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丽

作品数:4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省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有机碳
  • 3篇淋溶
  • 3篇可溶性有机碳
  • 2篇土壤
  • 2篇DOC
  • 1篇土层
  • 1篇土壤含水量
  • 1篇土壤呼吸
  • 1篇土壤剖面
  • 1篇土柱
  • 1篇温度
  • 1篇淋溶特征
  • 1篇米槠
  • 1篇皆伐
  • 1篇光谱
  • 1篇光谱分析
  • 1篇含水量
  • 1篇分馏
  • 1篇ORGANI...
  • 1篇CARBON

机构

  • 4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福建省湿润亚...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作者

  • 4篇杨玉盛
  • 4篇熊丽
  • 3篇司友涛
  • 2篇杨智杰
  • 1篇林伟盛
  • 1篇谢锦升
  • 1篇吴君君
  • 1篇朱锦懋
  • 1篇黄惠
  • 1篇郭剑芬
  • 1篇刘小飞
  • 1篇王巧珍
  • 1篇陈朝琪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亚热带资源与...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可溶性有机碳在米槠天然林土壤中的淋溶特征被引量:8
2014年
以中亚热带米槠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挖剖面法,按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40~50 cm、50~60 cm、60~70 cm、70~80 cm、80~90 cm、90~100 cm分层采集原状土柱,并用米槠叶片制备的可溶性有机碳(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 DOC)溶液进行逐层淋溶试验,以阐明DOC在米槠天然林土壤中的淋溶特征。结果表明,在淋溶过程中DOC浓度逐渐下降, DOC最大截留量出现在50~60 cm土层,而且60~100 cm各土层的截留量要小于0~60 cm各土层。淋溶过程中DOC的芳香性和腐殖化程度随土层深度均逐渐下降。红外光谱表明, DOC溶液在土壤淋溶过程中,芳香类、羧酸类等大分子物质会被优先吸附,并且通过0~30 cm土层时土壤中的醇类、酚类小分子物质会发生解吸附, DOC在30~100 cm土层中淋溶时小分子物质的比例明显增加。说明DOC在土壤淋溶过程中会优先吸附芳香化合物和大分子物质,到达底层土壤的DOC溶液中小分子物质所占比例增加,因此DOC对土壤的亲和力降低,减少了土壤的截留量,表明DOC本身的化学性质要比土壤的理化性质更能影响其吸附行为。
熊丽杨玉盛王巧珍杨智杰黄惠司友涛
关键词:可溶性有机碳淋溶ORGANICCARBON
可溶性有机碳在土壤剖面淋溶过程中的分馏被引量:9
2015年
选取中亚热带两种不同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0~10、10~20、20~40、40~60、60~80、80~100 cm土层土壤样品,提取米槠新近凋落物的可溶性有机碳(DOC)溶液为初始DOC,研究其在土样中淋溶时的分馏现象和截留特征.结果表明:初始DOC在土柱中淋溶时,其浓度随深度增加呈逐层下降的趋势,而且化学结构更为简单,被土壤截留的DOC中主要是疏水性组分,但随着土层深度增加,亲水性DOC的截留量呈上升趋势;红外光谱显示含有芳环的疏水性物质最易被吸附,而烷烃和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则最有可能随土壤溶液进入下层土壤;由于到达下层土壤的DOC中易被吸附组分含量的减少,限制了其吸附能力的发挥,因此主要的吸附过程发生在40 cm以上土层,表明DOC本身的化学性质比土壤性质更能影响其吸附行为;不同类型土壤的截留量具有显著差异,这与土壤黏粒和铁铝氧化物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熊丽杨玉盛万菁娟司友涛
关键词:可溶性有机碳土柱淋溶
米槠天然更新次生林皆伐火烧后初期土壤呼吸日变化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IRGA法(所用仪器为LI-8100)对福建三明米槠天然更新次生林皆伐火烧后初期土壤呼吸日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皆伐火烧后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趋势呈单峰型,呼吸速率在11:00~13:00之间达到最大值,而在3:00~7:00达到最小值.火烧地土壤日平均呼吸速率(5.59μmol.m-2.s-1)显著高于对照地(2.27μmol.m-2.s-1)和皆伐后保留采伐剩余物地(2.30μmol.m-2.s-1).皆伐和火烧后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幅度增大,尤以火烧地的最为明显(达134.6%),分别比皆伐样地(88.0%)及对照地(53.3%)高54.6%和81.3%.不同处理方式土壤呼吸与温度(5 cm土壤温度、气温)、土壤含水量的关系采用双因素模型(R=aebTWc)拟合结果优于仅考虑温度或土壤含水量的单因素模型.火烧地Q10值明显高于对照地和皆伐地.
林伟盛杨智杰郭剑芬刘小飞熊丽吴君君陈朝琪杨玉盛
关键词:米槠皆伐土壤呼吸温度土壤含水量
可溶性有机碳在米槠天然林不同土层中的迁移特征被引量:16
2015年
选取我国中亚热带典型的常绿阔叶林米槠天然林(Castanopsis carlesii)为研究对象,采集林内米槠凋落物并通过挖剖面法分6个土层采集土样至1m。通过浸提米槠凋落物得到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溶液并在室内模拟其在不同土层的淋溶过程,不仅分析了土壤性质对DOC淋溶的影响,还研究了淋溶前后DOC化学结构的变化,以阐明DOC在不同土层中的迁移特征及影响因素,探寻米槠天然林土壤的固碳潜力和DOC在土壤有机碳循环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下层土壤比上层土壤吸附DOC的能力更强,亲水性DOC与疏水性DOC间会争夺土壤颗粒表面的吸附位点,而且芳香化合物和大分子物质等疏水性DOC组分会被优先吸附;(2)红外光谱表明,芳香类和醚类等疏水性物质会优先被吸附,烷烃类物质却不易被吸附,土壤中原有的酚、醇类亲水性物质会被初始DOC中的疏水性物质置换出来;(3)土壤DOC的截留能力与粘粒、游离氧化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有机碳和砂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中土壤有机碳的含量是影响米槠天然林不同土层DOC截留量的关键因素。
熊丽杨玉盛朱锦懋司友涛万菁娟谢锦升
关键词:淋溶光谱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