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家宜

作品数:105 被引量:1,355H指数:2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核科学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8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2篇天文地球
  • 24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电气工程
  • 6篇农业科学
  • 3篇核科学技术
  • 2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篇边界层
  • 14篇核电
  • 13篇电厂
  • 13篇核电厂
  • 12篇大气扩散
  • 11篇大涡模拟
  • 9篇下垫面
  • 8篇青藏
  • 8篇青藏高原
  • 8篇大气边界层
  • 7篇地表
  • 7篇对流边界层
  • 7篇湍流
  • 7篇污染
  • 6篇数值模拟
  • 6篇气候
  • 6篇核电厂址
  • 6篇草原
  • 6篇厂址
  • 6篇值模拟

机构

  • 96篇北京大学
  • 18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中国辐射防护...
  • 8篇中国气象科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植...
  • 4篇中国气象局沈...
  • 3篇国家海洋环境...
  • 3篇内蒙古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3篇国家海洋局
  • 3篇西藏自治区气...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
  • 2篇核工业第二研...
  • 1篇北京市气象局
  • 1篇甘肃省农业科...
  • 1篇北京气象学院
  • 1篇国家环境保护...
  • 1篇兰州大学

作者

  • 100篇陈家宜
  • 29篇蔡旭晖
  • 26篇张宏升
  • 17篇康凌
  • 11篇刘辉志
  • 8篇张霭琛
  • 7篇周明煜
  • 7篇胡二邦
  • 7篇胡非
  • 7篇徐祥德
  • 6篇李诗明
  • 5篇姚仁太
  • 5篇李富余
  • 5篇卞林根
  • 4篇吕达仁
  • 4篇陈洪滨
  • 4篇陈佐忠
  • 4篇季劲钧
  • 4篇宋宇
  • 4篇王庚辰

传媒

  • 19篇北京大学学报...
  • 15篇大气科学
  • 8篇辐射防护
  • 6篇高原气象
  • 5篇环境科学学报
  • 5篇应用气象学报
  • 4篇环境科学
  • 4篇气候与环境研...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地学前缘
  • 2篇气象学报
  • 1篇气象
  • 1篇上海环境科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E...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气象科技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草地学报
  • 1篇福建环境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9篇2005
  • 11篇2004
  • 6篇2003
  • 8篇2002
  • 4篇2001
  • 7篇2000
  • 5篇1999
  • 4篇1998
  • 4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 8篇1994
  • 2篇1993
  • 4篇1992
1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单一水平均匀下垫面空气动力学参数的确定被引量:37
1997年
文章介绍了一种利用单一高度风速、温度湍流资料确定空气动力学参数的方法.该方法无须进行风速廓线的测量,可以应用于非单一水平均匀下垫面和非中性层结,避免了主观性.用该方法计算了北京城市北部边缘325m气象塔附近的零值位移d和地表粗糙度z0.结果表明:该处下垫面零值位移d和地表粗糙度z0与风向有很强的依赖关系,与气象塔周围的城市建设相对应.
张宏昇陈家宜
关键词:下垫面大气边界层
影响红沿河核电厂区热带气旋特征及最大强度估算被引量:8
2007年
红沿河核电厂区位于我国北方海域的辽东湾东海岸,经常受到北上热带气旋的侵袭和影响。观测和统计表明,在辽宁登陆的热带气旋,强度能够达到台风,不容忽略。影响红沿河的热带气旋基本出现在7、8月份,以进入渤海后向西北移动和穿越山东半岛向北在辽东半岛登陆的两类热带气旋对红沿河区域影响最大,建国56年来最强的热带气旋在红沿河附近区域造成的最大风速达到25~33m/s,极大风速达40m/s以上。使用概率论方法和梯度风公式估算红沿河核电厂区可能最大热带气旋的强度参数,得到:百年一遇的可能最低气压估值为961 hPa,最大风速为35.4m/s,极大风速为46.0m/s;千年一遇的可能最低气压估值为939 hPa,最大风速为42.2m/s,极大风速为54.9m/s。
周小珊杨森杨阳陈家宜
关键词:气候特征热带气旋强度特征
绿洲夜间“冷岛效应”的模拟研究被引量:27
1997年
本文利用一维地气耦合模式,并考虑大气长波辐射的影响,模拟HEIFE期间绿洲、戈壁和沙漠夜间大气边界层的演变,对夏季夜晚绿洲近地面气温低于沙漠的现象作出解释,并运用实际观测资料加以论证。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数值试验,得出绿洲夜间“冷岛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风速较小与夜间蒸发,从而排除了归因于绿洲。
潘林林陈家宜
关键词:冷岛效应冷害
白洋淀地区非均匀大气边界层的综合观测研究——实验介绍及近地层微气象特征分析被引量:37
2006年
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地表通量参数化与大气边界层过程的基础研究”在河北省白洋淀地区进行的两次综合观测实验(时间分别是2004年11月16-22日和2005年9月8~27日),这两次实验获得了大量宝贵的资料,全面深入的资料分析正在进行中。此文主要限于白洋淀地区水陆不均匀地表近地面层微气象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陆地上近地面层的气温日变化比水域上的大,而风速比水域上的小,其中9月份陆地上白天的气温比水域上的高,夜间比水域上的低,11月份两地白天气温接近,但夜间陆地上的气温明显偏低;无论是9月还是11月,水域上近地面层都是以下沉气流为主,而陆地则在中午前后存在弱的上升运动;9月份,两地的近地面层短波射入辐射比较接近,但水域上的短波射出辐射比陆地上的大;长波射入辐射则是陆地比水域的大,而长波射出辐射则是水域的比陆地的大;两地的净辐射白天接近,夜间水域地区负的净辐射值明显比陆地的大;9月份,水陆两地的感热通量相差不大,为150~200W/m^2,而潜热通量比感热通量大,天气晴朗时可达到300W/m^2;11月份,陆地的感热通量比潜热通量大,为100-120W/m^2,而水域地区的感热通量则与潜热通量相当;两地的潜热通量相差不大,一般不超过50W/m^2。无论是9月还是11月,水域地区夜间都存在水汽向下输送的逆湿现象,而陆地只在9月份存在逆湿现象。2005年9月份的水温观测结果表明,白洋淀水体平均温度比水表平均温度明显偏高,而且日变化幅度很小,水表平均温度则日变化较大。
胡非洪钟祥陈家宜刘熙明
关键词:微气象
某待建滨海核电厂厂址年均大气扩散因子计算模式与参数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1999年
本文在某待建滨海核电厂址现场野外实验基础上提出了计算该核电厂年均大气扩散因子的计算模型。此模型既考虑了向岸流与离岸流的差别,又考虑了混合层与热内边界层、混合释放与扩散参数随陆距变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模型中所需要的各类参数,包括在1995、1996年间在该厂址野外大气试验中获取的百米气象铁塔4 个不同高度上的风、温逐时三维联合频率;湍流测量结合风洞模拟实验获取的离岸流与向岸流的扩散参数;在三个位置上冬、夏两期低空风、温测量获取的海陆风及热内边界层的有关参数。对本模式与目前常用的导则推荐模式的计算结果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目前常用模式因未考虑热内边界层影响等因素而低估了年均扩散因子,对于最关注的向岸流最大年均扩散因子低估约1 倍左右。
胡二邦陈家宜张茂栓高占荣姚仁太贾沛荣乔清党
关键词:核电厂址
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地表温度变化过程探讨被引量:6
2005年
地表温度是地表与大气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最重要的物理学参量之一。然而地表温度是一个动态的热平衡参量,受到地表能量平衡过程特别是大气湍流的影响,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时间序列过程参量。为研究地表温度受大气湍流影响的机理和规律,选择西藏当雄和北京顺义地区为试验区,开展野外观测试验,对两个试验区的大气湍流通量数据和地表温度连续观测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定义了一个表征地表温度变化特征的参量——地表温度变化特征量,并通过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分别对两个试验区的数据,建立了传递函数模型,并通过系数的置信区间讨论了两地模型的有效相等性。
柳钦火符铠华高晴陈家宜黄海洋陈良富
关键词:地表温度大气湍流感热通量时间序列分析
HEIFE区边界层某些结构特征被引量:41
1994年
我们于1991年8,10月,在HEIFE实验区的三种下垫面(农田绿洲、戈壁、沙漠)上进行了边界层探测。分析结果表明,被大片戈壁或沙漠包围的绿洲在整个时次上200—300m以下边界层内温度低于周围环境。湿度大于周围环境。绿洲“冷岛效应”明显,其影响高度可达200m。
王俊勤胡隐樵陈家宜张霭琛王强
关键词:绿洲戈壁滩
CALPUFF模式在大气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本文简单介绍了大气风险评价的CALPUFF模式形成发展过程与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以福建某化工项目大气风险环评为案例,研究CALPUFF模式在大气风险环评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以期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汪宏宇陈家宜龚强杨洪斌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
文献传递
黑河实验(HEIFE)的一些研究成果被引量:176
1994年
本文回顾了黑河实验(HEIFE)的执行情况,总结了到目前为止的主要研究成果。得到了干旱地区陆面过程地表参数、地表能量平衡特征和湍流通量参数化的结果。同时得到了干旱地区陆面过程的物理机制同湿润地区有质的差异这一认识:同湿润地区不同,干旱地区地表蒸散和植被过程并不是地表能量平衡中的控制因子,因为感热并不输送到自由大气仅是大气边界层的强迫因子;而潜热输送给自由大气并且潜热的释放是大气环流的主要能源,但干旱地区很少或没有水汽和潜热输送到自由大气,所以干旱地区自由大气不能从地面得到热能;地表反射率大和向上长波辐射强致使净辐射亏损大;基于以上原因,干旱地区可能是一个水汽输送和热能的“汇”。这些结果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干旱地区的陆面过程。黑河实验的结果以系统的观测事实证实了绿洲的冷岛效应,临近绿洲沙漠的逆湿现象,即夏季白天常常是绿洲有感热向下输送,临近绿洲的沙漠有水汽向下输送。
胡隐樵高由禧王介民王介民季国良沈志宝程麟生陈家宜
关键词:陆面过程干旱地区黑河实验
青藏高原地气系统及其对全球气候、灾害性研究
陶诗言陈联寿徐祥德吴国雄周明煜孙菽芬卞林根陈家宜赵翼俊陈隆勋陈受均郑庆林萧永生倪允琪王继志索朗多吉汤绪李诗明罗卫东赵宏升于淑秋张光智刘维衡韩燕义朱福康刘品冯雪竹王金星苗秋菊柏品瑜翁永辉尹道生李国平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特有的动力、热力结构特征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已逾越了一个国家范围,青藏高原物理过程中的动力效应大气能量、水分循环对全球与东亚、中国区域水资源环境变化以及长江、黄河流域旱涝灾害的形成存在显著影响...
关键词:
关键词:地气系统青藏高原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