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文

作品数:11 被引量:71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肠癌
  • 4篇血管
  • 4篇血管生成
  • 3篇血管生成拟态
  • 3篇直肠
  • 3篇结肠
  • 3篇结肠癌
  • 3篇结直肠
  • 3篇化疗
  • 3篇复发
  • 2篇直肠癌
  • 2篇术后
  • 2篇术后复发
  • 2篇术后复发转移
  • 2篇迁移
  • 2篇中药
  • 2篇肿瘤
  • 2篇晚期
  • 2篇晚期大肠癌
  • 2篇结直肠癌

机构

  • 9篇上海中医药大...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东南大学
  • 2篇上海市中医医...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11篇李文
  • 9篇侯风刚
  • 6篇石齐
  • 5篇任建琳
  • 3篇李琦
  • 3篇刘见荣
  • 2篇刘宣
  • 2篇吕祥
  • 2篇徐燕丰
  • 2篇陈旻
  • 2篇花宝金
  • 2篇管宇
  • 2篇刘珊珊
  • 2篇罗梅宏
  • 1篇刘聪颖
  • 1篇夏英
  • 1篇李雁
  • 1篇周利红
  • 1篇樊改荣
  • 1篇汤伟昌

传媒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健脾祛湿解毒复方对晚期大肠癌化疗影响的荟萃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研究健脾祛湿解毒复方对晚期大肠癌化疗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 Data)、SinoMed、PubMed数据库2000年1月—2016年9月发表的健脾祛湿解毒复方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比较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Stata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RCT研究,对416例患者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健脾祛湿解毒复方联合化疗的肿瘤客观缓解率[OR=1.66,95%CI(1.10,2.50)]、中医症状疗效[OR=4.04,95%CI(2.48,6.59)]、生活质量[SMD=1.28,95%CI(0.83,1.72)]均明显优于单纯化疗(P均<0.05),白细胞下降[RR=0.70,95%CI(0.58,0.84)]、恶心呕吐[RR=0.64,95%CI(0.52,0.79)]、腹泻[RR=0.66,95%CI(0.50,0.88)]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单纯化疗(P均<0.05)。2组癌胚抗原水平及神经毒性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单纯化疗相比,健脾祛湿解毒复方联合化疗能够提高肿瘤客观疗效及中医症状疗效,减轻化疗的部分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对降低癌胚抗原和神经毒性发生率的作用并不明显。
刘珊珊石齐李泓佳李文宗绍其任建琳侯风刚
关键词:化疗晚期大肠癌
不同中医治则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评价并比较扶正、祛邪、扶正祛邪治则(通过这3种治则指导的中医治疗来反映,即扶正治疗、祛邪治疗、扶正祛邪治疗)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基于采用非干预性临床研究的方法收集数据;采用寿命表法、Wilcoxon(Gehan)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并比较扶正、祛邪、扶正祛邪三种不同中医治疗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结果:寿命表法和Wilcoxon(Gehan)检验的结果显示,TNM分期(P=0.000)、年龄(P=0.045)、组织分化程度(P=0.000)、放疗(P=0.000)、中药治疗(P=0.001)在累积无病生存率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中药治疗按扶正、祛邪、扶正祛邪区别并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5,P=0.019).Cox比例风险模型的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年龄、组织分化程度、放疗、中药治疗是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中药治疗是保护性因素.Wilcoxon(Gehan)检验对扶正、祛邪、扶正祛邪治疗进行两两比较,三者在术后无病生存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扶正治疗在3年、5年的年累计无病生存率(year accumulative disease free survival rate,YDFSR)上与祛邪、扶正祛邪治疗无明显差别,但在10年Y D F S R上明显高于后两者(47.00%、33.00%、32.00%),在中位无病生存期方面,也明显长于后两者(91.28 mo、44.84 mo、52.45mo).结论:扶正、祛邪、扶正祛邪治则指导的中医治疗均能有效抑制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在预防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中医药治疗上,不必过于囿于扶正、祛邪、扶正祛邪治疗的任何一种,具体治则和治法仍应突出辨证论治的重要性;患者在获得5年无病生存后,其治疗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适当考虑扶正中药的应用,可能能获得更好的远期无病生存率.
侯风刚石齐王伟炳陈旻余青青任建琳李文殷佩浩李琦花宝金
关键词: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扶正祛邪扶正祛邪
应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建立miRNA-301a敲除小鼠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建立miRNA敲除小鼠模型。方法根据miRNA基因序列,设计针对miR-301a的gRNA引物序列(双靶点),PCR扩增获得针对miR-301a的体外转录模板DNA和构建Cas9体外转录模板,然后进行Cas9和gRNA体外转录。利用体外转录的gRNA/Cas9mRNA对小鼠受精卵显微注射,并利用T7E1酶切和基因测序对miR-301a突变进行检测和鉴定。结果 PCR扩增、凝胶电泳和基因测序鉴定证实,获得序列正确的用于体外转录的模板DNA;体外转录获得gRNA/Cas9mRNA,顺利完成对小鼠受精卵的显微注射;利用T7E1酶切对miR-301a突变进行检测,发现8只新生小鼠中有7只(87.5%)被鉴定在miR-301a位点携带突变;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各小鼠均有不同程度的碱基插入或缺失突变,其中缺失碱基数目最多的4号小鼠产生31个碱基缺失。结论成功建立miR-301a基因高效敲除小鼠模型。
刘宣季青李文周利红王璇江海丽陈静畅立圣李琦
关键词:基因敲除小鼠
中医脉象仪加压检测方法的研究初探被引量:5
2013年
在目前用于检测中医脉象的传感器中,以压力型的脉象仪传感器应用最为广泛。传统的压力脉象传感器都采取正向逐步加压法加压,但经研究发现,这种方法会导致皮肤的回弹现象,使得测试不稳定,测试时间较长,同时增加了浮中沉等脉的判别难度。本文所介绍的研究方法是对相同受试者分别进行正向加压与反向减压测取脉象的方法作对比实验,通过观察两种方法对脉象信息的压力变化值、幅值参数以及时间参数的变化,比较两种方法对压力型脉象仪检测脉象信息的稳定性、准确性,试图探寻脉象检测中更合理的加压方法。
刘聪颖李文樊改荣汤伟昌
关键词:脉象仪回弹
去甲斑蝥素通过下调VE-Cadherin和MMP-2/9活性抑制结肠癌血管拟态形成的体外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NCTD)对结肠癌中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结肠癌细胞HCT116对NCTD的敏感性,筛选无毒剂量;在三维培养基础上观察NCTD作用后VM的形成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在NCTD干预后细胞内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VE-Cd)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CTD作用后VE-Cd蛋白表达水平;采用明胶酶谱法检测NCTD对三维培养的HCT116细胞MMP-2和MMP-9活性的影响。结果:三维培养下无毒剂量的NCTD能有效地抑制VM形成;VE-Cd mRNA表达在药物作用后出现明显下调;而HCT116细胞的胞浆和胞膜中VE-Cd蛋白均呈下调趋势,胞膜中VE-Cd蛋白下调更明显;三维培养的HCT116细胞MMP-2和MMP-9活性随着NCTD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结论:体外实验研究中,NCTD可以有效抑制结肠癌VM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下调VE-Cd表达和降低MMP-2、MMP-9的活性有关。
侯风刚李文刘见荣石齐吕祥任建琳花宝金
关键词:去甲斑蝥素结肠癌血管生成拟态血管内皮钙黏蛋白
人结肠癌细胞中血管生成拟态与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关系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人结肠癌细胞中血管生成拟态(VM)的形成及密度,阐明VM与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之间的相关性,为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切入点和理论依据。方法:体外三维培养人结肠癌细胞株HCT8、HCT116、LS174T和HT29,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VM形成情况,计算VM密度;采用划痕实验观察4株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法观察4株细胞的侵袭能力;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VM密度与肿瘤细胞迁移距离和穿膜细胞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HCT8和HCT116细胞在体外三维培养条件下均能够形成VM,其密度分别为(6.75±0.957)和(5.75±0.957)个/视野;LS174T和HT29细胞则不能形成VM。划痕实验,HCT8、HCT116和LS174T细胞在图片上的迁移距离分别为(3.833±0.831)、(3.967±0.975)和(0.817±0.333)cm,HT29细胞无迁移趋势。Transwell小室法,HCT8、HCT116、LS174T和HT29细胞在高倍视野下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71.6±4.506)、(22.4±1.517)、(0.6±0.894)和(0.2±0.447)个。VM密度与迁移距离呈正相关关系(r=0.934,P<0.05),VM密度和Transwell侵袭实验中的穿膜细胞数亦呈正相关关系(r=0.853,P<0.05)。结论:人结肠癌细胞中存在VM现象,VM可能与结肠癌的迁移、侵袭能力有关联。
刘见荣管宇可飞李文罗梅宏侯风刚
关键词:结肠肿瘤血管生成拟态迁移
健脾除湿、祛瘀解毒中药联合化疗对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系统评价健脾除湿、祛瘀解毒中药联合化疗对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是否优于单纯化疗。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VIP)、PubMed、Embase数据库中2000年1月至2015年10月间关于中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Stata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9篇文献、941例患者,其中中药联合化疗组487例,单纯化疗组454例。中药联合化疗组的1年(RR=1.28,95%CI1.14~1.45)、2年(RR=1.52,95%CI1.05~2.18)及3年(RR=2.76,95%CI1.56—4.88)生存率、实体瘤客观反应率(RR=1.11,95%CI 1.04~1.19)、Karnofsky评分(RR=1.46,95%CI1.27~1.68)、中医症状积分均较单纯化疗组显著提高(RR=1.58,95%CI1.33~1.75);中药联合化疗组的以下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纯化疗组:白细胞降低(RR=0.59,95%CI0.40~0.87)、恶心呕吐(RR=0.68,95%CI0.59~0.79)、腹泻(RR=0.67,95%CI0.53-0.85)、神经毒性(RR=0.79,95%CI 0.65~0.96)。结论与单纯化疗比较,健脾除湿、祛瘀解毒中药联合化疗能够提高晚期大肠癌患者的生存率,提高实体瘤客观反应率,化疗相关不良反应轻,患者生命质量改善。
李泓佳石齐李文刘姗姗宗绍其侯风刚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药物疗法
抑癌方对结肠癌转移潜能及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观察结肠癌细胞的转移潜能(迁移、侵袭力)是否和血管生成拟态(VM)存在相关性;探讨抑癌方对结肠癌转移潜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是否与VM有关。方法:以实验中可以形成VM的人结肠癌细胞为VM(+)组,不能形成VM的人结肠癌细胞为VM(-)组,划痕、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其迁移、侵袭能力;对VM(+)组细胞进行后续实验,分组如下:抑癌方处理过的中药组和未经处理的空白对照组,划痕、侵袭实验观察其迁移、侵袭能力,体外三维培养法观察其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情况。结果:三维培养环境下,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可以形成VM为VM(+)组,HT29不能形成VM为VM(-)组,VM(+)组的迁移、侵袭力明显强于VM(-)组(P<0.05),且VM密度和细胞的迁移呈正相关(r=0.994,P<0.05),VM密度和侵袭力呈显著正相关(r=0.998,P<0.05);经抑癌方处理的中药组其迁移、侵袭力明显弱于未处理的对照组(P<0.05),中药组的VM密度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的迁移、侵袭能力和VM存在相关性,抑癌方可以抑制结肠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和抑制VM的形成有关。
刘见荣徐燕丰可飞李文管宇罗梅宏李明花侯风刚
关键词:抑癌方结肠癌血管生成拟态迁移
具有高危因素、多次复发的子宫内膜癌及文献综述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早期具有高危因素的子宫内膜癌及其播散性复发后的治疗策略,尤其是口服盐酸拓扑替康胶囊维持化疗的意义。方法报道1例具有高危因素且多次复发的子宫内膜癌的初始治疗,以及双肺转移后一、二线化疗及维持化疗的治疗经过,并对其治疗有效或不当之处进行分析。结果本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4周期TC方案)后无维持治疗,双肺多发转移,无进展生存期(PFS)为21个月。一线化疗(6周期TAP方案)后口服依托泊苷胶囊维持至转移灶进展,无进展生存期为10个月。二线化疗(6周期TC方案)结束后口服盐酸拓扑替康胶囊(1.5mg/m^2,一日1次,连用5天,21天为1个疗程)维持至今。胸部CT复查,患者双肺靶病灶最长径之和由6.50cm缩小至4.65cm,缩小率为28%,相关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检测正常,病情评估稳定,无进展生存期为12个月,自双肺转移至今总生存期(OS)为33个月。患者口服盐酸拓扑替康胶囊维持化疗期间未出现明显的血液学毒性、恶心、呕吐、腹泻、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结论本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二线化疗后口服盐酸拓扑替康胶囊维持,较一线化疗后口服依托泊苷胶囊维持,其无进展生存期明显延长。且拓扑替康口服剂型不良反应少,其用于子宫内膜癌维持化疗的确切疗效值得更多临床研究证实。
李泓佳石齐李文刘珊珊宗绍其侯风刚
关键词:高危因素子宫内膜癌维持化疗
辨证、辨病治疗在中药预防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作用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评价中药辨证、辨病治疗对预防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作用。方法:采用无病生存期(DFS)作为结局指标进行评价,联合应用单因素分析(寿命表法和Wilcoxon检验)和多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中药治疗是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保护性独立影响因素,与对照组(未用中药)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因素分析显示,辨病治疗、辨证治疗、辨证辨病并用、未接受中药治疗的年累积无病生存率(YDFSR)分别是37%、54%、55%、46%,5YDFSR分别是18%、47%、49%、43%,10YDFSR分别是18%、37%、37%、24%,中位生存时间分别是28.5、57.4、62.5、32.6个月;3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辨证治疗、辨证辨病同用均是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保护性独立影响因素,与对照组(未用中药)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辨病治疗比较,辨证治疗、辨证辨病同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纯辨病治疗与对照组(未用中药)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中医药预防CRC术后复发转移的治疗中,辨证治疗起着关键作用,辨病治疗所起作用有限。
侯风刚石齐刘宣李泓佳李文刘慧陈旻朴世勋任建琳李琦
关键词:结直肠癌复发转移辨病治疗辨证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