分,FDI社会功能评分从治疗前平均(20.25±3.57)分改善至(10.87±4.55)分。对照组患侧治疗后耳-额肌ENoG最大波幅平均值亦提升,耳-口轮匝肌ENoG最大波幅平均值提升;治疗组患侧治疗后耳-额肌ENoG最大波幅平均值提升,耳-口轮匝肌ENoG最大波幅平均值亦提升;治疗28 d后两组患者耳-额肌、耳-口轮匝肌ENoG最大波幅平均值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常规电针和穴位埋针法结合程序化电刺激治疗均可以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神经肌肉功能,促进面瘫患者面部神经肌肉功能恢复,且穴位埋针法结合程序化电刺激治疗效果更佳。
王鹏博冯丽媛王东岩
关键词:电针穴位埋针周围性面瘫
归脾汤治疗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验案一则被引量:1
2020年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是一种在快速眼动期睡眠中反复出现肌张力不消失的现象,并出现与梦的内容有关的复杂运动行为的疾病.本案介绍归脾汤治愈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并对归脾汤在治疗本病中的临证运用经验进行分析.
王东岩王若愚冯丽媛何雷矫梦璐程羽航
关键词:梦游归脾汤
电针改善脑梗死相关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脑效应研究
2024年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梗死相关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睡眠结构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探究电针干预脑梗死相关失眠的脑效应机制。方法:将36例脑梗死相关失眠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18例,剔除1例、脱落1例)和假针刺组(18例,剔除1例、脱落2例)。两组均接受脑梗死常规治疗。电针组于四神聪穴行电针干预,连续波,频率2 Hz,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假针刺组于远端非穴行假针刺,电针参数同电针组,予电刺激30 s后中断。两组每次均治疗20 min,每天1次,每周5 d,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基础量表(Mo CA-B)评分及短时记忆(STM)编码试验正确率、平均反应时间;采用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评价患者睡眠结构,同时采集脑电(EEG)数据,观察Theta频段标准化功率值。结果:治疗后,电针组患者PSQ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Mo CA-B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01);电针组患者PSQI评分低于假针刺组、Mo CA-B评分高于假针刺组(P<0.001,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电针组患者STM编码试验正确率升高、平均反应时间缩短(P<0.01,P<0.001);睡眠效率(SE)提高(P<0.01),总睡眠时间(TST)、快速眼动睡眠期(REM)、N3延长(P<0.01,P<0.05),入睡潜伏期(SL)缩短(P<0.01);EEGF3、C3、C4、O1、O2通道Theta频段标准化功率值减小(P<0.05)。治疗后,电针组患者STM编码试验正确率高于假针刺组、平均反应时间短于假针刺组(P<0.05);SE高于假针刺组(P<0.01),TST、REM、N3长于假针刺组(P<0.01),SL短于假针刺组(P<0.01);两组患者EEG各通道Theta频段标准化功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能调节脑梗死相关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结构,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可能与脑电慢波活动减弱有关。
矫梦璐王东岩何雷冯丽媛王若愚隋雪
关键词:电针四神聪睡眠结构
黑龙江地方中药有关睡眠中药文献辑述被引量:1
2018年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地方中药的文献复习,系统整理了黑龙江地方中药中有关睡眠的中药文献,由于黑龙江地处中国的东北端,既有嫩江平原的中药,也有寒带稀有中药,特别是少数民族多独有的中药,仍缺乏系统的研究,这些中药目前没有在临床上得到很好的应用,需要通过文献研究得到初步证实,以便今后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文献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对黑龙江地方中医临床应用黑龙江地方中药治疗睡眠障碍,提供一些参考。
冯丽媛王东岩刘艳骄韩晓霞
合谷刺动作针法对脑卒中后腕背伸功能重建的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应用合谷刺动作针法帮助脑卒中后患者腕背伸功能重建,观察此治疗方案对腕部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手腕部Lovett肌力分级法肌力在0~4级的脑梗死、脑出血患者30例,随机分为A组(常规刺法+连续波)、B组(常规刺法+续断波)和C组(合谷刺+续断波),于治疗前后用表面肌电、Fugl-Meyer运动功能和BarthelADL指数评价表评价各组治疗前后腕手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腕部功能均有恢复,但C组MAX值、Fugl-Meyer运动功能分值和ADL值提高较明显(P〈0.05)。结论:合谷刺动作针法对脑卒中患者腕关节背伸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王东岩冯丽媛董旭张然田野
关键词:合谷刺脑卒中
头穴丛刺调控核因子κB活性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组织核因子κBp65(NF-κBp65)、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KBα)、β分泌酶1(BACE1)、β淀粉样蛋白(Aβ)及海马组织形态的影响,探讨头穴丛刺治疗AD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头穴丛刺组和西药组,每组12只。采用双侧海马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诱导AD大鼠模型。头穴丛刺组选取“百会”及“百会”左、右各旁开1mm处针刺,1次/d,30min/次,治疗14d;西药组予盐酸多奈哌齐(0.5mg·kg-1·d-1)灌胃治疗,治疗14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认知功能;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及血清中Aβ含量;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NF-κBp65、IKBα、BACE1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P<0.01),海马组织和血清中Aβ含量明显升高(P<0.01,P<0.05),海马组织中NF-κBp65、BACE1蛋白表达量升高(P<0.01,P<0.05),IKBα蛋白表达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头穴丛刺组与西药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原平台次数增多(P<0.01,P<0.05),海马组织和血清中Aβ含量明显降低(P<0.01),海马组织中NF-κBp65、BACE1蛋白表达量降低(P<0.01,P<0.05),IKBα蛋白表达量升高(P<0.01);与西药组比较,头穴丛刺组海马组织中NF-κBp65、IKBα蛋白表达量均降低(P<0.05)。假手术组海马区细胞排列规整、紧密,胞质、胞核染色均匀,界限清晰,神经纤维结构均匀;模型组大鼠海马区细胞排列疏松紊乱,部分胞质深染,胞核固缩,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头穴丛刺组与西药组大鼠海马区细胞排列较规整,胞质、胞核界限较清晰,毛细血管扩张减轻,炎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其中头穴丛刺组改善更明显。结论:头穴丛刺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改善AD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海�
王春霞丁园吴迪吴迪邢继杰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头穴丛刺核因子ΚB海马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