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春荣
- 作品数:12 被引量:48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重型肝炎的监护
- 2006年
- 韩春荣罗端德
- 关键词:肝炎肝衰竭并发症监护
- 双环醇对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组织即早基因与TGF-β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研究双环醇对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8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2组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8周后,分别以双环醇60 mg/kg.d、120 mgkg.d治疗8周,实验对照组感染日本血吸虫后不作任何治疗,第4组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HE染色、RT-PCR及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和分析不同剂量双环醇治疗前后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改变、c-fos mRNA、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变化。结果高剂量双环醇治疗后小鼠肝纤维化组织病理损伤减轻,c-fos mRNA、TGF-β1和Ⅰ、Ⅲ型胶原含量显著低于实验对照组而高于正常对照组,低剂量双环醇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无明显治疗效果。结论双环醇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高剂量双环醇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肝组织即早基因表达、减少TGF-β1产生有关。
- 韩春荣何生松徐标
- 关键词:双环醇即早基因TGF-Β1
- 血吸虫病小鼠肝纤维化肝组织中Fas/FasL的表达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探讨Fas/FasL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血吸虫病小鼠肝纤维化肝组织中Fas/FasL的表达,并对照经吡喹酮、已酮可可碱治疗前后其表达的变化,分析其意义。 结果Fas以肝细胞浆表达为主,FasL主要在浸润淋巴细胞浆、肝细胞核表达。经吡喹酮及高剂量已酮可可碱治疗后其肝组织Fas/FasL表达明显减少(P<0.01)。 结论 血吸虫感染可诱导肝细胞Fas/FasL的表达,增强Fas/FasL途径介导的肝细胞凋亡,这一机制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吡喹酮及高剂量已酮可可碱可明显下调Fas/FasL的表达,抑制肝细胞凋亡,改善肝功能。
- 韩春荣熊莉娟罗端德曾令兰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FAS/FASL吡喹酮已酮可可碱
- 双环醇抗肝炎病毒及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5年
- 徐标韩春荣
- 关键词:肝损伤保护作用双环醇保肝降酶作用五味子素病毒作用
- 中草药活性成分抗肝纤维化作用及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6年
- 从体外实验、动物实验、临床研究等诸方面对中草药活性成分如枇杷提取物、银杏叶提取物、丹参提取物、槲皮素、苦杏仁苷、汉防己碱、川芎嗪、葫芦素B、姜黄素在治疗肝纤维化方面的国内外研究与应用新进展作了分析总结与展望。
- 徐标韩春荣
- 关键词:中草药活性成分肝纤维化
- 槲皮素抑制小鼠血吸虫病肝组织即早基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的表达被引量:13
- 2006年
- 分别运用槲皮素及吡喹酮治疗小鼠日本血吸虫肝纤维化。槲皮素治疗后小鼠肝纤维化程度减轻,肝组织中即早基因c-fos与c-ju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和Ⅰ、Ⅲ型胶原含量均明显低于感染对照组;与吡喹酮组相比,c-junmRNA、Ⅰ、Ⅲ型胶原含量明显降低,而c-fosmRNA、TIMP1含量无显著改变,提示其远期抗血吸虫肝纤维化效果优于吡喹酮。
- 徐标何生松韩春荣
- 关键词:槲皮素日本血吸虫即早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 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体会
- 2005年
- 1引言
丙型肝炎病毒(丙肝病毒)的感染流行广泛,呈全球性分布.目前,全世界丙肝病毒感染者约有1.7亿,我国丙肝病毒感染率约为3.2%,估计有4 000万以上患者.丙肝病毒感染后,慢性化率极高,可达50%~85%,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丙肝)如得不到有效治疗,10%~30%可发展为肝硬化,其中3%~10%还可发展为肝癌,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因此,探讨积极有效的抗丙肝病毒的治疗是当务之急.
- 韩春荣罗端德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丙型病毒性肝炎
- 槲皮素抗小鼠日本血吸虫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4
- 2006年
-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治疗作用及其机制,并与吡喹酮的作用对比。方法8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3组于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6周后,分别以槲皮素30 mg/(kg.d)治疗8周、吡喹酮500 mg/(kg.d)治疗2 d以及不作任何治疗。第4组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及HE染色法,观察分析槲皮素及吡喹酮治疗前后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改变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B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变化。结果槲皮素治疗后肝纤维化组织病理损伤减轻,PDGF-BB、VEGF和Ⅰ、Ⅲ型胶原含量明显均低于对照组(P<0.01)和吡喹酮组(P<0.01或P<0.05)。结论槲皮素对小鼠日本血吸虫肝纤维化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其远期抗肝纤维化效果优于吡喹酮。
- 徐标韩春荣何生松
- 关键词:槲皮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双环醇对小鼠日本血吸虫病心肌组织中TGF-β_1、金属蛋白酶1和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研究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致心肌损伤作用及双环醇对心肌损伤及纤维化的保护效应及机制。方法8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4组。其中3组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8周后,分别以双环醇60mg/(kg·d)、120mg/(kg·d)治疗56d(8周)以及不作任何治疗(实验对照组),第4组小鼠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并分析不同剂量双环醇治疗前后各组小鼠心肌组织病理改变、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和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变化同步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用高剂量双环醇治疗后,小鼠心肌组织、肝组织病理损伤减轻,心肌组织中TGF-β1、TIMP1和Ⅰ、Ⅲ型胶原含量明显低于实验对照组而高于健康对照组,而低剂量双环醇对日本血吸虫病致肝纤维化及心肌损伤无明显治疗效果。结论日本血吸虫病可致心肌损伤。双环醇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保护心肌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通过抑制心肌组织中TGF-β1、TIMP1和Ⅰ、Ⅲ型胶原过度表达减轻心肌纤维化程度,从而保护心肌作用。
- 何生松徐标韩春荣
- 关键词:双环醇日本血吸虫病TIMP1
- 双环醇对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即早基因与TGF-β1、TIMP1及胶原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研究双环醇对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8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低剂量,高剂量治疗组和实验组各组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8 wk后,分别以60 mg/(kg·d)、120 mg/(kg·d)双环醇治疗8 wk以及不进行任何治疗,第4组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HE染色、RT-PCR及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和分析不同剂量双环醇治疗前后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改变和c-fos mRNA、c-jun mRNA、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1,TIMP1)和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变化.结果:高剂量双环醇治疗后肝纤维化组织病理损伤减轻,高剂量双环醇组TGF-β1、TIMP1和Ⅰ、Ⅲ型胶原含量(平均积分光密度)分别是0.1815±0.0231、0.2324±0.0536、0.1811±0.0514、0.1543±0.0603明显低于实验对照组0.2139±0.0134、0.2648±0.0361、0.2140±0.0271、0.1862±0.0217.而低剂量双环醇与实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与实验对照组相比,高剂量双环醇组小鼠肝组织中c-fos mRNA,c-jun mRNA表达与实验对照组和低剂量双环醇组相比显著降低(c-fos mRNA:0.65 11±0.0551 vs 0.7844±0.0852.0.8072±0.0923:c-jun mRNA:0.6803±0.0712 vs 0.7982±0.0902.0.8289±0.094).结论:双环醇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高剂量双环醇抗血吸虫肝纤维化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肝组织即早基因表达、减少TGF-β1、TIMP1产生有关.
- 何生松徐标韩春荣
- 关键词:双环醇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即早基因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