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琛
- 作品数:9 被引量:26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重大课题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K562细胞药物诱导性耐药的机制探讨被引量:1
- 2009年
- 在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MDR)产生机制的研究中,mdr1基因编码的P糖蛋白(P—gp)高表达是研究最深入的机制之一。阿霉素是临床常用的化疗药物之一,属蒽环类,抗瘤谱广,它能抑制DNA和RNA的合成,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临床工作中,化疗药物诱导的肿瘤细胞耐药时常发生,我们以阿霉素作用于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观察阿霉素诱导细胞耐药产生的规律,初步探讨耐药形成的机制。
- 许文林秦茹娟陈巧云方丽丽陈琛房新建沈慧玲
- 关键词: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K562细胞药物诱导性肿瘤细胞耐药化疗药物诱导人白血病细胞系
- vegf shRNA对耐药白血病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增强作用被引量:2
- 2011年
- 本研究采用RNA干扰技术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耐药白血病细胞K562/A02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针对人vegf基因合成3个特异性shRNA干扰片段,采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其导入K562/A02细胞,用RT-PCR检测vegf及mrp1的mRNA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检测VEGF、MRP1、AKT及P-AKT的蛋白表达情况,用MTT法检测阿霉素对各组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胞内罗丹明123(Rho123)积聚情况。结果表明:转染vegf shRNA后,K562/A02细胞vegf的mRNA表达下调,其中vegf shRNA2组和vegf shRNA3组与HK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以vegf shRNA3组最显著,VEGF蛋白表达也出现下调,与mRNA的表达基本一致;MTT检测结果显示阳性转染组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增加,其中vegf shRNA2组和vegfshRNA3组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与HK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阳性转染组胞内Rho123积聚增多,与HK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阳性转染组细胞凋亡增加,其中vegf shRNA2组和vegf shRNA3组与HK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转染组MRP1mRNA蛋白及表达均下调,以vegf shRNA3组下调最显著;阳性转染组P-AKT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以vegf shRNA3组最明显,而总的AKT无明显变化。结论:vegf shR-NA可以抑制vegf的基因的转录及翻译,从而增加耐药白血病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是vegf shRNA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而促进细胞凋亡及下调MRP1的表达。
- 沈慧玲方莉莉陈琛房新建陈巧云李娟许文林
- 关键词:VEGFSHRNA白血病K562/A02细胞MRP1
- 塞来昔布预防MCF-7细胞获得性耐药发生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观察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获得性耐药的预防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小剂量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o)对MCF-7细胞进行诱导,建立获得性耐药诱导模型,同时以此模型,联合应用塞来昔布进行耐药预防研究。MTT法检测多柔比星对MCF-7细胞的生长抑制效应及半数抑制浓度(half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值;RT-PCR方法检测MDR1、MRP1、GST及TopoⅡ等多药耐药相关基因的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蛋白的变化;FCM法检测细胞膜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表达及功能。结果:多柔比星(0.05μg/mL)作用7d,MCF-7细胞内MDR1及MRP1在mRNA及蛋白水平均上调,而GST及TopoⅡ未见明显变化;联合塞来昔布(10和20μmol/L)进行干预,可有效抑制多柔比星诱导的MDR1及MRP1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上调,细胞膜P-gp功能均降低。多柔比星与塞来昔布(10μmol/L)联合作用组,MCF-7细胞对多柔比星的IC50值为(0.38±0.04)μg/mL与多柔比星单药组的(0.67±0.03)μ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可有效预防MCF-7细胞获得性耐药的发生,且具有明显的化疗增敏作用,其初步作用机制部分涉及塞来昔布抑制多柔比星引起的P-gp及MRP1的上调。
- 陈琛许文林方莉莉房新建杨靖陈巧云
- 关键词:乳腺肿瘤抗药性肿瘤环氧化酶2MCF-7细胞
- shRNA干扰VEGF表达对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的影响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与人白血病耐药细胞株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的关系及其机制。方法:针对VEGF基因设计合成3条干扰片段shRNA1,2,3,采用脂质体2000分别将其转染入K562/A02细胞,RT-PCR法检测VEGF和多药耐药相关基因MDR1,MRP1,topoⅡ,GST的mRNA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VEGF蛋白水平;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对多柔比星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结果:K562/A02细胞VEGF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敏感株K562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VEGF蛋白水平也显著高于K562细胞;转染shRNA后,K562/A02细胞中VEGFmRNA水平出现不同程度下调,其中shRNA2组和shRNA3组与转染随机片段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shRNA3组下调最显著,并且VEGF蛋白水平也出现相应的下调;转染48 h后K562/A02细胞中MDR1,MRP1及topoⅡ的mRNA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调,以shRNA3组下调最显著,分别下调(39.7±1.21)%,(29.1±0.97)%,(28.2±1.04)%,GST基因表达则无明显变化;阳性转染组细胞对多柔比星的敏感性明显增加,其中以shRNA3组最显著。结论:VEGFshRNA可以抑制K562/A02细胞VEGF基因与蛋白的表达,不同干扰片段的沉默效果不同,并增强K562/A02细胞对多柔比星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MDR1,MRP1及topoⅡ的表达下调有一定的关系。
- 方莉莉许文林陈琛房新建陈巧云李娟
- 关键词:RNA干扰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
- YB-1蛋白对白血病细胞K562/A02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2011年
- 本研究探讨YB-1基因表达下调后对白血病细胞K562/A02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采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已构建的人YB-1基因特异性shRNA及随机片段HK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进白血病细胞K562/A02中,RT-PCR和免疫印迹反应检测YB-1 mRNA和蛋白表达量的改变;采用MTT法和细胞周期测定分析对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用AnnexinⅤ检测白血病细胞的凋亡程度;采用MTT法检测细胞IC50值变化;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基因转染前后细胞中的MDR1 mRNA和P-gp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阳性转染的3组细胞YB-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低于随机片段组和未转染细胞;生长曲线提示阳性转染组细胞生长缓慢,细胞周期动力学分析显示阳性转染组G1期细胞增多,G2期与S期细胞显著减少;在小剂量As2O3作用下,阳性转染组细胞的凋亡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阳性转染细胞的阿霉素IC50明显低于随机片段组和阴性对照组;阳性转染细胞MDR1 mRNA水平明显降低,P-gp的峰值较对照组明显左移。结论:YB-1特异性shRNA能有效降低白血病细胞中YB-1的表达,减慢细胞生长,增加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加速细胞凋亡。
- 沈慧玲周磊磊陈巧云陈琛方丽丽房新建许文林
- 关键词:YB-1蛋白白血病细胞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 塞来昔布逆转MCF-7/Adr细胞多药耐药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观察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肿瘤多药耐药(MDR)的逆转作用,并探讨其初步作用机制。方法在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r中,应用MTT方法检测塞来昔布对多柔比星(阿霉素,DOX)的耐药逆转倍数;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基因及蛋白的变化;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膜P-gp的表达、功能、细胞周期和凋亡。结果塞来昔布作用24小时后,MCF-7/Adr细胞对DOX的敏感性明显增加,浓度为10μmol/L及20μmol/L时,耐药逆转倍数分别为1.82和3.80,呈现剂量依赖性。COX-2、mdr1、c-Jun、YB-1、survivin等在基因和蛋白水平明显下调(P<0.01),NF-κB无明显差异(P>0.05);20μmol/L作用24小时,P-gp的功能受抑制;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P<0.05),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可有效逆转MCF-7/Adr细胞多药耐药,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呈现剂量依赖性,初步机制可能涉及干预转录因子的表达而下调mdr1,阻滞细胞周期及增加细胞凋亡。
- 陈琛许文林秦茹娟房新建方莉莉陈巧云
- 关键词:MCF-7/ADR细胞塞来昔布P糖蛋白
- 白血病细胞YB-1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YB-1基因对白血病K562/A02细胞株基因表达谱及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已构建的人YB—1基因特异性短发卡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及随机片段HK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入K562/A02细胞中。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阳性转染组与对照组细胞的基因表达的差异,逆转录一PCR验证部分基凶表达的改变。应用甲基氮唑蓝比色法和细胞周期测定分析对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V检测白血病细胞的凋亡程度。结果阳性转染的3组细胞YB-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低于随机片段组和未转染细胞;芯片中共有表达差异的基因252条,其中143条表达下调,109条表达上调,包括转录调节、蛋白翻译合成、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的免疫调节、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表达等基因。逆转录PCR证实CARD8基因表达上调,RHOC基因表达下调,和芯片检测结果一致。生长曲线提示阳性转染组细胞生长缓慢,细胞周期动力学分析示阳性转染组G1期细胞增多,G2期与S期细胞显著减少;在小剂量三氧化二砷作用下,阳性转染组细胞的凋亡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结论YB-1基因下调可引起白血病K562/A02细胞株基因表达谱的改变,这些基因的改变可能对白血病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等生物学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 许文林周磊磊陈巧云陈琛方丽丽房新建沈慧玲
- 关键词:RNA干扰基因芯片凋亡
- CD44基因变异体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侵袭作用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CD44基因变异体(CD44v17)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人乳腺癌耐阿霉素细胞株(MCF-7/ADR)cDNA为模板,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目的片段,将其T.A克隆后,进行测序;构建CIM4v17质粒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D44v17);应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cDNA3.1-CD44v17转染入MCF-7细胞中,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明胶酶谱法测定转染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O的表达;Transwell法检测CD44v17对MCF-7细胞的侵袭力;Western blot检测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及磷酸化蛋白激酶(p-ERK)变化。结果限制性内切酶消化证实,重组载体已正确克隆;DNA序列分析显示,CD44v17包含CD44基因1~4号外显子、16~17号外显子、18号外显子1~205位碱基(GeneBank NO.FJ216964)。MCF-7细胞转染pcDNA3.1-CD44v17后,CD44mRNA表达量和蛋白表达率分别为0.92±0.22和(70.0±2.5)%;透明质酸(HA)处理后,MMP-2mRNA表达量和蛋白活性分别为0.72±0.22和1.14±0.12,MMPOmRNA表达量和蛋白活性分别为0.85±0.19和1.23±0.25,细胞侵袭能力明显增加,侵袭细胞数目为352±33个/视野,而CD44单抗可以阻断这种作用;CD44单抗和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抑制剂预处理转染细胞后,显著阻断了p-ERK的表达。结论在MCF-7/ADR细胞中发现CD44v17,并成功克隆和建立pcDNA3.1-CD44v17;HA与CD44v17受体结合,通过CD44→ras→MAPK信号传导通路调节MMP-2和MMPO的表达,从而增加MCF-7细胞的侵袭力。
- 房新建许文林弓晋灵陈琛方莉莉陈巧云
-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肿瘤侵袭
- 人CD44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从人类乳腺癌耐多柔比星细胞株细胞(MCF-7/Adr)中克隆CD44基因并构建CD44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D44;将pcNDA3.1-CD44稳定转染入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中。方法:从MCF-7/Adr细胞中提取总RNA进行RT-PCR,获得全长的cDNA模板;将含有CD44基因的cDNA模板使用限制性内切酶进行双酶切获得带有酶切位点的CD44基因,再将带有酶切位点的CD44基因经TA克隆后测序验证,然后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双酶切鉴定后再次测序验证。脂质体法将pcDNA3.1-CD44质粒转染到MCF-7细胞中,48小时后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前后CD44基因、蛋白在MCF-7细胞的表达变化。结果:成功从人MCF-7/Adr细胞中克隆获得CD44基因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后在MCF-7中检测到CD44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上调;将上述表达CD44基因及蛋白的瞬时转染MCF-7细胞经G418筛选两周后获得阳性克隆。结论:成功克隆和建立人CD44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CD44能在MCF-7细胞中表达;在MCF-7/Adr中新发现一种CD44基因的变异体(基因库号FJ216964);这为进一步研究其基因功能打下了基础。
- 房新建许文林张徐钱晖陈琛方莉莉陈巧云
- 关键词:CD44多药耐药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