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来明

作品数:39 被引量:290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领域

  • 27篇农业科学
  • 5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0篇土壤
  • 7篇影响因素
  • 6篇地下水
  • 6篇水分
  • 6篇土地利用
  • 5篇沙地
  • 5篇土壤质地
  • 5篇流域
  • 5篇不同土地利用
  • 4篇亚热带
  • 4篇植被
  • 4篇同位素
  • 4篇土地利用方式
  • 4篇土壤发生
  • 4篇土壤水
  • 4篇土壤酸化
  • 4篇扁桃
  • 4篇柄扁桃
  • 4篇不同土地利用...
  • 4篇长柄扁桃

机构

  • 39篇中国科学院
  • 28篇中国科学院大...
  • 14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内江师范学院
  • 4篇遵义师范学院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邢台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生态环境部南...

作者

  • 39篇黄来明
  • 22篇邵明安
  • 12篇贾小旭
  • 10篇张甘霖
  • 6篇杨金玲
  • 2篇韩光中
  • 2篇陈留美
  • 2篇杨帆
  • 2篇杨飞
  • 1篇朱元骏
  • 1篇赵玉国
  • 1篇贾玉华
  • 1篇陈翠柏
  • 1篇刘峰
  • 1篇李德成
  • 1篇李山泉
  • 1篇杨仁敏
  • 1篇乔江波

传媒

  • 13篇土壤学报
  • 4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土壤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土壤通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3篇2023
  • 8篇2022
  • 8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古日乃湖盆沉积物发育土壤盐分与碳酸钙积累机制被引量:1
2022年
干旱区湖泊是维持生态脆弱区环境平衡的重要载体,随着环境变化和人类对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我国干旱区湖泊日渐萎缩、干涸直至消失。湖泊干涸过程中,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风积物不断加积,土壤演化过程随之发生变化,但关于湖泊沉积物发育土壤演化特征的研究十分匮乏。本研究结合土壤发生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分析了古日乃湖盆沉积物发育土壤的盐分与碳酸钙积累特征与机制。结果表明:盐分积累是古日乃湖盆土壤形成的主要特征,盐化土壤表层水溶性盐含量、Na^(+)浓度和钠吸附比分别为13.15~650.50 g·kg^(-1)、186.9~12114.7 mmol·L^(-1)、22.3~890.5(mmol·L^(-1))^(1/2),土壤具有高含盐量、高Na^(+)浓度与高钠吸附比,表现出强度盐化特征。古日乃湖盆干涸,土壤积盐过程由现代盐化向残积盐化演化,盐分类型由氯化物型、氯化物-硫酸盐型向硫酸盐-氯化物型、硫酸盐型转变。借助于与Ca地球化学行为相似的Sr同位素组成分析,表明土壤碳酸钙以次生碳酸钙为主,其占比超过碳酸钙总量的80%;土壤碳酸钙主要来源于母质和地下水,地下水持续供给Ca^(2+)是碳酸钙强度积累形成钙磐的基础。古日乃湖盆土壤盐分与碳酸钙积累特征可为评估环境变化背景下土壤的形成与演变,并为预测我国内陆河尾闾湖地区土壤与生态环境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杨帆杨帆杨飞黄来明韩光中张甘霖
关键词:盐渍化地下水
基于^(31)P NMR的自然成土过程中有机磷组分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3年
土壤有机磷(P_(o))是土壤中重要的磷库,其形态、含量与生物有效性随成土过程而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土壤磷素供应、养分平衡及生态系统生产力。然而,与土壤无机磷(P_(i))相比,以往的研究对P_(o)的重视不够,这主要是由于土壤中P_(o)的提取、分析和鉴定方法难于P_(i)。近年来,随着液相^(31)P核磁共振(^(31) P NMR)波谱技术在土壤学领域的应用,为定量分析土壤P_(o)组分及含量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同时为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演化过程中不同形态P_(o)的转化特征奠定了基础。本文主要总结了土壤P_(o)的种类和性质,介绍了液相^(31)P NMR分析土壤P_(o)的原理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综述了自然成土过程中不同形态P_(o)的转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指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关键科学问题:包括量化成土过程中不同形态P_(o)转化速率、途径与环境阈值,阐明不同发育阶段土壤P_(o)与C、N等养分之间的耦合关系及其固释机理,构建不同类型土壤P_(o)演化模型。回答上述问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地球关键带磷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为不同发育阶段土壤养分管理与调控及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罗原骏黄来明袁大刚
关键词:有机磷组分养分管理
毛乌素沙地圪丑沟小流域沙柳水分利用来源研究被引量:8
2021年
为探究毛乌素沙地典型治沙植物根系吸水来源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测定毛乌素沙地圪丑沟小流域沙柳(Salix psammophila)(18~20年)木质部水及其各种潜在水源(降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δD和δ^(18) O),利用多元线性混合模型(IsoSource)研究沙柳水分来源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监测期间(6-11月)沙柳木质部水、降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δD值变化范围分别为-82.41‰~-52.91‰,-144.81‰~-6.60‰,-96.94‰~-42.65‰和-86.42‰~-71.82‰,δ^(18) O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0.77‰~-7.29‰,-18.86‰~-2.07‰,-12.85‰~-0.79‰和-10.86‰~-9.74‰。雨季(7-9月)降雨量和土壤含水量分别高于旱季(6,10,11月)24.80~90.10 mm和0.95%~1.84%,但6-9月地下水位却低于10-11月2~7 cm。沙柳根系在旱季6月主要利用深层土壤水(>200 cm)(33.70%)和地下水(26.20%),雨季(7-9月)逐渐转变为以吸收浅层土壤水(<200 cm)为主(50.70%~54.00%),10-11月由于气温降低、降水减少及沙柳生命活动减弱,浅层土壤水(<200 cm)对沙柳根系吸水的贡献高于雨季(7-9月)35.20%~40.00%,而地下水对沙柳根系吸水的贡献显著降低(<5.00%)。因此,沙柳根系对于毛乌素沙地季节性干旱具有较强的适应和调节能力,其吸水来源随降雨量、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位季节波动而变化。
李荣磊黄来明裴艳武邵明安邵明安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稳定同位素植被恢复
水耕人为土磁性矿物的生成转化机制研究回顾与展望被引量:7
2017年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为活动对土壤的影响越来越深刻,需加强对"人为作用"的研究以便解释现代土壤磁性的过程和变化。水耕人为土在发育过程中人为作用的方式多种多样,明确其磁性矿物的生成和转化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理解人为活动对现代土壤磁性的作用。但目前水耕人为土磁学研究还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已有研究结果有待深入梳理。本文对已有的相关研究报道,包括水耕人为土磁性参数的演变特征、磁性矿物的生成转化机制以及对成土因素的响应等进行综合评述。最后,对当前研究的不足和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并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有助于环境磁学的发展。
韩光中黄来明李山泉陈留美
关键词:水耕人为土磁性矿物土壤发生成土因素
一种基于黄土厚度预测土壤碳水储量的估算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黄土厚度预测土壤碳水储量的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测量区内土地按照土壤类型划分种类并划分区域,获取不同区域的总面积Mi;并对不同种类的土壤厚度进行预测得到Di,通过Di×Mi得到区...
黄来明贾小旭邵明安
土壤风化速率测定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6年
明确土壤风化过程、速率及其影响因素是理解土壤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与反馈的基础,可为预测土壤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及其在自然和人为作用下的演变趋势、实现土壤资源有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回顾土壤风化速率不同测定方法(实验室模拟研究、模型理论计算、同位素比值、元素损耗和元素输入输出平衡法)及其影响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时间和人为活动)研究所取得的进展,针对当前土壤资源退化严重的现状,提出了土壤风化研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未来土壤风化研究应重点关注变化中的自然条件和强烈的人为干扰下土壤风化的关键过程、速率及其环境阈值,包括建立风化速率不同测定方法所得结果之间的定量转换关系、揭示风化速率多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协同效应、模拟和预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土壤风化速率的演变趋势,以期为土壤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应对全球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黄来明邵明安贾小旭张甘霖
关键词:同位素
不同利用方式下亚热带花岗岩流域元素收支平衡及其对土壤酸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选取亚热带花岗岩区不同利用方式下的3个相邻小流域(F:100%森林;FA1:82%森林+18%农田;FA2:76%森林+24%农田),通过定期监测与分析雨水和径流水的元素组成,获得了流域尺度元素的降水输入与径流输出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元素收支平衡及其对土壤酸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雨水中离子输入总量为181.74 kg/(hm^2·a),夏季输入量约占全年输入量的45%,Ca^(2+)、Na^+和NH_4^+约占阳离子输入总量的80%,SO_4^(2–)和NO_3~–约占阴离子输入总量的74%。F、FA1和FA2流域径流水中离子输出总量分别为236.81,153.17和243.36 kg/(hm^2·a),夏季输出量约占全年输出量的39%~47%,Ca^(2+)和Na^+约占阳离子输出总量的81%~86%,SO_4^(2–)和NO_3~–约占阴离子输出总量的65%~70%。降水和径流水的元素收支平衡表明,F、FA1和FA2流域中SO_4^(2–)、NO_3~–、Cl~–、NH_4^+和H^+均表现为净输入,其中SO_4^(2–)的净滞留量最高,分别为13.7、30.43和20.49 kg/(hm^2·a);而Ca^(2+)、Mg^(2+)和Na^+均表现为净输出,其中Na^+的净输出量最高,分别为28.99、14.96和31.76 kg/(hm^2·a)。F、FA1和FA2流域内酸雨直接输入的H^+为818 mol/(hm^2·a),而流域内氮素转化产生的H^+分别为396、389和401 mol/(hm^2·a),占H^+输入总量的32%~33%。F、FA1和FA2流域的土壤酸化速率分别为996、1 069和1 035 mol/(hm^2·a),表明即使不考虑农业施肥的情况下农林复合流域(FA1和FA2)的土壤酸化速率仍高于森林流域(F)。
黄来明邵明安贾小旭杨金玲张甘霖
关键词:流域酸沉降
一种土壤-植被环境监测模拟装置
本发明涉及生态监测模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土壤‑植被环境监测模拟装置,包括有控制器,所述模拟装置包括有若干个自上而下堆叠的盆栽圆桶、定位骨架和若干个引流装置,所述盆栽圆桶包括有圆筒框架和伸缩圆筒,圆筒框架的底部设置有网...
贾小旭赵春雷王娇黄来明邵明安
文献传递
西藏高寒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持水能力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22年
研究高寒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持水能力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可为评估高寒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分异特征及其调控机制提供依据。本研究选取西藏高寒区3种土地利用方式(农、林、草地)下不同深度(0~10、10~20、20~30 cm)土壤为对象,测定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及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并提取环境因子(年均降雨量、植被归一化指数、海拔、坡度和地表粗糙度),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持水能力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林、草地土壤持水能力(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草地0~30 cm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均值分别为379.79、329.57和194.39 g·kg^(-1),显著高于农地(301.15、259.67和154.91 g·kg^(-1))和林地(293.09、251.49和117.01 g·kg^(-1))。冗余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持水能力变异的解释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总孔隙度(44.6%)、土壤有机质(42.7%)、毛管孔隙度(37.6%)和土壤容重(35.8%)。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年均降雨量、植被归一化指数和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和地表粗糙度)是影响土壤持水能力空间变异的主要环境因子,累积贡献率高达72.4%。西藏高寒区草地土壤具有更强的持水能力,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因此,在高寒地区实施退耕还草措施、对退化草地进行封育管理,有助于改善高寒地区土壤水源涵养能力。
王明慧黄来明陈翠柏
关键词:高寒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持水能力影响因素
黄土区不同土层土壤容重空间变异与模拟被引量:26
2019年
容重(ρ_b)是土壤最基本物理性质之一,是衡量土壤质量和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土壤碳氮贮量估算的重要参数。为探明黄土区不同土层ρ_b的分布特征并建立预测模型,在黄土区布设243个样点,获取0~10、10~20和20~40 cm土壤ρ_b及环境因子,采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不同土层ρ_b的空间变异特征,并利用逐步回归和传递函数方程对ρ_b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黄土区不同土层ρ_b均为中等程度变异,ρ_b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土层农地ρ_b最大,其次为林地和草地。0~10、10~20和20~40 cm土壤ρ_b半方差函数最佳拟合模型分别为指数模型、指数模型和球状模型,变程为22~780km。粉粒含量、坡度、海拔、多年平均降水量、气温、干燥度和土地利用是影响区域尺度黄土区ρ_b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基于相关因子建立的传递函数模型可以解释0~40cm深度ρ_b变异的38%~52%,且预测效果优于逐步回归方程,可用于田间条件下ρ_b空间分布特征的预测。
于冬雪贾小旭黄来明黄来明王娇
关键词:黄土区容重土地利用传递函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