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小旭
- 作品数:54 被引量:515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黄土高原土壤干燥化特征及驱动因素
- 由于人工植被对土壤水分的长期过度消耗和有限的降水补给,黄土高原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土壤干燥化现象。土壤干燥化的出现将严重威胁该区人工植被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正常的服务功能。本研究选取了243个样点,覆盖了整个黄土高原地区。采集...
- 赵春雷邵明安贾小旭朱元骏
- 关键词:黄土高原土壤干燥化
- 一种基于黄土厚度预测土壤碳水储量的估算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黄土厚度预测土壤碳水储量的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测量区内土地按照土壤类型划分种类并划分区域,获取不同区域的总面积Mi;并对不同种类的土壤厚度进行预测得到Di,通过Di×Mi得到区...
- 黄来明贾小旭邵明安
- 微塑料污染监测现状与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22年
- 微塑料(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颗粒和碎片)普遍存在于水体、陆地表层土壤和空气中,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安全及人类健康。微塑料污染监测是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的重要数据基础。首先,在介绍国内外微塑料监测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微塑料污染的来源及其在陆地和水环境中的赋存状态、迁移转化路径。其次,分析了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微塑料原位监测网布设、样品采集、分析测试和数据模型等方面的技术特征,对国内微塑料监测技术与方法进行了总结。最后,结合现阶段我国在微塑料监测和污染防治方面的不足,初步提出了针对我国微塑料污染监测技术发展和监测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阐述了数据模型方法在微塑料污染监测中的重要作用。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十四五”期间微塑料监测网络和监测体系建设等提供参考和借鉴。
- 李宗超陆峥孙景博田志仁贾小旭杨楠杨晓帆
- 关键词:污染监测监测网分析测试技术
- 土壤风化速率测定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6年
- 明确土壤风化过程、速率及其影响因素是理解土壤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与反馈的基础,可为预测土壤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及其在自然和人为作用下的演变趋势、实现土壤资源有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回顾土壤风化速率不同测定方法(实验室模拟研究、模型理论计算、同位素比值、元素损耗和元素输入输出平衡法)及其影响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时间和人为活动)研究所取得的进展,针对当前土壤资源退化严重的现状,提出了土壤风化研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未来土壤风化研究应重点关注变化中的自然条件和强烈的人为干扰下土壤风化的关键过程、速率及其环境阈值,包括建立风化速率不同测定方法所得结果之间的定量转换关系、揭示风化速率多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协同效应、模拟和预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土壤风化速率的演变趋势,以期为土壤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应对全球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 黄来明邵明安贾小旭张甘霖
- 关键词:同位素
- 典型黄土区土壤水分布及其对草地生态系统碳过程的影响
- 土壤水分是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的关键因子,对生态系统关键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土壤水分的分布特征是气候、土壤、植被和地形共同作用的结果和体现,研究多尺度下土壤水分的分布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可以揭示土壤水分的时空演变规律...
- 贾小旭
- 关键词:土壤水分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状态空间模型
- 文献传递
- 不同利用方式下亚热带花岗岩流域元素收支平衡及其对土壤酸化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选取亚热带花岗岩区不同利用方式下的3个相邻小流域(F:100%森林;FA1:82%森林+18%农田;FA2:76%森林+24%农田),通过定期监测与分析雨水和径流水的元素组成,获得了流域尺度元素的降水输入与径流输出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元素收支平衡及其对土壤酸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雨水中离子输入总量为181.74 kg/(hm^2·a),夏季输入量约占全年输入量的45%,Ca^(2+)、Na^+和NH_4^+约占阳离子输入总量的80%,SO_4^(2–)和NO_3~–约占阴离子输入总量的74%。F、FA1和FA2流域径流水中离子输出总量分别为236.81,153.17和243.36 kg/(hm^2·a),夏季输出量约占全年输出量的39%~47%,Ca^(2+)和Na^+约占阳离子输出总量的81%~86%,SO_4^(2–)和NO_3~–约占阴离子输出总量的65%~70%。降水和径流水的元素收支平衡表明,F、FA1和FA2流域中SO_4^(2–)、NO_3~–、Cl~–、NH_4^+和H^+均表现为净输入,其中SO_4^(2–)的净滞留量最高,分别为13.7、30.43和20.49 kg/(hm^2·a);而Ca^(2+)、Mg^(2+)和Na^+均表现为净输出,其中Na^+的净输出量最高,分别为28.99、14.96和31.76 kg/(hm^2·a)。F、FA1和FA2流域内酸雨直接输入的H^+为818 mol/(hm^2·a),而流域内氮素转化产生的H^+分别为396、389和401 mol/(hm^2·a),占H^+输入总量的32%~33%。F、FA1和FA2流域的土壤酸化速率分别为996、1 069和1 035 mol/(hm^2·a),表明即使不考虑农业施肥的情况下农林复合流域(FA1和FA2)的土壤酸化速率仍高于森林流域(F)。
- 黄来明邵明安贾小旭杨金玲张甘霖
- 关键词:流域酸沉降
- 一种土壤-植被环境监测模拟装置
- 本发明涉及生态监测模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土壤‑植被环境监测模拟装置,包括有控制器,所述模拟装置包括有若干个自上而下堆叠的盆栽圆桶、定位骨架和若干个引流装置,所述盆栽圆桶包括有圆筒框架和伸缩圆筒,圆筒框架的底部设置有网...
- 贾小旭赵春雷王娇黄来明邵明安
- 文献传递
- 水蚀风蚀交错带草地土壤碳氮组分对柠条的响应特征
- 2018年
- 采用相对密度分组法研究了水蚀风蚀交错带不同年限草地和相邻柠条林地0—40cm土层土壤碳氮组分分布特征,旨在揭示研究区草地土壤碳氮组分对柠条的响应特征。研究结果显示:草地转变为柠条林后,土壤重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变化很小(分别介于-0.19~0.06g/kg和-0.001~0.017g/kg),而轻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变化较大,并且随年限和土层的不同而异。25年柠条林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在0—40cm土层的储量分别增加了10.94 Mg C/hm^2,0.07 Mg N/hm^2,而轻组有机碳和全氮分别增加了2.41 Mg C/hm^2,0.11 Mg N/hm^2;40年柠条林0—40cm土层土壤轻组有机碳降低了4.54 Mg C/hm^2重组有机碳和总有机碳增加了6.26,1.72Mg C/hm^2;而土壤全氮、轻组和重组全氮储量分别降低了0.73,0.44,0.29 Mg N/hm^2。这些结果表明草地转变为柠条林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变化分别由重组有机碳和轻组全氮引起。
- 朱寒松李学章贾小旭邵明安魏孝荣
- 关键词:水蚀风蚀交错带草地柠条有机碳组分不同生长年限
- 黄土高原关键带全剖面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被引量:20
- 2017年
- 土壤水分是黄土高原关键带水循环、地下水补给和植被恢复的关键因素。为揭示黄土高原关键带黄土整个剖面的土壤水分空间变化特征,通过土芯钻探的方式获取了黄土高原关键带5个典型样点(杨凌、长武、富县、安塞和神木)从地表到基岩的土壤水分样品,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剖面土壤水分的分布规律、变异特征及空间结构。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关键带剖面土壤水分从南往北,土壤平均含水量由高变低;5个样点的土壤水分均为中等变异,随着深度由40 m增加到200 m,土壤水分变异性变弱,且样点之间的土壤含水量差异降低;地统计学分析表明样点的半方差函数能被理论模型较好地拟合(杨凌除外),指数模型能够描述大部分样点深剖面的空间变异结构。相关结果有助于了解黄土高原深层土壤水分状况及分布规律,对于黄土高原土壤水资源估算和区域植被恢复具有重要价值。
- 乔江波朱元骏贾小旭黄来明邵明安
- 关键词:土壤水分黄土高原
- 黄土高原柠条和苜蓿种植的深层土壤干燥化效应
- 在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水分动态是研究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以及水分循环的关键过程。研究植被恢复后土壤剖面的土壤水分动态,可为掌握植被用水策略以及人工选择植被恢复类型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试验选取了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
- 张庆印贾小旭赵春雷邵明安
- 关键词:土壤水力特性土壤干燥化黄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