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波

作品数:50 被引量:341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6篇麻醉
  • 9篇手术
  • 9篇术后
  • 5篇硬膜
  • 5篇硬膜外
  • 5篇切除
  • 5篇切除术
  • 5篇缺氧
  • 4篇盐酸罗哌卡因
  • 4篇硬膜外麻醉
  • 4篇镇痛
  • 4篇全身麻醉
  • 4篇围术期
  • 4篇开腹
  • 3篇医师
  • 3篇术后恶心
  • 3篇术后恶心呕吐
  • 3篇气管
  • 3篇缺血
  • 3篇缺氧损伤

机构

  • 47篇北京协和医院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卫生部医院管...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泰达国际心血...

作者

  • 50篇朱波
  • 20篇叶铁虎
  • 18篇黄宇光
  • 4篇张砡
  • 4篇赵晶
  • 4篇张羽冠
  • 4篇徐建青
  • 4篇张秀华
  • 3篇裴丽坚
  • 3篇李旭
  • 3篇吴新民
  • 3篇王庚
  • 3篇易杰
  • 3篇林思芳
  • 3篇虞雪融
  • 3篇李兰英
  • 2篇于布为
  • 2篇徐仲煌
  • 2篇于春华
  • 2篇吕国义

传媒

  • 8篇中华麻醉学杂...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6篇协和医学杂志
  • 5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基础医学与临...
  • 2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国外医学(麻...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转化医学杂志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 1篇中国毕业后医...

年份

  • 2篇2025
  • 7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2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科麻醉学专培引领构建麻醉学毕业后教育发展新格局
2024年
我国儿科麻醉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专培)实施以来,为促进麻醉学科人才培养,构建麻醉学毕业后教育发展新格局进行了尝试。该文在总结国内外专科医师培训制度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儿科麻醉学专科医师培养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提出我国麻醉学专培所面临的挑战和建议,旨在对麻醉科其他专科培训的开展提供帮助,为推进麻醉科专培制度的不断完善提供参考。
朱波俞卫锋黄宇光
肾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手术治疗的麻醉管理
2025年
随着慢性肾脏病患病率的逐年增高,肾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的发生率也处于较高水平。SHPT病程初期以内科治疗为主,但约10%的患者最终需行甲状旁腺切除术。此类手术的麻醉过程中需全面考虑原发性疾病、继发性疾病的病理与生理改变及手术因素的影响,因此对麻醉管理要求较高。本文对SHPT病理特点、治疗现状及麻醉要点进行总结,旨在为SHPT患者实施更安全、优质的麻醉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张杨阳朱波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麻醉管理甲状旁腺切除术
纳洛酮对离体人脑神经元缺氧损伤谷氨酸释放的影响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建立原代培养人脑神经元缺氧模型,探讨纳洛酮对神经元缺氧损伤中谷氨酸释放的影响。方法应用无血清原代培养人胚胎大脑神经细胞,经神经微丝染色证实可获得富含神经元的混合培养细胞。将神经元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组和给药组(纳洛酮终浓度分别为0.25、5、10μg/m l)。对照组为正常培养,缺氧组和给药组细胞进行缺氧结合无糖处理(氧糖剥夺)1h并继续复氧培养24h。于复氧24h后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测定细胞外液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 TT)观察细胞存活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胞外液谷氨酸浓度。结果缺氧组细胞外液LD H、谷氨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M TT法测得光密度(OD)值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应用纳洛酮后,随药物浓度增加,各组细胞外液谷氨酸浓度与缺氧组比较呈现逐渐降低趋势(P<0.05,P<0.01),M TT法测得O D值呈现逐渐升高趋势(P<0.01),至纳洛酮10μg/m l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纳洛酮可以减少缺氧神经元的谷氨酸释放,减轻兴奋性神经毒性,对神经元缺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朱波李兰英薛玉良叶铁虎
关键词:缺氧纳洛酮谷氨酸
一种基于时序的患者术后血液状况的输血预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时序的患者术后血液状况的输血预测方法,属于医疗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收集多个患者的基本信息、既往史、手术诊断信息、血液信息和曲线信息,筛选出正常数据的患者,同时拟合出正常人群的术后hb回复曲...
许力车璐朱波臧晗田园申乐王惠珍吴涛夏星球
腹式子宫切除术后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的比较被引量:42
2005年
目的比较腹式子宫切除术后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方法44例腹式子宫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n=22):对照组应用0.75%盐酸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后应用0.2%盐酸罗哌卡因作PCEA;试验组应用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后应用0.237%甲磺酸罗哌卡因作PCEA。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病人静卧时与咳嗽时的疼痛程度,以修正的Bromage评分法评价病人运动阻滞程度,记录镇痛质量、PCEA 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VAS评分、镇痛质量、运动阻滞程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除PCEA开始-4 h外,试验组病人其余时间段用药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0.237%甲磺酸罗哌卡因可用于腹式子宫切除术后PCEA,其镇痛效果和安全性与0.2%盐酸罗哌卡因相似。
朱波徐建青叶铁虎任洪智黄宇光罗爱伦
关键词:甲磺酸盐类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甲磺酸罗哌卡因盐酸罗哌卡因术后PCEA
如何缓解麻醉前患儿父母的焦虑状态:中国父母的态度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 评估中国患儿父母对于减缓自身术前焦虑的需求及其对于不同减缓焦虑措施的态度,并探讨可能影响其态度的因素.方法 选取104对患儿及父母,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患儿及其父母一般信息及父母对于减缓自身术前焦虑的需求及其对于不同减缓焦虑措施的态度;分别利用改良的耶鲁术前焦虑状态量表和中文版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评估患儿及父母术前焦虑的程度.结果 父母术前焦虑程度与患儿术前焦虑程度呈正相关(r=0.254,P<0.05).父母希望通过接受“医务人员亲自指导”来减缓其术前焦虑的愿望显著高于其他各项选择(P<0.01);希望通过“父母陪同患儿进行麻醉诱导(PPIA)”缓解其术前焦虑的愿望显著低于其他各项选择(P<0.05).影响父母态度的因素包括性别、受教育程度、术前焦虑程度以及患儿术前焦虑程度.结论 为减缓中国患儿父母术前焦虑,临床麻醉医生应该重视术前访视环节,尽量与患儿父母进行充分沟通,再辅以文字、视频信息,为父母提供足够的麻醉与手术相关信息;在采用PPIA时,要充分考虑父母意愿;同时适时给予父母支持与安慰.
崔旭蕾朱波赵晶黄宇光
关键词:麻醉焦虑症
一种可单手操作的气管导管套囊释压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单手操作的气管导管套囊释压器,包括释压筒、推动芯;其中,释压筒的前端设有与释压筒内部连通的卡接套管,卡接套管的内侧壁设有与需要放气的套囊接头卡接的卡点或卡接凸环;释压筒的内侧壁沿释压筒的轴向至少设置两...
张杨阳朱波唐帅王燕
SCF在神经干细胞分化及损伤中表达的研究
李兰英刘奔刘春蓉朱波臧晓怡孙云陈琢聿
该实验已成功在体外培养人脑NSC,并证实具有干细胞的基本特性,EGF和bFGF均可作为有丝分裂因子,在体外诱导人NSC,并影响其分化。T3有助于向少突胶质细胞方向发展,RA促进神经元的产生,同时有明显的诱导凋亡作用。PD...
关键词: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缺氧损伤干细胞因子
影响小儿全麻诱导期依从性的因素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探讨与小儿吸入麻醉诱导期依从性相关的因素.方法 纳入拟行择期手术的2~12岁患儿共102例.父母陪同患儿在术前等候区等候时,利用改良的耶鲁术前焦虑评分表(m-YPAS)对患儿焦虑程度进行评分.父母不陪同患儿进行麻醉诱导.所有患儿均接受O2-NO2-七氟烷面罩诱导麻醉,期间利用诱导期依从性量表(ICC)评估患儿依从性.陪同父母利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分别于术前1日和术前等候区等待时对自身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程度进行自评.结果 患儿ICC评分与患儿年龄呈明显负相关(P<0.01),与术前等候区患儿m-YPAS评分以及父母STAI-T评分均呈明显正相关(P< 0.01,P<0.05).患儿m-YPAS评分与年龄呈明显负相关(P<0.01),与父母STAI-T及STAI-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P <0.01,P<0.05).结论 在父母不陪同患儿进行麻醉诱导的情况下,患儿年龄越小、术前焦虑程度越高以及父母特质焦虑程度越高,其全麻诱导期依从性越差;父母术前等候区状态焦虑程度不影响患儿诱导期依从性.
崔旭蕾朱波赵晶魏镜黄宇光
关键词:术前焦虑小儿麻醉诱导年龄
面向自助式模拟教学的麻醉诱导过程性指标设计与可行性探索
2024年
目的探究应用于自助式模拟教学系统的麻醉诱导过程性指标设计及其可行性,旨在为提高麻醉医师的自主学习和培训质量提供高效的信息化教学工具。方法利用电子病历大数据中麻醉诱导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这3组血流动力学特征的变异系数,设计麻醉诱导过程性指标,旨在刻画麻醉管理的质量效果。设计调查问卷,并邀请了23位主治及以上级别的麻醉医师对30组案例进行麻醉效果评价,以探讨所设计指标的可行性及其可能的未来应用。数据分析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了ANOVA方差分析与相关性分析,检验水准设定为α=0.05。结果根据麻醉诱导过程性指标值所在区间,划分为稳定组、较稳定组、一般稳定组、较不稳定组、不稳定组共5个组别。麻醉医师的评分在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50.66,P<0.001),这表明综合变异系数(integrate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ICV)组别对于平稳程度的刻画具有区分性。设计的指标值与麻醉医师的平均评分显著相关,二者的皮尔逊相关系数达到0.886(P<0.05),这进一步说明了指标与麻醉医师的判断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本文设计的麻醉诱导过程性指标是评估麻醉效果稳定性的有效指标,能够应用于自助式模拟教学系统,为促进麻醉医师的培训和学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特日格勒朱波张秀华陈绍辉
关键词:麻醉医师模拟教学麻醉诱导麻醉质量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