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文娟

作品数:13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陕西省血液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单核
  • 3篇单核细胞
  • 3篇单核细胞白血...
  • 3篇基因
  • 3篇急性
  • 3篇急性单核细胞
  • 3篇急性单核细胞...
  • 3篇核细胞
  • 3篇表位
  • 2篇凋亡
  • 2篇无偿
  • 2篇无偿献血
  • 2篇无偿献血者
  • 2篇献血
  • 2篇献血者
  • 2篇机采
  • 2篇机采血小板

机构

  • 7篇西安交通大学...
  • 7篇陕西省血液中...
  • 1篇西安医学院附...
  • 1篇西安市第一医...
  • 1篇西安医学院

作者

  • 13篇张文娟
  • 5篇段勇
  • 5篇张王刚
  • 5篇景媛媛
  • 4篇冯娜
  • 4篇张鹏宇
  • 3篇何爱丽
  • 3篇古流芳
  • 3篇陈银霞
  • 3篇郭燕
  • 2篇彭鹏
  • 2篇曹星梅
  • 2篇赵建强
  • 1篇田纬
  • 1篇周芙玲
  • 1篇李锦
  • 1篇赵璇
  • 1篇王剑利
  • 1篇雷博
  • 1篇王芳侠

传媒

  • 3篇中国输血杂志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健康献血者机采血小板储存中LncRNA LIPCAR的表达及初步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健康献血者机采血小板伴随储存时间延长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中预测心脏重塑的基因间长链非编码RNA(long intergenic noncoding RNA predicting cardiac remodeling,LIPCAR)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陕西省血液中心2021年11月~2022年7月正常捐献者机采血小板32份,于血小板专用22±2℃恒温振荡保存箱内保存,针对同一机采血小板样本通过延长储存时间(1,3,5,7和9天)检测血小板质量,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检测LIPCAR在不同储存时间的表达量,并分析其表达水平变化与捐献者性别和血型的关联性。结果经检测血小板质量合格,在储存的第1,3,5,7和9天,伴随储存时间延长LIPCAR表达量逐渐增高,数据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9.46,P<0.001)。对不同天数之间进行两两多重比较,第1天和第5,7,9天,第3天和第7,9天校正后的P值均小于0.001;第5天和第9天校正后的P=0.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储存天数LIPCAR表达量根据性别分析,发现在第5天和第1天(t=2.189,P=0.038)、第7天和第1天(t=2.320,P=0.028)、第9天和第1天(t=2.264,P=0.032)男性表达量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血型之间总体存在同质性差异(F=3.160,P=0.0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检测合格用于临床输血的机采血小板随着储存时间延长,第5,7和9天样本中LIPCAR含量比第1天明显增高,LIPCAR对血小板储存条件敏感,有可能成为血小板储存损伤(platelet storage lesion,PSL)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
张文娟郭逸段勇冯娜彭鹏景媛媛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长链非编码RNA
白血病相关抗原MLAA-34 HLA-A2^+限制性CTL表位的预测及鉴定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和鉴定白血病相关抗原MLAA-34 HLA-A2+限制性CTL表位,探索基于MLAA-34为靶标的白血病免疫治疗的可能性。方法采用超基序法和量化基序法对靶抗原MLAA-34 HLA-A2+限制性CTL表位进行预测;选取评分较高且排位在前10位的抗原表位肽为候选表位肽,并进行人工合成。利用T2细胞,以肽结合试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各候选CTL表位肽的结合亲和力[以荧光指数(fluorescence index,FI)表示];选取亲和力较高的4种多肽进行特异性CTLs的体外扩增,同时用LDH释放法对CTLs的活性进行检测。结果预测的前10位候选MLAA-34 CTL表位肽中,MLAA2(ILLKNQPKL)、MLAA3(LLTRHKVLV)、MLAA5(LLVTLI-ADL)和MLAA9(YLIKQIRDL)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其FI分别为1.65、1.73、1.82、1.02,可作为候选表位肽进一步分析。细胞毒实验分析显示,MLAA5(LLVTLIADL)可在体外有效诱导特异性CTLs的产生,杀伤靶细胞。结论 MLAA5(LLVTLIADL)为白血病相关抗原MLAA-34的HLA-A2+限制性CTL表位,为基于MLAA-34的治疗性多肽疫苗的设计制备奠定了基础。
赵建强何爱丽张王刚张磊古流芳张文娟
关键词:CTL表位生物信息学方法
HBsAg ELISA+/HBV DNA NAT-献血者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BsAg ELISA检测结果与HBV DNA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标本相关血清学标志物的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22年11月1日—2023年4月30日陕西省血液中心HBsAg ELISA+/HBV DNA NAT-(ELISA+/NAT-)标本共计71份,对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同时复检巢式PCR扩增HBV S区和C区基因片段。结果 双ELISA+/NAT-标本(n=30)巢式PCR检测阳性率远高于单ELISA+/NAT-标本(n=41)(60%vs 24.40%,P<0.05)。前者献血者100%为初次献血者,血清抗-HBc阳性率100%,血清学模式以1、4、5此3项阳性(80%)为主;后者献血者中31.7%为重复献血者,血清抗-HBc阳性率仅为19.51%,血清学模式以单2项阳性(43.90%)和全阴(36.58%)为主。结论 单ELISA+结果存在较多假阳性,导致不必要的血液报废;而NAT-标本可能存在低水平的HBV DNA,产生漏检风险。建议针对单HBsAg ELISA+/NAT-献血者,采用多套系统多种方法追溯检测,提高献血者HBV筛查的准确度,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浪费。
景媛媛范云郭燕张文娟段勇冯娜
关键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无偿献血者巢式PCR
HBsAb阳性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T细胞及B细胞表位变异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occult hepatitis B virus,OHBV)PreS-S基因T、B细胞表位变异情况,探讨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OBI)及HBsAb+OBI发生机制。方法利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扩增OBI样品PreS-S区并测序,确定基因型。生物信息学分析HBsAb+/HBsAb-以及不同基因型OBI毒株PreS-S基因T、B细胞表位变异情况,分析高频T细胞突变表位突变前后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亲和力变化以及高频B细胞突变表位突变后抗原特性的改变。结果85份OBI样品成功扩增出PreS-S基因21份,其中HBsAb+OBI_(B) 4份,HBsAb-OBI_(B) 6份,HBsAb+OBI_(C) 6份,HBsAb-OBI_(C) 5份。OBI毒株PreS-S区突变率高于野毒株,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OBI_(B) vs.WT B:2.64%:0.66%,P<0.001;OBI_(C) vs.WT_(C):3.67%:1.19%,P<0.001)。OBI毒株蛋白免疫区突变率大于非蛋白免疫区,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OBI_(B):3.57%:1.86%,P=0.005;OBI_(C):4.78%:2.65%,P=0.001)。OBI_(C)毒株蛋白免疫区及非蛋白免疫区突变率均大于OBI_(B)毒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蛋白免疫区:4.78%:3.57%,P=0.107;非蛋白免疫区:2.65%:1.86%,P=0.142)。HBsAb-OBI毒株T、B细胞表位突变率高于HBsAb+OBI毒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sAb-OBI_(B) vs.HBsAb+OBI_(B):4.17∶3.01,P=0.303;HBsAb-OBI_(C) vs.HBsAb+OBI_(C):5.65∶4.26,P=0.207)。4个T细胞表位高频突变(T47A/K、S174N、L175S、V177A)以及3个B细胞表位高频突变(G73S、K122R、I126M/T)的亲和力分析和抗原性分析显示多数T细胞表位突变前后与HLA分子亲和力变化不大,B细胞表位免疫原性变化不明显,某些位点突变后亲水性、表面可及性甚至优于野生毒株。结论OBI毒株PreS-S区突变率显著高于野毒株;OBI毒株蛋白免疫区突变率显著高于非蛋白免疫区;OBI_(C)变异活跃程度大于OBI_(B);各点突变可能在病毒复制过程中随机发生,未发现HBsAb压力或依赖性;PreS-S区关键位点突变或多表位�
郭燕景媛媛李锦巩晗实段勇李燕张文娟
LncRNA SNHG9在正常机采血小板储存中表达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正常机采血小板储存过程中伴随储存时间延长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9(SNHG9)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符合临床血小板输注治疗标准的正常机采血小板32份,保存于专用(22±2)℃恒温振荡保存箱内,在不同储存时间(1、3、5、7、9 d)通过外观、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残留量计数、白细胞残余量计数、pH值及细菌培养检测血小板质量;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SNHG9在同一机采血小板样本不同储存时间的表达量,分析其对血小板储存损伤(PSL)的影响及意义。结果在第1、3、5、7、9天SNHG9表达量伴随储存时间延长逐渐增高,数据总体存在统计学差异(H=93.07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不同天数之间SNHG9表达量进行两两多重比较,第1天与第3天校正后的P值是0.1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天和第5天,第1天和第7天,第1天和第9天校正后的P值均小于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和第5天(P=0.031),第3天和第7天,第3天和第9天(P<0.001)校正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于临床治疗的正常机采血小板伴随储存时间延长,第5、7、9天样本中SNHG9表达量比第1天明显增高,SNHG9对血小板储存条件敏感,有可能成为PSL潜在的生物学标记物。
张文娟段勇纪玉强冯娜兰静景媛媛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长链非编码RNA
白血病相关基因MLAA-34在HeLa细胞中的抗凋亡作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白血病相关基因MLAA-34在He La细胞中的抗凋亡作用。方法:以HeLa细胞株为研究对象,构建MLAA-34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建立了高表达MLAA-34的稳定转染Hela细胞株;应用As_2O_3诱导其凋亡,采用MTT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集落形成能力、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结果:应用As_2O_3处理后,稳定转染MLAA-34的Hela细胞株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集落形成能力显著增加;MLAA-34基因高表达显著降低了HeLa细胞的凋亡率,同时相应的降低了G_2/M期细胞的比例。结论:白血病相关基因MLAA-34在HeLa细胞中具有抑制As_2O_3诱导的凋亡作用。
张鹏宇赵璇张文娟张王刚陈银霞
关键词:HELA细胞抗凋亡作用
多发性骨髓瘤MMSA-1抗原的二级结构预测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研究人多发性骨髓瘤MMSA-1(GenBank:AY952881)基因表达蛋白的二级结构和B细胞抗原表位,并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应用DNAStar Protean软件提供的模块分析和预测MMSA-1蛋白的二级结构和B细胞抗原表位。采用多通道同步固相全自动合成系统合成15肽,免疫健康新西兰成年家兔,制备相应的多克隆抗体。结果MMSA-1蛋白含有较多的β折叠和转角结构。综合柔韧性、亲水性、抗原性、表面可能性、二级结构、偶联难易及实验难度等因素,选取了MMSA-1蛋白序列318~333位作为抗原表位,即SSSLLPQSPAPTEHL,15肽合成产物经HPLC纯化和质谱检测,纯度达到98.65%,序列正确。免疫兔子获得血清抗体采用层析柱纯化,ELISA检测效价:1∶6000。结论本研究为基于人MMSA-1抗原表位手段的免疫治疗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周芙玲张王刚王佰言张鹏宇古流芳张文娟蒙昕田纬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抗原表位多克隆抗体
H72.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相关新基因MLAA-34的研究
张鹏宇张文娟陈银霞雷博田小翠
文献传递
新抗原基因MLAA-34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白血病新肿瘤抗原基因MLAA-34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初诊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基于TaqMan探针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MLAA-34在35例AML-M5患者、40例非AML-M5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12例非白血病的血液疾病患者骨髓标本以及1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初治AML-M5患者MLAA-34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非AML-M5白血病及非白血病疾病患者明显增高(P<0.05);完全缓解的M5患者MLAA-34 mRNA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复发的M5患者MLAA-34 mRNA表达水平再次增高;对8例复发的AML-M5患者进行MLAA-34基因表达水平动态监测,发现复发前MLAA-34基因表达水平有上升趋势。结论 MLAA-34基因的过表达参与了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发病,在AML-M5中的表达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动态监测其表达水平在AML-M5的疗效评估、预后判断及复发预测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赵建强张王刚何爱丽张文娟古流芳
关键词: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RT-PCR预后
2012—2021年西安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结果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9
2023年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特征、淘汰原因及各分项血液筛查项目不合格率的变化趋势,为招募低危固定献血者、降低血液报废率、提高供血安全和血液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西安地区2012—2021年无偿献血者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及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进行回顾性分类统计分析。结果西安地区2012—2021年无偿献血人次逐年增加,血液标本检测总体不合格率逐年下降,累计不合格率为2.36%,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男性献血者明显多于女性,无偿献血人群的年龄构成比以21~30岁为主(40.19%);职业构成比以其他为主(21.75%);文化程度分布构成比以本科及以上居多(32.61%)。总不合格率ALT(0.68%)>HBsAg(0.55%)>抗⁃HCV(0.48%)>抗⁃TP(0.43%)>抗⁃HIV(0.17%)。31~40岁年龄段献血人群的不合格率最高;随着学历的增高,各项不合格率大体呈逐渐下降趋势;军人、教师、公务员和医务人员的不合格率均较低。学生的各项不合格率均较高。总献血人次、总不合格率和各分项不合格率(抗⁃HIV除外)均存在季节性差异。结论无偿献血的人群分布主要集中在男性、21~30岁年龄段、其他职业和本科及以上学历献血者。总不合格率和各分项不合格率均存在季节性差异(抗⁃HIV除外)。本地区固定无偿献血队伍应该在军人、教师、公务员和医务人员群体,高学历群体中建立,并着重注意加强对工人、农民、学生人群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工作。
景媛媛段勇刘雅东郭燕张文娟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