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丹
- 作品数:89 被引量:328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 《幽灵路》中他者对英帝国空间政治的抵抗
- 2021年
- 英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帕特·巴克的《幽灵路》将英帝国的殖民空间、战争空间和战时医院进行并置书写,呈现出英帝国在殖民空间通过殖民暴力制造等级性空间、在战争空间利用国家父权意识形态操控个人、在战时医院利用例外状态制造赤裸生命的空间政治图景。幽灵所表征的殖民地人民、牺牲军人和战时医院病人都身处异质空间,以越界、在场、叙述、身体反抗等形式抵抗英帝国空间霸权,并向帝国中心地位发出呐喊和控诉。巴克借用幽灵这种手法巧妙揭露英帝国各种政治权力对生命的压迫,揭示他者的抵抗从而引发对霸权主义的审视,这对研究新时期资本主义的霸权政治具有深远意义。
- 霍甜甜陈世丹
- 关键词:他者空间政治
- 后现代主义小说审美之维被引量:3
- 2000年
- 陈世丹
-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小说审美特征先锋派小说
- 罗伯特·库弗和他的小说被引量:3
- 2000年
- 陈世丹
-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小说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文本
- 库普兰德小说中的北美西海岸空间与时空乌托邦
- 2022年
- 北美西海岸空间是加拿大作家道格拉斯·库普兰德小说中的核心叙事空间,也是作者乌托邦思想的具象表征载体。库普兰德用动态的眼光审视北美西海岸长期被视为静止的城市、荒野和郊区三种独特且互相关联的空间,重思乌托邦与空间的关系,探索乌托邦希望。超真实的加州城市空间生产出已实现却走向末日的乌托邦;崇高的西海岸荒野空间蕴藏着天然存在却拒绝人类栖居的乌托邦;阈限性的温哥华郊区空间打破了城市和荒野之间的壁垒,以非正面对抗的方式缓和了人类和自然对撞产生的巨大张力,开启了通往时空乌托邦的希望之门。
- 秦臻陈世丹
- 关键词:乌托邦
- 电影院的幽灵被引量:2
- 2000年
- 罗伯特·库弗陈世丹
- 关键词:幽灵疯狂邪恶皇帝洗澡
- 从《公众的怒火》看后现代主义文学代码被引量:2
- 2002年
- 库弗的长篇小说《公众的怒火》是用后现代主义文学代码创作的小说文本。作为后现代主义者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后现代主义文学代码的语义学特点表现为,运用特殊的词汇单位和渲染过多的语义场,后者包括同化、加倍与排列、感觉、运动、机械化。后现代主义文学代码在句子结构上表现为句法不规范、句子因打断而意义不完整、句子语义前后矛盾、句子在印刷上被有意安排而呈现支离破碎的形式;在文本结构上则表现为摒弃连续性,运用间断、累赘、加倍(含重复)、增殖、排比等手法。
- 陈世丹
-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文学小说文本文本结构摒弃语义场词汇单位
- 《向苍天呼吁》:走向一种生态社会被引量:7
- 2011年
- 社会生态学认为,生态危机的本质根源不是传统的形而上学和伦理学的失误,而是社会生活模式的弊端。人类社会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必须重视自然规律对社会结构、体制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的作用,从而重整社会生态模式,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重构问题。20世纪非洲裔美国作家詹姆斯-鲍德温在小说《向苍天呼吁》中从人道主义社会生态关怀出发,深刻揭露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种族迫害、宗教欺骗和政治压迫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明确表达了他反对种族迫害,主张白人与黑人的友爱;反对宗教欺骗,主张信仰自由;反对政治压迫,主张人人平等,从而以相互关爱、和谐相处的社会关系实现人类的重新共同体化,走向一种生态社会的思想。
- 陈世丹
- 关键词:鲍德温《向苍天呼吁》生态社会
- 淡出淡入
- 2000年
- 罗伯特·库弗陈世丹
- 关键词:文学小说
- 论新媒体与文学书写被引量:2
- 2012年
- 后现代新媒体是一个显在的颠覆者和建设者,它在解构传统的文学法则与文学秩序的同时也必然会建构当代的文学法则与文学秩序,在颠覆传统的文学场的同时也必然会建构当代的文学场。媒介作为载体,它决定了文学存在的基本物化形态、文本形式及与此相关联的文学观念和文学活动。在感知视觉化的媒介社会里,语言为图像所替代,虚拟现实为图像真实所替代,文学的权威被消解。文学不再仅仅是语言的艺术,新媒体时代产生出新的诗意表达途径,创造出媒介文学。因此,在后现代小说中出现了语言以外的媒介与文学书写。
- 陈世丹鲁显生
- 关键词:新媒体文学书写超文本
- 新历史主义与《五号屠场》的历史叙事被引量:16
- 2006年
- 专题研究“新历史主义意识与当代外国战争题材小说的互释”运用新历史主义批评方法,深入探讨外国当代战争题材小说这一生动而有意义的艺术存在形式如何清晰地揭示历史本来面目,这一较大的象征符号系统如何赋予一个特定历史时刻中的事件以意义,揭示对历史的文学解释和对历史文学的解释之间所存在的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表明文学如何积极地反映历史事件,如何加入历史意义的创造过程,如何通过对这一复杂的文本化世界的解释参与对政治话语、权力操纵、等级秩序的重新检视。小说《五号屠场》的历史叙事是一个任意、循环的话语结构,用语言构筑了历史的现实动机,既有历史的事实又有虚构的故事,用隐喻性陈述来说明我们生活中的文化意义,真实地揭示历史的本来面目。武田泰淳的侵华战争小说将历史小说化,用虚构与事实相结合的文本揭示了日本侵华战争的罪恶本质:是对中国人民的奴役和迫害,而不是“共存共荣”。《荣誉之剑》记录的不是英雄的业绩,而是战争的荒诞不经和人生的混乱不堪,通过叙事者的个人视角,写出了一部不同于传统观念的“新历史”。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不论是背景还是人物都“纯属虚构”,但小说揭示的历史要比正史所叙述的历史更加真实,对战争的描述具有永恒性,它提醒我们,战争永远是荒谬的。《野火》不仅仅反省了战争正义或非正义的性质、分析了人物是加害者还是受害者,而且揭示了在失败的战争中人被迫体味对自身的绝望与无奈,如何面对自身的人性罪恶。作者简介:陈世丹,男,黑龙江七台河人,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和西方文论研究;成同社,男,北京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副院长,主要从事日本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刁克�
- 陈世丹
-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五号屠场》历史叙事小说化《第二十二条军规》日本侵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