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红霞

作品数:5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急性
  • 1篇电图
  • 1篇电图改变
  • 1篇动脉供血
  • 1篇动脉供血不足
  • 1篇心电
  • 1篇心电描记
  • 1篇心电描记术
  • 1篇心电图
  • 1篇心电图改变
  • 1篇眩晕
  • 1篇血性
  • 1篇盐酸
  • 1篇盐酸曲美他嗪
  • 1篇药理
  • 1篇药理特性
  • 1篇预后
  • 1篇他汀
  • 1篇曲美他嗪
  • 1篇缺血

机构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江苏大学
  • 1篇南京军区联勤...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篇周红霞
  • 3篇杨善进
  • 3篇王兴元
  • 3篇范利娟
  • 2篇吴占敖
  • 2篇曹洪兵
  • 1篇曹宏兵
  • 1篇曹江晨
  • 1篇端礼荣
  • 1篇花曼曼
  • 1篇李路军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改变及其对预后的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调查既往心电图正常者在脑梗死后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及其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0年间168例既往无心脏疾病者在发生急性脑梗死后心电图变化及其1个月的随访资料,完成统计分析。结果 168例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是64.9%(109/168)。最常见的心电图异常是心肌缺血,包括ST段压低和抬高、异常T波和异常U波。脑梗死后早期死亡率是25.7%(28例)。额叶梗死患者异常T波和异常U波的发生率高于其他梗死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变量分析提示年龄、ST段改变和异常U波是早期死亡的预测因子;而多变量分析提示年龄>65岁和ST段改变是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平时心电图无异常者在发生急性脑梗死后发生各种心电图改变很常见,其中年龄>65岁、ST段改变是早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心电图改变对平时心电图正常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李路军曹江晨曹宏兵周红霞杨善进范利娟
关键词:脑梗死心电描记术预后
盐酸曲美他嗪辅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盐酸曲美他嗪辅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就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50例(2012年10月—2017年3月)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2组,分别给予盐酸曲美他嗪联合氟桂利嗪、氟桂利嗪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眩晕评分、症状缓解时间的差异性。结果在治疗后各项指标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结果比较,P>0.05,而在眩晕评分以及症状缓解时间的比较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曲美他嗪辅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周红霞王兴元曹洪兵杨善进
关键词:盐酸曲美他嗪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不同粒径氯化钠粉吸入疗法对哮喘小鼠肺组织炎症指标及血清中IL-4、IL-5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粒径氯化钠粉对哮喘小鼠IL-4、IL-5水平及肺组织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哮喘模型组、超细氯化钠粉治疗组、大粒径氯化钠粉治疗组。采用OVA致敏和激发构建哮喘模型。对照组则利用PBS致敏、OVA激发。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L-4、IL-5水平,肺泡灌洗液(BALF)观察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制备肺组织石蜡切片。结果模型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比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P<0.01),超细氯化钠治疗组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比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IL-4、IL-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超细氯化钠粉治疗组和大粒径氯化钠治疗组IL-4、IL-5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P<0.05)。结论超细氯化钠粉吸入治疗哮喘小鼠可下调其血清IL-4、IL-5水平,起到抑制气道炎症、治疗哮喘的作用。
范利娟王兴元吴占敖花曼曼周红霞端礼荣
关键词:IL-4IL-5
阿托伐他汀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5
2016年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2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 mg组和阿托伐他汀10 mg组,分别口服阿托伐他汀20,10 mg,治疗6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血脂、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斑块面积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阿托伐他汀20 mg组总有效率(98.4%)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10 mg组(84.4%)(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脂、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斑块面积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阿托伐他汀20 mg组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10 mg组(P<0.05)。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20 mg能更好地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斑块面积,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
周红霞王兴元范利娟杨善进曹洪兵吴占敖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阿托伐他汀
呼吸道感染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的药理特性和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分析呼吸道感染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的药理特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收治的6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患者入组时间为2016年5月-2018年12月,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将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使用头孢他啶治疗,研究组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每组均有30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并分析阿奇霉素的药理特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67%(29例),参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3.33%(22例),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5,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2例),参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67%(11例),研究组不良反应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54,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咳嗽评分为(1.2±0.4)分,咳痰评分为(1.6±0.2)分,发热评分为(1.1±0.3)分,各项数据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68、3.873、9.114,P<0.50)。结论阿奇霉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该药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且细菌耐药性低,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同时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可以积极进行推广。
周红霞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阿奇霉素药理特性临床疗效安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