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黎健伟

作品数:48 被引量:297H指数:9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皮瓣
  • 13篇缺损
  • 10篇关节
  • 9篇三维重建
  • 9篇外科
  • 8篇软骨
  • 7篇软骨缺损
  • 7篇骨缺损
  • 7篇骨折
  • 7篇穿支
  • 6篇支皮瓣
  • 6篇软组织
  • 6篇组织缺损
  • 6篇干细胞
  • 6篇穿支皮瓣
  • 5篇软组织缺损
  • 5篇数字化
  • 5篇前外
  • 5篇足踝
  • 5篇足踝部

机构

  • 45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成都军区昆明...
  • 2篇广州市儿童医...
  • 2篇南华大学
  • 1篇井冈山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厦门市第三医...
  • 1篇北京电力医院
  • 1篇解放军第89...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解放军第二六...
  • 1篇深圳市南山区...
  • 1篇安阳市人民医...
  • 1篇南方科技大学

作者

  • 48篇黎健伟
  • 23篇金丹
  • 20篇裴国献
  • 19篇余斌
  • 13篇胡稷杰
  • 12篇任高宏
  • 11篇王钢
  • 11篇魏宽海
  • 9篇豆勇刚
  • 8篇张元智
  • 7篇张晓强
  • 7篇杜浩
  • 6篇梁双武
  • 6篇吴涛
  • 5篇李旭
  • 5篇江汕
  • 4篇任义军
  • 4篇陈炅昊
  • 3篇赵辉
  • 3篇覃承诃

传媒

  • 17篇中华创伤骨科...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2012中华...
  • 3篇第七届全国创...
  • 2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8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11篇2009
  • 7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数字化组织瓣的虚拟解剖学测量及其临床初步应用
目的应用虚拟可视技术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组织瓣三维重建,并指导腓肠肌皮瓣和髂骨瓣的手术设计和手术操作。方法①取新鲜捐献尸体2具,采用改良的明胶-氧化铅灌注术经腹主动脉灌注,灌注后对肢体行连续螺旋CT扫描。②健康志愿者6人(男...
黎健伟金丹任义军魏宽海张元智裴国献
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提高β-磷酸三钙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
2014年
背景:前期实验自行研发了一种可进行成骨及成软骨双向诱导分化的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目的:探索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的力学刺激能否提高组织工程骨软骨修复山羊膝关节缺损的效果。方法:取青山羊12只,制作双侧后肢股骨内髁骨软骨缺损,随机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缺损处均植入在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中进行成软骨、成骨诱导2周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β-磷酸三钙复合体,不同的是实验组将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置于磁力搅拌仪上给予力学刺激,对照组未给予力学刺激;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置。植入后12,24周进行大体观察,Masson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组织学评分。结果与结论: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有新生软骨与骨组织生成,实验组修复骨缺损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空白对照组无新生软骨生成。表明通过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体外培养阶段的力学刺激,可以改善以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β-磷酸三钙为支架的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物对膝关节缺损的修复效果。
黎健伟赵辉张晓强王磊夏立恒金丹王钢余斌
关键词:生物材料Β-磷酸三钙骨软骨
三种人体数据集的腓骨瓣三维可视化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三种人体数据集的腓骨瓣三维可视化应用。方法①健康自愿者2人,经肘静脉注射造影剂,使用64排多层螺旋CT进行双下肢扫描,观察腓动脉及其分支分布及彼此间的吻合情况,将下肢二维灰度.DICOM格式图像以三维体数据的形式输入计算机,应用Amira4.1软件对腓动脉及腓骨的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并立体显示。②取新鲜捐献尸体1具,采用改良的明胶-氧化铅灌注术经腹主动脉灌注,灌注后对双下肢行连续螺旋CT扫描,观察腓动脉及其分支的分布情况。利用Amira4.1软件对腓动脉及其分支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并立体显示。③应用“虚拟中国人”(VCH)男性3号数据集,在薄层断面图像上观察小腿主要解剖结构,应用Amira4.1软件对小腿主要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并立体显示。结果运用Amira4.1图像处理软件,在三维表面重建的图像中可清晰地观察到外科腓骨瓣各解剖结构的形态,特别是腓动脉的分支情况和体表的投影得到很好的显示。利用软件的Movie Maker模板创建电影文件,将其制作为电影,画面清晰流畅,可直观、立体地显示形态特征。结论三种数据集重建的图像可以提供正常腓骨瓣三维动态解剖,对腓骨瓣的临床试验、基础研究、临床训练和手术规划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豆勇刚余斌钟梅金丹黎健伟张元智裴国献
关键词:腓骨外科皮瓣三维重建
数字化重建技术在肱骨近端骨折临床分型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在肱骨近端骨折诊断治疗中的意义,以提高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诊疗水平。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5月,对25例肱骨近端骨折病人术前进行常规X线平片(平片),CT平扫及三维CT检查。将CT扫描数据以二维灰度DICOM格式输入计算机,应用Amira 4.1软件重建个性化虚拟骨折模型,将个性化三维构建模型与传统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骨折的分型上进行对照分析,以明确骨折的分型分类。根据不同类型的肱骨近端骨折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手术治疗方法,术后对25例患者进行随访(8~35个月,平均21个月),随访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25例肱骨近端骨折中,X线平片可明确骨折诊断及分型的为15例;CT平扫可明确骨折诊断及分型的为20例;三维CT可明确诊断及分型的为22例;个性化三维重建模型可明确诊断及分型的为25例。针对不同骨折类型,采用个性化手术治疗。术后患者肱骨骨折普遍于6个月后愈合,依据constant-murley评分,临床评分为70~100分,平均为88分。结论术前利用CT数据源进行病人肱骨近端骨折的个性化三维构建,可直观、清晰地显示出复杂骨折的全部细节,能找出骨折小碎块的来源,有助于确定骨折分型。术前行个性化骨折三维重建,可弥补CT平扫与三维CT检查之间成像的不足,更精确骨折的诊断分型,便于临床医生在术前选择适当、合理的治疗方案、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法,以提高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诊疗水平。
唐芳根金丹黎健伟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三维重建
低温热塑材料支具治疗锤状指被引量:4
2008年
外伤性锤状指畸形为临床常见手部疾病,主要是手指伸肌腱I区断裂或撕脱引起的远侧指间(distal interphalangeal,DIP)关节不能伸直,外型呈屈曲畸形。如果早期处理不当,可造成远侧指间关节功能障碍,并影响手外观,因此在损伤早期,选择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法很重要。目前其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2004年7月至2007年7月,我科采用低温热塑材料管型支具保守治疗60例早期锤状指患者,疗效满意。
豆勇刚陈丽光黎健伟余斌
关键词:支具治疗热塑材料关节功能障碍保守治疗
不同浓度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山羊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体外研究
2009年
目的利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山羊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检测其最佳标记浓度、时间及细胞毒性,探讨其作为山羊BMSCs标记及示踪方法的可行性。方法抽取10个月龄健康中国青山羊骨髓,贴壁培养并鉴定。以浓度分别为5、10、15和20μmol/L的BrdU标记第4代细胞,分别记为A、B、C、D组;未用BrdU标记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E组)。分别标记12、24、48和72h后,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标记阳性率,锥虫蓝拒染法检测标记后细胞存活率。结果原代及传代培养的山羊BMSCs形态主要为梭形,经诱导后能向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分化。标记后,荧光显微镜下胞核呈绿色荧光。随着标记时间和浓度的增加,各实验组标记阳性率逐渐增高,于15μmlol/L孵育48h后,其标记率可达到(93.32±3.25)%,与15μmol/L孵育72h和20μmol/L孵育48、72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各组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空白对照组标记阳性率均为0。锥虫蓝拒染实验示各组细胞存活率均在90%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dU浓度为15μmol/L,标记时间为48h时,对山羊BMSCs可得到最佳的标记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张晓强李旭金丹黎健伟吴涛江汕裴国献
关键词:山羊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干细胞生物学标记
渐进性U型低温矫形器矫治胫骨环式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创伤性足下垂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观察自行研制的渐进性U型低温矫形器矫治创伤性足下垂畸形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5月35例胫骨行环式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因伤创等因素并发足下垂畸形且应用自行研制的渐进性U型低温矫形器进行矫治的患者资料,男28例,女7例;年龄16~65岁,平均34.0岁;右侧16例,左侧19例.矫治前均有轻至中度的垂足畸形,佩戴渐进性U型低温矫形器进行矫治.通过比较足踝矫治前、矫治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背屈、跖屈、内翻、外翻的角度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矫治效果.结果 28患者术后获10 ~ 25个月(平均16.1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的背屈、跖屈、内翻、外翻的角度和VAS评分与矫治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的背屈、跖屈、外翻的角度和VAS评分与矫治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6个月的背屈、外翻的角度和VAS评分与矫治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患者因损伤严重、年龄、依从性差等因素矫治效果不明显.28例患者中均无出现压疮、血管神经损伤和严重的足下垂畸形并发症. 结论 自行研制的渐进性U型低温矫形器矫治胫骨环式外固定支架术后出现的足下垂畸形,是个安全、行之有效的方法.
豆勇刚黎健伟王博炜林庆荣覃承诃
关键词:矫形外科器材外固定器足下垂
陈旧性Lisfranc损伤的成因与治疗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分析陈旧性Lisfranc损伤的形成原因,探讨其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2004年8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20例陈旧性Lisfranc损伤患者,男16例,女4例;年龄21~49岁。术前均行CT三维重建,按照Myerson分型:Ⅰ型3例,Ⅱ型13例,Ⅲ型4例。17例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采用克氏针或螺钉固定,3例行关节融合术。术后按照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18例患者术后获6个月~4年(平均27个月)随访,2例失访。18例患者术后无内固定断裂、再骨折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按照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66~96分,平均85分;其中优3例,良12例,可3例,优良率为83.3%。疗效欠佳的主要表现为中足疼痛、活动度减少。结论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治疗不及时、方法选择有误等均可能造成陈旧性Lisfranc损伤。解剖复位、牢固内固定、重建足弓、恢复维持足部内外侧纵弓及横弓解剖形态是治疗的关键。
金丹黎健伟余斌相大勇秦煜裴国献
关键词:足损伤足关节
脱蛋白骨复合纤维蛋白胶构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体外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探讨复合纤维蛋白胶的脱蛋白骨与单纯脱蛋白骨作为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支架材料的差异,为骨组织工程提供合适的复合支架材料。[方法]实验组使用复合纤维蛋白胶的脱蛋白骨与MSCs复合培养,对照组用单纯脱蛋白骨与MSCs复合培养,取不同时间点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观察、细胞DNA含量检测及钙结节染色比较两组细胞的情况。[结果]实验组骨髓基质干细胞在黏附能力与分泌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细胞DNA检测表明实验组细胞增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合纤维蛋白胶的脱蛋白骨比单纯脱蛋白骨更适合细胞生长,可作为MSCs的载体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构建。
缪旭东裴国献黎健伟程文俊陆海波
关键词:脱蛋白骨纤维蛋白胶骨组织工程
数字化技术设计腰椎椎弓根固定定位导航模板被引量:25
2008年
目的利用数字化技术为椎弓根固定定位提供一种精确匹配的方法。方法选择正常成人腰椎CT连续断层扫描数据集,将断层扫描数据导入Amira3.1软件,三维重建L2椎体数字解剖模型,然后将三维重建模型导入Imageware10.0软件,确定椎弓根位置,获取椎弓根点云轮廓,确定通道最大安全区、方向轴,设计钉道,提取椎体后部部分表面形态解剖结构及钉道模型,最后导入Rapid-Form2004软件,建立与模型形态一致的定位导航模板。结果通过数字化重建技术得到了腰椎个体化导航模板的制作方法,重建的导航模板有较好的匹配性。结论利用数字化技术重建的导航模板为腰椎椎弓根的定位、定向固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张元智李严兵陆声秦煜金丹黎健伟陈炅昊裴国献
关键词:数字化三维重建腰椎导航模板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