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洪兵
- 作品数:8 被引量:6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曲美他嗪对冠心病(CHD)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对于冠心病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在1周内接受2次运动试验,结果显示两次试验结果均为阳性,运动的持续时间变异<10%。在原来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的运动持续时间、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率、心率与收缩压乘积等指标。结果:用药前与用药后对比,用药后,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运动持续时间、运动诱发心绞痛发作时间、ST段达到1mm的时间明显增加,P<0.05;患者的心率、心率与收缩压的乘积差异不大,P>0.05;全部患者用药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耐受性好。结论:对于冠心病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采用曲美他嗪治疗能增强患者的运动耐量,预防运动诱发的心绞痛、心肌缺血,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曹洪兵
- 关键词:曲美他嗪冠心病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
- 他汀类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 2017年
- 目的评价他汀类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2年4月—2016年12月为时间段,将期间该院收治的9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设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给予参照组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用辛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TG、TC、LDL-C、HDL-C等指标明显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的指标[TG(1.49±0.83)mmol/L;TC(4.21±1.01)mmol/L;LDL-C(2.46±0.71)mmol/L;HDL-C(1.51±0.52)mmol/L]与对照组[TG(1.77±0.91)mmol/L;TC(4.89±1.08)mmol/L;LDL-C(3.00±0.79)mmol/L;HDL-C(1.34±0.33)]mmol/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43/45)明显高于参照组88.89%(4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情况(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中疗效确切,有助于促进患者症状改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 曹洪兵
- 关键词:他汀类阿司匹林肠溶片心脑血管疾病
- 胸腔植入细管治疗良恶性胸腔积液452例
- 2009年
- 王兴元杨善进顾亚兰曹洪兵范利娟
- 关键词:胸腔积液
- 阿托伐他汀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5
- 2016年
-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2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 mg组和阿托伐他汀10 mg组,分别口服阿托伐他汀20,10 mg,治疗6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血脂、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斑块面积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阿托伐他汀20 mg组总有效率(98.4%)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10 mg组(84.4%)(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脂、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斑块面积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阿托伐他汀20 mg组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10 mg组(P<0.05)。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20 mg能更好地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斑块面积,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
- 周红霞王兴元范利娟杨善进曹洪兵吴占敖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阿托伐他汀
- 氟喹诺酮类抗菌素对已知高危心脏病患者猝死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研究氟喹诺酮类抗菌素(fluoroquinolones,FLQs)对已知高危心脏病患者猝死的影响。方法选择1999年1月~2010年1月解放军第359医院心血管内科高危心脏病患者518例,男性213例,女性305例,年龄45~88岁。根据患者是否应用FLQs将患者分为使用组(n=78)和未用组(n=440)。经Holter证实的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随访调查,了解死亡原因和猝死情况。结果使用组78例,死亡42例,其中猝死者26例;未用组共440例,死亡124例,其中猝死者22例。使用组有2例心脏骤停发生后被复苏成功,但最后因多器官衰竭而死亡,本研究也归入猝死。FLQs使用组猝死发生率明显高于未用组(33.3%vs.5.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危心脏病患者使用FLQs会导致猝死发生率增加。
- 王兴元杨善进范利娟周红霞曹洪兵
- 关键词:猝死
- 盐酸曲美他嗪辅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分析盐酸曲美他嗪辅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就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50例(2012年10月—2017年3月)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2组,分别给予盐酸曲美他嗪联合氟桂利嗪、氟桂利嗪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眩晕评分、症状缓解时间的差异性。结果在治疗后各项指标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结果比较,P>0.05,而在眩晕评分以及症状缓解时间的比较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曲美他嗪辅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周红霞王兴元曹洪兵杨善进
- 关键词:盐酸曲美他嗪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 低分子肝素联合丹参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效果观察被引量:21
- 2015年
-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丹参多酚酸盐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并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术后D-二聚体(D-dimer)、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变化,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D-dimer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丹参多酚酸盐能够显著降低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 周红霞王兴元杨善进曹洪兵
-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丹参下肢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