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冬 作品数:26 被引量:121 H指数:7 供职机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多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梭形动脉瘤的临床技术和疗效探讨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多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梭形动脉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3例颅内梭形动脉瘤患者,经头颈联合CTA及全脑血管造影确诊,采用多支架联合弹簧圈技术治疗并随访。结果3例患者均获手术成功,动脉瘤腔大部栓塞,术后即刻可见动脉瘤囊内涡流改变明显。术中共使用支架7枚,弹簧圈17枚,未出现动脉瘤破裂及血栓形成等情况。随访3~8个月,1例8个月后头痛消失,无神经功能障碍,复查造影可见动脉瘤腔消失,载瘤动脉通畅;1例3个月后头痛消失,复查造影可见动脉瘤腔少量显影,载瘤动脉通畅;1例3个月临床随访无症状。结论多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梭形动脉瘤治疗方法具有可行性及安全性,近期疗效良好,长远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李冬冬 郭新宾 管生 徐浩文 刘朝 王子博 李元辉关键词:梭形动脉瘤 弹簧圈 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状况与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 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及重度发育不良对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全脑DSA检查的905例患者临床资料,对CTA、常规DSA疑有单侧A1段缺如患者作压迫对侧颈动脉(压颈)造影,判断A1段是否真正缺如,同时分析其中68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血管内栓塞治疗过程及随访结果。结果 905例患者经CTA或常规DSA检查有40例表现为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压颈造影后真正缺如30例,10例为重度发育不良。68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中单侧A1缺如16例,重度发育不良4例,轻中度发育不良7例。所有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均成功接受介入栓塞治疗,其中可解脱式弹簧圈单纯栓塞39例,支架辅助栓塞29例;16例A1段缺如和4例重度发育不良患者中有13例接受支架辅助栓塞。术后即刻动脉瘤完全闭塞56例(82.3%),瘤颈残留10例(14.7%),瘤腔残留2例(3%)。术后48例获临床和影像学随访,3例(6.3%)明显复发,其中2例成功接受再次栓塞治疗。结论对CTA和常规DSA造影疑有单侧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压颈造影能够鉴别A1段是否真正缺如。单侧A1段缺如及重度发育不良的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时,应确保前交通动脉及双侧A2段通畅,使用支架辅助栓塞有一定帮助。 刘兵辉 管生 郭新宾 徐浩文 刘朝 王子博 权涛 陈振 李冬冬关键词:大脑前动脉 缺如 前交通动脉瘤 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25 2017年 目的评价低剖面编织型设计的自膨式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27例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安全性、术后即刻效果、复发率及临床、影像学随访结果。结果12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术中成功植入130枚LVIS支架,1例植入失败,技术成功率99.2%。7例术中或术后出现支架内血栓事件(7/127,5.5%),无围手术期出血、死亡。术后即刻动脉瘤完全闭塞112枚(88.1%),瘤颈残余15枚(11.9%)。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37例影像学复查显示33例(89.1%)动脉瘤完全闭塞,4例(10.9%)瘤体仍显影,其中3例为术后即刻有瘤体显影,1例为动脉瘤复发,无死亡。结论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陈振 刘朝 李冬冬 徐浩文 郭新宾 管生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治疗 以自我超越思维为框架的系统性护理干预对葡萄膜炎患者复发情况、生活质量及希望水平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以自我超越思维为框架的系统性护理干预对葡萄膜炎患者复发情况、生活质量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1日~2022年8月31日收治的96例葡萄膜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以自我超越思维为框架的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6个月内复发情况,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我感受负担、希望水平[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30)],患者和医生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HHI评分高干预前(P<0.05),自我感受负担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QOL-30中身体、心理、认知、社会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及医生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对葡萄膜炎患者实施以自我超越思维为框架的系统性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和希望水平,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降低自我感受负担,提高患者及医生的护理服务满意度。 李冬冬 李晓 张晴关键词:葡萄膜炎 自我感受负担 生活质量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相关影响因素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 2024年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患者发生浅前房的相关影响因素,为眼科术后康复护理干预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法,选取2021年12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92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浅前房发生的判断标准,将其分为正常组36例和浅前房组56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等工具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年龄、术前眼压、心理状态、睡眠效率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浅前房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眼压过高、老年患者、睡眠障碍、心理应激障碍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术前眼压、心理状态、睡眠效率为影响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患者浅前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护理人员需维持患者眼压水平,加强巡视监测,改善睡眠质量与效率,缓解其不良情绪,降低术后浅前房发生率。 李晓 蒋婷婷 李幸 张晴 李冬冬关键词: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浅前房 眼科护理 急诊静脉窦支架成形术治疗特发性颅内高压引起的急性视力损伤分析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急诊静脉窦支架成形术治疗特发性颅内高压(IIH)引起的急性视力损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横断面描述性研究设计,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静脉窦支架成形术治疗的38例IIH患者的病例资料,符合纳入标准的共9例,短期视力暴发性下降,常规行视力视野及眼底检查,经磁共振静脉成像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静脉窦狭窄(CVSS),静脉窦测压狭窄两端的压力梯度≥10 mmHg(1 mmHg=0.133 kPa),均急诊接受静脉窦支架成形术治疗。采集随访6个月资料进行对比,评价治疗效果,观察不良反应。结果9例均成功行静脉窦支架成形术。支架植入后狭窄远端和近端的压力梯度降至(2.3±1.2)mmHg。治疗后6个月随访,9例患者视乳头水肿均明显好转或消失,水肿平均分级从术前的2.44±0.73降至0.56±0.53(t=6.314,P<0.001)。9例患者术后6个月视力均恢复至发病前水平或明显改善;术前视力基线值(logMAR)为0.12±0.11,术后6个月为0.74±0.13(t=-10.827,P<0.001)。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症状无复发,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IIH引起的急性视力损伤患者,急诊静脉窦支架成形术可有效挽救视力,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郭新宾 邓鑫 魏森 李冬冬 魏莹 管生关键词:颅内高压 视乳头水肿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伴脑出血腔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治疗(EVT)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伴发脑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EVT术治疗的56例CVST伴脑出血的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年龄31岁(13~58岁)。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56例患者EVT术均获成功。单纯窦内溶栓41例,机械取栓+窦内溶栓15例。术后静脉窦完全再通38例(67.9%),部分再通15例(26.8%)。入院、出院90 d mRS评分分别为(3.63±0.17)分、(0.59±0.23)分(P<0.05),入院、出院GCS评分分别为(11.04±0.39)分、(14.18±0.38)分(P<0.05)。预后良好48例,轻度残疾4例,重度残疾1例,死亡3例。结论EVT术治疗CVST伴脑出血安全有效,有助于降低重残率和死亡率,改善预后。 刘烁 郭新宾 邓鑫 李冬冬 管生关键词: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脑出血 血管腔内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介入开通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急诊行介入开通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收集31例经DSA提示为脑动脉主干血管闭塞、行急诊介入开通术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分析,评估该手术方式的技术成功率、疗效及风险。结果 31例患者中获得血管再通的24例,技术成功率达77.42%(24/31),其中19例达到术后即刻血管完全再通(TICI 3级),5例部分再通(TICI 2级)。获得血管再通的24例中,8例采用接触溶栓法,16例采用机械开通如球囊扩张、自膨式支架置入或Solitaire取栓中的一种或几种获得。术后死亡7例(7/31,22.58%),其中因颅内出血死亡2例(2/31,6.45%),1例溶栓后,1例机械取栓后,出血均发生在术后12 h内;因大面积梗死致亡5例(5/31,16.13%),2例因血管部分开通后再次急性血栓形成,3例因血管未开通而闭塞症状逐渐加重死亡。90天随访中达到预后良好(MRS≤2分)的患者占51.61%(16/31),其中血管获得完全再通的患者预后良好率达78.95%(15/19),术前DSA证实有侧支代偿的患者预后良好率达57.89%(11/19)。结论急诊行介入开通术治疗AIS是可行、有效、较安全的,并有可能成为急性脑动脉主干血管闭塞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 王子博 管生 郭新宾 徐浩文 刘朝 李冬冬关键词:脑卒中 溶栓 球囊 护士和病患沟通要领浅析论文 护患沟通是护患双方沟通的过程,是双方对医疗护理活动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它使双方能充分有效地表达对医疗护理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患沟通越来越被更多的人们所关注。所以认识和理解护患沟通的内涵显得很重要... 李冬冬文献传递 特发性颅内高压患者清醒和全身麻醉状态下颅内静脉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特发性颅内高压患者在清醒和全身麻醉状态下静脉窦平均静脉压和跨狭窄压力梯度的变化。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自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行静脉窦支架置入术治疗的38例特发性颅内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比较术前清醒和术中全身麻醉状态下患者静脉窦平均静脉压和跨狭窄压力梯度的高低。结果患者在清醒与全身麻醉状态下上矢状窦、窦汇、横窦、乙状窦的平均静脉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清醒状态下的跨狭窄压力梯度[(22.784±7.606)mmHg]高于全身麻醉状态下[(18.388±8.99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发性颅内高压患者在全身麻醉状态下的跨狭窄压力梯度通常低于清醒状态,是否行静脉窦支架置入术应用清醒状态下测量的静脉窦跨狭窄压力梯度来确定。 郭新宾 魏森 孙晓祯 邓鑫 范峰 李冬冬 陈振 管生关键词:静脉窦 支架置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