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金凤

作品数:8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土壤
  • 2篇物量
  • 2篇甲烷
  • 2篇甲烷氧化
  • 1篇亚热带
  • 1篇亚热带森林
  • 1篇盐土
  • 1篇氧化菌
  • 1篇氧化亚氮
  • 1篇养分
  • 1篇养分贮量
  • 1篇叶层
  • 1篇有机碳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恢复
  • 1篇森林土
  • 1篇森林土壤
  • 1篇杉木
  • 1篇杉木林
  • 1篇射器

机构

  • 8篇福建师范大学
  • 3篇福建省湿润亚...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作者

  • 8篇张金凤
  • 3篇杨智杰
  • 2篇杨玉盛
  • 2篇郭剑芬
  • 2篇王小红
  • 1篇林开淼
  • 1篇谢锦升
  • 1篇徐雨晴
  • 1篇黄永梅
  • 1篇黄梦青
  • 1篇卢正立
  • 1篇吴君君
  • 1篇曾宏达
  • 1篇李增嘉
  • 1篇陈朝琪

传媒

  • 5篇亚热带资源与...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气袋和注射器保存不同浓度甲烷气体的时效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气体样品的甲烷(CH4)浓度在取样后往往不能立即测定,需用密封性容器进行保存。本研究调查了保存时间(0、12、24、48、360、720 h)和容器类型(铝箔气袋和注射器)对不同浓度(高:101.9μmol·mol-1、中:8.34μmol·mol-1、低:1.13μmol·mol-1和大气:2.12μmol·mol-1)CH4气体的影响。结果发现,两种容器中的低浓度样品在保存48 h内CH4值无明显变化,而中、高浓度样品在保存24 h后显著低于立即测定值(0 h,P<0.05)。保存15天(360 h)后,中、高浓度样品的CH4值比立即测定值减少17%~28%(气袋)和37%~38%(注射器),而低浓度样品比立即测定值增加28%(气袋)和38%(注射器),表明两种容器都不适合用来长期保存CH4样品。不同浓度样品的CH4值均随保存时间呈线性变化,其变化速率可用样品-大气间的CH4浓度差线性方程拟合,拟合度达99%以上。这些高拟合度线性方程可用于推算样品的初始浓度。
刘花张金凤
关键词:甲烷气袋注射器
隔离降雨对杉木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通过在亚热带杉木林内设置不同隔离降雨强度试验:完全隔离降雨、隔离60%降雨、隔离20%降雨和对照(自然降雨),研究隔离降雨对0~20 cm土层可溶性有机碳( D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10 cm和10~20 cm土层,除完全隔离降雨处理土壤DOC峰值出现在春季外,其他处理均出现在秋季。0~10 cm土层中完全隔离降雨和隔离60%降雨处理的土壤MBC峰值出现在春季,而隔离20%降雨和对照的则出现在夏季,10~20 cm土层各处理对应的MBC最大值分别出现在春季、夏季、夏季和秋季。随着土层加深,4种处理土壤DOC、 MBC含量均显著降低。0~10 cm土层,完全隔离降雨处理的土壤DOC、隔离60%降雨土壤MBC均与土壤含水量显著正相关,杉木林土壤DOC和MBC对降水变化响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黄永梅杨智杰郭剑芬吴君君陈朝琪王小红张金凤
关键词: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杉木林
不同水肥条件下黄河三角洲盐土的N_2O排放速率被引量:3
2013年
用室内培养法测定了不同水肥处理下的盐土N2O排放速率。未加氮肥时,从中盐土(ECe=6.4 mS.cm-1)到极盐土(ECe=126.5 mS.cm-1),在各水分条件下(50%WHC,80%WHC和4 cm深水面),盐土排放N2O的速率都非常低,经常在检测限以下。添加硝酸铵(0.4 mg N.g-1soil)后,沙质中盐土排放速率在50%WHC时为41.0μg N2O.kg-1soil.d-1,在4 cm深水面时为364.6μg N2O.kg-1soil.d-1,与以往类似处理的非盐土相当。沙质重盐土和极盐土排放速率分别为中盐土的43%~65%和23%~48%。相反,壤质盐土排放速率极低(0.91~37.1μg N2O.kg-1soil.d-1)。盐土高的N2O生产潜力及对氮和质地的强烈依赖性表明盐影响N2O排放主要来源于碳、氮供给限制,而较少受微生物因素的直接影响。
张金凤李增嘉
关键词:氧化亚氮土壤质地
两种亚热带森林土壤甲烷氧化活性的垂直分布特征被引量:2
2015年
为明确亚热带森林土壤甲烷(CH_4)氧化活性的垂直分布特征,对福建省万亩林保护区的天然林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0~60 cm土层CH_4氧化速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发现,天然林和杉木林土壤CH_4氧化活性都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92.8~94.9%)。0~6 cm土层,杉木林CH_4氧化速率(0.33 ug CH_4g^(-1)d^(-1))显著小于天然林(0.57ug CH_4g^(-1)d^(-1),P<0.05),6~60 cm土层,两者无显著差别。杉木林和天然林CH_4氧化速率垂直分布趋势在样品之间存在着很大变化,表层土(0~3 cm)与亚表层土(3~6 cm)氧化速率差异是垂直分布趋势变化的主要原因。表层土CH_4氧化速率变异程度高(天然林和杉木林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4.0%和86.4%),且与下面相邻层不相关,表明,相对于亚表层及其以下土层,表层土CH_4氧化可能受更多环境因子调控。
张金凤杨智杰谢锦升杨玉盛
关键词:甲烷氧化亚热带森林
水氮添加对内蒙古多伦县退耕还草地生物量、生产力及其分配的影响被引量:14
2016年
以内蒙古多伦县退耕还草地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施肥[N10:10 g(N)·m-2·a-1]和加水(180 mm·a-1)对其植被生物量、生产力和分配方式的影响,并与围封草地作比较。结果发现:1)施肥使退耕还草地地上生物量增加近1倍;加水使退耕还草地地上生物量提高17%~37%,但未达到统计显著性;2)无论施肥还是加水都没有显著影响退耕还草地地下生物量,加水使其地下净初级生产力(BNPP)提高35%~90%;3)施肥降低了退耕还草地根冠比和地下、地上净初级生产力比(BNPP/ANPP),而降水增加对两个指标无显著影响;4)施肥使退耕还草地禾草类植物比例增加,生物量均匀度降低;加水处理后,退耕还草地的杂类草生物量提高128%,而优势种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和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的地上生物量对加水处理不敏感;5)水肥处理后,退耕还草地总生产力、根冠比和生物量远小于围封草地。表明水氮添加对退耕还草地生物量的影响主要在地上部分,且与物种组成有关。
张金凤徐雨晴
关键词:植被恢复群落组成生物量分配草地生物量
闽西天然常绿阔叶林土壤碳氮化学计量特征的小尺度变异
2021年
本研究分析了福建省西部一个亚热带天然常绿阔叶林的土壤全碳、全氮含量以及碳氮比(C:N)的小尺度空间分布格局.土壤样品取自3个坡位(上坡、中坡和下坡),按离树干不同距离(50,100,150,200,250,300,350 cm),分5层(0~3,3~6,6~9,9~12,12~15 cm)取土.结果表明,土壤全碳、全氮含量随土层加深而减小,土壤C:N则随土层加深而增加.上坡的土壤全碳、全氮含量低于下坡,土壤C:N在3个坡位之间无显著差异.总体来说,土壤全碳、全氮含量随着离树干水平距离增加而减小.在所有3个尺度上,土壤全碳和全氮含量正相关;土壤C:N与全碳、全氮、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含量均无相关性.这些结果表明,闽西亚热带天然林土壤碳氮含量和C:N在小尺度上存在较大变异.
刘花张金凤
关键词:土壤学土壤质量化学计量学小尺度
不同林龄人促更新林枯枝落叶层碳及养分贮量被引量:2
2015年
对福建南平顺昌县不同林龄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人促更新林枯枝落叶层和主要营养元素现存量进行测定,探究其随林龄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林龄米槠人促更新林枯枝落叶层现存量为3.94~4.95 t·hm-2,其中49 a生人促林枯枝落叶层现存量最小,31 a生的最大。不同林龄枯枝落叶层C、N、P、K的浓度分别为44.09%~47.46%,11.9~13.8 g·kg-1,0.5~0.9 g·kg-1,1.4~5.1 g·kg-1。21 a生和49 a生人促更新林枯枝落叶层C浓度明显高于31 a生林分。49 a生人促更新林枯枝落叶层N和P浓度均高于21 a生和31 a生林分,但该林分枯枝落叶层K浓度却最低。21 a生米槠人促更新林枯枝落叶层C贮量分别是31 a生和49 a生林分的1.03倍和1.23倍,49 a生米槠人促更新林K贮量远低于21 a生和31 a生。不同林龄枯枝落叶层碳和养分贮量差异与林分特征、各林分枯枝落叶层现存量及养分浓度等有关。
王小红张金凤林开淼卢正立曾宏达郭剑芬
关键词:枯枝落叶层现存量养分
土壤甲烷氧化菌多样性研究方法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土壤中最大的甲烷生物汇是甲烷氧化菌的氧化作用,约占全球甲烷汇的10%.甲烷氧化菌在土壤中以多样性的群落形式存在,鉴定其群落多样性对揭示土壤中甲烷氧化的微生物学机制及全球甲烷循环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综述了土壤甲烷氧化菌的定义、分类和氧化甲烷的过程,对比了目前土壤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研究中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包括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不依赖于培养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和稳定同位素示踪方法等,提出了稳定同位素示踪方法能很好地检测到土壤中活跃的甲烷氧化菌群落多样性变化.
黄梦青张金凤杨玉盛杨智杰
关键词:甲烷氧化菌PC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