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长安
- 作品数:45 被引量:63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民国初年联省自治运动的政治困境与民主发展
- 2013年
- 联省自治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唯一一次把联邦制理论付诸实践的政治运动。运动的目标是希望以美国等典型联邦制国家为参照物,把中国政治体制从中央集权制转换为联邦共和制,以实现完成国家统一和建设民主政治的双重使命。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联省自治运动始终面临其无法克服的政治困境,最后以失败而结束。但是,联省自治运动的推行又是清末以来地方自治建设的最高峰,它对于破除军阀专权、弘扬法治和实现公民政治参与做出了有益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中国的民主发展。
- 龙长安
- 关键词:联邦制联省自治地方自治民主发展
- 清末地方自治与民权保障被引量:2
- 2006年
- 中国古代社会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地方自治,在从传统到现代社会的转型变迁中,地方自治作为一种推行宪政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而被纳入国人的视野。在清末立宪过程中,以省谘议局和地方各级议事会等机构的建设为标志,普通民众开始真正参与政治生活,文本意义上的民权开始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得到保障,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重要的起点。
- 龙长安
- 关键词:地方自治政治参与宪政
- 两种自由概念与宪政被引量:1
- 2003年
- 关于自由长久以来有着许许多多的解说,当代自由主义思想家柏林关于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两种自由概念的提出,无疑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分别回答了"谁治理我?"和"我被治理的程度如何?"这两个问题.①前者建立起民主政治,肯定政治权力来源于人民并必须受人民监督.后者则以个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为底线,对政治权力的范围作了限定.两种自由概念对立统一的关系对于宪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龙长安
- 关键词:宪政个人权利消极自由政治自由民主政府权力
- 李剑农联邦制思想述论
- 2007年
- 李剑农是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与政治学家,在近代联邦主义思潮中,是主力倡导成员。其通过创办政论性刊物,抨击中央集权思想,揭露和反对袁世凯和北洋军阀专制,宣传通过地方自治,建立联邦制的国家体制。最终希望实现保护人民自由,走向和平的建国之路。但由于军阀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他的联邦制理想最终成为泡影。
- 龙长安
- 关键词:联邦制地方自治宪政
- 统一《合同法》中的附随义务探讨被引量:2
- 2005年
- 附随义务的产生源于诚实信用原则对合同义务扩张,而它本身的发展又与判例学说密切相关,故而有一些需完善探讨的地方。对附随义务的含义、性质、具体形态及意义的认识,既能比较全面理解附随义务,也对把握诚实信用原则对合同法的贡献具有积极意义。
- 龙长安李虹燕
- 关键词:附随义务诚实信用原则《合同法》判例生源
- 安徽淮北城镇居民养老困境及对策探讨
- 2016年
- 安徽淮北市城镇居民面临的养老难题开始凸显,如空巢老人数量相对较多、养老经济负担沉重、老年生活质量低等。因此,要采取鼓励生育政策、完善社区居家养老、加大对养老困难家庭的扶助力度等措施,实现资源型城市有效摆脱养老困境。
- 龙长安苏蔚
- 试析《WTO协定》之反向通知规则被引量:1
- 2004年
- 反向通知是《WTO协定》所确立的独特制度 ,它既是透明度规则的具体实现方式之一 ,又是透明度原则极度强化的表现。这一规则使一成员方的某些法律、法规、政策得由其他成员公开。认真研究探讨反向通知规则的概念、类型、适用范围、通知对象、法律后果等问题 ,将有益于理论认识与现实实践。
- 龙长安黎昌贵许敏玉
- 关键词:法律后果
- 宪政维度中的清末官制改革探讨被引量:1
- 2007年
- 官制改革是清末立宪的重大基础性和首要性工作。在内外交困时刻,清末统治者初步接受西方宪政理念,运用权力分立学说,改进中央政治体制,颁布宪法大纲,建立责任内阁,成立临时议会性质的资政院和谘议局,实现制度层面的司法独立。彻底打破了传统的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格局。辛亥革命爆发,改革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但还是可以开展有益探索。
- 龙长安
- 关键词:官制改革宪政清末
- 民国初年《四川省宪法》述论
- 2015年
- 《四川省宪法》是四川省参与联省自治运动的产物,它是四川省内军人、士绅和知识分子在复杂战乱环境下共同合作的产物。四川省宪法与湖南、浙江和广东等省的省宪法相比较,有相类似的制度设计,但是也具有独特的内容,体现了制宪者的政治智慧。四川省宪法是联邦制理论在四川省的重要实践,它弘扬了民主法治精神。四川省宪的出台,虽反映了地方军阀冀望通过省宪法以求自保的立场,更反映了四川民众厌倦战争祈求和平的善良愿望。四川省宪法虽最终没有被付诸政治实践,但仍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 龙长安
- 关键词:民主政治联省自治
- 陈炯明、孙中山与广东省宪运动
- 2014年
- 在联省自治运动中,陈炯明、孙中山与广东省宪运动的命运十分密切。陈炯明主政广东时期,通过省议会,积极推动省宪运动,出台广东省宪法草案,使广东省成为当时最有能力深入推进省区自治的希望之地。但是,围绕着省区自治和国家统一方略,陈炯明与孙中山产生严重分歧,导致广东省宪运动走向消亡。陈炯明与孙中山政治思想的对立,表征着两种中国政治发展模式不可避免的冲突。陈炯明政治主张的最终失败,意味着作为渐进调和的省宪自治运动模式无法回应时代需要,而集权政治模式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早期推进现代化的选择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中国政治发展由此实现从联邦主义到中央集权主义的转型。
- 龙长安
- 关键词:陈炯明孙中山政治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