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伟
- 作品数:10 被引量:111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油藏注烃气混相驱提高采收率研究
- 2023年
- 流花油藏目前采出程度低,剩余油开发潜力大,且处处具有剩余潜力,油藏附近存在可利用的优质油田伴生气,同时该油藏存在不利流度比、储层偏油湿、驱油效率低等特点。为解决该油藏驱油效率低下问题,利用全直径长岩心驱替实验测试方法,对不同注气方式和类型条件下的驱油效率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直接顶部注A伴生气驱油效果最好,重力稳定性明显;顶部注A伴生气段塞后注B类顶替气驱油效果次之,但重力稳定性受到一定影响;三次底部水驱效果具有一致性,且优于早期单一全直径岩心水平方向的水驱效果;顶部连续注A伴生气驱残余油效果优于顶部注段塞后注顶替气驱残余油效果;底部注A伴生气段塞后,底水继续驱残余油效果优于顶部注A伴生气驱残余油效果;底部注B伴生气段塞后底水继续驱残余油效果小于底部注A伴生气段塞后底水继续驱残余油效果;底水驱后的各种气驱(+后期水驱)方式的最终驱油效率明显下降。对混相驱提高采收率方案进行综合对比和优化,可为流花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现场实施提供指导性依据。
- 冯小龙王学生刘正伟朱敏吕涛
- 关键词:注气驱油效率采收率
- 低渗透油藏水平井井网设计及压裂水平井产能评价
- 针对长庆油田的低渗透储层,以高52井区的正方形井网为基础,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该区水平井井网设计进行研究,详细讨论了水平井井网形式、水平段长度的确定、压裂缝分布、渗流场特征等,提出了适合该区的“米字型”水平井井网,并分析...
- 王博刘正伟谢启超蒋远征
- 关键词:水平井低渗透油藏
- 文献传递
- 鄂尔多斯盆地吴堡地区延长组烃源岩特征及评价被引量:19
- 2012年
- 利用岩心观察,测井曲线、烃源岩总有机碳、烃源岩热解、氯仿沥青"A"、镜质组反射率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分析测试结果综合分析吴堡地区延长组烃源岩特征并进行综合评价,为该区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延长组烃源岩主要分布在长6-长9油层组,厚度大、分布而积广、有机质丰度高,为好的烃源岩,以长7烃源岩为最优;烃源岩类型主要为Ⅰ型和Ⅱ型,其中长7烃源岩主要为Ⅰ型和Ⅱ_1型,长6和长8烃源岩主要为Ⅱ_1型,长9烃源岩主要为Ⅱ_1型和Ⅰ型,烃源岩成熟度普遍达到成熟阶段.研究区延长组具有良好的生油条件,其中长7张家滩页岩为主力烃源岩,长9李家畔页岩为次要烃源岩,长6、长7、长8、长9除张家滩页岩与李家畔页岩以外的暗色泥岩为辅助烃源岩.吴堡地区延长组具有良好的石油勘探前景,特别要加大长7、长8和长9油层组的勘探力度.
- 白玉彬罗静兰张天杰刘正伟冯小龙
- 关键词:烃源岩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 安塞油田长10油层组砂岩粒度与沉积环境的关系被引量:15
- 2011年
- 粒度是沉积物和沉积岩的主要特征,反映了沉积作用的流体力学性质,是分析与对比沉积环境的依据.作者利用安塞油田长10油层组的粒度分析资料,通过对长10油层组砂岩的粒级分布、粒度特征参数、粒度判别函数、结构参数散点图解、粒度概率累积曲线、C-M图解等的分析,认为安塞油田长10层段中、细砂岩分选较好,以正偏态为特征,说明长10砂岩沉积时的水动力能量较强,根据粒度概率累积曲线可划分为三段式和两段式两种类型,其中两段式又可分为两段式Ⅰ型和两段式Ⅱ型,反映了牵引流沉积的特征,并识别出安塞油田长10油层组为河流-三角洲沉积.
- 刘正伟李文厚张龙王博李永锋
- 关键词:安塞油田
- 纳米膜分子驱油技术研究及应用——以安塞油田王20—8井组为例被引量:10
- 2008年
- 安塞油田属于典型的特低渗透油藏,已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含水率上升及地层堵塞等开发矛盾日益突出,该油田水驱最终采收率仅为25%,因此,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油井产量,提高原油采收率。根据安塞油田的实际地质条件和局部区块存在的注水开发矛盾,通过开展纳米膜分子驱油机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和室内模拟实验,优选出适合该油田油层特点的纳米膜分子工艺技术并进行了矿场试验,取得了一定的认识及成果。
- 滕锦利王承辉韩永明刘正伟杨一凡
- 关键词:安塞油田特低渗透油藏最终采收率
- 黄陵区块油井热洗效果分析
- 2018年
- 随着近几年黄陵区块油井开发时间的延长,地层压力、温度开始下降,油气比、综合含水不断上升,原油含蜡量也开始不断上升,导致黄陵区块油井结蜡越来越严重,所以一直以来,油井的清蜡、防蜡工作始终是油田开发和生产管理的重中之重。针对黄陵区块油井结蜡严重的问题,项目部自主加工了电加热热洗装置,经过近一年的油井热洗,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油井结蜡及修井频次,在减少井筒结蜡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本文就黄陵区块的热洗工艺进行分析,对其热洗的参数进行评价,找出适合黄陵区块合理的热洗参数。
- 赵艳春梁冬辛大鹏刘正伟张恒程
- 关键词:含蜡量清防蜡热洗
-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晚三叠世沉降与沉积中心研究被引量:42
- 2008年
- 从古地貌恢复的角度出发,依据残留厚度和补偿厚度印模法原理,恢复了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早期古地层厚度,从而确定了沉降中心;选取粒度矩法平均值这一参数,对同井位同层位的粒度值求平均值,将所得值投放平面图,获得粒度均值平面等值线图,湖盆中细粒碎屑物质的聚集区反映了古水流的汇合区,指示沉积中心。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早期沉降中心位于马家滩-白豹-宜君一线,西南部镇原-崇信一线存在局部沉降区,盆地的地层厚度变化较大,说明晚三叠世差异沉降作用明显;而沉积中心主要位于正宁-合水-姬塬-吴起-志丹-太白-黄陵-黄龙一线围成的区域,由西北向东南延展,并以北西-南东为轴向两侧迁移,长10至长7沉积期湖岸线的变化,反映了受构造沉降速率控制,湖盆的沉积中心不断扩大,长7沉积期湖盆面积最大。
- 曹红霞李文厚陈全红肖丽王立社卜军刘正伟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晚三叠世沉降中心
- 页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现状、瓶颈及对策
- 2024年
- 介绍了页岩油的储量分布、成因及赋存机理,详细概述了页岩油早期勘探、储层改造及后期提采等不同阶段的开发现状。在此基础上,着重综述了当前国内外页岩油藏提高采收率主体技术的应用现状及进展,深入分析了不同页岩油提采技术的优势与不足,同时给出了针对理论认识、技术及经济壁垒的相应策略,最后从不同角度入手,展望了今后页岩EOR的发展前景。
- 刘正伟余常燕余琦昌梁云王勇
- 关键词:页岩油蒸汽驱
- 不同流动单元微观渗流特征研究--以华池油田长3油藏华152块为例被引量:25
- 2008年
- 利用不同流动单元的真实砂岩微观孔隙模型,进行了不同流动单元微观渗流特征的试验研究,为提高油层开采效果提供科学依据。鄂尔多斯盆地华池油田华152块长3储层流动单元可分为A,B,C 3类,存储性能和渗透性能由好到差依次为A,B,C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流动单元的微观渗流特征有着明显的不同,体现在流体进入次序、流体驱替方式和剩余油类型上的不同。流体总是优先进入A类流动单元,其次进入B类流动单元,C类流动单元流体进入困难,在水驱油时,注入水无法进入C类流动单元;流体驱替方式不同,A类流动单元油驱水为非活塞式,而B类和C类流动单元油驱水均为活塞式;水驱油之后剩余油类型不同,A类流动单元主要为小绕流形成的小簇状油块和厚膜状残余油,而B类流动单元主要为大绕流形成的大簇状油块和珠状、滴状残余油。不同流动单元孔隙结构和润湿性的差别是造成各流动单元不同特征的主要原因。实验研究还表明,研究区C类和B类流动单元是剩余油的主要富集区,应加大挖潜力度。
- 朱玉双柳益群赵继勇党永潮毕义君郭兵刘正伟
- 关键词:渗流特征剩余油分布华池油田鄂尔多斯盆地
- 安塞地区长10_1相对高渗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 2012年
- 安塞地区长101物性变化大,高渗带高产,低渗带不出油,勘探风险大.为了更好的认识长101油层,引入了相对高渗储层的概念.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粒度、图像、X衍射、物性、压汞等多种分析手段,研究了安塞地区长101相对高渗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特征及孔隙结构特征,并分析出形成相对高渗储层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安塞地区长101相对高渗储层为中粗粒-中粒含浊沸石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较高,胶结物主要为绿泥石胶结,成岩作用主要表现为次生溶蚀,储集层主要为浊沸石溶蚀孔、长石溶蚀孔及残余粒间孔;相对高渗储层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储层的沉积相、胶结物、成岩作用、裂缝及构造作用.
- 王新锋刘正伟刘新菊刘晓锋张龙曹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