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疾病26例临床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腹腔镜下行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治疗子宫良性疾病共26例,其中子宫肌瘤11例和子宫腺肌病12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药物治疗无效3例。测定手术前后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_2)的水平。结果:26例患者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159.00±38.50)min,平均失血量为(152.00±16.50)ml,随诊1~6个月,26例患者症状均完全缓解。B超提示子宫形态较正常子宫略小。无1例手术并发症,手术前后FSH、LH和E_2差异无显著性;所有患者未出现围绝经期症状。结论:采用腹腔镜下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疾病临床效果满意,且保留了子宫形态,维持了盆底的完整性。该术式对卵巢激素水平无影响。 彭凤云 李桂林 付敏 沙小龙关键词:腹腔镜 子宫良性疾病 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后血清学相关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术后血清CA125水平、EMAb阳性率及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对2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测定手术前后血癌抗原(CA125)、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及性激素水平。结果术后患者血清CA125水平及EMAb阳性率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手术前后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出现围绝经期症状。结论该阻断术可降低血清CA125水平及EMAb阳性率、对性激素影响不大。 张克球 彭凤云 李桂林 付敏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 子宫动脉阻断术 腹腔镜 CA-125抗原 抗子宫内膜抗体 徐州地区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5年发生情况分析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 了解徐州地区连续5年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发生率的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1 900例宫颈活检患者有关资料,分年度、年龄分别计算宫颈低危病变(CINⅠ)、宫颈高危病变(CINⅡ、CINⅢ)和宫颈癌的发生率.结果 2006、2007、2008、2009、2010年宫颈低危病变发病率分别为0.70%、1.81%、4.15%、10.2%、14.8%,宫颈高危病变发病率分别为1.26%、3.85%、5.58%、8.05%、13.6%,宫颈癌发病率分别为1.60%、1.77%、2.35%、2.41%、2.62%.宫颈低危病变、高危病变的发病年龄峰值为20~40岁,宫颈癌的发病年龄峰值为30~50岁.结论 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病率上升并有年轻化趋势,宫颈癌发病率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宫颈癌发病率增长速度有所下降. 付敏 梁慧 秦晓静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 发病率 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巨大卵巢囊肿18例分析 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巨大卵巢囊肿的方法和可行性。方法:对18例巨大卵巢囊肿患者行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镜下行囊肿穿刺抽吸囊液,经11 mm Trocar切口将囊壁牵拉出腹腔外处理,根据病情行囊肿剥除术或附件切除术。结果:18例患者均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术中出血(50.3±10.2)ml,平均手术时间(51.3±12.3)min,术后平均住院日(3.4±1.6)天。结论:在严格选择病例的前提下进行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巨大卵巢囊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李桂林 彭凤云 付敏 周强关键词:腹腔镜 巨大卵巢囊肿 卵巢良性肿瘤 腹部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12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分析腹部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全切术的优势。方法 选择 12 8例 (研究组 )患者施行腹部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全切术 ,118例 (对照组 )采用纵切口传统子宫全切术 ,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热病率及术后恢复情况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结果 该术式安全、可靠 ,出血量少 ,损伤小 ,术后恢复快 ,并发症少且轻。结论 腹部横切口筋膜内子宫全切术优于纵切口传统术式 。 付敏关键词:子宫切除术 筋膜 腹部横切口 手术方式 高危型HPVDNA联合TCT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探索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单独或联合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9年3~8月在该院妇科及宫颈门诊接受宫颈病变筛选的妇女共2 340例,皆同时进行高危型HPV分型检测及TCT检测,对任何一项阳性皆行阴道镜多点活检,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结果:2 340例妇女中,HPV阳性519例,其中高危型452例,阳性率19.316%,病理结果符合率39.499%。其中HPV16㈩(165例,占36.504%)、58㈩(95例,占21.018%)、52㈩(65例,14.3%)、33㈩(57例,占12.68%)、68㈩(43例,占9.512%)。TCT检测中,异常涂片122例,阳性率5.213%,其中ASCUS93例,LSIL16例,HSIL12例,不典型腺细胞1例,病理符合率73.214%,其中高度以上病变符合率达91.667%。TCT及HPV同时阳性72例,病理结果符合率94.444%,其中HPV16㈩占31.25%。结论:联合使用HPV及TCT较单独应用TCT筛查明显提高了宫颈病变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性,可尽早发现病变,降低漏诊率。 梁慧 付敏 任玲 刘玉梅 王淑珍 毕书宁关键词: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 宫颈癌前病变 HPVDNA TCT检测 CT筛查 宫颈液基细胞学 腹腔镜下单极电消融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术后痛经缓解程度的分析 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单极电消融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缓解的疗效。方法 对2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单极电消融术,观察其痛经缓解情况,并将治疗前后痛经程度的各项指标根据慢性疼痛分级问卷法进行评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35%的患者术后第1个月痛经即消失;45%的患者术后3个月痛经消失;20%的患者术后随着月经周期的推移而逐渐缓解。平均观察4~8个月经周期,17例(85%)完全缓解,3例(15%)明显缓解,无部分缓解和无效病例。结论 腹腔镜下单极电消融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缓解明显。 彭凤云 李桂林 付敏 胡振兴关键词:腹腔镜 子宫腺肌病 痛经 重度子宫后位的腹腔镜手术治疗 2004年 付敏 李桂林 吴慧莹关键词:腹腔镜手术 子宫后位 腹腔镜下骶骨韧带切除术联合病灶电灼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骶骨韧带切除术联合病灶电灼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疗效。方法:对2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行腹腔镜下骶骨韧带切除术联合病灶电灼术治疗,对合并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和子宫腺肌瘤患者同时行囊肿剥除术和子宫腺肌瘤电消融术,盆腔局部病灶予以电灼,术后观察痛经程度。结果:16例(76.2%)痛经完全消失,4例(19.0%)痛经明显缓解,1例(4.8%)痛经部分缓解。术后疼痛评分、分级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腹腔镜下骶骨韧带切除术联合病灶电灼术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新方法,治疗痛经效果显著。 彭凤云 李桂林 付敏关键词:腹腔镜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 腹腔镜下单极电消融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术后性激素水平的变化 2006年 彭凤云 付敏 李桂林关键词:腹腔镜检查 导管消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