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亚兰

作品数:35 被引量:129H指数:7
供职机构:泉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艾滋病
  • 7篇HIV/AI...
  • 6篇疾病控制
  • 6篇病毒
  • 5篇流行病
  • 5篇流行病学
  • 4篇性行为
  • 4篇哨点监测
  • 4篇男男性行为
  • 4篇发病
  • 3篇性病
  • 3篇性病门诊
  • 3篇疫情
  • 3篇疫情分析
  • 3篇染病
  • 3篇自愿咨询
  • 3篇就诊
  • 3篇抗体
  • 3篇监测分析
  • 3篇发病率

机构

  • 34篇泉州市疾病预...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疾病预...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34篇黄亚兰
  • 17篇李锋平
  • 17篇龚苍涛
  • 10篇王增强
  • 9篇刘江艺
  • 7篇陈秋婷
  • 6篇杨育红
  • 5篇陈杰毅
  • 4篇洪思让
  • 3篇张庆虎
  • 3篇王晓云
  • 3篇吕文辉
  • 2篇王伟明
  • 1篇李峰平
  • 1篇吴生根
  • 1篇苏培聪
  • 1篇杨德林
  • 1篇洪荣涛
  • 1篇欧剑鸣

传媒

  • 23篇海峡预防医学...
  • 4篇中国预防医学...
  • 4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泉州市2013—2017年艾滋病疫情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了解泉州市近年艾滋病疫情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3—2017年艾滋病疫情资料。结果泉州市2013—2017年新发现HIV/AIDS共2 350例(HIV 1 679例、AIDS671例),全市13个县(市、区)均有报告,病例数呈增多趋势,但增长速度逐年放缓。病例中男性占81.4%、汉族占97.0%,民族类型呈多样化;主要年龄为20~30岁(26.3%),≥50岁上升明显;农民占26.0%、家政、家务及待业占20.1%;已婚占57.3%;初中文化占32.0%。经性传播感染占95.1%,注射毒品传播比例下降。结论泉州市近年艾滋病感染流行情况多样化,防控形势不容乐观,要进一步加大防治力度。
邓金兰黄亚兰王增强
关键词:艾滋病人口学特征疾病控制
泉州市2005~2009年流行性出血热监测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分析泉州市2005—2009年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05—2009年泉州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和全市疫情汇编材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9全市共报告50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126//0万,无死亡病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1-6月;男性病例数多于女性,职业方面以农民最多,占全部病例的38%;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5~45岁。结论近年泉州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有上升趋势,应加强对高发地区和发病率上升较快地区流行性出血热的监测,采取以灭鼠和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张庆虎李锋平龚苍涛刘江艺黄亚兰贺兴增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防制
泉州市老年HIV/AIDS病例确诊前后高危行为特征变化及二代传播风险分析
2023年
目的了解诊断发现在控制老年人艾滋病流行中的作用并评估二代传播风险。方法2020—2022年对泉州市部分老年人HIV/AIDS病例开展问卷调查,共调查149例,获得确诊前基本资料、高危行为特征、艾滋病防治等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确诊6个月后高危行为特征变化并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发生商业异性性行为、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男男同性性行为发生率分别由确诊前的79.2%、12.8%和13.4%下降为4.7%、2.0%和2.7%。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独居是老年HIV/AIDS病例发生二代传播高风险行为的危险因素(OR=5.24)。结论开展检测诊断并告知可有效减少老年HIV/AIDS病例的二代传播风险行为。建议在老年人中开展主动HIV筛查工作,加强老年HIV/AIDS病例随访和对独居老年HIV/AIDS病例干预。
许娟娥黄亚兰邓金兰王伟明
关键词:艾滋病高危行为
泉州市2002~2008年性病门诊就诊者性传播疾病监测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了解泉州市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及性传播疾病的感染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家、省统一制定的表格,对2002~2008年泉州市皮防院性病门诊就诊者开展血清学调查,进行HIV、梅毒检测,收集整理资料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2~2008年合计登记就诊者1632例,检测出阳性者1112例。其中男性占63.76%,女性占36.24%;20—29岁组占48.47%,30~39岁组占33.90%;非淋占35.16%,尖锐湿疣占20.68%,梅毒占19.33%,淋病占15.38%,未发现艾滋病感染者。结论2002~2008年泉州市性病门诊就诊者中性病患者以男性青壮年为主,女性的比例逐年上升;性病病人主要患非淋、梅毒、尖锐、淋病。
贺兴增龚苍涛李峰平张庆虎刘江艺黄亚兰
关键词:性病高危人群门诊就诊者
免疫印迹试验确证后出现HIV-2指示带的样品分析
2019年
目的分析HIV(1+2型)抗体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WB) HIV-2指示带出现的原因,了解本市HIV-2的感染状况。方法用可区分HIV-1&HIV-2感染的recomLine HIV-1&HIV-2 IgG确证试剂(条带免疫法,SIA),对WB法确证后出现HIV-2指示带的37份样品进行鉴别诊断,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7份样品用WB法全部判HIV-1抗体阳性且提示HIV-2阳性,用SIA法分型均为HIV-1型,37人均未出入过HIV-2流行地区,也无HIV-2接触史。结论 37份出现HIV-2指示带的样品均为非特异性的交叉反应,泉州市目前未出现HIV-2感染病例。
杨育红黄亚兰陈杰毅占凌云
关键词:HIV抗体HIV-2
泉州市2004-2013年梅毒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分析泉州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梅毒及其他性传播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泉州市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梅毒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0年来,泉州市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发病率从2004年的16.69/10万上升至2013年的50.93/10万,隐性梅毒增幅最大,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病例,50-岁年龄组构成上升,成为主要发病人群。泉州市2004-2013年梅毒发病率增长迅速,应针对梅毒疫情新的特点采取措施,加强宣传教育及防制工作,遏制梅毒上升势头。
李焕榕李锋平洪思让黄亚兰刘江艺
关键词:梅毒流行病学发病率
泉州市2009年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2011年
目的了解2009年泉州市手足口病疫情分布特点。方法从国家疫情网络直报系统中导出发病日期在2009年的泉州市手足口病个案数据库,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2 865例,报告发病率为36.39/10万(男48.23/10万,女24.24/10万);其中临床诊断病例2 799例,实验室诊断病例66例。发病以0~4岁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90.58%。结论 2009年泉州市手足口病发病以幼儿为主,应积极采取防控措施,以保护儿童健康。
刘江艺李锋平黄亚兰
关键词:手足口病疾病监测
泉州市2014-2023年HIV抗体检测及病例发现情况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泉州市HIV抗体检测及病例发现情况,为制定病例诊断发现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2023年泉州市HIV抗体检测及病例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4-2023年泉州市HIV抗体检测率从2014年的3.49%上升到2023年的16.65%,总体呈上升趋势(趋势χ^(2)=1396481.65,P<0.01)。检测粗阳性率为0.12%,从2014年的0.32%下降到2023年的0.08%,总体呈下降趋势(趋势χ^(2)=475.33,P<0.01);阳性者重复检测率从2014年的28.16%上升到2023年的45.06%,总体呈上升趋势(趋势χ^(2)=194.96,P<0.01)。不同单位类型中疾控机构粗阳性率最高(1.00%);不同单位级别中市级医院HIV抗体粗阳性率最高(0.17%);不同管理类型中公立医院粗阳性率最高(0.12%);不同样本来源中重点人群粗阳性率最高(0.31%)。新发现病例≥60岁年龄组占比从2014年的9.5%上升到2023年的19.6%,总体呈增长趋势(趋势χ^(2)=57.78,P<0.01);样本来源为医疗机构的病例占比从2014年的48.7%上升到2023年的64.6%,总体呈增长趋势(趋势χ^(2)=72.35,P<0.01);晚发现比例从2014年的32.1%上升到2020年的45.1%(趋势χ^(2)=14.32,P<0.01),后下降到2023年的35.4%(趋势χ^(2)=13.02,P<0.01)。结论泉州市艾滋病早发现策略实施初见成效,应继续实施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服务(PITC),以综合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推行扩大检测策略。
黄亚兰邓金兰李焕榕李锋平
关键词:艾滋病HIV抗体抗体检测新发病例
泉州市HIV/AIDS死亡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泉州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死亡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用频数分布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泉州市1991—2017年艾滋病疫情监测资料。结果泉州市1991—2017年HIV/AIDS病死率20.2%(565/2 803);死亡病例生存时间中位数173.46d;首次CD4T淋巴细胞均值(240.69±212.68)个/μL,明显低于存活组(305.86±216.08)个/μL;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HIV/AIDS病例死亡的因素是:未接受抗病毒治疗(OR=25.06)、感染途径为血液传播(OR=11.63)、病程为艾滋病(OR=4.11)、样本来源为医疗机构就诊检测(OR=2.86)、现住址在山区(OR=2.27)、文盲(OR=2.23)、小学(OR=2.08)、年龄(OR=1.03)、感染途径为同性传播(OR=0.56)。结论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经血液传播、病程为艾滋病、经医疗机构就诊检测、文盲/小学文化等,是泉州市HIV/AIDS的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
陈秋婷黄亚兰许娟娥龚苍涛
关键词:艾滋病HIV/AIDS影响因素
泉州市2018—2020年MSM人群 HI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人群(MSM)HI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泉州市2018—2020年MSM人群国家级哨点监测资料进行整理,了解HIV感染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MSM人群914人,HIV抗体初筛阳性率为15.8%(144/914)、梅毒抗体阳性率为11.7%(107/914)、丙肝抗体阳性率为0.3%(3/914);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93.4%(854/914);近6个月发生同性性行为未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者占41.5%(291/701);HIV感染影响因素的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近6个月发生同性性行为时每次坚持使用安全套(OR=0.27)和近1年接受HIV检测(OR=0.26)是MSM人群HIV感染的保护因素,而梅毒抗体阳性(OR=3.54)是HI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泉州市2018—2020年MSM人群HIV流行处于较高水平,应综合社会力量,加强宣传干预和扩大检测力度,推广使用安全套,并将性病与HIV的宣传、干预及治疗相结合,以控制HIV在MSM人群中蔓延。
邓金兰黄亚兰陈秋婷李焕榕许娟娥龚苍涛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哨点监测HIV感染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