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瑞清

作品数:27 被引量:124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免疫
  • 9篇结肠
  • 9篇结肠癌
  • 9篇肠癌
  • 7篇蛋白
  • 7篇肿瘤
  • 7篇黑色素
  • 7篇黑色素瘤
  • 6篇细胞
  • 6篇淋巴
  • 5篇预后
  • 4篇晚期
  • 4篇疗效
  • 4篇淋巴细胞
  • 4篇免疫治疗
  • 4篇基因
  • 4篇癌组织
  • 4篇B期
  • 3篇肉瘤
  • 3篇结肠癌组织

机构

  • 27篇中山大学
  • 1篇广东省第二中...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黄河中心医院

作者

  • 27篇彭瑞清
  • 23篇张晓实
  • 19篇丁娅
  • 14篇张星
  • 7篇伍小军
  • 6篇张念华
  • 5篇万德森
  • 4篇李春燕
  • 3篇苏义顺
  • 3篇程霞
  • 3篇李丹丹
  • 3篇高艳芳
  • 3篇曾益新
  • 3篇刘继彦
  • 2篇马锦
  • 2篇李志铭
  • 2篇张蓉
  • 2篇颜淑梅
  • 2篇夏青
  • 2篇王海英

传媒

  • 7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癌症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骨科临床与研...
  • 1篇中华转移性肿...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治疗方案针对晚期或不可切除血管肉瘤的单中心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评价不同内科方案治疗晚期或不可切除血管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20年8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治疗的晚期或不可切除的血管肉瘤患者55例,其中接受以阿霉素为主的一线联合化疗(阿霉素组)34例,接受阿霉素或脂质体阿霉素联合紫杉醇或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方案一线化疗(联合组)12例,接受紫杉醇为主的一线化疗(紫杉醇组)4例,接受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6例,接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抗体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2例。靶向和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包括5例一线治疗及3例二线治疗。采用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1.1标准评价疗效,药物不良反应根据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4.0版本评价。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阿霉素组34例患者中部分缓解(PR)18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4.5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5个月。联合组12例患者中PR 4例,中位PFS为4个月,中位OS为19个月。紫杉醇组4例患者中PR 2例,中位PFS为3个月,中位OS为9个月。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6例患者中PR 1例,中位PFS为3个月,中位OS为16个月;2例PD-1抗体联合培唑帕尼或安罗替尼的患者均取得PR,PFS分别为17个月和>16个月。原发于肺、肝、脾血管肉瘤患者的中位PFS(7.5个月)优于其他原发部位患者(3.0个月,P=0.028),女性血管肉瘤患者的中位OS(20个月)优于男性患者(12个月,P=0.045)。肿瘤原发部位、性别、年龄及治疗方案均不是血管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联合组出现3~4级心脏不良反应2例。结论以蒽环类或以紫杉类为主的化疗在晚期血管肉瘤中仍是主导地位,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联合PD-1抗体在部分血管肉瘤中可见一定疗效,疗效维持时间长,且不良反应可控。
彭瑞清徐步舒刘园园杨倩琼潘求忠张星
关键词:血管肉瘤
对仑伐替尼联合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抗体治疗晚期肉瘤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探讨应用仑伐替尼联合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抗体治疗晚期肉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8年7月至2021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黑色素瘤与肉瘤内科应用仑伐替尼联合抗PD-1治疗的晚期肉瘤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0例,女16例;中位年龄为36(18~73)岁;包括软组织肉瘤24例和骨肉瘤2例;治疗前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为0~1分;其中软组织肉瘤的病理类型包括平滑肌肉瘤6例、滑膜肉瘤3例、横纹肌肉瘤2例、纤维肉瘤2例和其他11例。原发灶位于头颈部1例、四肢10例、躯干6例及腹腔或脏器9例。依照法国国家癌症中心联盟(FNCLCC)分级方法,13例(50%)患者为G3级。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结果、临床疗效及生存情况等;依据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RECIST)1.1对疗效进行评估,并对各病理型肉瘤患者的结果进行比较;采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常见不良反应术语评定标准(CTCAE)4.0对治疗相关不良事件进行评估。结果 以仑伐替尼联合抗PD-1抗体治疗作为一线治疗方案的患者3例,作为二线治疗方案的患者4例,作为三线及以上治疗方案的患者19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1.9个月(1.1~45.0个月)。1例患者失随访。总体客观缓解率(ORR)为20.0%,疾病控制率(DCR)为72.0%。末次随访时,疾病进展患者18例,达到生存终点患者8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7.8个月(95%CI:3.6~12.0),中位总生存时间(OS)23.3个月(95%CI:13.1~33.6)。不良反应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血TSH水平升高)17例(68.0%)、皮疹6例(24.0%)、瘙痒6例(24.0%)、疲乏5例(20.0%)及高血压4例(16.0%)等,其中大部分为轻中度。结论 仑伐替尼联合抗PD-1抗体的治疗方案对晚期肉瘤患者有效,且不良反应总体可耐受。
徐步舒刘梦梦潘花潘求忠彭瑞清张星
关键词:肉瘤受体蛋白质酪氨酸激酶类蛋白激酶抑制剂抗体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治疗晚期实体肿瘤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评价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总结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rAdp53)治疗的晚期实体肿瘤患者的资料,初步评价其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常规治疗失败的晚期实体肿瘤患者24例,其中肾癌5例,鼻咽癌4例,结直肠癌4例,黑色素瘤2例,非小细胞肺癌1例,食管癌1例,贲门癌1例,胸腺癌1例,十二指肠癌1例,甲状腺癌1例,胰腺癌1例,子宫内膜癌1例,横纹肌肉瘤1例。rAdp53给药方案为1×1012VP/次,每周1次,4次为1疗程。给药途径包括瘤内注射、支气管内喷洒、腹腔内注射、动脉灌注和静脉滴注。联合化疗18例,联合放疗2例,联合同期放、化疗1例,联合腹部热疗和吉非替尼1例,联合免疫治疗1例,rAdp53单药治疗1例。结果:24例患者中因早期进展而停药1例,接受1疗程治疗20例,2疗程治疗2例,5疗程治疗1例。在可评价的21例中,部分缓解(PR)5例,稳定(SD)5例,进展(PD)11例,有效率23.8%(5/21),疾病控制率47.6%(10/21)。常见不良反应为自限性、I~II度注射部位疼痛、寒颤、发热和肌肉酸痛。III度发热2例,联合化疗者发生III~IV度骨髓抑制4例,骨痛加剧2例,一过性低血压1例。结论:晚期实体瘤患者可耐受rAdp53治疗,有必要进一步设计临床试验,确定rAdp53联合常规治疗的有效性。
丁娅张晓实彭瑞清张蓉张念华李志铭刘继彦马锦程霞苏义顺曾益新
关键词:P53腺病毒肿瘤副反应疗效
ERK蛋白磷酸化在ⅢB期结肠癌的临床意义
目的尽管MAPK通路异常活化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该通路在肿瘤特定阶段的具体作用尚缺乏研究。本文研究该通路活化在ⅢB期结肠癌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997年到2002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手术切除的ⅢB期结肠癌...
王海英彭瑞清伍小军丁娅张星万德森张晓实
关键词:结肠癌免疫组织化学MAPK
文献传递
肿瘤负荷对CIK/IL-2临床疗效的影响被引量:28
2005年
目的:自从1993年SchmidtWolf建立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制备方法以来,CIK/IL-2在净化骨髓和治疗血液病方面取得较多经验,但缺乏CIK/IL-2治疗实体瘤的临床资料。本文总结应用CIK/IL-2治疗41例实体瘤的临床经验,分析肿瘤负荷对该疗法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无临床病灶的高危复发患者和存在明显临床病灶的晚期实体瘤患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制备CIK。CIK联合IL-2静脉输注患者。结果:高危复发组中,姑息性治疗9例,根治性治疗14例,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接受CIK/IL-2治疗后姑息性治疗者复发6例,根治性治疗者复发3例,复发率分别为66.7%和21.4%(P<0.05)。此外,CIK/IL-2治疗常规治疗失败的晚期实体瘤患者18例,4例稳定。结论:CIK/IL-2的临床疗效受肿瘤负荷制约,接受CIK/IL-2辅助治疗前应联合其它治疗方法尽量降低肿瘤负荷。
程霞张晓实彭瑞清丁娅刘继彦张念华李志铭苏义顺曾益新
关键词:CIK适应症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与ⅢB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目的:结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尽管TNM分期是判断结肠癌患者预后的主要依据,但相同TNM分期患者的预后仍有较大差异,Galon等研究发现在相同TNM分期的患者中,依据结直肠癌组织中浸润的淋巴细胞密度可以进一步...
彭瑞清张晓实
关键词: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免疫治疗预后
文献传递
可切除的肢端黑色素瘤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影响可切除的肢端黑色素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8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232例肢端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前炎症指标,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预测模型,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对组间差异进行log-rank检验,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的预测准确度。【结果】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LDH、肿瘤分期、球蛋白、CRP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回归系数β对以上五项因素赋值并计算每位患者的总评分,按照不同评分进行危险分级:低危组(0-2分)、中危组(3-5分)、高危组(6-9分),三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2.9%、25.7%和3.7%,各组的预后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0.664(95%CI:0.599-0.724)。【结论】年龄、LDH、肿瘤分期及术前的球蛋白和CRP水平是影响可切除的肢端黑色素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新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够较好的反应肢端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并且可对不同分期的患者按照危险度加以区分,是对TNM分期的有益补充,为临床进行分层个体化治疗和预后预测提供参考。
王尧文习之丁娅李丹丹彭瑞清李婧婧张晓实
关键词:炎症标志物预后影响因素
培唑帕尼治疗中国晚期软组织肉瘤的回顾性研究
2021年
目的探索培唑帕尼治疗中国晚期软组织肉瘤(STS)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2018年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就诊的58例晚期STS患者使用培唑帕尼的临床特征、生存预后及疗效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使用了培唑帕尼治疗,其中11例患者以培唑帕尼治疗作为一线治疗(19%),24例患者作为二线治疗(41%),23例患者作为三线及以上治疗(40%)。总体最佳客观缓解率为31%,疾病缓解率为7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1个月(95%CI为3.7~6.5),中位总生存期为13.3个月(95%CI为8.0~18.7)。主要不良反应为毛发变白(95%)及手足综合征(83%),大部分不良反应为轻度及中度。结论培唑帕尼对中国晚期STS人群有效且毒性可耐受,部分不良反应及严重程度等表现出中国患者特征。
徐步舒郭天慧刘梦梦潘求忠彭瑞清张星
关键词:软组织肉瘤
肿瘤免疫治疗新观点及其临床实践被引量:3
2013年
近20年肿瘤免疫治疗正经历巨变,免疫编辑假说、双相调节假说和获得性免疫豁免假说交相辉映。免疫编辑假说认为免疫系统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由免疫监视继而达到免疫平衡,最后出现免疫逃逸;双相调节假说认为,在免疫逃逸阶段肿瘤的免疫微环境可双相调节肿瘤的存亡;获得性免疫豁免假说则认为肿瘤组织内产生免疫抑制分子,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依据上述假说衍生的免疫重建、免疫靶向治疗、治疗性肿瘤疫苗等策略取得成功,免疫治疗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第4疗法。
彭瑞清张晓实
关键词:肿瘤免疫疗法综合疗法癌症疫苗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治疗中国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评价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方案治疗中国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38例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100 mg/(m2·d),第1天、第8天,每21天为一个周期]联合铂类药物方案化疗,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38例患者平均接受3.3(1-20)个周期治疗,客观有效率为13.8%(初治与复治患者分别为20.0%和7.1%),疾病控制率为75.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4.0(1.0-25.0)月,总生存期(OS)是9.0(1.0-27.0)月。初治与复治患者PFS、OS无显著性差异。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57.9%)、胃肠道反应(44.7%)及脱发(100.0%)。3/4度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21.1%)及胃肠道反应(2.6%)。【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药物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疗效确切,耐受性良好。
丁娅郭轶群李婧婧彭瑞清文习之李丹丹张星张晓实
关键词: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铂类黑色素瘤疗效安全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