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兰
- 作品数:31 被引量:113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医学领先人才培养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 公式2/3Sh与1/2ABC对脑出血体积评估的比较
- 目的 脑出血量的多少对于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上快速测量脑出血量的方法主要采用1/2ABC 公式.本文旨在研究我们推荐的2/3Sh 公式与1/2ABC 公式对不同形状的脑血肿体积评估的差异性进行...
- 颜静赵开军孙家兰仇玉兰Timothy Kleinig傅毅陈生弟
- SRM-Ⅳ诊疗系统与手法复位对不同类型良性位置性眩晕的诊疗效果比较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通过手法复位与SRM-Ⅳ前庭功能检查及诊疗系统2种方法对后半规管及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诊断、疗效及复发率进行评估。方法:纳入采用Dix-Hallpike、滚转试验确诊的水平及后半规管BPPV患者,通过SRM-Ⅳ前庭功能检查及诊疗系统进行眼震评估,判断两者诊断(半规管类型)符合率。同时将患者分组,分别进行经典方法手法复位及SRM-Ⅳ仪器复位,从而评估2种复位方法的有效率。结果:采用经典方法与SRM-Ⅳ仪器进行半规管类型判断,两者符合率为100%。SRM-Ⅳ仪器复位组第1次复位痊愈率为73.8%,有效率为95.2%,第2次复位痊愈率为84.5%,有效率为97.6%。而手法复位组第1次复位分别为61.5%及80.8%,第2次为75.0%及82.7%。2组2次痊愈率及有效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其中后半规管BPPV患者中,手法复位组1次治愈率及总治愈率分别为65.8%和78.0%,SRM-Ⅳ仪器复位组1次治愈率及总治愈率分别为84.1%和92.1%,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中,手法复位组1次治愈率及总治愈率分别为45.4%和63.6%,SRM-Ⅳ仪器复位组1次治愈率及总治愈率分别为57.1%和85.7%,2组1次复位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疾病复发率上,各组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经典方法相比,SRM-Ⅳ仪器对于不同类型BPPV治愈率及有效率更高。
- 孙家兰计海峰吴大玉胡荣郭江梅李龙宣
-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
- 对氧磷酶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关联性的探讨
- 傅毅朱扬孙家兰
- CD147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CD147基因rs8637位点多态性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方法·将442例脑梗死住院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分为易损斑块组(320例)和稳定斑块组(122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技术对CD147基因rs8637位点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易损斑块组的rs8637位点AG+GG基因型频率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4.38%和73.42%,和稳定斑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间年龄、血糖、血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A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D147基因rs8367位点多态性可能与中国人群颈动脉易损斑块发生的倾向性有关,G等位基因可能是颈动脉易损斑块的遗传易患基因。
- 沈晨晨马飞月冯玉兰孙家兰傅毅
- 关键词:CD147基因多态性脑梗死颈动脉斑块
- 雷公藤红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雷公藤红素(CSL)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入:假手术组,11只;0.9%氯化钠溶液干预组(对照组),11只;CSL不同浓度干预组,干预浓度分别为2mg/kg(CSL 2组,11只)、5mg/kg(CSL 5组,8只)和10mg/kg(CSL10组,8只),均选择直接口服的给药方式。除假手术组仅进行手术而不造成缺血状态外,其余各组均采用Zea 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缺血90min后再灌注并即刻给药,再灌注后24h测定各项指标。结果假手术组、对照组和CSL 2组中,仅CSL 2组大鼠有CSL蛋白表达。对照组、CSL 2组、CSL 5组和CSL 10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评分)、白细胞介素(IL)-1β和一氧化氮(NO)含量、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值均<0.05),梗死体积比值均显著大于假手术组(P值均<0.05);CSL 2组、CSL 5组的NSS评分、IL-1β和NO含量、细胞凋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梗死体积比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值均<0.05);CSL 5组的NSS评分显著低于CSL 2组(P<0.05),梗死体积比值显著小于CSL 2组(P<0.05)。光学显微镜下,假手术组大鼠几乎未见CD11b阳性细胞;对照组大鼠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胞体增大,细胞多为激活状态;CSL 2组、CSL 5组和CSL 10组大鼠的阳性细胞数少于对照组,且细胞胞体较小,部分具有伸向各个方向的细胞突起。对照组、CSL 2组、CSL 5组和CSL 10组的小胶质细胞数均显著多于假手术组(P值均<0.05),CSL 2组、CSL 5组和CSL 10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通过口服摄入一定剂量范围内的CSL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神经保护作用,并且这种作用与其抗炎作用、抑制凋亡细胞、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 杨雪莲孙鑑江梅孙家兰柴长凤徐莉敏陈维香
- 关键词:雷公藤红素大脑中动脉阻塞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中国人群高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自发性脑出血的关系
- 目的探讨中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自发性脑出血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性别、年龄、血糖、血脂、肾功能、夜间血压下降率和长效降压药方面,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上海地区371例原发性高血压...
- 孙家兰杨宛霖傅毅
- 缺血性脑卒中CISS分型与TOAST分型的比较及实用价值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初步比较CISS分型与TOAST分型,探讨CISS分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实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1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别由两位经分型培训的神经科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及相关辅助检查盲法行TOAST分型及CISS分型。比较两种分型法各亚型的构成比及差异。结果 1TOAST分型中各亚型分布为:小动脉闭塞型54例(36.00%),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型39例(26.00%),不明病因型35例(23.33%),心源性栓塞型19例(12.67%),其他明确病因型3例(2.00%)。CISS分型中各亚型分布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78例(52.00%),穿支动脉疾病33例(22.00%),心源性脑卒中19例(12.67%),不明病因17例(11.33%),其他病因3例(2.00%)。2 150例患者分别按TOAST分型和CISS分型方法分别进行分型,其中50例(33.33%)患者的分型发生变化。3 2位经过培训的神经科医生使用TOAST分型时130例(86.67%)相同,Kappa值为0.82;采用CISS分型时132例(88.00%)相同,Kappa值为0.8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CISS分型能更全面、准确地反映其病因及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的发病机制,减少原因不明的缺血性脑卒中的比例,为其诊治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 杨雪莲蔡丽瑛孙家兰江梅柴长凤顾夏菊朱玮孙鑑
-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
-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合免疫组化诊断脑膜癌病的探讨
-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对脑膜癌病(MC)的诊断价值.方法: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用侯氏自然沉淀法和粟氏玻片离心法,免疫组化染色用链霉素抗生物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法).结果:12例经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均发现...
- 孙家兰傅毅刘建荣陈生弟
-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合免疫组化诊断脑膜癌病的探讨被引量:12
- 2006年
-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对脑膜癌病(MC)的诊断价值。方法:脑脊液细胞学检查采用侯氏自然沉淀法,免疫组化染色采用链霉素抗生物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法)。结果:12例经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均发现异常细胞。结合免疫组化染色10例,其中5例用常规涂片,异常细胞阳性1例,占20%;另5例用脑脊液细胞学收集法,异常细胞阳性4例,占80%,1例癌胚抗原(CEA)阳性,1例膜上皮抗原(EMA)阳性,2例CEA、EMA均阳性。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合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是诊断脑膜癌病的重要手段。
- 孙家兰刘建荣傅毅陈生弟
- 关键词:脑膜癌病脑脊液细胞学免疫组化
- 电针和手针'内关、曲池'对脑缺血大鼠神经损伤和脑血流影响的比较
- 目的:本研究利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观察比较了电针和手针刺激同一组'穴位'时脑血流以及疗效的差异,并为探讨针刺抗脑缺血的机制提供线索.方法: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下,线栓雄性SD大鼠(260g±10g)右侧大脑中动脉,使每...
- 周飞孙家兰杨雪莲刘陟青孙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