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力克

作品数:94 被引量:306H指数:8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哲学宗教
  • 24篇历史地理
  • 21篇政治法律
  • 8篇文化科学
  • 8篇文学
  • 7篇经济管理
  • 7篇社会学

主题

  • 17篇启蒙
  • 16篇主义
  • 16篇文化
  • 13篇道德
  • 13篇文明
  • 10篇伦理
  • 7篇新文化
  • 7篇文化运动
  • 7篇民主
  • 6篇新文化运动
  • 6篇社会
  • 6篇激进主义
  • 5篇杜亚泉
  • 5篇自由主义
  • 5篇公民
  • 3篇政治
  • 3篇知识
  • 3篇知识分子
  • 3篇知识精英
  • 3篇中国文化

机构

  • 87篇浙江大学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常州大学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浙江省社会科...

作者

  • 91篇高力克
  • 1篇徐岱
  • 1篇罗豪
  • 1篇龙长安
  • 1篇张静如
  • 1篇顾霞
  • 1篇苏光恩
  • 1篇张领
  • 1篇唐玉
  • 1篇杨琳
  • 1篇李淑洁
  • 1篇张钢
  • 1篇赵健雄

传媒

  • 17篇浙江社会科学
  • 8篇华东师范大学...
  • 8篇学术月刊
  • 7篇浙江学刊
  • 6篇天津社会科学
  • 5篇观察与思考
  • 5篇浙江大学学报...
  • 3篇史学月刊
  • 3篇探索与争鸣
  • 2篇近代史研究
  • 2篇高等学校文科...
  • 2篇杭州师范大学...
  • 2篇政治思想史
  • 1篇开放时代
  • 1篇求是学刊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哲学研究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安徽史学
  • 1篇历史研究

年份

  • 4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7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尼采到马克思:鲁迅的思想转变被引量:2
2018年
鲁迅的尼采式"反启蒙的启蒙"的个人主义具有启蒙与反启蒙的两歧性以及"排众数"与"觉民众"的内在紧张,其以"超人"为典范的"立人"理想难免带有浪漫主义审美乌托邦的虚渺。五四以后,从《娜拉走后怎样》起,鲁迅开始疏离尼采及其早年任个人、重精神的启蒙主义,并逐渐转向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与尼采的个人主义位于现代思想光谱的左右两极,作为19世纪资本主义文明的批判者,他们都提供了各自矫正与补救现代性的方案。鲁迅是一个启蒙者和现代性批判者,他批判"至偏而伪"的19世纪资本主义文明,而冀望于20世纪新文明。当鲁迅的尼采式个人主义幻灭,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提供了可替代的人类解放的新理想。
高力克
关键词:尼采启蒙
严复自由观之悖论被引量:6
2013年
严复自由思想的复杂性在于他既肯定自由之于人道的内在价值,又视其为国家富强的工具,而他对自由的历史性、工具性和价值中性的认识更显示了其自由思想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严复自由观之悖论与其说是群己(国家与个人)问题,毋宁说是共殊(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他发现了西方因自由而富强的秘密,但中国却难以复制英伦式的自由之路。为了拯救内忧外患的祖国,严复不得不搁置个人自由的目标,转而追求国群自由。"永恒的真理都是悖论性的",严复的自由观也许正因其悖论而具有独特的思想魅力。
高力克
关键词:富强悖论
商业时代的自由政治——论亚当·斯密的政治理论被引量:2
2013年
政治经济学是苏格兰启蒙运动政治学之最富特色的理论,斯密对于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居功至伟,他以经济自由扩展了洛克的政治自由的主题。斯密一改霍布斯、洛克的契约论传统,转而以历史演化论的观点,将财产权归为政府起源的原因,并提出了权威产生的"权能原则"和"实利原则"。斯密的政府理论崇尚经济自由原则,将政府职能归为公共秩序、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主张以"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自由市场,反对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过程。斯密从政体史的视域考察自由的兴衰,阐释了以共和政治、奴隶制为基础的古代政治自由和以法治为基础的现代个人自由。斯密认为,自由的保障来自封建制度中议会、法律等独立的多元权力对王权的限制,这种多元权力的分立制衡,正是英国宪制的精髓所在。斯密的政治理论,对古典自由主义政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力克
关键词:政治政府
启蒙者与爱国者:五四知识分子的认同问题被引量:14
2006年
五四知识分子在启蒙思想的框架中处理自我认同和民族认同问题,他们所信奉的公民爱国主义,以民主主义诠释民族主义,以民族的政治认同代替民族的前政治的族裔和文化认同。这种建基于民主公民国家的公民爱国主义,表达了民国初年启蒙知识分子的一种新型的民族主义理念。同时,五四知识分子都是世界主义的信奉者,他们追求人道主义和世界大同的启蒙理想。五四后,陈独秀等启蒙知识领袖并没有转变为民族主义者,他们即使疏离了个人主义,也没放弃人道主义和世界主义理想。而五四的世界主义也是启蒙知识分子转而接受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媒介。
高力克
关键词:五四运动知识分子启蒙爱国者民主主义世界主义
正义伦理学的兴起与古今伦理转型——以休谟、斯密的正义论为视角被引量:5
2012年
在休谟的道德哲学中,"正义"居于引人注目的中心位置。他把道德分为"社会的道德"与"自然的道德"两类,"正义"是社会道德的基石,仁慈、同情、慷慨等则属于自然的道德。对于休谟来说,正义是财产权的伦理基础,有了正义才有财产权。而且,正义还是政府之合法性的基础。斯密进一步发展了休谟关于"正义"与其他美德之分的思想,他将"善"与"正义"归为两种不同层次的道德。"善"(应当)是美德,是高尚品德;"正义"(必须)则是规则,是底线伦理,它与法律同源同理。斯密揭示了"正义"的特性如强制性、消极道德、底线伦理等,并阐明了"正义"作为社会伦理之基础和人类联合之卫士的重要伦理意义,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道德正义理论。休谟和斯密之正义伦理学的兴起,是苏格兰启蒙运动道德哲学的重要成果,它表征着欧洲伦理学从至善论到正义论、从扬善抑恶到正义优先的转变,预示着古今伦理转型的趋势。古今伦理转型的实质,是特殊主义的共同体伦理向普遍主义的社会伦理的转型。休谟和斯密正义伦理学的意义,在于其表征着以正义为基础的普遍主义规则伦理的兴起。
高力克
关键词:休谟正义
文化反思与现代性——梁漱溟与经典学家的道德对话被引量:2
2021年
梁漱溟学说之于中西社会思想的辨析不失为一个可贵的视界。譬如,其于中西文化的解读,现代性困境的思索,中西社会构造的质义等。梁氏认为,西方文化走的是向外求索的路向,中国传统文化走的是向内调适的路向。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中国面临的困局源于文化不适导致的道德崩溃,中西社会构造有着团体精神与人伦质性的歧异。这些思想与经典社会学家如韦伯、涂尔干、费孝通等有着奇妙的衍通,可称得上近现代中西社会思想史交相辉映的奇观,对于理解文明的现代性富有启迪意义。
杨朝高力克
关键词:文化道德社会思想
胡适的新信仰与中国人文宗教被引量:3
2002年
人文宗教是中国宗教独异于世界诸大宗教的基本特点。儒教即一种以人文世界和伦理道德为信仰中心的人文宗教 ,或一种以圣贤为中心形象的哲人宗教。三不朽论代表了中国圣贤型人文宗教的精神传统。胡适的社会不朽论新信仰 ,对三不朽论作了社会转化的现代阐释 ,旨在使其适应后儒教时代的现代公民社会。胡适的新信仰可谓中国思想传统之现代转化的一个典型案例。
高力克
关键词:人文宗教
哈耶克的道德进化论与中国当代道德转型问题被引量:4
2004年
哈耶克认为,古往今来人类的道德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小社群道德和大社会道德。与目的优先、特殊主义的传统小社群道德不同,市场秩序的道德是一种规则优先、普遍主义的大社会道德,它主要由一些抽象性、否定性、互惠性的行为规则所组成。哈耶克的道德进化论揭示了市场秩序的道德原理和人类道德演化的趋势,它对于中国道德转型问题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高力克
关键词:哈耶克社会伦理道德社会秩序
斯密与严复:苏格兰启蒙运动在中国被引量:1
2014年
斯密与严复是苏格兰启蒙运动和中国启蒙运动的思想代表。严复译《国富论》,将斯密思想引入中国。他对斯密的同情说、开明利己主义、自由贸易、自由放任主义等理论的译介,使其启蒙理论具有鲜明的苏格兰启蒙色彩。严复移植了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理论,但二氏的问题意识与思想旨趣不无差异:斯密的自由主义以个人为本位,关注自由与富裕繁荣的关系;严复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则以国族为本位,其更关注自由与国家富强的关系。启蒙,在欧洲是"人"的启蒙,它以弘扬人的主体性和追求人的解放为宗旨;在中国则是"中国人"的启蒙,其首要目标是追求国族富强,人的解放则为依附于富强的次目标,它往往被赋予工具性的意义。如果说苏格兰启蒙理论是"自由的哲学",那么,中国启蒙理论则是"富强的哲学",严复的启蒙主义则为"富强的哲学"的典型代表。欧洲的人文启蒙与中国的救亡式启蒙,相映成趣。
高力克
关键词:苏格兰启蒙运动富强
思想的复调:重思中国现代思潮中的“文明”与“文化”被引量:3
2021年
在近代中国观念史上,五四以后"文化"话语兴起,但它并未取代近代主流思潮中的"文明"话语。德国式的以"文化"反对"文明"的思想战,并没有在中国发生。中国的现代化是现代文明与中国文化的融合,"文明"与"文化"是构成中国现代性的两大元素。清末民初,对"文明"的追寻是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旋律。五四以后思想界"文化"主题的浮现,表征着观念史上"文明"与"文化"话语语义融合的趋势。清末民初"文明"变革的主调由此演变为"文明—文化"的复调,形成"变革"与"认同"的协奏曲。
高力克
关键词:文明文化话语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