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鲁笳
- 作品数:14 被引量:50H指数:5
- 供职机构:大连市友谊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肠癌热休克蛋白与耐药、凋亡基因间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 蔡永清郭建波赵鲁笳张跃伟曹艳玲占城宋顺鹏杨红曲晔李美玉
- 本实验对大肠癌组织多种耐药相关蛋白进行检测结果显示:HSP27和Pg-p呈正相关;HSP27 和TopoⅡ呈负相关;HSP27/MRP蛋白表达呈正相关;bcl-2和HSP27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研究成果表...
- 关键词:
- 关键词:大肠癌蛋白耐药凋亡
- 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6
- 2001年
- 目的 :探讨肝未分化 (胚胎性 )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对 2例肝未分化 (胚胎性 )肉瘤标本通过光镜、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组织学特征为 :肿瘤与正常肝组织之间隔以纤维性假包膜 ;肿瘤细胞大小不等 ,形态多样 ,呈星芒状和 (或 )梭形 ,细胞界限不清 ,有明显的黏液样背景 ;在肿瘤外周可见卷入的胆管样结构 ;瘤细胞内外可见一些PAS阳性的嗜酸性球形小体 ;有明显的出血、坏死及囊性变、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没有明显的形态学分化特征。结论 :肝未分化 (胚胎性 )肉瘤的组织发生仍然不清楚 ,免疫组化和电镜研究支持是间叶起源 ,但没有一定的分化模式 ,是一种罕见的肝原发肿瘤 ,根据其组织学和病理形态学特征 ,结合腹部包块、CT等临床表现 。
- 赵鲁笳石怀银韦立新
- 关键词:病理
- 3′-Me-DAB诱发大鼠肝癌模型的建立与病理研究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 建立诱发性大鼠肝癌模型 ,动态观察肝癌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方法 Spreque Dawley(SD)大鼠 75只 ,随机分为诱癌组 (6 0只 )和对照组 (15只 )。诱癌组以 3′ 甲基 4 二甲基氨基偶氮苯 (3′ Me DAB)分量饲喂法诱导大鼠肝癌。于诱癌第 1、2、3、4、5个月分别取 3~ 5只鼠称体重、肝重、取肝组织、癌灶及癌周组织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2 2例 (36 6 7% )诱癌成功 ,其中 8例为肝细胞肝癌 ,14例为混合性肝癌 ,Ⅰ级 2例 ,Ⅱ级 14例 ,Ⅲ级 6例。结论 3′ Me DAB分量饲喂法诱导的大鼠肝癌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人类肝癌发生发展的过程。方法简便 ,可重复性好。实验方法通过改良 ,降低了诱癌过程中的死亡率 ,提高了诱癌成功率 ,是动态研究肝癌发生发展的理想的动物模型。
- 赵鲁笳刘小北郭宏伟
- 关键词:肝肿瘤
- PCNA、P53、EGFR在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和癌变中的表达被引量:1
- 1996年
- 应用LSAB免疫酶标法,对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和癌变细胞PCNA、P53、EGFR的表达进行了半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异型增生阶段,P53、EGFR基因就已不同程度地发生突变或被激活,小区内PCNA的密集表达显示出部分细胞已进入持续增殖阶段,而且上述变化皆随着异型增生程度的加重而更加显著。(2)那些在重度异型增生和少数中度异型增生时出现的灶状密集的PCNA阳性表达细胞、P53、EGFR基因的强阳性表达及EGFR分布失去极性的阳性表达细胞不可忽视,它们极有可能正处于早期癌变阶段。如果三种标志物伍用,可以通过检测膜、浆、核三处抗原而更有助于我们判断异型增生细胞的发展趋势。
- 刘天卿赵鲁笳邢广莹李美玉
- 关键词:PCNAP53EGF-R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
- 卵巢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00年
- 目的 探讨卵巢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及其与卵巢转移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 对 1例原发于卵巢囊性畸胎瘤的恶性黑色素瘤标本 ,通过光镜及免疫组化等方法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组织学特征为 :肿瘤细胞大小不等 ,形态多样 ,界限不清 ,呈透明细胞和 /或印戒细胞样 ;瘤细胞内外可见一些粗大的黑色素颗粒 ,瘤组织内血管较多 ,核分裂象多见 ,>10个 / 10HPF。免疫组化HMB45、Vimentin及S 10 0蛋白肿瘤细胞呈阳性表达。结论 卵巢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来源于卵巢成熟的囊性畸胎瘤恶变 ,是一种罕见的卵巢肿瘤。根据其组织学和病理形态学特征 ,结合腹部包块和囊性畸胎瘤等临床表现 ,可以作出明确的病理诊断。
- 赵鲁笳钟定荣刘天卿邢广莹候晓春
- 关键词:卵巢肿瘤恶性黑色素瘤
- 柠檬酸-微波-LSAB法综合技术在癌基因蛋白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应用
- 2009年
- 应用柠檬酸-微波-LSAB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综合技术,检测胃癌中P53蛋白、P21蛋白。将微波辐射理论应用于组织切片的抗原修复及LSAB法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本方法染色时间短,阳性率高,背景清晰,结果稳定,重复性好。其原因为:①加热柠檬酸缓冲液对组织进行抗原修复后能暴露抗原,恢复抗原活性物质,阳性率增高;②微波辐射的能量使分子产生高速振动、穿透及热效应,促进抗原抗体结合,反应速度加快;③抗生蛋白链菌素结合位点多,不含碳糖成分,可保持中性等电点,非特异性吸附少,因此敏感性高,背景更加清晰。
- 赵鲁笳刘天卿邢广莹王关华
- 关键词:癌基因抗原修复微波
- 进展期胃癌P53蛋白和PCNA/cyclin的表达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了解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进展期胃癌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5例进展期胃癌P53蛋白和PCNA的表达状况,并将它们的表达强度与肿瘤分化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53阳性检出率与肿瘤恶性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其表达强度随着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强(21.43%、25.00%、32.26%)。PCNA阳性表达强度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中P53蛋白和PCNA的表达程度,可作为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判断指标。
- 赵鲁笳邢广莹王美华刘天卿
- 关键词:胃癌P53蛋白PCNA免疫组织化学
- 大肠癌组织中HSP27、bcl-2、p53和P-gp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27(Heatshockprotein,HSP27)和bcl-2、p53、P-gp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SP27和bcl-2、p53、P-gp在72例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运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的预后。结果HSP27、bcl-2、p53和P-gp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44%(50/72)、54.17%(39/72)、59.72%(43/72)和40.28%(29/72)。HSP27在高分化腺癌组的表达率为84.85%,显著高于低分化组的28.57%(χ2=29.614,P=0.000),bcl-2、p53和P-gp在高分化腺癌组的表达率也高于低分化腺癌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27与bcl-2及P-gp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0.380,P=0.001;r=0.284,P=0.016)。COX回归分析提示HSP27表达与生存期呈负相关。结论HSP27、bcl-2、p53和P-gp在大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提示与大肠癌耐药有关;联合检测对临床制定合理的化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HSP27可作为判断大肠癌预后的一个独立预测指标。
- 蔡永清郭建波张跃伟赵鲁笳
- 关键词:大肠癌HSP27BCL-2P53
- 大肠癌组织HSP27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相关性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27(HSP27)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2例大肠癌组织和20例癌旁组织HSP27表达情况。[结果]HSP27在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表达率分别是40.28%和18.7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HSP27在高、中、低分化腺癌组织中表达分别是63.64%、35.29%和14.29%,统计学分析三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大肠癌组织HSP27表达率与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均无相关性,但在>50岁组中有9例呈过表达(9/23),而≤50岁组中则无过表达者;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HSP27表达率为43.48%,无淋巴结转移者为38.78%,统计学分析虽然无显著性差异,但无淋巴结转移组中HSP27有9例过表达,有淋巴结转移组则无一例过表达。[结论]HSP27参与大肠癌的发生,并与大肠腺癌的病理分级具有相关性。
- 张跃伟蔡永清赵鲁笳郭建波
- 关键词:大肠肿瘤热休克蛋白免疫组织化学
- PCNA、P53、EGFR在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和癌变中的表达被引量:2
- 1996年
- 应用LSAB免疫酶标法,对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和癌变细胞PCNA、P^53、EGF-R的表达进行了半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异型增生阶段,P^53、EGF-R基因就已不同程度地发生突变或被激活,小区内PCNA的密集表达显示出部分细胞已进入持续增殖阶段,而且上述变化皆随着异型增生程度的加重而更加显著。(2)那些在重度异型增加和少数中度异型增生时出现的灶状密集的PCNA阳性表达细胞、P^53。
- 刘天聊赵鲁笳
- 关键词:PCNAP^53EGF-R