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冬平
- 作品数:5 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两种仪器测量近视患者角膜地形图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对比OrbscanⅡ和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近视患者角膜地形图的差异。方法分别使用OrbscanⅡ和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119例近视患者角膜地形图,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OrbscanⅡ和Pentacam测得CCT平均值分别为(515.67±36.06)μm、(539.67±31.41)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bscanⅡ测得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前后表面高度和瞳孔直径均显著高于Penta-cam;两种仪器测得角膜散光和前房深度无差异。结论两种仪器测得角膜地形图存在一定差异,在临床工作中不能将二者测量结果简单替代。
- 王虎杰栗静刘磊李新宇黎冬平王恒
- 关键词:角膜地形图
- 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术后早期眼前节形态的变化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我们应用眼前节全景分析仪(Pentacam)测量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手术前后前节形态指标,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方法:选取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人术治疗的高度近视患者48例90眼,术后随访6mo。Pentacam眼前节全景分析仪测量各时间点的中央前房深度(ACD)、3:00位前房角(ICA)、角膜像差(CA)、角膜曲率(K)和角膜厚度(CCT)等指标。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描述术前术后各指标的分布特征,采用配对t检验对各指标进行手术前后的差异性比较。结果:所有观察指标各时间点均呈正态分布。ACD、3:00位ICA较术前降低(P<0.05)。CA中,总像差(CTA)及低阶像差(CLOA)较术前无统计差异(P>0.05),高阶像差(CHOA)则较术前有所增加(P<0.05);K略有减小(P<0.05)。CCT较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术后有统计学意义变化的指标,均在术后1mo时即达到稳定状态。结论:应用眼前节全景分析仪(Pentacam)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眼前节形态的变化主要有ICA变窄,ACD变小,CHOA增加,K减小,尚在安全范围内,6mo随访中各值均保持稳定,未出现并发症,但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 黎冬平刘磊李新宇栗静王虎杰杨硕
- 关键词: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高度近视
- LASEK治疗白内障摘除联合IOL植入术后屈光不正的观察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屈光不正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屈光不正的42例49眼施行LASEK,术后随访6mo以上,记录角膜地形图、视力、屈光度数、角膜haze等情况。结果:术后6mo裸眼视力≥1.0者32眼(65.3%),≥0.8者42眼(85.7%)。球镜度数±1.0D内者为45眼(91.8%),±0.5D内者为34眼(69.4%)。柱镜度数±1.0D内者43眼(87.8%),±0.5D内者为31眼(63.3%)。术后6mo0.5级haze4眼(8.2%),其余均为0级,无继发性圆锥角膜、继发性青光眼、切削偏中心等并发症。结论:LASEK治疗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屈光不正屈光不正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 李新宇刘磊黎冬平李贵刚胡军
-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屈光不正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术后早期临床疗效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拟定的入选标准选取行ICL植入术治疗的高度近视患者48例90眼,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术前、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裸眼视力、等效球镜度、低对比度视力、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使用SPSS 19.0软件描述术前术后各指标的分布特征,采用非参数检验对裸眼视力进行手术前后的差异性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对其余各指标进行手术前后的差异性比较。结果 90眼均成功植入ICL。全部患者在随访期中,裸眼视力均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52.2%的眼数超出一行及以上;等效球镜度维持在±1.0 D;低对比度视力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为-0.43±0.20、-0.47±0.21、-0.45±0.18,较术前矫正屈光不正后测得值有所提高(P<0.05),眼压无明显变化(P>0.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术前减少(P<0.05)。对于术后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除低对比度视力在术后3个月达稳定水平外,其余指标均在术后1个月时即达到稳定状态。91.7%的患者对ICL植入术早期效果表示满意,全部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在术后早期随访中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 黎冬平刘磊栗静王虎杰
- 关键词: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高度近视
- 兔全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模型的构建和鉴定被引量:3
- 2013年
- 背景角膜缘干细胞缺乏(LSCD)可导致各种眼表功能异常,严重的LSCD会导致角膜结膜化、慢性炎症、持续的角膜上皮缺失、角膜混浊和伴发的长期视力丧失。目的研究成功构建兔全LSCD模型的适宜方法和最佳时间,观察造模后各时间点模型眼角膜的病理结构改变。方法选择3~5月龄健康日本大耳白兔20只,用手术刀切除左眼360。角膜缘内1mm、角膜缘外2mm的角膜缘上皮组织和剩余的全部中央角膜上皮组织和浅层基质,切除组织厚度为100~150μm。分别在术后2~5周行裂隙灯检查,以角膜混浊、角膜新生血管情况和上皮荧光素钠染色情况为观察指标,按照国际通用LSCD模型评分标准对模型眼进行评分。分别于术后2、3、4、5周获取模型眼的角膜组织标本,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观察角膜组织结构和杯状细胞的改变,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角蛋白3(CK3)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手术后不同时间点造模成功率的差异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术后第2、3、4、5周时的模型成功率分别为12.5%、62.5%、81.3%和87.5%,术后第3周造模成功率明显高于第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第3周与第4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5),第3周与第5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第4周与第5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0)。造模成功的平均时间为(3.21±0.80)周。造模成功的标准为模型眼角膜明显混浊,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和荧光素钠染色阳性。模型眼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角膜基质水肿,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形成。过碘酸希夫染色发现,仅在造模后第5周的角膜组织中发现杯状细胞。各时间点造模成功模型眼角膜组织中均未见到CK3阳性表达。结论用手术切除角膜缘及全部中央角膜上皮的方法可以成功�
- 柯红琴刘磊栗静王虎杰黎冬平
- 关键词:角膜缘干细胞缺乏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